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4日 06:19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杂文文章 >

[浅谈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发布时间:2019-05-20 06:45:50 浏览数:

  以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心理学领域的主观幸福感研究,了解中小学老师的主观幸福感,探讨其影响因素,根据相关文献和研究结果提出若干建议。  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提升策略一、相关概念界定
  在心理学上,幸福是指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由需要(包括动机、欲望、兴趣)、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主观幸福感”一词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心理学的一个专门术语,Diener给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下了明确的定义,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的评价。由此可以看出,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
  二、影响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的因素
  1.经济状况影响主体幸福感
  为了探讨经济状况与幸福感的关系,陈美荣、曾晓青对423名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发现月薪收入1000元与1000~1500元的教师之间没有差异,月薪收入在1500元以上者与其他两种收入水平的教师之间存在差异,月薪收入在1000~1500元之间的总体幸福感最高。Bradburn研究证明,低收入者则产生较多的负性情感,高收入者有较多的正性情感。即经济收入与SWB呈正相关。由于较高的收入会带来更多的物质享受、更高的权利和地位,伴有更高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而幸福感较高。当然,经济收入的影响是相对的,它更多地依赖于社会比较,向上比较会降低主观幸福感,向下比较则提高主观幸福感。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中小学教师的收入水平与福利待遇难尽人意。许多教师明显感到“仅能养家糊口”“难以过上相对体面的生活”,经济上的窘迫是影响教师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外因之一。
  2.人际关系状况影响主体幸福感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彼此间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心理上和社会上的联系。中小学教师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在学习、工作、生活相互交往过程中,彼此间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主要包括同事关系、亲友关系、师生关系等。研究表明,在人际相处中,具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的个体会有较低的消极情感和较高的积极情感、SWB和生活满意度。如朋友、同事关系和谐可以增加人们的归属感、喜悦感,提高自信心;稳定和谐的师生关系,尊师信道的课堂风气能抑制负性情感并增强正性情感,提高教师的SWB。
  3.婚恋与主观幸福感
  婚姻质量对人的主观幸福感有影响,这似乎已经得到公认。梅锦荣的研究中指出,中国社会强调家庭取向,夫妻之间互相依赖,相互给与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因此己婚的幸福感比未婚的要高。陈美荣、曾晓青的研究结果结果显示,未婚与离异、已婚与离异的教师在精力、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因子及GWB总分上存在差异,且未婚教师和已婚教师的在这三个方面的得分都高于离异教师。多重比较中还发现,在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上已婚教师显著地好于离异教师。
  4.心理健康状况与主观幸福感
  由于教师承受着工作、婚恋、经济等多方面压力,如教师寄予的期望过高、婚姻的不尽如意、房价的居高不下、职称的评定、人际交往的不适应等,教师的精神负担过重就容易产生焦虑、敏感、愤怒、精神紧张等消极情绪。这些日益突出的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都直接影响了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杨宏飞、吴清萍的研究发现心理健康水平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15,P<0.05),不同心理健康水平教师之间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心理越健康,主观幸福感越强。
  三、提升教师主观幸福感策略
  1.加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教师自我心理调节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针对学生开展,忽视了教师这个群体,教师属成人,思想较成熟,美名为“教书育人、传道解惑”,感觉不存在心理问题。但事实证明并非如此,教师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并大大影响了他们的幸福感水平。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被提到议程上来,并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知识创新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做。这样,教师能得到更专业的指导,能够客观地分析、认识自己,学会一些心理调试的技巧和方法,学会应用积极应对方式,从而提高幸福体验,最终更好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并享受到这份职业的快乐。
  2.扩大交际范围,形成良好的人际网络
  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关怀、帮助、爱护、同情,需要一种稳定的安全感,免除恐惧和焦虑等。这种需要是一种精神上的需要。如果一个人没有亲人、朋友,他会感到孤独、寂寞、焦虑、恐惧,如果有亲人、朋友,他会感到充实、快乐、安全。有研究表明,有许多朋友的人或者拥有其他社会支持网络的人,会具有较高的幸福感、良好的身心健康状态,而朋友较少的人主观幸福感也往往较低。大部分的中小教师交际圈子都比较狭窄,常常是往来于学校和家庭。与社会接触比较少,导致教师人际交往能力受限制,容易形成人际交往协作的有限性和自我封闭。要克服教师的人际交往范围狭窄带来的不利影响,就要让良好的人际关系成为教师职业的助推剂,要跳出教育看世界,除了学校组织的走出去的活动外,教师自己也要适当的在社会上交往,抓住机会扩大眼界,开阔视野,见闻广博,就能更理性对待事情。
  3.提高教师的职业声望及经济待遇
  研究表明,从事具有较高职业声望的个体更易受到人们的尊敬、羡慕和优待,个体本身也会产生自豪感和优越感,从而获得更高的主观幸福感。在国家的努力下,近年来,教师的社会待遇正逐渐好转,逐年提升,但由于历史与现实的种种原因,我国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待遇至今仍较低。因此,应提高教育认识,树立教育是立国之本、教师是教育之本的观念,切实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高教师待遇,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使教师职业真正成为高收入,人皆羡慕与向往的职业。
  4.理性对待经济状况,提高幸福感
  根据各种文献资料显示,对当前的经济状况所持的态度也是影响教师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能够理性地对待经济状况可以提高幸福感水平。一般认为,幸福感的构成成分应该包括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物质幸福满足一个人物质生活的需要,是幸福感的外在表现;精神幸福满足一个人精神发展的需要,是幸福感的内在依托。作为教师,既要从外在幸福感方面寻找途径。也要从内在幸福感方面找策略,提高自身的幸福感。提高教师内在幸福感的关键途径就是提高做人的境界。教师,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教师。教师教师会为衣食而忧,会被财富与权势束缚,作为教师要丰富和拓宽内心世界,主动去感受幸福、体验幸福,不为财富和欲望之累,提升自身幸福境界,一方面自得其乐,一方面享受与家人、与学生、与学校、与社会共同发展,和谐发展的幸福。
  参考文献
  [1]陈美荣,曾晓青.423名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6)
  [2]苗元江.幸福感:研究趋向与未来趋势[J].社会科学,2002,(2)
  [3]邓坚阳,程雯.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增进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9,(4)
  [4]宋海燕.我国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与趋势[J].社会心理科学,2006,(2)
  [5]梅锦荣.老人主观幸福感的社会性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2)
  [6]陈美荣,曾晓青.423名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6)
  [7]杨宏飞,吴清萍.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3)
  [8]邓坚阳,程雯.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增进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9,(4).

推荐访问:浅谈 主观 中小学教师 幸福感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