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4月20日 06:32 星期六
当前位置 首页 >杂文文章 >

破碎的元素大地 [梦之破碎与大地永在]

发布时间:2019-05-13 06:40:48 浏览数:

摘 要: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和欧内斯特·海明威都是享誉世界的美国小说家。他们各自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太阳照常升起》都深刻的描绘了美国20世纪20年代空虚而无意义的社会现状,被学者称为“精神荒原的姊妹篇”,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的现实社会和人生价值的思考。本论文将就两部作品的文本为基础,对两部作品的主题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比较两位作者渗透在作品中不同的价值指向。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太阳照常升起;迷惘的一代;美国梦[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26-0-0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使得站后的美国进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和物质丰富的时代,而与此同时,社会中也充斥着道德堕落的腐朽之气。人们开始怀疑过去的那些被视为美好和神圣的东西。传统的道德价值观面临挑战,而新的价值观却尚未形成。因此,这个时代的美国人精神堕落,萎靡空虚。而“美国梦”,在这一时期成为了一种虚无缥缈的幻想,一种融合了物质与精神的浪漫主义。人们梦想能一夜成为百万富翁,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和及时行乐成为一种社会时尚。这种浮夸的社会风气引起了一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深沉的关注和思考。菲茨杰拉德和海明威同作为“迷惘的一代”作家的重要代表。菲茨杰拉德被冠为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桂冠诗人”、“编年作家”等美誉。他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被公认为美国现代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海明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被认为是“迷惘的一代”的宣言和代表作。两部小说都真实地放映了作者所处时代人们的生存状况,尤其是年轻人的精神状态。但除了两篇作品的艺术风格迥异之外,在主题表现方面也有着细微差别。本文试图通过对两篇名著进行主题分析,寻找在这两部作品在主题表现方面的不同之处,并加以比较分析与探讨。一、美国梦的虚无与破碎——《了不起的盖茨比》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梦想家”盖茨比有如昙花一现般得美梦成真与他最终走向灭亡的不可逆转的悲剧。在作品中,围绕着盖茨比的两大美梦——粗俗和发财梦和浪漫和纯真的爱情梦,而这两个梦想都以得到黛茜的爱为出发点。对于没有优厚的家庭撑腰的盖茨比来说,黛茜就想遥不可及的天堂,她成为了盖茨比一生追求的理想的化身。他对于这理想的痴狂表现在,它并未随着黛茜的嫁人而枯萎,他天真地认为只要他拥有了金钱就可以让黛茜重回他的怀抱。为了拥有财富,他不惜通过一些非法手段来攫取利益,一夜暴富。家境殷实的黛茜对他的诱惑,让他认识到财富所能带给人的神秘感,一笔巨大的财富就是他自信得到黛茜的资本。于是,他的梦想在这里染上了粗俗的色彩。他的豪华无比的宴会和极力表现出来的优雅,都只是他对于一种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有意识的把握却只能在内心带有虔诚幻想之物的反应。他不知道即使他拥有再多的财富,他永远只是一个可怜的“局外人”,是一个被世袭的有钱人视作“劣等”的暴发户。当他对尼克说黛茜的声音充满了金钱,我们终于明白,黛茜的无尽诱惑和神秘,她声音里抑扬起伏的无穷无尽的魅力的原来,乃是那金钱叮当的声音。对于盖茨比的这种美国梦的破碎。菲茨杰拉德本人曾表示,美国人给了人们希望,说这希望会实现,实际上它却永远不会,它至少一个永不升起的月亮。盖茨比的悲惨结局生动展示了战后美国“迷惘的一代”对美国梦感到幻灭的悲哀。黛茜和她所代表的奢华生活,就是那盏绿灯化身,是盖茨比的美梦中幸福和爱情的象征。