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09日 20:43 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杂文文章 >

2019粮食危机_中国粮食物种危机:外国种业在垄断

发布时间:2019-04-11 06:34:54 浏览数:

  中国种业第三次“最高规格”会议,今年在湖南长沙召开。  此前,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首次明确了种业的国家战略地位,提出将大幅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的种子企业等一系列具体扶持措施。
  在种业国际化背景下,外国种业公司近年来大举进入中国种业市场,致使我国部分种业公司面临被挤出市场的可能,市场份额被蚕食、自主品种被外国种子代替等危机给我国种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并危及中国粮食安全。
  如何保证国家对种业的控制力和主导力,做大做强中国的民族种业,牢牢掌控中国粮食的“命脉”,已然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
  外资先锋扩张中国
  大名鼎鼎的美国先锋良种国际有限公司(下称“先锋公司”),曾两次进入中国。
  第一次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但那次先锋公司并没有打开中国市场;第二次是本世纪初。
  据相关政策规定,合资公司的粮食品种不能直接从国外引进,先锋公司便采取通过国内的铁岭先锋种子研究有限公司育种,然后再交给登海先锋和敦煌先锋销售的方式。敦煌先锋负责东北、内蒙古等地春玉米带,而登海先锋负责黄淮海地区的夏玉米带。
  到2010年,该公司玉米品种“先玉335”在中国的种植面积约有3000多万亩,加上相关品种,总面积估计大概接近6000万亩,约占我国玉米总面积的13%。
  短短数年,先锋公司俨然已成为中国种业市场的“大鳄”。“先玉335”去年的纯利近6亿元,加上各种套牌,它在中国玉米种子市场上的纯利可能就达到整个市场的40%~60%。就是用百分之十几的种植面积,换取了近60%的利润,非常可怕。大北农集团北京金色农华种业公司总经理、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绍明对此非常震惊与担忧。
  “先锋”抢滩中国种业市场不是第一家,也不会是最后一家。
  事实上,自20世纪80年末,孟山都、先锋等跨国种业巨头陆续进入中国,目前在中国注册的外资及合资种子企业已超过70家。与此同时,国内种子市场价值也发展至500多亿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全球种业市场。
  对很多合资公司来说,“虽然是合作育种,但核心技术它不会教你。名义上是合资,其实它就是跟你分利润,其他的育种、销售你都管不了。”美国玉米育种专家、中国玉米改良中心顾问张铭堂的话触目惊心。
  据业内人士介绍,先锋公司下一步可能与辽宁东亚种业、川农高科种业合作,消除其在东北、西南地区的竞争对手,完成在我国玉米种业科研、生产和市场营销布局。
  据了解,继“先玉335”后,先锋公司还将推出“先玉696”、“先玉508”等一系列单产量更高的品种,将在恰当时机大面积推向市场,预计将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据北京市北郎中花卉公司董事长闻宝祥介绍,2000年我国颁布了《种子法》后,首先对外开放蔬菜、花卉种子市场。跨国种业公司最早以蔬菜和花卉种子为突破口,进军中国种子市场。
  “法国的公司很早就介入中国甜菜种子市场,现在市面上都是洋种,本土现在基本上连甜菜育种都不搞了;还有向日葵,也被国外种子完全垄断,”据业内人士说。
  中国种子基因成美国专利
  这些外资“大鳄”迅速进行全球扩张的“绝招”是什么呢?
  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万建民讲述了这样一个流传已久的故事。
  某跨国公司在上海一个废弃的厂房旁发现一种生命力很顽强的野生大豆,他们特意去采了,并从中提取了一类抗病毒基因,通过分子标记手段在美国申请了100多项专利。于是,原产于中国的大豆,开始在跨国公司手里发扬光大,以此陆续控制了巴西、阿根廷等全球大豆的种子市场。
  之后,中国农民种植本国大豆,便侵犯了美国的专利权。
