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4月24日 17:08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散文随笔 >

父亲的爱(散文)

发布时间:2022-09-28 11:05:04 浏览数:

张如萍

都说人们常用“父爱如山”来表达父爱的雄浑伟岸和坚实厚重。

我的父亲,没有高大魁梧的形象,没有壮志凌云的气概。他个子不高,只有一米六五,除了鼻梁挺直,扎进人堆就像一滴水融入大海很难觅到踪影。而他的爱,恰似一股涓涓细流,不急不缓地贯穿他的事业和人生,也滋养着我们这个家。

父亲叫张积富,1925年夏天出生于甘肃民乐县南丰乡张连庄,具体生日不详,兄弟5个,他排行老大。1944年,父亲被国民党军队抓壮丁,1945年随部队远赴新疆。这一去就是千里万里,这一去就是70多年,从朝气青年到耄耋老人,期间只回过老家一次。1949年9月25日父亲所在部队和平起义,他成为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后来复原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成为扎根新疆、保卫新疆、建设新疆的 “疆一代”。1957年父亲和母亲自由恋爱结了婚,养育了我们兄妹三个“疆二代”。半个多世纪,他把自己的热血、青春全都奉献给了西北边疆,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和本领交付给了共和国屯垦戍边的艰苦创业年代。

父亲对工作的爱执着如螺丝钉。

“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这是传承至今的雷锋精神。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永远都是那个爱学习、肯钻研、干一行钻一行的老黄牛,生动诠释了螺丝钉精神。在部队,他先后做过步兵、骑兵和通信兵。复员后,他打土坯、盖房子、赶马车、挤牛奶、开荒种地、深山放牧,还做过植保员、技术员、统计员、会计员、代办银行等工作,干啥像啥。“文革”期间,他挨批斗、蹲牛棚、喂猪、打柴,1974年才得以平反,之后长期从事农业技术工作,成为自学成才的助理农艺师。1983年父亲光荣离休。

父亲基本不管家,家里大事小情都由母亲做主操持,他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父亲没有可歌可泣的事迹,却在平凡中默默实现着自身价值。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父亲做会计,为了节约玉米播种用量,通过仔细测算,提出一公尺播九粒种子保证出三棵苗的方案,付诸实践后,将每亩地的用种量减少了一斤多。一个连队两千亩地,一个团两万亩地,他的播种改良方案节约了上万斤粮食,被所在师党委通报表彰。在那个吃饱肚子都很难的年代,这样的节约意义不言而喻。

父亲工作的样子,要么是一边拨拉着算盘,一边写着阿拉伯数字;要么是在一个天平秤上不停地称种子的重量;要么就是拿一把卡尺量棉花的长度。当农业技术员期间,为了掌握棉花的生长动态和规律,他在棉花地里一宿一宿地蹲着,仔细观察,看棉花怎样发芽、生长、开花、结桃、吐絮,详细做笔记,何时浇水、施肥等,他也总结出了最好的方法。我读中学时,一天深夜,他摸黑起床,穿着长筒胶鞋,拿着坎土曼出了门。直到东方泛出鱼肚白,他才帶着满身的疲惫和满鞋的泥泞回到家,开口就说:“昨晚给棉田浇水时间和用量把握得很好,只要不下冰雹,今年棉花一定能获得大丰收。”他憔悴的脸上泛出希望的光亮。

父亲文化程度不高,也不懂韵脚,却会编一些顺口溜。在评定助理农艺师的考核答辩时,父亲虽没有农业学校背景,但实战经验丰富,他根据给出的题目编写了一段很长的顺口溜,现场背诵,顺利过关:“新疆春温多变化,秋天温度下降快,稻米棉花长得旺,矿产资源遍地藏,葡萄瓜果美味香……南疆遍地种棉花,北疆牛羊满山坡,巴州伊犁出骏马,库车羊羔一枝花,阿克苏的大米人人夸,和田地毯走天下……洋缸子(妇女)跳舞又唱歌,巴郎子(孩子)弹的是冬不拉。新疆好,新疆好,地大物博人烟少,解放军,不简单,戈壁滩上建花园,沙漠转眼变良田。高楼大厦电灯亮,人民生活有保障,骏马腾飞创大业,羚羊起步奔小康……我是毛主席的战士农垦兵,扛起枪杆能戍边,拿起锄头会种地,犁地播种洒农药,植树造林种庄稼……端起碗来想起您,感恩伟大的毛主席,感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艺术性不强,却淳朴自然,新疆的特点、兵团人的精神、对毛主席和共产党的热爱都在字里行间涌动。

