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08日 17:03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杂文文章 >

金牌不是梦 梦8金牌骨

发布时间:2019-02-06 06:21:16 浏览数:

  19岁的姚楠因伤从哈尔滨体工队速滑队退役后,便把金牌这个词抛到了脑后。   没有了训练场上的挥汗如雨,不再是刻板而单调的吃饭、训练、睡觉的每日作息,不再有冰场上冲线后的一声呐喊或一声叹息,便似乎注定了不会再有那象征着成功与荣耀的金牌。11年的专业训练没有为她带来什么钱但也留下些财富,除了专业的速滑技术知识,还有一分属于运动员特有的倔犟与执著渗透到了这个东北姑娘的骨子里。
  那时的姚楠一定不会知道,有一天她会因为这些财富,让她深入接触一个特殊的群体,会让她以另一种方式得到更多的金牌与荣誉,会让她与中国顶尖的运动员在中央电视台同台领奖,也会让她重新审视关于金牌的价值。
  
  星星之火
  退役后的姚楠来到了哈尔滨市南岗区燎原学校。这是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帮助智力障碍、脑瘫、自闭症和其他学习困难儿童。说起来,燎原学校在当地的特教业内是很有名气的,2009年6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黑龙江省考察工作时视察了燎原学校。总书记与孩子们一起作画做游戏,与老师们亲切交流。离开前,总书记深情地对老师们说: “你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用自己的爱心和奉献帮助孩子们成长进步,我向你们表示深深的敬意!”说完,走到全体老师面前,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这一躬,让在场的许多老师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也让老师们终身难忘。
  姚楠敲开学校的大铁门后,一个新的世界展现在她的面前,智障儿童的世界显得陌生而令人紧张。走在楼道里,一个智障孩子向她跑过来,孩子一句话不说,围着她这个新来陌生人谨慎而又好奇地一圈又一圈地绕着,看着。姚楠站在原地,孩子就像是个围绕着地球的人造卫星,不停地一圈圈转着,转到姚楠心里面“毛”了,转到她有些害怕了。
  特教行业,姚楠问自己能在这个边缘行业干多久。
  “那时候我想,或许是一年吧?”
  说到这姚楠笑了起来,我也笑了。我算了算,到她今年获得CCTV2012年度风云人物未名人物奖项时,她已经干了12年。12年来她教过的孩子的个子都高过她了,从第一次带智障儿童出国参加特奥会,到拿到第一块奖牌,再慢慢地成为国内特奥会冰上项目的权威人物,她也从一个姑娘到为人妻继而生儿育女。命运这东西,有时候还真计划不来。
  爱的温度
  第一节冰上课。姚楠带着智障孩子们去见识室内冰场。很巧,姚楠的教练和队友都在场馆里训练,孩子们羡慕地看着那炫目泛光的冰场和飞舞的冰刀,自己努力地却总也系不好脚下的鞋带。有队友问姚楠:“你不是残疾人为什么带着残疾人训练?”姚楠打哈哈开玩笑地应付,她知道这是一两句话说不清楚的误解。有教练问姚楠:“带着残疾人训练你真够高尚的啊。”姚楠没说话,她听到一丝挖苦。低头看看这些努力系鞋带的孩子,弯下腰,帮他们一个个系好。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出不了成绩,就意味着一辈子平庸,现在自己是教练,带着这些智障的孩子训练参赛,能不能出成绩,她不知道。但她憋着一股劲,怎么就不成呢?!
  哈尔滨的冬天很冷,晚上9点钟带着孩子们训练完再顶着寒风回家,姚楠没怎么想关于是不是值得、是不是辛苦这些事。就像一个运动员,枪响了以后,往前冲就是了。但有些事倒是让她破费了些心思,“有的孩子学东西慢,胆子小,一个基本的动作需要反复教,孩子们也在反复忘,急不得恼不得,有的孩子胆小,你抓着他的手她就做得好,一离开腿就抖,哪有什么办法呢?只有耐心,更加耐心。”冬季训练冰上项目,夏季进行轮滑训练,由于起步训练早,训练时间长而且专业,燎原学校的孩子参加特奥会的成绩是很理想的,姚楠亲手带起的50余名特奥会小运动员先后获得了106枚金牌。
  就像很多教练的金牌梦一样,姚楠的梦想在她的徒弟身上实现了。
  
  金牌价值
  2003年,爱尔兰的第11届夏季特奥会,1000米轮滑项目。佳佳在比赛中又摔倒,站在一旁给徒弟加油的姚楠一下子把心揪到了嗓子眼上。她知道佳佳最怕在比赛中摔倒了,一旦摔倒就不知所措,再也没有比赛的劲头,姚楠在赛道旁大声鼓励着佳佳从地上爬起来,重新向前拼着,冲着。佳佳和对手几乎同时冲到了终点,甚至需要回看录像才能判断胜负。佳佳欢呼着,身背后是大大的特奥会条幅――Let me win,But if I cannot win, let me be brave in the attempt.(让我们取胜,但如果我不能取胜,就让我在参与中成为勇敢的人。)姚楠想起了2001年佳佳参加第七届冬季特奥会的时候,连摔了两次,再也没了比赛的斗志。就像很多参加过特奥会的智障孩子一样,他们身上的变化是令人吃惊的。随着孩子们拿的奖牌越来越多,随着对特奥会更加深入的了解,姚楠也重新审视特奥会金牌的价值。“对于特奥运动员来说,这不仅仅是一项运动,更重要的是锻炼了交流的能力,对于一个智障孩子的改变远远大于一两枚金牌的价值。”姚楠教的一个智障孩子不被父亲接受,爸爸从来不带他出去玩,也从不愿在别人面前提起孩子。在父亲眼里,那个孩子就像是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疤,他直言,这个孩子只要吃好穿好就行了,不想投入什么精力。但当孩子练习轮滑4年以后,爸爸偶然来到学校,看见孩子在操场上奋力地练习着,父亲说,“我没想到,孩子会那么努力,会出那么多汗”,孩子的改变让他看到一丝希望。
  金牌不是目的,通过努力追求胜利而带来的改变,让人看到一丝希望,才是真正的价值吧。

推荐访问:不是梦 金牌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