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5日 14:49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杂文文章 >

让丰满的理想照进骨感的现实|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

发布时间:2019-03-01 06:33:05 浏览数:

  陈苗苗,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文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后。现供职北京接力出版社。      2012是一个带给人类颇多猜想的年份,古玛雅人的神秘预测面临到期,再加上金融危机、中东烽烟、贫富差距,人类古老的心灵愈添风霜。面对自我、面对世界、面对未来,是迷失在价值泥沼里兜兜转转,还是乘上心灵的诺亚方舟继往开来?图书作为人类的精神食粮,首当其冲地担负起滋养的重任。2011年底,《理想丰满》《杜拉拉大结局:与理想有关》《活着就为改变世界》《一年不花钱:我的无货币主义生活》等一批图书都扬起理想风帆,摆渡读者朝向2012心灵涅�的彼岸。它们以一颗赤子之心对读者发出最强音:哪怕现实再骨感,我们也要让理想丰满!
  
  什么是理想?
  冯仑在2011年底的新作《理想丰满》里为理想作了界定:愿景和价值观加起来叫理想,理想让你看见别人看不见的地方,理想不能改变,过程可以妥协。
  《理想丰满》汇集了冯仑“集半百人生沉淀,畅谈当下热点;挟二十载拼搏经历,纵论未来大势”。万通创业至今已20年,在这20年中,无论环境、政策怎样变幻,万通都越做越大。成功背后,冯仑就没面对过骨感的现实吗?
  作为民营企业的布道者,勤于思考的冯仑乐于与读者分享他对理想的界定,给予了与他同时代的同行人很多正面鼓励。书中虽然有诸多章节提及房地产方面的常识,但是你在仔细品读中绝对不会感到枯燥与空洞,因为冯仑在七分严肃中加入二三分幽默诙谐,做了很多生动有趣、鞭辟入里的比喻。“理想是墙上挂的美人像,很漂亮;现实是炕上的媳妇,能够生儿子、过日子。”
  抛去房地产商外衣的冯仑,是一个放弃优越的公职选择独立创业的冯仑,是在美国最繁华的地段铸造“中国中心”的冯仑,是亲自驾车横穿恐怖的阿富汗与巴基斯坦的冯仑,他的作品之所以产生发酵的力量,不仅在于他是名人,也在于他用一颗赤子之心审视中国社会中的种种现象,用一颗坦诚之心与同时代的人促膝长谈什么是理想。
  读者之所以会买这本书也正在于此――读到理想背后的激情与胆魄,读到理想背后的责任和情怀,学会在现实的道路中越来越接近自己的理想,从而使自己的理想愈加丰满。就像冯仑在书中所说,“立体城市还不能马上矗立在我眼前,但每天我走它也走,我一直都没有接近它,可它却老在前边吸引我,于是我就特有干劲;偶尔回头看,发现已经在寻梦的路上走出了相当远的距离”。
  
  理想容易实现吗?
  李可在他的杜拉拉大结局《杜拉拉大结局:与理想有关》为理想作了解读:每个人都有一种感觉,世界生来不平等,你怎样都不能说出真相,要忍住,继续为了理想奋斗。我们之所以要双手向上,并不是要摘到那颗最美丽的星辰,而是要保持一种向上的心态。
  从杜拉拉的第一部“升职记”,第二部的“年华似水”,第三部的“我在战斗的这一年里”,到年底收官之作的“与理想有关”,杜拉拉历时四年,终于修成正果。我想在现今的中国,杜拉拉应该算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话剧、电影、电视剧,杜拉拉出尽了风头,但在过去的一年,“杜拉拉热”渐渐平息。在第四部《与理想有关》里,杜拉拉借助作者神来之笔也开始重新审视自我:她并非职场神话,她也不是一路打通关的职场必胜客,她一样会身陷普通白领会遭遇的困惑――面对“永无止境”的紧张和忙碌,面对年过三十、渐渐有些力不从心的现实。当职场风声鹤唳,当情场也风雨不断,杜拉拉的现实越来越骨感,她焦虑、脆弱、身心俱疲,甚至一绷就断,该怎么办?这朵曾经的铿锵玫瑰会让理想之花枯萎吗?
  畅销书的魅力常常体现在它的励志作用。在《与理想有关》里,杜拉拉最终凭借认真、执著和坚忍,走出了自己的职场瓶颈,化解了生活危机,朝着为理想而活的人生目标跨出了一大步。无论职场也好,爱情也罢,杜拉拉告诉读者,与理想有关的绝不是所谓的职场厚黑,而是脚踏实地的作风、隐忍的智慧和“Follow your heart,follow your dreams”的雄心。
  