  “因为在国际种子市场的游戏规则中,种子资源是不受知识产权保护的,只有基因是受知识产权保护的。对于这个游戏规则,我们还没有话语权。”万建民说。
  就这样,中国祖辈们数千年来选育的几千万份种子资源,成为了别人刀俎下的鱼肉。“你不给他们,他们说你保守、是计划经济;你给他们,他们从中提取基因申请专利,成为他们的专利产品。”
  或许,这就是跨国公司全球扩张的一个“缩影”。
  实际上,早在一个世纪前,跨国公司就已开始了类似的“全球扩张”步伐。
  1908年,美国孟山都公司完成了第一次收购计划——收购伊利诺伊州的商用酸公司,由此展开了全球扩张。很快孟山成为美国玉米市场中的龙头老大。随后孟山都又斥巨资,在中美洲、拉丁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做下了国际种子贸易业务布局。
  1999年5月,孟山都与卡吉尔公司联合共同投资1.5亿美元建立生物农产品开发公司。当年的 《华尔街日报》评论称:“孟山都已经有效地控制了全球种子产业。”
  有了这样的发展历程,近年来,孟山都、先锋、先正达和拜耳等外资企业与我国科研单位进行的交换品种资源以及挖掘人才等合作,令不少国内业界人士认为是“从源头上控制我国种业”而“心急如焚”。
  中国急需“种业航母”
  为加快国内种业发展,国务院在今年4月18日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
  “这个‘意见’希望把商业化育种能力,逐步地向企业转移,因为我们的研发能力大部分集中在科研院所。”万建民认为,但像中国种业集团、隆平高科、登海种业、敦煌种业等等国内企业,他们有没有能力迅速地占领商业化育种市场,目前还很难说。
  李绍明指出,转基因育种中,现在国内企业还不具备基因的克隆和构建这方面的能力;而将人工制造或克隆的基因导入到育种材料中,现在国内只有7~8家公司具备这种能力。
  万建民不无忧虑地表示:“现在如果科研院所让出这块阵地,希望国内这些公司去占领,而他们现在不具备这个能力、承担不了,那就是给孟山都、先锋留下了一个真空,让孟山都们给占领了。”
  因此,万建民建议,国家应尽快引导、扶植、培育3~5家具有研发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的民族龙头企业,把国内的种子资源控制起来,保持国家对种业的主导权和控制权。同时,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种业竞争。
  “成立一个公司还不行,要有两到三个,这样才有相互竞争,并将现有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进行有效转移、整合。”万建民说。
  事实上,在业内人士看来,最要命的是“中国种子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足”。目前,拥有研发创新能力的国内种子企业不到总数的1.5%,绝大部分企业研发投入一般在其销售额的1%,有的企业1%还不到,低于国际公认的“死亡线”。
  在研发投入上,跨国公司一般占销售收入的10%左右,有的高达15%~20%。如孟山都公司2010年销售收入为105.02亿美元,而研发投入高达12.05亿美元,先锋公司研发投入也高达16.51亿美元,甚至比一个国家的投入都多。
  万建民介绍说,“过去,我国农业科研投入一直不足,只占农业产业GDP的0.6%~0.7%,甚至低于1%的国际平均水平。现在国务院批准了农业转基因的一个重大立项,15年中央财政投入是120亿,就这点钱大家还嚷嚷‘多了多了’,多么可笑。”
  “还有,我们的企业都很小,不可能拿出更多钱来搞研发,而且它的投入都要10年、20年后见效。整体的研发投入少、周期长,让我们去跟孟山都、杜邦先锋去竞争,你说我们有没有可能?”万建民直言道。
  对此,张铭堂也颇有同感。他建议,“国家应选几家有希望的、年轻、有潜力的公司,帮助他们很快地建立起高科技的科研体系,做大做强,成为中国领军的企业,这样才能和孟山都这样大的公司抗衡。”
  “我们应建立起一套能够适合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作物育种体系,这个时间可能需要10~20年,但是路走的对的话,可以追得比较快。唯有这样,我们在将来才有比较大的生存空间。如果我们跟在美国屁股后面跑,我们永远都在它的后面。”张铭堂表示。【李小晓、李倩对本文的形成亦有贡献。】(编辑/俞晓兰)

推荐访问:物种 中国 垄断 粮食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