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21日 23:55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杂文文章 >

【央企与民企的战略结盟模式探索】央企耍"无赖"利用公权力坑民企

发布时间:2019-04-29 06:46:02 浏览数:

  摘要: 中央直属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力军,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也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下活力所在,具有更强的发展潜力。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至今已4年了,全球经济仍未走出困境。在此背景下,央企与民企战略结盟应运而生。本文就两者结盟的必要性、意义进行分析,就结盟操作细节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典型案例。
  Abstract: The central government enterprise is the main force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while expanding their own development, but also shoulders the important social responsibility. Private enterprise is the vitality of a market economy, with greater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Financial crisis swept the word in 2008, which puts forward a great challenge to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has been four years, the global economy does not get out of the woods. In this context, the strategic alliances of central enterprises and private enterprises come into being. In this paper, the necessity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strategic alliances of both was analyzed, the operational details of the alliance was discussed, and typical case was given.
  关键词: 央企;民企;战略结盟
  Key words: entral government enterprises;private enterprises;the strategic alliances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4-0136-03
  1 背景
  2007年下半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全球股市一路下跌,金融行业重创。2008年9月15日世界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2009年4月30日克莱斯勒申请破产保护,2009年6月1日通用汽车申请破产保护。目前,金融危机已经演变为经济危机,影响也从金融行业波及到实体经济。
  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影响很大,特别是出口导向型企业,大量的外贸企业破产倒闭。中国经济正面临严峻挑战。对于重组,国资委的思路是,突出主业,做强做大,努力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排头兵,力争培育出30-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目前,国资委管理范围中拥有117家中央企业中将有大部分企业面临重组。
  2 重组的必要性
  2.1 改革重组是央企的出路 金融危机让我们面临许多困境,但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很多机遇。首先是为国有企业带来了改革的机遇。企业不改革没有出路,特别是国有或国有中央企业。国企的发展得益于改革,但是近七八年来,繁荣的经济状况使很多人产生了错觉,认为企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加强了,全球竞争力加强了,因而降低了企业改革力度。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当低迷的市场环境使很多企业出现亏损的时候,有关部门就会重新回到加强企业改革的轨道上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重庆出席“重庆国企开放发展高层论坛”时表示,国资委将积极支持鼓励中央企业按照市场化的原则,与地方国有企业以及有良好信誉的民营企业进行战略重组。
  2.2 民企已具备相当实力 近几年来,民营经济取得快速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相当经济实力的大企业,已成为中国并购市场上的一支生力军。联想集团、苏宁电器集团、雨润集团、正泰集团等一批大型民营企业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龙头,已经具备了大规模参与国企改制改组和国有资产处置的条件。目前,国有企业雇佣员工才3000多万,而民营企业雇佣的从业人员都已经达到8000多万,加上广义的有一个多亿。经过这几年的改革,很多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都改制为非国有的企业,经过改制以后,活力明显增强,处于爆发期的发展阶段。中国的民营企业是一支非常庞大的队伍,相当一部分民企的资金能力、技术能力、管理能力都非常强。他们有能力参与国企改造,也有实力和央企进行战略重组。
  3 民企和央企进行战略重组的意义
  民企与央企进行战略重组,有利于做强做大中央企业,有利于带动地方国有企业的发展,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优势互补。相关专家认为,经济下滑和调整时期,推动并购重组将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有利于提高产业集中度,有利于提升国民经济的活力。另外也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机制的变化,资产可以在这当中升值。
  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不仅会给民营企业让出发展的空间,而且会给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这一轮调整将构成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历史性机遇,这一良好的发展机遇要允许和鼓励民营企业更多的参与。
  总体上讲,不论是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调整,还是股权多元化改制,都不排除外资的进入,但是民营企业和民营资本的参与国有企业重组,仍然应该是主导方面。必须改变那种只重视外资进入,轻视民营企业参与,甚至对民营企业参与抱有歧视的态度,在参与国有企业重组中,要给民营企业以平等的地位。   可以预计未来若干年内,有众多民企、外资参与的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国有企业重组,将构成结构调整的主线。这是消除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对生产力束缚的重大战役,是从整体上优化资源配制,提高经济素质具有前景的变革。
  4 重组应注意的问题
  4.1 央企在重组中应注意的问题
