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20日 05:48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 >杂文文章 >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系统论视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发布时间:2019-01-27 06:31:52 浏览数:

  摘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新命题,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使命。系统论具有思维方法的科学性,将相关的视角和观点引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五大建设一体布局、各具功能、互动关联,体现了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因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将党的建设看成动态的自组织系统,总结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历史经验;将五大建设看作不可分割的整体,多手一起抓多手都要硬;优化党的建设系统的层次结构,发挥各级组织和党员的合力作用;完善党的建设系统的反馈机制,回应时代对党的建设的新要求。
  关键词:党的建设;科学化;系统论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12)02-0062-05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崭新命题,“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促进党的建设”,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基本要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指出:“我们必须从新的实际出发,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① 系统论具有思维方法的科学性,将相关的视角和观点引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系统是动态开放且有层次的整体
  系统是由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构成的,有序的、动态平衡的、有特定功能的非线性整体。系统由要素按一定秩序构成,整个系统是有特殊功能和演变目的的自组织整体。系统论包含几个类型:(1)贝塔朗菲是系统论的鼻祖,他用类比同构的思想方法,建立了开放系统的一般系统论,强调生命现象的有组织性、有序性和目的性。(2)比利时物理学家普里高津提出的“耗散结构”学说也是一种系统理论。该理论认为,远离平衡的非线性系统转变为新的稳定有序结构,需要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或能量才能实现,开放的新有序结构被称为“耗散结构”(dissipative structure)。(3)联邦德国科学家哈肯提出的系统理论称为“协同学”。协同学认为:世界是由不同层次的很多系统构成的统一体。系统论的几个主要观点是:
  1. 系统具有整体性
  系统是各要素联系起来、组织起来的产物,是各要素的综合体,各要素的互相配合和支撑产生系统的整体功能。整体性是系统的最大特征,一个系统失去其整体性便不能称为系统。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要素组成的统一体,系统的能力大于其各部分简单的综合。若一个要素没有与其他元素相互作用,它就不是系统的一部分。“系统的总
  
  * 本文系201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研究”(项目编号:10JZD0001)的成果。
  体性主要体现在系统的性质功能和运动规律只有从整体上才能显现出来”②。整体性的观点要求把系统看作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统一体,从宏观的、非线性的视角分析问题。
  2. 系统具有层次性
  协同学和巨系统理论着重研究系统的层次结构,认为世界是由不同层次的系统构成的。“各个层次各个系统之间既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影响,又存在着相互制约和合作”③,它们相互依存地以一定的规律发展变化着。系统的层次性告诉我们,在系统的形成过程中,先由元素形成子系统,再形成系统;系统以低层次系统为基础,高层次系统反过来可以带动低层次系统的发展。
  3. 系统具有开放性
  热力学第二定律认为:任何孤立的系统(即与周围环境没有任何热交换或机械相互作用的系统)的熵只能增加或保持不变④,这样系统就会变得越来越无序,就不能走向有序。系统的开放性原理认为,如果一个系统要保持稳定,就要不断从环境中引入负熵。“系统通过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就可能从原来的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的有序状态”⑤,这种非平衡态的新的有序结构称之为耗散结构。稳定有序的耗散结构与“死”的平衡态不同,是一种活的结构,在不断与外界发生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中得以保持其动态的稳定性。耗散结构理论告诉我们:系统通过开放性,可以通过自主演化走向有序,“系统自己走向有序结构可以被叫做系统自组织”⑥。系统自组织理论认为:在系统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时,外界环境会对系统存在一定的干扰,但由于系统的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在经过系统内部的随机起伏和多种发展的可能后,系统能够自发地走向有序程度更高的状态,因此开放是延缓系统老化的关键。开放性的观点要求我们用动态发展的观点看待系统,既要把系统的形成看成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又要注重反馈功能在系统保持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系统思维方式是对传统思维方式的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是静态和平面的思维方式,系统的思维方式则是动态和立体的思维方式;传统的思维方式是从分析到综合的单向思维方式,而系统思维方式则是以综合为逻辑起点,从综合到分析再到综合的双向思维方式;传统的思维方式只考虑单因素、静态、简单的系统,而系统的思维方式则从定性走向定量,通过层次性分析使部分的功能服从系统总体的目标,以达到总体的最优。
