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3日 01:28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 >杂文文章 >

为“草稿时代”创造阅读奇迹“+21系列文丛”的策划思路|奇迹时代3职业

发布时间:2019-04-22 06:29:53 浏览数:

  “21号造书厂在哪里?”在8月的上海书展,一群群年轻人不断打听着一个叫做“21号”的造书厂。这所谓的“21号造书厂”,其实是“+21图书出版工作室”,因其在官方微博上戏称自己是“造书厂”而被读者误解。
  +21图书出版工作室自2011年11月成立,于7月开始陆续推出首作“+21系列文丛”(第一辑——《不拆》、《反阅读》、《我们都是二手动物》、《人类使用说明书——吃》、《爱美才会赢——职场新鲜人的美丽魔法书》、《颠倒》、《呔啰咯——设计师谈话录》、《靠!近尼罗河》、《手作之书》九本书),其中《人类使用说明书——吃》格外受到读者青睐。这本书以人们习以为常的严肃的药品说明书形式,逗趣地解释了“吃”这一行为,以及隐含在其背后的文化、批评和哲学。而其余的八册书内容各异,时尚、前卫、趣味、实用,契合了当下年轻读者的品位和需求。
  这九本书的幕后推手,赵彦和杨军,原先是《人与自然》的编辑。其间,赵彦也编辑了一些书,例如“人与自然”文丛、《我的非洲部落》、《一只萤火虫的旅行》,杨军也一直做着书籍设计。《人与自然》迁往云南后,单位成立工作室,两人便成了工作室的一员,整合上海文艺出版社和《上海壹周》的资源(《人与自然》、《上海壹周》均隶属于上海文艺出版集团),开拓图书事业,而这九本书成为了他们的开山利器。
  “+21”的四重概念
  1980~1990年代,上海文化出版社的一套“五角丛书”风靡全国,即使在当下仍能在寻常百姓的家中寻到一两册“五角丛书”。据说当年策划“五角丛书”的初衷,不过是想将一些弃置不用的书稿边角料择来编辑,出版后的反响却出乎意料的好。这套书因其内容通俗、开本小巧、价格便宜,故而自1986年发行第一辑便一炮而红,深受民众追捧。丛书的普及本共出版120种,发行4000万册,其中甚至有单册卖到170万册的佳绩。
  +21图书出版工作室最初便想以“五角丛书”为范例,做一套“对作者、读者门槛相对来讲比较低”,“适合在地铁、机场阅读的、适合年轻人阅读的口袋书”,但后来发现此法并不可行——因为时代更替,出版环境也迥异于“五角丛书”当年。赵彦说,“1980年代,信息是非常昂贵的;现在有了网络之后,信息已经很廉价了。在这个时代,昂贵的是个性、态度和观点。”而且,时下的出版也已非一件神圣的事情。“尤其是有了网络平台之后,比如写博客、微博,这也算是一种发表和出版。当出版变得越来越容易之时,有个性的出版才会被接受、被关注。”加上,当下网络销售渠道对图书的定位亦有了限制。“出版社给网店的折扣是三四折,最初定价在十块一本,十块一本再打折扣,出版社是亏损的。‘五角丛书’的方式没办法运作。”于是,工作室放弃了做口袋书的概念,从开本、内容、定价重新考虑。
  赵彦说她当初因为看到日本某位艺术家利用水晶玻璃造书,像极了艺术品。那篇报道启发了他们去做一套与众不同的书。“我们想打破传统书的规矩,做一些像书又不像书的书。难以定义的东西,往往是最有力量的。”并且将这一概念丰富成“+21系列文丛”。
  21,是一个是地域的概念(这套书问世之地上海的区号);是一个时间的概念(我们所置身的21世纪);亦是灵魂的概念(传说人的灵魂重21克)。当然,丛书的读者群定位于21岁左右的年轻读者。“不论时代怎么发展,总是有21岁的人,他们有着基本的特征,比如创造性很旺盛,想法不是很成熟;喜欢极端的事物;喜欢否定的姿态……所以,我们最后索性锁定这一群人,定格在这些概念上。”而“+”,则是增值的含义,“阅读可以给灵魂增值”。这些,都在此后每一件作品上一一呈现。
