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4日 23:59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杂文文章 >

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调查研究|小学生课业负担调查访谈提纲

发布时间:2019-02-23 06:27:28 浏览数:

  关于小学生“减负”的话题,一直以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李岚清同志曾经指出:“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望,是广大中小学生的迫切需要,也是关系到我们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的大事。”为解决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教育部也曾颁布过一系列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法规和政策。但时至今日,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有没有真正得到解决,笔者对某市小学生进行了大范围的问卷调查研究。
  一、 调查的基本情况
  笔者随机抽样对某市几所小学的小学生进行了学习情况问卷调查,此次共发放调查问卷619份,回收有效问卷587份,有效回收率为94.83%,采用SPSS13.0软件统计。此外,还分别在这几所小学访谈了数位教育工作者和数十位学生。
  1.家庭作业所花时间的调查
  教育部在2000年《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中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1小时以内。但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周一至周五每天做家庭作业要花1至2个小时的占19.4%,要花2个小时以上的占6.1%,近四成小学生做功课时间在1小时以上。从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到,教师每天布置的家庭作业量偏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2.小学生睡眠时间的调查
  从表2的调查结果可知,接受调查的小学生平均睡眠时间为8.67个小时,超过七成的小学生睡眠不足。国家有关文件明确规定: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中学生应达到9小时。2007年正式实施的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章第二十条明确规定:学校应当与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互相配合,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加重其学习负担,不得延长在校学习时间。但从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超七成学生存在睡眠不足的问题。
  3.小学生每天运动时间的调查
  从表3的调查结果可知,近七成小学生每天运动时间不足半小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于2006年发出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文件中提出了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的量化指标,要求用3年时间,让广大学生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的及格等级标准。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小学生的实际运动时间与“每天锻炼1小时”的要求相差甚远。
  4.小学生的苦恼和压力调查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学习、生活中没有苦恼的小学生占19.4%,感觉学习压力大的占27.1%,因学习成绩不好而苦恼的占18.9%,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生的苦恼和压力主要集中在学习压力大、学习成绩不好两个方面。
  5.小学生对“减负”的认识调查
  从表中可以看出,认为应该减轻自己学业负担的占到49.6%,认为不应该的仅占30%,不知道的占7.5%,说不清楚的占11.9%。
  二、 沉重的学业负担所导致的后果
  1.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沉重的学业负担会使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逐渐丧失,个人爱好更无从谈起。 另外,学习时间过长、睡眠严重不足、学习压力大等,都会导致学生出现头痛、失眠、神经衰弱以及脊柱弯曲、近视眼、身体素质下降等症状,甚至还会出现心理问题。总之,久而久之会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2.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沉重的学业负担会导致学生整天忙于应付作业,教师则热衷于追求分数和排名,教师只注重单纯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却忽视了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发展。这样的情况,会造成学生知识的 “畸形”。这种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做法,扭曲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泯灭和剥夺了学生的童心和童趣,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3.影响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由于对知识目标的过度追求,导致对情感目标、道德目标、审美目标、个性发展目标等的忽视。而人的发展从其本质来看,是需要全面发展的。但是在知识为惟一追求的教育取向中,学生被抽象为只具有认知需要的个体,教育管理者、教师、家长等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要,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小学生不仅在平时而且在节假日也要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同时还要被家长安排去参加这样或那样的补习班、特长班、兴趣班等,其结果是:儿童逐渐地丧失自我,道德感逐渐丧失,兴趣缺乏,对成人过度依赖,缺乏自主与独立。
  4.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本身是以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仅仅局限于对学生进行单纯知识的灌输,忽视了非智力因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背负着沉重的课业负担,一味地读死书、死读书,思维被禁锢,学习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可言,创造的热情也就丧失了。
  三、 建议
  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课业负担状况。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小学教师的素质,尤其是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而不仅仅局限于学历层次的提高。鼓励广大任课教师多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多在教学环节上下工夫。如果教师教学不得法,则学生学得吃力,教师教得也吃力,师生负担都重。此外,一些教师缺乏耐心和爱心,缺乏教育心理学知识,动不动就体罚学生,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在课堂教学中,要多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和互动性,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为此,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加强对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已刻不容缓。
  2.改革小学课程体系和内容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于减轻学生负担,尤其是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效果是比较好的。一是课改要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二是对现行教材要进行改革,改革那些繁、难、偏、旧的内容。要尊重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课程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只有教学内容变得有趣了,难度降低了,学生的负担才能减下来。
  3.制定科学的教育评价标准和办法
  虽然现行条例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小学阶段不得进行各种考试排名,不得公布成绩,不得将学生分类编班,但实际上很多面向小学的考试屡禁不止。通过向小学生了解,在小学阶段每个学期的考试相当频繁,语文、数学基本都是学完一个单元就进行一次测验,更不用说还有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了。可以说,学校重知识灌输轻创造性思维培养,重智育轻德育等情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现行的中小学生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特别是取消了小学生的各种考试和排名之后,简单地以优、良、中、差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难以令人信服,也达不到应有的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提升自我综合素质的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坚持正确的评价导向,“减负”首先要给学校、教师“减压”,不能把分数、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教师、学生的标准。简单地以成绩作为学校教育成败的标准,以此来衡量学校和教师,这是不科学的。要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建立起科学的评价体系,要重视对学校教学的评估,重视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评估,重视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当前,应尽快探索建立和完善学生素质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全面推动科学的、客观的评估是当务之急。
  4.改革现行的教育体制
  改革中小学的办学体制,形成基础教育多样化的办学格局。我国基础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过分集中在普通教育和公办教育,对中等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的重视和管理程度远远不够,导致后者发展水平不高,对民众教育需求的吸引力不够,不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当前,当务之急是要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各种层次和各种类型的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拓宽升学和就业渠道,从而缓解升学压力”。我国适宜实行免费的中等职业教育,并使中等职业教育归地方部门管理,这样使中等职业教育更具有针对性,从而使中等职业教育富有活力和行业特色以及地方特色。改革中小学的学校管理体制。当前中小学的管理体制普遍整齐划一,过分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自由时间和意志。一些发达国家的中小学通过采取选课制、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使学生在学习时间、学习速度和学习兴趣上有所选择,切实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新理念,要使这些新理念落到实处,就必须大力改革课堂教学,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使教学组织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低年级学生有必要组织一些户外教学活动,使其接触到足够多的阳光、新鲜空气及美好的自然事物,这样更符合儿童的身心成长规律。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点滴进步和全面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学校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不仅美观有特色,而且富有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
  总之,“减负”是通向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大教育体系的共同努力,需要与之相配套的政策和措施的同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
  参考文献
  [1] 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5)(1976~1990) (1991~1997).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2] 闫江涛.建国以来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政策应对及启示.平顶山学院学报,2007(1).
  [3] 张书义,等.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思考.天中学刊,2001(6).
  [4] 陈金芳.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面临的体制问题分析.中国教育学刊,2009(8).

推荐访问:调查研究 小学生 课业负担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