2019年9月22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在惠州的家里,父亲工作的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党委慰问组专程来到惠州,给父亲戴上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父亲热泪盈眶:“我离开新疆这么远,你们却找到我了,感恩习近平总书记,感恩共产党,感恩第三师党委,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思路清晰,表达流畅。连着好几天,他带着纪念章在小区周边散步。“爷爷的奖牌好漂亮。”“大伯是国家的功臣呀!”“大叔有福呀,我的父亲如果还健在,也能带上这个纪念章呢。”……大家的赞扬和钦佩,不仅焕发着他的精神,也唤醒了他的记忆,只要有空,他就去小区凉亭里讲述他在新疆屯垦戍边的故事。

父亲对母亲的爱细密如发丝。

他们的婚姻是充满戏剧色彩的。母亲董慈英是湖南长沙市人,1950年响应国家号召参军进疆,是光荣的“八千湘女”之一。当时,有师部首长相中了母亲,母亲认为年龄悬殊太大,无法白首到老,谢绝了组织的撮合,直到年近30才和父亲相识。是母亲先伸出的橄榄枝。一天,母亲守在父亲下班必经的路上,见到父亲,一边轻松地打招呼,一边问:“你吃瓜子吗?”还没等父亲答复,就从口袋里掏出一把葵花籽放在父亲手里,一张纸条也随着瓜子送到了父亲的心窝里。父亲是起义人员,在国民党部队做过电台报务员,敏感的身份让他对母亲的情感有些受宠若惊。两个人恋爱结婚担心组织不批准,正一筹莫展之际,时任第三师副师长的杜秀全同志到42团视察工作,机敏的母亲感到机会来了。

母亲进疆前是长沙市纺纱厂的工人,42团成立加工队时,她做轧花机维修工,杜副师长曾在42团当过团长。一次杜团长来检查工作,母亲把他挡在门外,一脸认真地说:“机房重地,闲人免进。”搞得加工队长下不了台,却赢得团长的好感。人世间的缘分真是很奇妙,当母亲拿着结婚申请报告请副师长帮忙时,偌大个团场,杜副师长居然也认识父亲,说:“就是一连那个植保员吗?是个好后生,我来保媒。”于是这段许多人不看好的婚姻就轻松地水到渠成了。别人都说父亲本事大,娶到了当时炙手可热的湘女。54574712-9378-48FC-B1DA-12B8C922684B

母亲具备湘妹子的特性,漂亮活泼,聪明泼辣,会打篮球,会吹笛子,会打腰鼓,说话高声大嗓,做事风风火火,和父亲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两人的小家是典型的气质互补型家庭,虽然生活习惯南辕北辙,但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们携手走过50多年,同甘共苦半个世纪。特别是在父亲含冤受屈的几年,母亲不离不弃,坚信总有云开雾散的那天,坚信父亲是好人。年纪越大,他们越是形影不离,在喀什最繁华的商业步行街上,两个老人手牵手的身影,成为一道最温馨感人的风景。

父亲是出了名的好脾氣。在我的记忆里,父母也有磕磕碰碰的时候,但基本是父亲让着母亲。父亲在岗时为了工作,顾不了家,退休后,随着母亲身体状况愈发不好,他对母亲照顾也越来越无微不至。记得有年冬天,母亲过马路时不慎被汽车撞伤,不能下床活动,大小便都在床上。那时候家里没有暖气,用生铁炉烧炭取暖,也没有备用的医用便盆。一天,我进门,看见父亲正拿着家里的搪瓷盆在炉子上慢慢烤热,然后轻轻放入母亲身下,动作轻缓。我的泪水一下充盈了眼眶,这才是相濡以沫呀。

母亲最后的十年间,患上了严重的哮喘,先后住院几次。每次住哪家医院,住了多少天,用的什么药,对什么药过敏,父亲都在本子上记得一清二楚。母亲每天吃的药,都是父亲一日三次送到手心,只要打听到有什么药对母亲的病情有帮助,他就一家一家药店去寻找;母亲哪些食物要忌口,哪些水果不能吃,他会一一给我们交代清楚。医生护士都对父亲赞不绝口,说母亲好福气嫁了个好丈夫。父亲高寿,不少人向他取经,他给出的养生之道是:戒烟限酒,平衡饮食,坚持锻炼,心情愉快,团结老伴。前几句大家都熟悉,而最后一句“团结老伴”把大家逗乐了,也证明了母亲在他心里的分量。他对母亲的关爱包容就是这样丝丝缕缕地舒展在每一天。

2012年3月5日,母亲长眠在她工作生活了六十多年的第二故乡,宛若洞庭湖飘来的一片美丽的云霞,载着对生活的无限眷恋,载着父亲对她的爱,悄然降落在天山脚下。

父亲对子女的爱温润如春雨。

从小到大,我从没有见过父亲高声大嗓训斥我们,更没有动手打过我们。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生气说了过激的话,父亲把我叫到一边说:“孩子,我知道今天这事你妈不对,可是,她全家十二姊妹只剩她一个了,她个性强谁也改不了,她从长沙市来到大西北,不嫁高官嫁给我,辛苦劳累了半辈子,如今她有病,脾气不好,你就多让让她吧。”我的眼泪刷刷流了下来,赶紧抱住妈妈给她道歉。

