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1日 23:11 星期六
当前位置 首页 >杂文文章 >

三岩之地与巴松诸湖|巴松措湖

发布时间:2019-01-25 07:40:04 浏览数:

  有人把巴松错成为名媛之湖,环绕其四周的则是一个个宛若大家闺秀的村庄。2011年7月及11月,西藏巴松错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景区范围内开展了两次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和人文调查,以积累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人文本底资料,巴松诸湖及周边雪峰、山谷、村庄所蕴含的丰饶多元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必将引发人们对该地更多的探索和关注。
  “千回百转始初见,疑似仙境在人间。”巴松错是藏传佛教中的神湖,又名错高湖,藏语意为“三岩三湖”。三岩是指湖区被三座富有宗教意味的山岩环绕着,分别是“赞给扎”文殊菩萨道场,“多吉扎”观音菩萨道场,“拉扎”金刚手道场,象征着慈悲、智慧与力量,形成了藏传佛教的隐喻体系;三湖是指深受徒步旅游者青睐的巴松错、钟错、新错。每年都有藏族百姓来此“转湖”、“转山”祈福。
  在科学视角和语言中,藏东南最大之冰川堰塞湖巴松错,在冰河纪时由巨大的冰川覆盖,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上升,冰川无时不刻地处于缓慢而有力的活动中。通过冰川磨蚀、刨蚀加上冰川融水所形成的冰河的冲蚀等作用,大致的巴松错湖盆形成了。这一过程中,湖盆南岸边缘一处抗磨刨力度较强的硬质岩基,得以保持其相对高度,并在冰川消退时露了出来。这种石头因为形似背脊并隆起,所以被称为“羊背石”。再其后,若干支流以及湖周冰川融水和溪流,在如今的湖北岸临山脚一线形成古老的河道,并以强力的冲蚀和泥石流等带动作用,在巴松错冰川盆地狭窄处形成了如今的错久村洪流型堆积层和木巴村辐射型冲刷型台地,加上布如村一线因地震和滑坡等形成的山体垮塌等综合因素,在湖口处的堆积面不断扩展,终至湖盆完形,具备大量蓄水的雏形。历经数不清的再堆积和再冲刷,巴松错进水系统和出水部位的地质环境逐渐稳固,这便是巴松错成湖、羊背石成岛的地质史。
  狭义的巴松错,是专指被“错久、布热、错高、结巴”四村所环绕的这一高山冰川堰塞湖,它原名“错高湖”。巴松错既是藏东南区域最大的自然湖泊,同时也是林芝地区重要的神湖。由湖心岛错宗寺和湖周诸多寺庙,以及被赋予了神话和传说众多自然胜景和转湖习俗等等,共同凝聚了巴松错的神圣意味。甚至围绕巴松错的四个村落,也因这个集自然灵秀与悠久人文于一体的大湖,而格外体现出在人居环境等方面的独特。这里一直以来都被誉为藏东南最美的自然村落所在。所以虽然巴松错深藏在交通闭塞、远离城镇的山沟里,但它却以其林木繁茂和群山耸立中的那一池碧水而广为外界所知。
  广义的巴松错需从水系的视角进行定义。巴松错的湖水来源于三大支系,由南往北分别为新错沟、钟错沟和扎拉沟,这三大支系水源的尽头均为冰雪融水,而雪山则是念青唐古拉山东段6000米左右的诸多雪峰。它们分别以永久型和季节型冰川、积雪,自然雨雪,高山湖泊,溪流以及地下泉流等方式,为巴松错源源不断地提供水流。与此同时,巴松错自身还有三处较小的水源,一是来源于湖东南的布多沟,另外两处是来源于正北处的雪峰融水。分别在求子洞和布如村汇入,众多的水源经巴松错汇聚,再经由巴河流出,在雪卡村附近,又与朱拉沟合一,再于巴河镇流入雅鲁藏布江的一级支流尼洋河,并最终归入印度洋。反推这一过程同样有趣,印度洋巨大的水汽云团经由季风的推导,从孟加拉湾方向不断向喜马拉雅山脉东南段入侵,它们难以越过高大的山脉,但却能顺着雅鲁藏布江所切割而出的水汽通道,再由易贡、东久等山沟,深入到巴松错区域的雪山附近,由此形成迎锋型雨雪,回流至巴松错。在这周而复始的循环之中,巴松错仿佛天然的水胃,不断地吸入排放,再吸入再排放。
  三岩之地