尽管盖茨比在孤独中守望并向拥有它,可是它宛若那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它终将在渴望者的眼前消散和破灭。二、迷惘中自我重塑与寻找——《太阳照常升起》《太阳照常升起》作为海明威的成名作,被称为是当时美国迷惘一代的宣言。在作品中我们没看到如同盖茨比那样为了追求毫无实际的梦想而奋斗的梦想家。这部小说中的人物都是颓废而阴沉的。以主人公巴恩斯和勃莱特为核心的小团体,整天沉迷在追求快感的人生游戏中。而在对于这一小说的评论中,学者也大多认为这是一部描写战后年青一代精神颓靡的纪实性作品。同时它也否定了传统的价值观念,小说的色调也过于低沉。但海明威本人却对这种评论持反对态度。作品中值得我们关注的“他者”的世界。即以斗牛士罗梅罗为核心的西班牙世界,而这一世界正是巴恩斯寻找并重塑自我的契机所在,也正是《太阳照常升起》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最大区别所在。在小说中,作者构筑了互为补充的两个世界 。在以主人公巴恩斯等人为中心的世界。并非完全的独立,这个世界存在着明显的“意义的空白点”,即主体价值的失落和人生准则的缺失。这从他们颓废而毫无意义的寻求快感的生活中显露无遗。而通过巴恩斯叙述中而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西班牙世界,体现了巴恩斯的对于自己生活中空白点的填充的渴望。他渴望在西班牙世界中对于自我重新认识和定位,进而回复自我人格信念的完整性。小说的第二部分,作者几乎完全将巴恩斯一行人置于西班牙世界中,巴恩斯在这里开始了自我的重塑。在前半部分的描写中,作者对西班牙世界几乎处于原生态的自然风貌以及淳朴的民风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尽管这些和谐的景致仅仅是无力对抗现实世界苍白的非理性的情感体验 ,但是仍不可否认这种美好与和谐暂时性的让巴恩斯找回了一些对于美好之物的感悟能力,也为后来罗梅罗的登场做了细致的铺垫。后半部分,作者大笔墨的描写了圣福明节的斗牛盛况,罗梅罗所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精湛的技术和高度的勇气。罗梅罗的生存准则使杰克认识到了个体生命意志的内在动力:当人在面对敌意力量能坦然处之并处理时,他就达到了最高境界。这种源自生命本身的激情填充了群体价值失落后留下的空白。三、相同主题下不同的价值指向《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太阳照常升起》历来是被人们放在一起比较的小说,他们都真实再现了当时社会的真实状况,也都包含了作家在相似的道德准则下的对于人生意义的探讨。而从主题上所传达的差别在于,《太阳照常升起》中对于他者世界,即罗梅罗世界的描绘,使得主人公找到了自我拯救的突破口和切入点,而盖茨比却在执迷不悟中随着他的梦想一起破灭了。《了不起的盖茨比》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蕴含着种种腐败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道德被打上了金钱的烙印,是一个精神空虚的荒原世界。在对这样的世界的描述背后是作者对于拜金主义的控诉,是对美国生活的意义深刻的探究和反思。而《太阳照常升起》与其同时期的作品类似,呈现了一个中心离散的、经验破碎。这个世界到处弥漫着消极厌世的虚无情绪。而海明威的不同之处则在于,在他读这个世界否定的同时,也在不遗余力的寻找突围之路。努力把自己从创伤性的记忆中解放出来,然后把这种新的生命体验整合到自己的意识中,进而在原始的生存只需中赢得了自我的完整性。在《太阳照常升起》小说的结尾。我们不难看出海明威匠心独运,就永恒的地球而言,无论发生什么,太阳照常升起;对于失意的巴恩斯来说,无论遭受怎样的痛苦,生活依旧还要继续。这或许就是海明威的处世哲学,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如此。虽说小说的结尾,欢快之中存在着一种幻灭感。这是我们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甚至在同时期作家的作品中所看不到的。海明威小说的最令人兴奋之处,恰恰在此。参考文献:1、《了不起的盖茨比》,菲茨杰拉德,人民文学出版社,姚乃强译,2004年6月版2、《太阳照常升起》,海明威,上海译文出版社,赵静男译,2009年7月版3、异国形象——海明威小说中的现代文化寓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李树欣著,2009年5月

推荐访问:梦之 破碎 大地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