  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
  关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内涵,诸多学者进行了探讨。如,刘宗洪认为,“所谓党建科学化,主要是指党建主体尊重党建的规律,按党建的客观规律推进党建新的伟大工程。”⑦ 桑玉成提出,科学化应有四个方面的要义,即“求真”、“逻辑性”、“推验性”和“规范性”。“提出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问题,需要我们通过党建科学化的理论构建,指导科学化的组织与制度设计,推动科学化的政党内部管理,以达成党建科学化的根本宗旨,即不断维系并提升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高度、广泛的社会认同。”⑧ 李政敏认为,党的建设科学化是“党的建设的目标状态、理想状态和预期状态,是一个不断提升完善的过程”⑨。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因为,从纵向来看,党的建设是自组织、自演化的动态系统;从横向来看,党的建设是多方面、多层次和多维度的有机整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要注重党的建设系统的整体性,优化党的建设系统的层次性,提升党的建设系统的开放性。
  
  1. 整体性:党的五大建设一体布局
  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非线性的动态整体,纵向上不断演化,横向上不断优化。系统相对静止时,空间特征明显;系统呈运动状态时,演化特征就会显著一些。系统论观点要求党的建设布局具有相关要素的整体性。党的建设是一个“伟大的工程”,这是毛泽东1939年就提出的重要论断,1994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以“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提法赋予这一论断新的时代意义。作为系统工程,党的建设从延安时期开始,就形成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的基本布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这三大建设构成党的建设工程的主要内容。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动和党的建设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涌现,制度规范和权力监督的重要性日益在党的建设实践中凸显出来。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在战略部署上逐渐将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相并列,形成五大建设为一体的党的建设新布局。这既显示了党的建设要素的优化组合,又突出了与时俱进的演化要求。胡锦涛提出“增强党建工作整体合力”,“坚持全面规划、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⑩,着眼的正是党的建设的整体性。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构成的“五位一体”新布局,以整体性的特征表现了系统的架构。
  2. 层次性:党的五大建设功能定位
  系统的整体性必然使内在的架构呈现层次性,由此形成各种不同的子系统,各子系统既因发挥的作用不同而相互区别,又因要素的不可或缺而紧密相连。系统论视阈下的层次性,不能等同于先后或高低的差异性,系统的层次架构重视的不是子系统之间的位序高低,而是功能上的相容互补。从系统的层次性的视角看,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可以分别视为五个子系统,它们分别有各自不同的任务指向,有着自己的建设要求和发展规律,因此在党的实践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党中央始终坚持将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首要位置的观点,这是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必须有先进的思想作指导,彰显其重要性。突出思想建设的首要位置,决不意味着对其他的建设作第二、三、四、五的层次排序。党中央同时强调,组织建设是基础工程,作风建设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制度建设是根本保障,反腐倡廉建设不可掉以轻心。因此,如果将党的五大建设当作一个系统整体来认识,那么,这五个子系统在层次性上表现的就是各自功能上的定位。它们各自的功能都为党的建设工程系统整体所规定,不存在可以哪个先、哪个后,哪个重、哪个轻,哪个应该重视、哪个可以忽略的区分。由此而言,将系统论的方法运用于党的建设实践,必须在各个层次上充分注重各自功能的发挥,以子系统层次架构的功能相容互补来促使系统整体性的实现。
  3. 开放性:党的五大建设互动关联
  开放性是系统具有自组织发展能力和自我完善能力的基本要求。系统的发展既离不开自组织的特性,也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但是,由于受到客观历史条件和社会实践条件的限制,“人们的实践和认识总是有时代的局限性的,客观社会系统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社会系统归根到底是自组织的而不是被组织的,这就决定了对社会规律的认识总是有局限的”{11}。这就要求党的建设系统必须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按照自组织规律不断向前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具有各自的规律,但却不是相互割裂和独立封闭的。从相互关系看,某一个方面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必然要求其他方面的建设及时跟进加以应对和解决,否则就会产生连带的影响。比如,思想建设方面理想信念出了问题,党组织的先进性就会受到削弱,党的作风就会不正;制度建设不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就难以按照党的价值取向加以规范;反腐倡廉建设不到位,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就会落空。系统的开放性,要求着眼于党的五大建设的关联互动,将每个子系统视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链接部分,从关联互动关系中寻找结合点。各子系统既要侧重自身的建设内容,又要联系影响其他子系统的因子确定自己的建设重点。由此形成的开放性特征是系统思维方法在党的建设中的运用。