  和西藏很多地方一样,巴松错仍还是一个自然力量占据主导的地域。这里的湖、河、泉、瀑、山、峰、洞、岩,树、石等等,仍保留有让人敬畏和膜拜的神秘力量。这种力量促成了巴松错区域的祖先传说、神话故事、个人家庭或是村庄的气运以及劫数等等。虽然,神异色彩在这片充满灵性的山河里已经趋淡,但是,巴松错人仍还以方言、地名、仪式、村落格局等方式,顽强地记忆这一切。
  人们对于巴松错的认知多限于一湖一岛,更多的人还只知那一岛一寺,他们甚至连巴松错都没能环湖一周过。随着巴松错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也随着众多具有探索精神的户外旅游爱好者的增多,巴松错的面貌正在不断的精彩和丰满之中。2011年7月至2012年8月,西藏巴松错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巴松错景区范围内开展多季节的影像生物多样性和人文调查,以进一步明确巴松错景区范围内特有和生物物种的分布范围、生态习性;人文本底状况。同时积累大批高质量的生物多样性和人文本底资料,为将来的保护、科研、生态旅游等提供必要的信息。从一个大致的勾勒可以看出,以巴松错、新错、钟错三湖及扎拉沟、新错沟、钟错沟、朱拉沟等诸峡谷共同构成的“大巴松错”的轮廓,正愈发明晰。其丰饶、多元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也必将引来更多的探索和关注。
  据说,西藏和平解放后,社科院的专家曾应邀来巴松地区进行民族识别,最终因为当时巴松地区的总人数不到2000人,又没有自己的语言,所以没有成为少数民族的一支。当然,以上传言并非空穴来风。巴松地区,尤其是扎拉、结巴、洛赤等巴松错周边的村落,有着与工布藏族不同的方言“康卓巴盖”;虽是工布藏族,却不过工布藏历年而与拉萨一样过藏历新年;每个村庄有着土著神“扎拉”。
  还是据说,曾经有专家来巴松地区研究“康卓巴盖”语言问题,得出的结论是康卓巴盖的很多词汇,与英、德、美、法等八国的词汇相通;若做系统的分系,其语源最接近八国中的英国,比如吃的发音,康卓巴盖发成“易”,与英语“Eat”基本一样。巴松,是康卓巴盖的发音;在藏语拉萨方言中,则发音为扎松,意即是大家熟知的“三岩”之地。三岩分别指朱拉沟的拉扎、多吉扎及雪卡宗的赞吉扎,上面分别是观世音、金刚手与文殊菩萨的修行道场。而通向这三岩之地的三条通道,当地人叫三道关口或三道门,是从工布方面进出巴松地区,也就是如今进出巴松错的主要通道的铁门关(如今的老虎嘴电站所在);从曾经的茶马古道及藏北重要的交通节点――嘉黎县,进入关口是朱拉沟的崩嘎村业拉山口;从波密地区进入的关口在冷布沟的冷布雅拉。除此之外,全为难以逾越的念青唐古拉山雪峰天堑!
  这三岩与三门形象地道出了巴松地区的地理特征:环境复杂,山路崎岖,艰难曲折。两岸或倚飞鸟难越的悬崖峭壁,或临湍急幽深的河流湖泊。这让它交通艰难,相对闭塞。而山上森林密布,野兽出没无常,那高耸的山峰终年云雾缭绕,难识庐山真面目。善变的气候,令人捉摸不定,终年积雪的山峦,变幻着各种姿态,令人心生敬畏。大自然的伟力,对于生产力低下,自然知识极其贫乏的巴松地区的先祖来说,是难以揣度的。于是神山、圣湖的崇拜逐渐形成。它们成了人们的主宰,树木禽兽成了神灵的象征。在巴松地区,反映这些神灵鬼怪的神话传说多如牛毛,一山一水皆成神话。我们走访了巴松错周 边的村落,采访很多村民,通过他们的表述,一个充斥着各种神异传说的巴松错得以展现。
  将地名与神话故事粘连在一起,对大自然进行解释,这是巴松错地区神话传说的一个显著特色。这在当地的格尔王传说中最为突出,格萨尔马蹄印、射箭处、脚印等遗迹多不胜数。第二个显著特点是阐述佛法的威力无边,比如错宗寺周边的圣迹――莲花生大师的伏藏、仙女头发化现而成的青冈树、虎爪印、桑杰林巴的脚印等等。第三个特点则是真实与虚幻共存,比如在对当地语“康卓巴盖”的来源上,就有不同的说法。又如,结巴村与错秀村的一些村民还能记得最早在此安居的祖先名字,而对周边神山的故事却叙述模糊,版本较多,出入也较大。很多故事都是断简残编式的片断。这可能与巴松错地区在一二百年前相传发生过一场“灭顶之灾”有关。灾难过后,很多古老的传说成为了记忆碎片,而近代的“祖先”却鲜活延续!