对我们的进步,父亲看在眼里喜在心里。1979 年10月哥哥参军入伍,父亲一连几天都说:“儿子是我们家第三个穿军装的。”哥哥寄来的照片,他端端正正夹进家里的相框,每天都看几眼,神情里写满骄傲。我同年考上中专,他跑前跑后给我置办生活用品,还特意嘱咐妈妈给我做两件新衣服,临近毕业,又给我买了一块西铁城女表。1985年妹妹考上大学,他更开心了,乐颠颠地说:“咱们家出了个大学生,我要回老家到祖坟上去上炷高香呢。”孙子辈不管哪个考上学,他都会发一个红包以示祝贺。父亲有个习惯,心情好时,会一边哼着小调一边在房间来来回回地走,经常引得几个孙子辈直呼:“爷爷,头都被你晃晕了。”父亲就像没有听到一样,继续着室内转圈运动。

有一件事过去很多年,但在我的心里像刀刻的印记始终难以忘怀。1992年我被疏附县委宣传部评为优秀通讯员,奖品是一个黑色人造革公文包。我拿给父亲用,他每天出门宝贝一样带着,逢人就说:“这是我家大女儿写文章获得的奖品。”父亲的鼓励,一直是我人生道路上砥砺前行的动力。

我结婚时单位分了一套带院子的房子。为了充分利用院子的空间,当时60多岁的父亲,买来土块、木料,自己动手在院子里和泥砌墙,没过几天,院子里变戏法一样多了一间很漂亮的厨房,亲朋好友都啧啧称赞。

站在时光的渡口,岁月的年轮在我们身上划了一圈又一圈,父母的印记也如影随形在我们身上渗透出该有的模样。哥哥从部队转业,当了几年公务员,因为不喜欢朝九晚五的工作节奏,向往自由自在的工作氛围,最终选择去建筑企业做管理,直至退休。妹妹大学毕业后辗转了好几个单位,从中学物理老师到党校政治理论讲师,从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到喀什二中副校长,2022年从喀什地委党校副校长岗位上退休。我毕业后分配在喀什疏附县外贸局做会计,后来在县委宣传部、妇联、地委组织部工作,2011年从农行喀什分行办公室主任岗位上退居二线。目前受聘于惠州一家上市公司做行政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绽放出与以往完全迥异的生命色彩,让“活到老、学到老”的音符叮叮咚咚地延续。

2015年至2017年,我和哥哥的家先后都从新疆喀什迁移到广东惠州,我几次劝父亲来,他说故土难离,自己早就是喀什的一株草、一棵树,适应了西北的水土。我知道,父亲心里还有一个顾虑,就是担心自己百年之后不能和母亲葬在一起。后来经不住我哥哥晓以利弊的一再恳求,为了让我们省心,他终于下决心来惠州。

2019年4月6日,90多岁高龄的父亲,离开了第二故乡——新疆喀什,踏上了前往广东惠州的南迁之路。因为年事已高,不能乘坐飞机,他在哥哥和妹妹的陪护下,坐了三天两夜火车。他很快克服了刚上火车的不安焦虑,嘴唇由紧闭到慢慢舒展,开始和列车上的旅客聊天,眼里的风景也从苍茫恢宏变得葱茏秀美。爸爸最喜欢看田地,说南方的田地面积都不大,不适合机械化作业,不像新疆的农田都是大片大片的,一眼望不到边。妹妹调侃说:“爸爸,走到天南地北您都三句不离本行呀。”爸爸说:“我和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对土地的感情你哪里懂呀。”

我在广州接到了父亲一行,晚上入住四季国际酒店,现代化大都市的绚烂灯火、摩天大楼让他感到晕眩。看到气派的大堂、豪华的装饰,他嗔怪我们浪费钱;躺在松软的席梦思床上,他激动得睡不着;走进卫生间,他吃惊地盯着自动起落、自主冲洗功能的智能马桶盖,一边发出感叹,科技太发达了,做梦都想不到能有这样的生活,一边满足地说:“我比你们的妈妈幸福呀,享受到养儿育女的福。”54574712-9378-48FC-B1DA-12B8C922684B

