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7日 06:28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杂文文章 >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_时代新课程初中数学

发布时间:2019-05-21 06:58:54 浏览数: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应如何来进行?初级中学已经使用全日制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数学教科书(人教版)近二年了,各地都在摸索性的走各自的新课程之路。已经当了十年初中数学一线教师的笔者,在使用实验教科书的同时,用了将近一年多的时间查阅了各种最新资料,并能参与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的开课、听课、评课等工作,现就数学新课程如何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1 传统数学教学与新课程理念对比分析
  数学被认为就是做题,歪曲了数学原有的传统数学教学认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具有浓厚的科学主义倾向,忽视了数学教育的文化价值,给人以呆板、枯燥、抽象、冷漠和缺乏人情味的印象。应试教育更在很大程度上掩益了数学课程的本来面目,过程:经历、体验、探索等,让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体系、教材内容、目标定位、师生关系、学习方式等方面与传统课程都有巨大差别。在内容上分为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实践与综合应用”;具体目标中增加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在学习方式上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为主的学习方式;新数学教材增加了如做一做、想一想、练一练等,各种练习形式和大量精美插图、图文并茂,直观一形象,情节生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成分,也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内驱力因素。
  2 新课程的实施像一场及时的春雨,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扑面而来的新数学、新气息、新思想、新理念,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新课程的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前瞻性无可质疑,值得强调的是:新与旧的最根本的差异是体现在基本理念上。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它推崇“数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大众化数学的思想”。所以我个人认为数学新课堂教学应具有以下的形式:
  2.1 数学课堂学生化。
  新课程标准的关健是“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教师应由原来的指挥者、领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和活动配合者,数学新课程提倡在课堂上,生与生、师与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教师在数学活动过程大致是: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完善课程设计,积累教育素材,提高教育水平;②引导、布置探索内容,并参与讨论;③协调学生之间的交流;④完善评价体系和实施评价。学生应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必须保证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为此,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三章整式的加减中的同类项一节时,我采用了如下方式进行设计:我在上课先拿出自己钱包里的钱,要同学们数一下有多少钱,结果出现:
  学生1把钱一个一个从讲桌上拿起来,边拿边加数:5元,1.5元,2元…(三分钟后报出共387元)
  学生2把50元的钱2个2个的拿出来,把20元的5个5个拿出来……(二分钟后报出共387元)
  学生3把桌上的钱分类:一全类是50元,一类全是20元,一类全是10元……,然后分别数出每一类的总量……(一分二十秒报出387元)
  老师设问,哪一位同学数得最快,并且不容易弄错?为什么
  学生们异口同声说出“学生3既快又准,因为采用了分类计数”。
  至此,教师点出“在数学中,对整式也有一种类似的分类,那就是——同类项” ……
  课后,有同学说:“原来合并同类项和数钱的道理是一样的”。
  不错,数学的知识内容就是如此而已,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经常性的让学生参与经历(感受)、体验(体会)的过程,那学生就会愿学、乐学,就会自觉、主动去探索数学中的真知。
  2.2 教学过程活动化。
  荷兰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实现‘再创造’,也就是说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而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要精心设计,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强化学生在数学中实现经历、体验和探索的过程,力求在学习新课过程中,每个知识点基本上贯穿在一个现实情境中,注意突出知识的实际背景和知识探究过程,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立足社会需求,力求学习内容生活化及学生学习过程经历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例如,如进行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统计的初步知识“如何正确评价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教学时,我课后专门组织学生分组进行了社会调查活动,对学校周围商店饮料的价格和数量关系,玩具的类型与销售,学校周围饭馆的某一菜品价格和销量,进行了实地调查活动。学生热情高涨,又是查资料又是交流,互帮互助,促使这三个知识点掌握和灵活应用,更使学生明白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动力。
  2.3 数学学习方式的多元化。
  新课程教学中,数学学习不再是单一的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课堂上听。一个知识点的形成一般都要经历:先猜想,再动手实践(或实验),然后由操作结果去自主地探索,再通过合作交流,最后归纳总结知识。强调教学过程中学习知识的方式应该是多元化的,讨论、合作、交流更能促进学生智慧的共享,实践表明,这种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的同学也会活跃起来,勇于发表个人见解,这样学生的个性就会得到张扬。
  2.4 数学情境展示的生活化。
  贴近生活实际也是新数学一个比较鲜明的特点,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提高新课程教育质量的关键,传统数学过分强调数学知识本身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内容选择上往往忽视学生的接受兴趣,从而在学生心目中形成对数学抽象、深奥的印象,导致心理上对数学学习的排斥。实际上,初中、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应该是让学生亲自体验到数学的趣味,进而对生活中的数学产生好奇,这正是孩子们最容易接受的学习数学的好方法。
  例如利用观察生活中西瓜,梨子等水果的内包装,说明这里运用了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木工师傅在做好长方形木门角上斜着钉了一根木条来防止不稳定性,便是运用了三角形稳定性的几何性质。“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应用于现实”,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2.5 数学辅助教学的信息化。
  计算机、幻灯、投影等多媒体的运用使数学知识得以直观、形象、生动的展示出来,互联网则更为数学教育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学习资源和舞台,也提供了一种更为简捷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对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的表示”时,我们就是在计算机房里上了这一课,利Ex Cel图表中的折线图、条形图和饼图(即扇形图)来对从因特网上下载的一组特定数据进行了分析,然后可以很直观的看到这组数据的某个特性,学生们也分别完成了自己亲自收集的数据的表示和分析。通过先进媒体的辅助使用,学生举趣盎然,尝到了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数学学习、应用和探索的甜头。

推荐访问:数学教学 新课程标准 初中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