  碧玉之湖和扎西岛
  若说阿里的普兰是雪山围绕之地,那巴松错周边更甚之。杰青那拉嘎布(燃烧的火焰峰)、阿玛觉姆达增、沙阿玛热则(国王宝座峰)、茹拉夏拉杰布、阿玛钟嘎拉姆等雪山围绕在巴松错的周边,护佑着这如一轮新月的碧玉之湖。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第一次到巴松错的人都会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叹。如同隐居深山中的少女,巴松错安详而静谧、晶莹而澄澈。巴松错,又名“错高湖”,“错高”在藏语中意为绿色的水,湖面海拔3469米。湖形状如镶嵌在高峡深谷中的一轮新月,长约12公里,湖宽几百至数千米不等。最深处60多米。总面积为37.5平方公里。而这佳人身上最神秘的去处,则是湖心的扎西岛!传说中,湖心岛形似巴松错湖神阿玛措美杰姆的心脏。因为湖神住在岛下面的龙宫里,所以湖心岛与湖底是不相连而漂浮在湖水上的,是个空心岛。
  几年前,湖心岛与湖岸还没有浮桥相连,信徒或游客只能坐着拉索小船来回,现在有了两条长长的木制连锁浮桥连接着岛与湖岸,十分方便。快到湖心岛时,能看到一大群鱼在水中游来游去。若留步观赏,水中的鱼会越聚越多,急躁的鱼儿还会从水中跳出来,期待给它们喂食。这群鱼最早是错宗寺的放生鱼,修了浮桥后,灵活的当地人就在浮桥上卖起了糌粑饼,给游客当鱼食。一来游客能欣赏到万鱼争食的壮观场面,二来也能获得收入,倒也一举两得。过了浮桥,爬上台阶,能很清楚地看到巴松错最高水位时在石头上留下的白色水位线。
  从右边的台阶往上走,步入岛上清幽的绿树荫里面,阳光透过虬枝铁干的古树,让心情明媚和温暖。长满青苔的玛尼石上刻着两排“�、嘛、呢、叭、咪、�”六字真言,文字被涂上红色,透出一份信仰的虔诚。在错宗寺门口竖着两套雕刻,一套木刻,一套石刻,表现的都是夸张了的生殖器。木器厂刻的涂上红色,而石刻为素色;都是男性在左,女性为右。这就是著名的错宗寺生殖崇拜。生殖崇拜,是原始先民追求幸福、希望事业兴旺发达的一种表示,是对繁殖能力的一种赞美和向往。生殖崇拜主要部位包括:生殖器、乳房、臀部。当地人认为,这种雕刻还能起到避邪挡灾的作用。
  环错宗寺有一条用石块与水泥砌成的转经路,桃抱松是这转经路的第一个圣迹。“这桃抱松是莲花生大师降世时的吉兆,至今已经有1300年的历史了。它结的果实吃了可以延年益寿,所以又称为长寿桃树。桃树树干呈殊胜的右旋海螺形,合抱着一棵松树,在树干近根处又长棵小的樱桃树,三者和谐共生,这是吉祥的现象呀。抱着桃树的树干,可以祈求夫妻连理,兄弟和睦,朋友友谊长存!”老桑布这样介绍。在桃抱松的前下方的湖边,密密麻麻的经幡下面,有一块突出的大石头,很多资料上介绍说是水葬台。“这其实不是水葬台!”老桑布说:“这是天葬台,是莲花生大师做法后,从印度那边飞过来的,不过从来没有使用过。细心去观察,能在这天葬台上找到狼爪、鹰的翅膀等凶猛动物的印迹。侧躺在上面,用心体会,能感觉到灵魂的宁静、死亡的恐惧、涅�轮回的无奈等感受。”
  在天葬台东边的湖岸,是哈达沉底奇观。巴松错虽平静不语,但这千年的湖水却让人们相信她的神力。从错宗寺请得一些青稞与哈达后,用哈达包着青稞从哈达沉底奇观处扔到湖中,若哈达能很快沉到湖底的,说明扔哈达的人是个纯净善良的人;若哈达沉得慢或不沉的,那说明你有罪过。在哈达沉底奇观的周边,摆满了小石堆,那是信徒们朝圣的时候堆垒起来的。
  虽然在扩建,但错宗寺还正常开放。“错宗”在藏语中意为湖中的城堡,据有“西藏第一导游”之称的旺堆先生的考证,它建于13世纪中叶。建寺人桑杰林巴是工布江达县人氏,为宁玛派著名的高僧。顺着石阶爬上去,就来到了寺院的门口。由于担心扩建破坏了入口处的四大天王的壁画,在壁画上蒙上了一层布,老桑布所说壁画上与湖神阿玛措美杰姆形象十分类似的龙女未能得见。