如今,父亲已经在南方生活了4年多,适应了南方的生活,自己能做的事坚持自己做,在小区结识了许多新朋友。

父亲对我们的爱,就是这样不浓不烈、散发着熨帖的烟火气,让我们时刻都能体会到那种适中而恒久的热度。

父亲对生活的爱顽强如胡杨。

胡杨三千年生命的故事已然成为大西北的励志经典。父亲近百年的风雨兼程,近一个世纪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深埋在他胡杨一样顽强的守望里。他脸上的皱纹,像胡杨树历经风吹日晒、镌刻着裂纹的树皮,他驼着的背影,就像胡杨那弯曲的枝干,坚韧地昂首向上。

1953年到1954年,父親在吐尔尕特深山放牧两年,一个人管理着800只羊、100匹战马和70头牛,早上迎着晨曦出门,夜晚披着星月回到营地。我问父亲,一个人天天对着一群牲畜,不寂寞吗?父亲说:“动物也有感情咧,骏马喜嘶鸣,羊儿爱撒欢,牛儿最安静,经过训练,它们都很听话,我让它们去东面山坡,它们绝不会去西面草滩。”父亲说放牧的日子虽然孤单但很惬意,看天上的白云,看地上的绿草,看蚂蚁搬家,听小鸟唱歌,累了就天当被子地当床美美睡一觉,闲了就站在山腰上对着一群牛羊放声高歌。一次,山谷里河水猛涨,挡住了父亲和牧群回营地的路,没有办法,他只能宰杀年岁大一点儿的羊,用山里的树枝烤熟了吃,一连20多天,汛期过后,父亲的牙床已经烂到吃不了东西。

“文革”时期,父亲吃了很大苦头。他自己从来不说,也从不抱怨,我只是听母亲偶尔说起父亲蹲牛棚、写检讨、挨批斗,有时候还被逼着跪碳渣,脖子上挂着十多斤重的拖拉机链轨板低头认罪……早些年我也几次问起,父亲一边摇头一边哽咽着说:“那是遭了罪的,但是我对现在一天比一天好的日子很满足,就不提那些陈年旧事了。”

离休后,父亲常年坚持阅读,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是他每天必看的电视节目,国家大事他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2021年9月,惠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启动了“抢救惠州老兵声像资料资源”活动。广东省艺术摄影协会副主席、惠州市艺术摄影协会主席林海一行3人到家里采访父亲,他非常配合地一一回答了记者的提问,说到动情处,他说:“毛泽东同志带领我们站起来,邓小平同志带领我们富起来,习近平同志带领我们强起来。”采访结束,记者让父亲按下了手模,还要拍一段视频。父亲因为刚做完胸腔积液穿刺手术,体力虚弱,他先是坐着整整衣领,颤悠悠起身,慢慢挪步到记者挂好的鲜艳的五星红旗面前,左手拄拐,右手敬礼,庄严地大声喊道:“老兵张积富向祖国敬礼!”

半个月后,我们又接到街道办要来慰问父亲的通知,当天一大早,身体逐渐康复的父亲早早起床,穿了一件新衣服,用电动剃须刀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然后坐在床边,嘴里念念有词,我知道他在做采访准备,不忍心打搅,等他感觉胸有成竹了,才唤他出来吃早餐。虽然那天只是慰问,没有采访,但他在细节处体现出的认真用心,总在不经意间映衬出对幸福生活的热爱。

他坚持锻炼,生活自律。他买来书本自学气功,还创建了一套从头到脚的按摩操,十几年如一日持续练习,对预防感冒、治疗鼻炎都十分有效,还时不时给邻居和老友传授秘诀。不论是喀什,还是惠州,他对小区周边一清二楚,有需要就自己去办,最大限度减少对我们的依赖。妹妹从新疆来看他,他早早等在门口,主动给妹妹当向导,带着她东游西逛吃美食,让我们特别开心。

父亲对生活的爱,不温不火,充满弹性,这也是他长寿的原因之一。至于他对同事邻里的爱我不好表述,但是所有与他打过交道的人,都说他是一个好人。这足以证明一切。

岁月是无情的风,吹皱了父亲的脸,吹白了父亲的发,吹弯了他曾经笔直的腰杆,但吹不散聚集在父亲心中的大爱和眼神里的慈爱,吹不走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暖流。

责任编辑:曹正奇54574712-9378-48FC-B1DA-12B8C922684B

猜你喜欢 母亲 母亲的债情感读本·道德篇(2022年2期)2022-04-12说情感读本·道德篇(2018年1期)2018-01-31睡踏实金山(2016年3期)2016-11-26给母亲的信英语学习(2016年2期)2016-09-10多了或少了的岁月江南诗(2016年5期)2016-05-14悲惨世界疯狂英语·阅读版(2013年2期)2013-03-22大地.母亲青年文摘·下半月(2009年5期)2009-12-17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数位时尚·环球生活(2009年5期)2009-05-21母亲的养生谚饮食科学(2009年1期)2009-03-27

推荐访问:散文 父亲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