  理想是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吗?
  看着杜拉拉的奋斗,是否就将理想树立为“从白领到中产”了呢?活着绝对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乔布斯在《活着就为改变世界》里为理想奏出更激荡的乐章:“时间有限,我们不应该为别人而活。活着是为改变世界”。
  在这个理想之音的冥冥指引下,似乎拥有无穷尽的意志力和行动力的乔布斯创建了苹果公司,但之后却黯然离开苹果公司。但他并没有就此结束理想、关闭理想,对科技的着迷让他保持着改变世界的冲动,让他建立了NeXT公司、皮克斯公司,并与迪士尼公司合作进军数字电影领域。历经各种挫折之后,他又回到苹果公司,像拯救“濒临灭绝的恐龙一样”把世界的电脑产业带出低谷,并创造出了一个个令人咋舌的革命性的“i”商业神话。imac、ibook、 iPod、 iPhone、 iPad……已经改变了世界的乔布斯永别了这个世界,但他对理想的定义影响着全球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对未来科技的认识。
  
  理想一定是物质的吗?
  国际“免费经济运动”倡导者马克・博伊尔在他的真情实录《一年不花钱:我的无货币主义生活》里为理想作了实践:寻求更简单的生活、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是真正的解放。尽管的确存在许多挑战,但也告别了银行存款、账单、交通堵塞以及自己并不喜欢的长时间工作带来的压力。
  博伊尔出生于爱尔兰,曾研习经济学,并经营过几家有机食品公司,过着常人看来非常不错的生活。攻读经济学学位的最后一个学期,博伊尔偶然买到一张介绍印度圣雄甘地的光盘,片中那位瘦小的老人给他以启发―――“欲变世界,先变其身”。博伊尔开始尝试以物易物或者不花一分钱的自给自足的生活模式。你能想象利用木材燃烧炉和太阳能板供热洗澡,并为自己的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充电吗?你能想象用清洗过的乌贼骨和野茴香籽制成牙膏吗?你能想象以物换物在网上互相交换所需的生活物品吗?
  博伊尔就是这样超出你的想象,他用最具传奇色彩的“不花钱”经历、最搞笑的野外生活经验、最简单的幸福生活方式,引起世界范围内大争论――理想一定是物质的吗?不花钱怎么生活?不花钱的目的是什么?这正契合了当下社会心灵的热点:寻求更简单的生活、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个故事也启发我们好好思考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摸得着的读者心灵
  在图书销量也寒冷的季节,这些图书却如冬日暖阳洒进读者的心灵之窗,所谓读者买单,所谓畅销,首先离不开的是对读者心灵的满足。读者的心灵能摸得着吗?
  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前主席马斯洛有一个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这个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其中,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高级需求,它们只有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无止境的。
  比如哈佛近些年开设的积极心理学公开课之所以风靡全球,是因为人类尝试对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进行深刻剖析。这些实用又具可操作性的课程被通用电气、IBM公司、壳牌公司、英国 Avimo 光电公司和佐迪艾克海运公司等 500 强企业作为领袖及高层管理者培训课,这些课程对出版界未来的选题有很多有益的启发,比如《积极的环境能改变人》《幸福:过犹不及》《自尊与自我实现》《运动与冥想》等等。
  相信在未来,人类会越来越关注对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的探索,图书一定会在这个领域焕发新的光彩。因为图书意蕴、旨趣的起承转合,正是对人类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的一种摸索。人类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永无止境,出版业的探索也将路漫漫其修远,但理想也正在其中。

推荐访问:丰满 现实 理想 照进骨感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