  按指示套上鞋套,踏进大殿,中间是莲花生大师与康卓益西措杰,曼达拉娃二明妃组合;右侧是狮面空行母,左侧则是“没脖子的”古茹佛像。古茹佛像一面二臂三目、头戴五骷髅冠、发赤上扬、三目圆睁,十分的怖畏,仔细一看,还真的没有脖子。这排佛像后面有条狭窄低矮的转经道,从古茹佛的左侧开始,其上端整齐地堆满了经书。据传,这上面的经书有一些是莲花生大师的伏藏,在湖对面的布如村掘藏而保存于此的。在转经道的里面,还供着一排佛像,分别是莲花生大师、佛祖释迦牟尼、四臂观音、工布地区的保护神工珠德姆(西藏十二地母之一)、灵塔等。
  新错沟及“树形湖”
  由巴松错东南角的结巴村沿新错沟而入,沿途经洛村、赤村以及桑通高山优质牧场,最终抵新错高山冰川融水湖泊,全长约35公里。这条山沟除新错为源头水源以外,沿线还有则玉,冷布、边拉等十余条山溪汇入,由此形成了巴松错三大支流水系之一。“新”在藏语中是“木头、树”的意思,新错即指像一棵倒下的树形状的湖。
  新错沟是巴松错区域内相对较容易到达的一条拥有独特而丰富景观的山谷。其谷口地段为狭窄且落差颇大的深谷激流,中段为宽谷缓流,农田、村落和大片的森林主要集中在此。再往上河谷略收,两侧多高大的山壁,不时有两侧支线溪流因落差形成的瀑布飘坠,谷问地形主要由平静然而色彩鲜艳的溪流(非常好的露营和嬉水之地)、肥沃的谷地型草甸、松林及林问草甸,以及新错出水口一带的滩涂等构成。除自然风光以外,新错还有洛赤长寿村、玛尼石和经幡塔、水力转经筒阵以及冷布瀑布下的巨大的玛尼石刻等人文景观资源。其中,因新错沟作为重要的优质牧场地而衍生出的牧人文化和民俗,在新错各个高山放牧点里都能体会得到。
  从桑通草原到新错的路途,是一条完美的徒步路线,景色丰富多样。夏天时,这里会是一片湿地,很长一段路程要趟水而过。秋冬季路极好走,但驱车前往却要涉水过河。周遭的风景如画:遥遥的山坡下,开花的树旁卧着牦牛;清澈的河流,有白马涉水而过……眼睛所及,处处都是完美。路途中经过的,是 一片相对完好的原始森林,树种丰富,树形奇特,有高大的云杉、挺拔的松树,还有低矮的灌木丛,枝繁叶茂,而新错,静静地如一面明镜般置于蓝天雪山白云间,通透,澄澈。新错并不以大取胜,却仿佛是天地尽头的海平线,是高山深谷中的“天涯海角”。
  与此同时,新错沟里还套得有好几个有特色的小沟,其中最近的一条是边浪沟,这条沟位于“燃烧的火焰”雪峰南壁之下,尽头有美丽的普钢落错,沟南侧山体的腰腹地带也有非常漂亮的小湖。边浪沟除景色外,也是巴松错区域内的青年男女们最喜欢游玩的地方,进出边浪沟的最好方式是租一辆摩托车。新错之内另一条绝对值得一去的沟叫冷布沟,这条沟是巴松错区域内重要的牧场山谷,它的平均海拔高出新错沟200余米,经冷布沟牦牛湖翻越冷布雅拉山口之后,为户外爱好者呈现的将是大巴松错区域另一鲜为人知的奇境。
  在这片堪比阿尔卑斯山的高山宽谷之中,分布有黑湖(达日错)、白湖(达果木错)、江达错各有特色的高山湖泊,以及宽阔的草甸、松柏常绿林、灌丛带等,至黑湖而出的冷布曲(为林芝县鲁朗镇东久河两大源头之一)从谷中央淌过,两岸鲜花与草甸间牧场星星点点,成群的牦牛和马匹等自由自在徜徉其间。由冷布雅拉山口以东谷段串联起的,是巴松错外围区域丰富的户外资源。高山徒步、牧场露营、极高山和冰川攀登、高山激流漂流、骑行甚至自行车越野等,在这里都有充足而理想的实施空间。同时,由此线前往鲁朗镇布久沟以及八一镇与318国道相接处都只需两天时间,非常适合有户外经验的游客踏足游赏。