  4.1.1 “重组”与“分离”相结合 国资重组和国有企业主辅分离,是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的两个不同重点。改革中要注意两者的结合,只有真正把“重组”与“分离”结合起来整体运作,才能有效推进国资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经济结构调整。调研发现,有的企业注意了两者的结合,既增加了“重组”的优势,也争取了“分离”的主动。企业的主辅分离因为置于资产重组过程中,“分离”的空间被进一步拓宽,资产重组也因为企业的主辅分离,实现了强强结合和优势组合。相反,不注意两者的有机结合,国有资产重组和主辅分离都难以顺利推进。
  4.1.2 注重重组的“优势”定位 国资重组是从优选择的过程,通过国有资产重组和国有企业主辅分离,使国有资本集聚于优势领域,做优做强国有企业。重组和主辅分离必须自始至终坚持这一正确定位和改革目标,促进国有资本实现优势最大化。
  4.1.3 加强国资改革重组规范 调研发现,一些地区和企业既存在“重组”过程中国资流失的现象,也存在“分离”过程中“一分了之”的问题。尤其是改制企业,还存在改制不彻底、不到位的问题。有的企业主辅虽然分离了,但分离的辅业并未改制有的企业主业界定不科学,分离的辅业缺乏产业发展依据,主辅分离不是优化结构,而是向社会甩“包袱”有的企业分离的不仅是辅业,一些具有主业优势的部分也被轻率分离出去,形成“逆向分离”。因此,国资改革重组既要积极推进,又要加强规范。规范重在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和依法监管,使国资改革重组建立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之上。
  4.1.4 加快完善体制 首先,国资监管机构要在企业集团基础上建立中间层次具体运作企业资产,目前由于中间层次的建设滞后,使国资改革重组缺少体制性设计和真正的运作主体,现有的企业集团往往局限于现存体制框架设计和运作自身的改革重组,很难符合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并且增加了今后改革的难度。要使国资改革重组真正到位,体制必须同步完善。
  其次,母子公司体制需要规范和健全。现在一些企业虽然进行了重组,但规范的公司制改革没有跟上,产权结构变化不大,有的企业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得到放大,这样会弱化国资改革重组的实际效果,甚至派生一些新的问题。今后,公司制的规范改革应作为改革的重点。
  4.1.5 坚持市场化原则 要“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搞行政“撮合”。充分利用包括产权交易市场在内的各类资本市场,发挥市场要素参与国资改革重组的作用,使国资重组与企业主辅分离真正公开、公正、公平地实施。
  4.1.6 坚持成本与效益原则 国有资本改革重组要追求效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如果不能体现这一原则或者相反,改革就有重新审视的必要。当然,这里存在一个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现实成本与机会成本的问题,要认真研究比较,寻求最佳的改革方案和结果。
  4.2 民营企业在重组中应注意的问题 民营企业参与国资重组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政策上还是有问题,我们国家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参与收购的问题上,过去存在政治分工,目前仍有这种痕迹。购并融资的问题没有解决。还有历史问题的处理,现在应该说已经解决了很多,包括人的问题,但没有完全解决,比如企业的债务多少审批,多少纳入计划,就是问题,银行跟企业债权人之间,达成协议,债转股,或者债处理,行不行,这都是要探讨的问题。还有所谓投机问题,这个问题不是购并本身的问题,是我们体制制度环境各方面不配套。比如无形资产是最难说清楚的问题,这种情况下没有规则,投机心里就会站出来。还有技术问题,这与政策法规不健全有关。民营企业参与国企重组中需要解决一些问题。首先要解决企业的真实价值问题。实际当中一些国有企业的资产的账面价值并不能代表企业的真实价值。另外企业价值有很多账外因素和隐性成分,资产评估并不能全面体现这个真实内容和真实价格,需要全面考虑影响企业价值判断的各项因素,尤其隐性负债的影响。企业真实价值是股权公平转让的基础,需要在资产评估的基础上,借鉴国际通行的尽职调查方法,或者叫审慎调查。
  5 重组案例分析
  通过对完全竞争性、半竞争性、垄断性行业具有代表性的中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实地调查,发现在大多数的领域和链条上,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通过各种合作实现了共同成长与共同进步。
  2011年9月26日,南方水泥迎来重组四年的纪念日。这个从零吨水泥到拥有超亿吨产能的水泥巨人,创造了难以复制的“中国建材速度”,堪称世界水泥史上的奇迹。四年前,中国的水泥产量已经占到全球一半,价格却长期低位运行。由于产能严重过剩,五千余家水泥企业为了生存,竞相压价,有的甚至靠降低质量、牺牲环境来求得生存。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中央企业的中国建材担当起了行业整合者的角色。2007年9月,市场区域涵盖浙江、上海、江苏、湖南、江西的南方水泥应时而生。南方水泥先后并购了浙江虎山水泥、尖峰水泥、浙江水泥三狮集团等水泥业巨头。在短短几年时间,南方水泥联合重组100多家不同所有制企业,其中多数为民营企业,演绎了一个联合重组、市场协同、管理整合的快速成长故事。为了发挥央企与民企两者的积极性,中国建材集团联合重组的民企,一般都在新企业中保留30%的股份。同时,多数原来企业的负责人继续担任新企业的管理者,成为规范治理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央企的实力加上民企的活力等于企业的竞争力。2009年,南方水泥浙江区盈利3.5亿元。截至2010年,南方水泥总资产超过400亿元,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突破250亿元和30亿元。
  北大副校长海闻表示:“很多行业里,中国存在企业过多、行业集中度过低的问题,从而无法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很明显,中国企业如果想拥有国际竞争优势,必须从国内的行业整合开始。
  参考文献:
  [1]邱闽泉,胡光晓,刘琳.兼并收购财务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朱宝宪.公司并购与重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李萍,杨汝锐.并购中如何经行税收筹划[J].财经视点,2009(1):47.
  [4]权超.“国进民退”——国企改革的必由之路[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5):63.
  [5]孙群燕,李杰,张安民.头竞争情形下的国企改革——论国有股份比重的最优选择[J].经济研究,2004,(1):64-73.
  [6]李梅国.企改革中的公司治理问题[J].江汉论坛,2003,(6):32-36.
  [7]张文魁.中国国企改革:近年的进展及其政策含义改革[J].2002,(4):40-46.
  [8]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战略与实施[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9]William Megginson.“Privatization”ForeignPolicy[M].No.118,Spring 2000.
  [10]Bai, Chongen, Li, David, Tao, Zhigang and Wang,Yijiang.“A Multitask Theory of StateEnterprise Reform”[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0,Vol.28,PP.716~738.

推荐访问:民企 结盟 探索 战略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