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5日 04:59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杂文文章 >

论田径运动员竞技状态的临场培养|运动员竞技状态阶段

发布时间:2019-01-17 19:40:07 浏览数:

  [提 要] 本文以运动心理学和运动生理学作为研究的理论依据,从科学的角度对田径运动员临赛前运用“意念及模拟思维”培养良好竞技状态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探讨,认为田径运动员这种“思维”能够为比赛培养良好的竞技状态,文中对运动员使用该“思维”模式的方法亦进行了具体探索,旨在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比赛成绩。
  [关键词] 田径比赛 意念及模拟思维 竞技状态 临场培养
  
  1.问题提出
  “竞技状态”是指比赛时的技术状态、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田径项目竞赛的特点是力量、速度、耐力以及专项技术的较量,运动成绩发挥的好坏与比赛时运动员的竞技状态有很大关系,运动员在具备较好身体素质和较高运动技术水平的前提下,赛中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是最大限度发挥运动员比赛成绩的重要条件。
  运动员如何尽可能的在比赛中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呢?笔者认为这与运动员临场比赛前的心理调整有密切关系,这种临赛前的心理调整笔者将之称为“意念及模拟思维”(以下简称思维)。这种“思维”模式包含“意念思维”和“模拟思维”两部分,该“思维”模式对运动员在临场比赛时培养相对良好的竞技状态,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2.问题分析
  笔者通过多年的体育教学与训练实践深深感到,田径运动员临赛前通过该“思维”模式对促进培养赛中良好的竞技状态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以运动心理学和运动生理学作为研究的理论依据从科学的角度对该问题加以探索。
  2.1 田径运动员临赛前运用该“思维”模式与竞技状态临场培养的内在联系
  从运动心理学和生理学角度分析,状态的产生是外界因素对大脑中枢刺激后的机能表现。外界因素有很多,但与运动员临赛时较为密切的主要有运动员所处的赛场环境,如比赛场面的壮观气氛,运动员激烈竞争的情景,以及比赛中场地、印象、天气、观众状况等等外界因素刺激,从而引起运动员产生一定的心理和生理反应,我们常听说某运动队(员)占尽“天时、地力、人和”的优势,比赛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充分说明外界因素对运动员比赛状态是有很大影响的。
  外界刺激有强有弱,对运动员造成的心里感觉有好有坏,从运动心理学和生理学角度综合分析,若刺激因素强弱得当,对运动员造成的心里感觉很好,那么在临赛时就容易产生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状态,若外界刺激过强,对运动员心里容易造成压迫感,导致肌肉过分紧张,这有可能破坏运动肌群收缩与放松的协调能力,然而协调能力好坏将对比赛的发挥有很大影响。举个例子,如在跳远项目中,其助跑后的踏跳动作要求运动员在起跳脚着地后,进行“退让”,通过这个对全身协调性要求较高的细微动作以衔接起跳腿的“蹬腿”动作,若协调能力下降的话,这个“退让”动作就不可能做好,从而会出现踏跳缓冲不够,动作僵硬而且会受到较大的反作用阻力,这就不能使起跳腿达到快速而有力地蹬伸效果,使得水平速度不能依附一个较好的起跳动作去充分发挥,这必然会影响到竞赛成绩。相反,刺激过弱,兴奋性调动不起来,身体运动机能不能得到加强,表现为肌肉相对于在身体状态好,兴奋性强时收缩力量要小得多,这时肌肉就好似没有充足电的蓄电池不能释放大的能量。
  外界刺激因素有些是客观存在不易改变的,而有些可以通过运动员的主观意识去“创造”,运动员临赛前要善于通过自己的心理调整将各种主客观因素刺激尽量进行“优化组合”,使其能促进良好心理、生理状态形成,这个“优化组合”的过程就是通过“意念及模拟思维”来实现,这对临场培养良好的竞技状态,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2.2 运动员临赛前通过这种“思维”模式所产生效果的科学依据
  从运动心理学和生理学角度综合分析,运动员临赛前运用这种“思维”模式将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刺激“优化组合”后在大脑皮层引起兴奋,然后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神经冲动传导,把兴奋传至一定的效应器上,使得运动员在赛前就预先动员各器官,加强系统机能,为即将来临的肌肉活动做好准备,并能事先克服神经系统和各器官机能在运动刚开始的惰性,从而加强了某一比赛项目所要求肌肉活动的适应与反应能力,正是这种适应能力的提高,使得肌肉收缩的控制能力增强,比赛动作协调性及兴奋性增强,做动作比较自如,能较好地控制住比赛的速度、力量及动作节奏,以更好地发挥专项技术水平,这是田径比赛中决定成绩的重要环节。