  三、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系统方法
  关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方法,学者们提出:第一,党要懂得把握自己的历史方位,要明确总体部署和主要任务,围绕党的事业开展党的建设。第二,需要有中国特色的党的建设理论的指导和始终坚持理论创新。第三,要有科学的政党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制度和组织安排,使党的建设建立在政党发展的规律之上。第四,党要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和管理理念,维系自身组织的良性运转。第五,党要有塑造形象的理念、战略和方法,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第六,党要采用新方法加强党的建设,始终坚持改革和创新的精神。第七,既要及时总结本国的执政经验,又要善于借鉴其他国家政党建设的先进经验。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涉及到方方面面,既涉及党的建设系统内部各要素的优化,也涉及党的建设与环境的互动和反馈关系。从系统论的角度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是按照党的建设的一般规律,总结历史上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经验,根据不断变化的外在环境,增强党的建设系统内部的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实现党的建设不断优化的过程。
  1. 将党的建设看成动态的自组织系统,总结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历史经验
  “归根结底,社会系统总体上是处于自发运动、自我组织之中的,在按自组织规律运动发展,而不是‘救世主’在支配社会,不是个人的主观意志左右社会的演化发展,甚至也不是社会意识在支配社会的演化发展”{12}。历史上党的建设也是根据客观环境,不断自适应、自调节的过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革命战争的严酷环境和小农不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现状,首要的问题是将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在建国初期,初步执掌政权,执政党很容易滋生骄傲和不思进取心态,党的建设中最要紧的问题便是如何克服腐败和官僚主义、主观主义与宗派主义,继续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作风建设显得异常重要。“文化大革命”结束之时,党的指导思想混乱,党员结构出现问题,干部老化严重,各项制度破坏殆尽,如何实现指导思想的正常化、制度建设的有效化、干部的年轻化和国家政权的顺利交接成为最紧迫的问题。改革开放以后,进一步明确了党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中国共产党如何更好地执政并发挥先进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党适时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新的历史实践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创先争优活动。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党建设中的系统性和对环境的强适应性。只有在总结历史上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在原有基础上更好地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2. 将五大建设看作不可分割的整体,多手一起抓多手都要硬
  整体性是系统最大的特性。现实的系统基本上都是非线性系统,“对于非线性的相互作用,整体的相互作用不再等于部分相互作用的简单迭加,部分不可能在不对整体造成影响的情况下从整体之中分离出来,各个部分处于有机的复杂的联系之中,每一个部分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13}。同样,在党的建设系统内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非线性有机整体,每一项建设都离不开其他建设的配合,任何一项建设的弱化都会影响到其他建设的开展效果,因此必须综合推进各项建设,多手一起抓,多手都要硬。
  思想建设的成效直接影响到党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水平,进而对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的效果产生影响;制度建设贯穿于每一项建设之中,是其他各项建设的保证,要用制度来保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靠制度来约束腐败行为,用制度来推进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决定了每个党员在党内的地位,影响到党员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参与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积极性。因此,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带有明显的党内指向性。同时,党的纲领和理论建设成果也是党的旗帜,而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不仅影响党的战斗力的发挥,而且最影响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因而具有外向性。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既离不开凝聚党员的力量,也要树立好党的外在形象。(如下图)