  平民原创,草根阅读
  《上海壹周》作为一份为都市白领提供生活时尚和娱乐资讯的报纸,十余年来已形成稳定的读者群。+21图书出版工作室,原想借助《上海壹周》的资源来做出版,例如将专栏结集出版,但后来发现能够有效利用的资源很少,“因为很多知名的作家已经跟出版社签约,于是放弃了从《上海壹周》借资源的想法。”(最后只有《爱美才会赢》一书内容来自于《上海壹周》,但已经过大辐度的更头换面了)绝大部分作者作品,均是赵彦、杨军定下一个主题,通过朋友推荐,甚至通过网络海选而出。比如《颠倒》、《手作之书》莫不如是。甚至其中不少是学生作品。赵彦说,她一直希望能与复旦、北影、中国美院等高等院校合作,将选题拿到学校征集作品。“我个人比较喜欢以这种方式组稿。在这代年轻人中的精英中,把这种理念传达出去。这种征稿方式也比较有效,也是今后可能的一种组稿方式。而且可以培养下一代的作者,国内给年轻人提供的阅读、出版的平台其实很少。”所以,这一系列组稿方式到最后变得是“有意为之”——刻意不去找名家名作,而与普通的创作者合作,为他们提供一个平台,让更多的人参与到+21系列文丛中。+21系列文丛的每一本书内的书签上印着一则“寻人启事”:“因地理原因或因自信不足而与本+21组织散失的年轻人。有知情下落者请奔走相告,或请读者奔走相告,当然,亦欢迎本人毛遂自荐与我们取得联系。”赵彦说,“做到最后,把概念做到极致,把平民化、草根化的概念推到极致,在下一期让大家来报名,自我推荐,来发现更有趣的作者。”很多年轻人带着自己的作品到编辑部来找赵彦和杨军畅谈想法,由此吸引到不少有趣的优秀作品,倒减轻了他们的负担,也找到更多元的书稿。
  “我们是在推行平民阅读、草根阅读。为什么会推出这个概念?这是一个草稿的时代。这个时代高科技发展太快,新事物很多,变化很快。你才思泉涌,但是想法并不一定成熟,而且很容易被修改。年轻人像是人类的草稿。这套书,便是在草稿时代为年轻人做的总结,帮他们整理想法。”正像意大利作家艾柯在巴黎新居迎来他所敬仰的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时,双目失明的老人不动声色地安慰因房间杂乱而感到抱歉的艾柯:“我理解,这是草稿。”赵彦知道,在这个尚未来得及确立纪律和权威的时代,每一种颠覆、潦草都迸发着奇妙的可能。
  如《颠倒》、《靠!近尼罗河》便很有些草稿的特征。《颠倒》大概可算是大陆首本独立漫画出版物,十位独立漫画家以“颠倒”为题,画出各自世界的颠倒;《靠!近尼罗河》,全册图文均是手绘而成,但作者苏宁并非美术专业出身,“他可能画得不是特别精致,蛮像草稿的,但越像草稿吧,其实越容易让人接近,草稿每个人都可以画,精致反而会吓退一批人。专业和完美意味着距离。”   另外,《颠倒》、《反阅读》、《不拆》这几本书,光看书名便可知道这些年轻作者在标榜着什么。年轻人将反对庸见、常识、旧论的否定意识在这套书体现得格外光彩。《反阅读》是赵彦和杨军做得最辛苦的一本书,你绝对想不到竟然是对名著各种形式的改写。比如《三国演义》微博体、《变形记》沪语版、《百年孤独》评书体、《水浒传》之通缉令等等二十部名著统统用或现代或另类的方式改编,光是想这二十种不同的形式就让他们煞费脑筋。“《反阅读》的表达形式很多,光是形式就想了很长时间。比如曾想用试卷的形式改写《哈姆雷特》,后来发现太形式感了,可读性不行。找作者也是件非常头疼的事,被很多人拒绝,很多改写又不合意。”包括设计师杨军为每一篇不同类型的文体进行了不同的设计,将这些改编在视觉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人类使用说明书——吃》又何尝不是一种对书籍内容和形式的颠覆/否定?