  2.3 运动员掌握“意念及模拟思维”是临场比赛时培养良好竞技状态最有效方法之一
  临赛前通过这种“思维”可以使运动员产生稳定积极的心境,从而使运动员在一定的时间里心情愉快,精神爽朗,在比赛中会表现出无限的勇气和力量,相反不稳定消极的心境,往往使运动员精神不振,思想负担沉重,对即将到来的比赛缺乏信心,比赛时动作僵硬,肌肉兴奋性调动不起来。因此运动员一定要积极主动地控制自己的心情,绝对不能被消极心情所左右,要善于调整好自己的临场心理状态,这种临赛前的心理调整可通过大脑进行抽象或具体的“意念思维”去实现,这一过程要求运动员临赛前保持内心安静,思想集中,心情舒畅,通过意念去想象,感觉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是那么美好,积极主动地去实现舒畅的心境状态,这对提高神经兴奋性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在国内外就有许多运动员通过临赛前一段时间内听音乐来诱发产生这种使全身轻松舒畅的感觉,使得运动员的心理与生理状态都能达到一种异常兴奋的状态。
  运动员在赛前做完热身准备活动后,大约用15―20分钟的时间有意识地留意运动场上的景象,感受赛场气氛,如赛场中的广播声、观众的加油声,运动员做准备活动的场景,以及赛场上运动员激烈竞争的情景,感受这些环境气氛的同时,想想自己在赛场上竞争时的“画面”,将参赛项目的动作要领通过“模拟思维”方式反复在脑海中呈现,例如某运动员在四十分钟后将参加跳高比赛,热身准备活动后用15―20分钟时间将跳高的动作要领通过运动表象思维的形式,反复在脑海中模拟几遍,根据运动心理学理论,肌肉动作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神经联系,它和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语言信号系统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因而这种“模拟思维”应采用语言“默念”方法引起动作表象思维,若该运动员使用背越式的跳高技术,“模拟思维”过程是:“弧形助跑” →“蹬地起跳” →“摆动腿摆动上提” →“拉开背弓过杆” →“下落挂膝放腿”。对各个环节的动作速度控制、力量大小分配及节奏等都应在言语“默念”的思维过程中去充分感知。在进行这种“模拟思维”时,运动员要思想集中,避免过多的与其他人在一起,否则会干扰“模拟思维”的进行。
  通过上述“意念及模拟思维”运动员能在赛前短时间内培养出对跳高项目一种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是身体运动机能达到“预热效应”,表现为对参赛项目的动作概念清晰,动作节奏感增强,身体运动系统兴奋性提高,心理上表现为参赛的信心与希望增强,从而具备了赛事所要求的良好的技术状态、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
  3.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运动员临赛前培养良好竞技状态是完全可能的,但必须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要使这种“思维”模式达到效果,运动员必须辅以大量的动作技能练习作为前提,大量动作技能练习就要靠平时刻苦努力的训练去完成,运动员只有在大量的肌肉动作练习中,才能了解动作规律,才能具备牢固的动作记忆,才能形成清晰完整准确的动作表象思维。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运动员只有通过平时的刻苦训练,具备了较高的专项身体素质及技术水平,在“临战”中才能更好的克服各种主客观因素所造成的心理压力,从而为比赛培养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奠定基础,在具备这种基础的前提下,运动员临场比赛时通过上述“思维”模式是完全可以培养出良好的竞技状态的。
  参考文献:
  [1]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心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年06月.
  [2]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03月.
  [3] 邓树勋,王健,乔德才.运动生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07月.
  作者简介:
  曾祥萍,工作单位:重庆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推荐访问:竞技状态 临场 田径 运动员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