  鉴于以上分析,新时代背景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把党的各项建设看作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同时做好以下工作:切实加强思想建设,着重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加强组织建设,着重推进干部选拔考核公开化、民主化;推进作风建设科学化,着重促进新形势下党群关系良性发展;推进制度建设科学化,着重探索提升制度运行实效性的路径;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着重治理群体性腐败和隐性贪腐。
  3. 优化党的建设系统的层次结构,发挥各级组织和党员的合力作用
  优化系统层次是系统论的重要观点,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角度来看,优化党的建设系统的层次性具有重要意义。从宏观来看,要把握好五大建设内部的层次和地位问题,处理好五大建设的关系问题。如上图所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直接关系到党内的凝聚力,具有显著的对内指向性;而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不仅关系到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而且还关系到党群关系和党的社会形象,思想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党的社会认可度,因此,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对外指向性是比较明显的。
  从微观来看,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党的各级领导机构与广大党员的积极性问题很值得探讨。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发展党内民主,积极稳妥推进党务公开,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保障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坚决克服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个人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现象。{14}
  4. 完善党的建设系统的反馈机制,回应时代对党的建设的新要求
  系统自组织理论认为:在系统存在和外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时,外界环境会对系统存在恒定的干扰,但系统能够自发地走向有序程度更高的状态。系统也会老化和死亡,“延缓老化的措施是增强反馈、控制和调节机能,使系统具有充分的弹性”{15}。
  当今社会瞬息万变,国际上风起云涌,国内执政环境也有所变化。国内外交流日益频繁,网络传媒日益发达,信息的传输速度越来愈快,传输渠道越来越多,这些都给党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另外,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和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对党的执政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环境给党的建设带来压力迫使党采取相关举措之前,能够主动地接触外界信息,寻求应对措施,自觉改变自己的行为,给予外界以合适的反馈,是新时代对党的建设提出的一项能力要求。这就是系统论中说的“前馈能力”,“在输出信息未出现偏差之前,施控系统即可发出控制信息纠正即将发生的偏差,而不是产生了偏差之后再通过反馈信息来纠正,干扰信息对失控系统的这种直接作用,且失控系统又能理解这一作用的影响,这种情况就叫前馈。”{16} 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必须学会及时关注时代变化,善于回应时代要求、群众诉求和党内呼声。只有不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提升服务群众的意识,不断强化党员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应对执政、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种考验”,有效地战胜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种危险”,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注释:
  ①{14}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1年7月1日),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0、17页。
  ②③④⑤⑥{15} 霍绍周:《系统论》,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34、23、10、22、22、50页。
  ⑦ 刘宗洪:《遵循党建规律与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年第6期。
  ⑧ 桑玉成:《党建科学化的核心与关键》,《求知》2010年第2期。
  ⑨ 李政敏:《党建科学化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论导刊》2010年第5期。
  ⑩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72、414页。
  {11}{12}{13} 魏宏森、曾国屏:《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92、190、204页。
  {16} 前馈控制是根据外界干扰和受控系统的变化规律,提前采取控制措施,避免可能出现的系统偏差。可见,前馈控制实际上是一种超前型的负反馈控制。参见叶海平、李冬妮《论党建的结构、功能和系统调控问题》,《求实》1999年第3期。
  作者简介:齐卫平,男,1953年生,浙江慈溪人,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200241;宋瑞,女,1989年生,山东临沂人,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硕士研究生,上海,200241。
  (责任编辑刘龙伏)

推荐访问:系统论 党的建设 科学化 视野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