  以杂志化的运作丛书
  “现在的阅读是很综合了,不单单是平面的阅读。大部分人在网上看视频看图片,不一定是文字。如果我们做成视频,(让读者)可以跟书互动,也可以作为这本书的宣传片。”赵彦和杨军以及《人类使用说明书——吃》的作者利用书中的图形元素,做成了Flash视频。另外还拍摄了短片《红·白·黑》来阐释“+21”的理念。
  明年,+21图书出版工作室也将和上海图书馆合作举办“+21读书会”,打破以往常规读书会的方式,以三本书作为一个主题,同读者互动。“比如在《人类使用说明书》这场,我们会摆出各种食物作展览,《我们都是二手动物》的这场我们会做一个猜对方是何种动物的游戏。”每场活动都设置了丰富的环节,“以21为主题的竞赛,如与会者生日中有21数字的有小奖,第21个入场的人有奖,121秒做手工活”,以及服装秀、涂鸦比赛、方言朗诵等等。并且通过读书会的互动交流,寻觅优秀作者。
  赵彦说,工作室成立之初,《上海壹周》的社长顾伟甚至有过非常宏大的设想:不但要做书,还要将+21概念延伸成品牌,做杂志书,经营+21创意实体小店。每一个计划的细节都叫人想入非非,但因为工作室目前仅自己和杨军两人,精力不济,大多未能成行。
  目前,+21图书出版工作室仍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图书出版,正在筹备第二辑的工作。赵彦说:“《人类学使用说明书》仍会继续,手绘旅行、手工书也会延续,独立漫画则不一定,小说集要考虑怎么策划包装。”赵彦是以“做杂志的心态”来经营这套书。“每一本书都像是一个栏目,旅行、美容、漫画、设计、小说等内容比较杂。”不同于一般丛书收揽同气质作品,+21系列文丛则是从不同面向出发。赵彦说,有点像是在做一个杂志的框架下再组小杂志。所以,虽然每年定期推出两辑(每辑数目不定),图书种类涉及情感、文学(小说、随笔、小剧本等)、艺术(插画、漫画、绘本等)、摄影、生活、旅行等领域,但每一次都会根据市场反响做调整,保留相对优势的体裁、形式,类似于杂志的常设栏目。
  虽然这套丛书颇有点实验性,而且题材小众化,但赵彦并不担心图书的销量,“因为是以杂志化的概念来做,不是以单本销售。其实,现在真诚的作品未必有人买账。但现在看来,问题不是没有名气卖不动。卖得好的几本书,也是没有名气的。当我们以这种概念包装的时候,不会因为你没有名气而不买。有的读者就会想,这个作者不就是我的同学朋友么,他也出书了,我倒想看看……很多人都会怀着这样的心态,‘说不定我看了这套书之后,我也可以成为这套书的作者。’”所以,越来越多的读者正在成为“+21系列文丛”的作者,而+21也正在为他们记录下这个属于他们的“草稿时代”的特征:新鲜、多样、个性、独创、前所未有、可以随时被自我否定,将创造力、想象力还给读者。即使混乱、怪诞、锐利、矛盾又何妨?若是能以这样的方式,来挽救这个知识、写作习惯日益破碎的时代,至少创造了一份阅读奇迹。

推荐访问:草稿 思路 奇迹 创造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