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6日 16:23 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杂文文章 >

高仿艺术:陷阱?陷饼?|馅饼与陷阱

发布时间:2019-04-30 06:30:13 浏览数:

  “老法师”火眼金睛  “几年前,我的一名学生拿着一本国外的拍卖图录上一件标为明代青玉卧牛的拍品来向我请教,这件玉器玉质细腻滋润,色泽为粉皮青色,雕工精细传神,大多数古玉鉴定的初学者,甚至是一些鉴定专家都会把这件东西定为明代或清代的制品。后来我又数次在国内外的拍卖会和古玩店中见到了类似材料和雕工的所谓古玉,它们的作者是此前上海的一位技艺超群但却默默无闻的玉雕大师——罗宝珍师傅。”古玩鉴定名家沈胜利说。
  提起沈胜利,最让市场记忆犹新的,就是当年一只仅卖18元的霁蓝釉白龙纹梅瓶,被其发现是元代珍品,并最终成为了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自从上世纪50年代末到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工作之后,沈胜利专门鉴定从民间收购来的文物古玩,定级遴选后出口换取国家建设紧缺的外汇。同时,其也参与了当时仿制古代艺术品,制成工艺品出口的过程,因而对于目前市场上一些所谓“回流”的文物,有了更加独到的看法。
  据沈胜利介绍,现在常见的一些珍贵材质艺术品也常有造假的情况,像旧珊瑚仿品中,有的是象牙染色仿珊瑚,可以见到象牙特有的交叉网状纹路;有的是骨染色仿珊瑚,有微小的深色气孔,还有的是木仿红珊瑚珠,清代晚期至民国时期有用木珠作芯,外层封蜡做成红珊瑚珠,表面可以做出指纹状条痕,欺骗性很强。鉴定这种仿品的时候可以用珊瑚珠敲击玻璃或瓷器,真珊瑚会发出“叮叮”声,而木制的假珊瑚则会发出暗哑的“壳壳”声。解放前的古玩商人常用蜡来修补珊瑚上的孔洞,这种工艺也用在了玉器上,沈老曾经拿起过一件痕都斯坦工青玉菊花纹薄胎盘朝灯光一照,果然发现了透光程度不一的斑痕,应该就是用蜡补过的孔洞。凡是玉雕薄胎的器物都常有孔洞,需要细心观察寻找才不至于上当。
   高仿书画有价值
  在近年来的拍卖市场上,许多人一提起高仿书画马上会闻风色变,因为它们被造假者充当真品在出售。然而事实上,高仿书画不仅可以被造假者利用,更应该为书画投资者所重视,因为它们可以为收藏带来更多有益的帮助。
  近日,由上海太一文化、东京二玄社、上海朵云轩主办,台北戴胜山房出版社协办的“中国历代法书名画复制展”在沪举行。古话说:纸寿千年,绢寿八百。许多古代书法珍品都已接近寿命极限,已经失去了展出的条件,只好秘藏馆阁。即使像正在上海博物馆举行的《美国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展》中的珍品,虽然可以公开展览,但毕竟对于温度、湿度等有着严格的意义。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这些珍贵文物,上世纪70年代起,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委托世界著名出版机构日本东京二玄社,独家仿真复制其代表作。这其中纸和绢的材料开发是极难的课题,经过数年不懈的研制测试,最终试制成功了采用8色至12色的制版和复制。从尺寸、色调、材料到量感、笔力,不仅分毫不差地再现出真迹的原貌,还栩栩如生地表现出原迹神韵,达到了划时代的复制效果,曾被启功、徐邦达等许多著名书画鉴赏家誉为“下真迹一等”。
  事实上,除了二玄社之外,上海朵云轩、北京荣宝斋的木板水印在书画复制上的影响也同样成为了行业翘楚。像今年朵云轩的拍卖会上,仿制任伯年的清代《群仙祝寿图(十二幅)》的木版水印,成交价达到了69万元。而在荣宝斋复制的众多画卷中,《元 赵孟頫秋郊饮马图》与《韩熙载夜宴图》《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被后世誉为“中国木版水印的四大巅峰之作”。
  木版水印只仿制名人名家的字画,但是随着印制的时间不同,印制人员的变化,都会对水印作品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荣宝斋的木版水印作品一般印制数量是有一定的要求。荣宝斋木板水印作品一般一版只印100~200幅左右,一批作品印制完成后即回版,故具有较高收藏和欣赏价值。木版水印的手工制作、材料讲究、限量印刷,决定了其收藏价值的日后攀升。一些比较古老的版本,因为稀缺性,在流传的过程中又有一部分消失,造成留下的作品为数不多,这些木版水印作品经过岁月的沉淀从而具有升值的潜力。像《簪花仕女图》的木版水印作品拍出44万元高价,这个价格比四年前同样的作品翻了三倍,而《韩熙载夜宴图》更是拍出了175万元,比2006年的16万上涨了十倍以上。
  而像日本二玄社复制的书画,随着老专家的退休,古画复制品的印刷也遇到了人才接不上的问题。加上机器的损坏,现在像宋朝范宽溪山行旅图已印不出来了,可以说绝版了。这些复制书画,既有书画艺术欣赏价值、收藏价值,它的资金进入门槛也较低,因此对收藏者来说,它也是一个较好投资的选择。
  判断价值是关键
  其实,无论是书画,还是瓷器工艺品,仿制自古就有之。与真迹相比,赝品都是人们“弃之如敝屣”之物,没有哪位收藏家为自己收到赝品而自豪,相反只会为自己的“吃药”而懊恼。
  艺术品鉴定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还需要有优秀的实战技能。中国各朝各代的赝品为我们作比对鉴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第一手资料。藏家通过对赝品的研究,知己知彼,找出其笔墨、结构、风格特征,再与真迹进行互证,推理演绎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鉴定方法。对艺术品的鉴定犹如对案件的侦破,条分缕析,抽丝剥茧,层层推进,直抵核心。这无疑更加体现出这些高仿品的价值。
  历史上,名家仿名家,代有其人。如张石园仿王石谷,江寒汀仿任伯年、虚谷,吴待秋仿王原祁等都可乱真。其中,最负盛名当推大名鼎鼎的张大千,他“穷追古人之迹,穷通古人之法,最后达到穷探古人之心”(叶浅予语),因而大千仿石涛、八大的作品曾骗过当时国内不少知名的鉴定家,并在民间流传了许多趣闻轶事。这些赝品虽然在当时乃是造假者牟利的产品,却有相当一部分技艺高超,非一般俗手可及,且为旧裱,装裱考究,近年来亦显现出特有的收藏价值。
  当然,随着艺术品市场的火爆,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少粗制滥造的赝品,这些东西从其本身来看,没有任何的技术含量,因而不值得以收藏的眼光进行购买。

推荐访问:陷阱 艺术 陷饼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