  钟错沟及“野牛湖”
  对于多数并未深入过巴松错内部的人而言,钟错显然是陌生的。不过,如果有幸看到过“燃烧的火焰”雪峰的人,应该不难想象出钟错的地理位置,没错,钟错就在这座山峰的北壁之下。“钟”在藏语中是野牛的意思,钟错的意思就是像野牛形状的湖。
  由位于巴松错东北头的错高村进入,至钟错沟尽头的冰川融水湖,即为钟错,全长约11公里。与新错相比,钟错沟除沟口与错高村相联地段较为开阔且为农田以外,里面较为陡窄,其中某些谷段北侧的山壁有数百米之高,而南侧有着燃烧火焰山峰的山体,视相距较远而显舒缓。在路程约一半的地方,由一处谷问堆积形台地所形成的钟错大花坪,是谷内最开阔的区域,再往上是松林,穿过松林就抵达到了狭窄的钟错。钟错两侧的冰雪融水在夏秋两季所形成的岩槽直落式瀑布,颇为壮观。
  整条钟错沟短窄而精致,雪山、激流和绝壁相问,尤其多药用植物,不论骑行还是结伴步行,都是非常好的选择。惟一的遗憾在于,全沟均为激流,且多深谷,难以与水亲近。去钟错的路从巴松错湖头的错高村开始,骑马或者徒步约两三个小时即可到达,对于比较有户外经验的游客,这条路独行也是非常轻松和舒服的。对于较腐败的计划,可以从度假村直接坐快艇抵达错高村的沙滩,然后在大路上换马匹,一路骑马到钟错。需要注意的是,村民的马平时都放养在山上,租马需提前一天联系,以便村民从山上找回马匹,第二天才能早早出发。
  望峰而行,如策马画境。这样的路程还有另一个乐趣,前提是你对自然尤其是植物学知识需有些基础。5至9月问,钟错小路两侧都是数不胜数的野花,其中以草黄精居多,密密麻麻点缀在路侧和林下。柳兰菜也格外引人注目,它们往往十数株一簇,直直往上生长,鲜艳的红花和粉红花,串状般从株头的叶柄下生出,妖艳如阴雨天里一束耀眼的光芒。还有草玉梅、各色吊钟报春甚至卷丹百合等。尤其去钟错途中那尽情铺陈开的大花坪,是一个连马匹走到这里都不愿再前行的地方。七月的时候,错高村村民在更深处的沟里采伐金露梅,并集队经过这里时,你会看到他们背负着一捆捆黄花金露梅穿行在花海之中。当地的村民说,金露梅不单是一种皮肤病及妇科病良药,还能用来煨桑和驱除毒虫,是上好的香料植物,他们采摘的金露梅就是为林芝布久喇嘛岭寺准备的。建议有植物爱好的朋友,进入钟错时不要忘了带上植物辨识手册。
  过大花海,即抵达钟错之前的原始森林。那是一片茂密的长在缓缓山坡上的松林,从这里开始正式进山,如果骑马需要非常小心。因为马儿可能会把你带入高高低低的树枝、树干或者大石头,偶尔走在狭隘的临近沟壑的小道,你又不得不提心吊胆。技术不好则需要下马牵行。原始森林不长,只是走得慢。在快要穿过这片森林的时候,透过树枝已经能看到钟错的湖水了。
  在钟错的尾部,一条溪流从湖中流出,出口附近有很多白色枯木,可以让人走上去戏耍和拍照。近处的水蓝得跟巴松错一样,远处由于缺乏阳光照射而发浅。钟错的湖头不似新错还能看到冰川,远处只是一片冰川砾石堆。但在向导多吉的记忆里,2008年时钟错湖头还是蓝幽幽充满诱惑的冰川,就2009年一年的大热,那片仿若亘古便存在的清幽就令人痛心地消失了。用多吉的话讲: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再回来?新错四周都是松林和山峰,松林是躲避太阳和雨雪的最佳场所,如果需要继续前行去观看瀑布,湖右岸前方的树林,也是野餐和休息的不二选择。
  整个钟错的路线相对休闲,而不同的天气都能欣赏到不同的沿途雪山和钟错的风景,从路线舒适度与所耗时间、精力上讲,都可谓游客的不二之选。

推荐访问:巴松 之地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