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4日 23:58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杂文文章 >

语境中的主观因素及其对语篇话题的阐释|外部语境中的主观因素

发布时间:2019-05-27 07:12:51 浏览数:

  摘要: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中有关语境的研究均涉及到语境的主观因素。主观因素与交际者的主观意识有关,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一种认知表征,是语境构成的重要因素。话题是语篇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解读语篇的关键所在。话题多以隐性形式存在于语篇中,对它们的解读需要借助语境中的主观因素,来激活相关的认知图式。语境中的主观因素对解读语篇话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语境中的主观因素;语篇话题;语篇话题解读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1)02-0041-03
  一、语境中的主观因素
  根据Saussure语言系统的概念,语言表达并不等于信息,语言使用始终依靠具体的语境进行推理,因此语篇的意义源于语篇在其中展开的语境,对语篇的理解必须结合语境。对语境的研究历来受到重视。Levinson提出了语境相对性(context-relativity)的概念,指出以一个句子在一定语境所表达的命题实质上是从可能世界、语境本身到真值(truth value)的函数(function)。Levinson对语境研究的范围比以往的语境论述更为广泛,不仅涉及到语境的客观因素,也涉及到像交际主体的知识结构、信仰等主观因素。他指出,需要区分实际的话语情景的所有特征和在产生、理解话语时所选择出来的特征;语境指的不是话语的实际情景,而是选择的在文化和语言上与产生、解释话语有关的那些特征。Sperber和Wilson指出,语境是一个心理结构体,是说话人对世界所作的假设的一个子集;这种假设可以是真的,也可以是假的,正是这些假设而不是客观世界的实际状态影响对话语的理解。在这个意义上,语境并不局限于直接的物理环境或前面刚刚说过的话语,对未来的期待、科学假设、宗教信仰、对往事的回忆、一般性的文化假设以及对说话人心理状态的猜想都可以在对话语的解释中起作用。它们以概念表征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大脑中,构成一个人的“认知语境”。
  自Sperber和Wilson之后,语用学家们更注重交际主体在语言交际中的能动作用,其中参与者心理因素是语境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Vers-chueren认为参与者可以通过进入或游离建构的心理空间以达到操纵语境的目的。Verschueren的语境理论包括“心理语境”部分。在他看来,心理语境即是交际参与者的个性、情感、信仰、愿望、动机和意图等。他指出,语境是由说话者和解释者之间关于外部事物的动态性相互交流而从无限多的可能性中创造出来的。因此,在很大程度上Vers-chueren强调了交际参与者的心理因素对语境构成的重要性。Mey和Grundy等从社会角度对语境进行研究。他们把语言交际置于整个社会的大语境进行考察,并且十分强调交际者的心理因素。他们对语境的研究涉及到语言使用者在交际中应当如何选择语言、使用语言时可能会受到的限制以及因此产生的认知效果和社会效果等问题。
  认知语言学更加强调交际者的心理因素对语言意义的作用。Langacker指出,意义是由概念形成的主体和客体共同构成的,而并不只包括客体。说话人在说话时可以把一个概念说成是所描写的情景的一部分,这是比较客观的态度;说话人也可以通过自己与所描写的情景的关系来主观地表示这个概念。Langacker认为,说话人对他们之间的交流和这种交流所发生的语境是有所领悟的,否则,他们就不能成功地参与这种交流,语境也不能对这种交流起任何作用。语境是一种心理现象,是各个概念相互作用的认知表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主观因素的作用形成的。Lakoff和Johnson的体验哲学强调任何一个人的切身体验都在意义中起作用,他的表达和理解的意义并不纯粹是客观的,并不纯粹是由外部世界说明的,他的语言如果没有心智、大脑或身体的作用就不能反映外部世界。语言的意义与语境密切相关,交际者的认知世界对语境构成主导作用。
  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中关于语境的论述均涉及到主观因素在语境中的作用。从认知的角度来看,语境不是明摆在人们面前的客观存在,也不是推理之前已经存在或规定好了的条件,它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一种认知表征,是与交际者的认知能力和心理体验密切相关的,是在动态的推理过程中产生的认识。语境中的主观因素构成一个人的“认知语境”
  二、语境中的主观因素对语篇话题的阐释
  语篇的必要条件之一是目的性(intentionali-ty)。语篇的目的往往是传达一个信念、一个寓意,通常称为话题或主题。这是整个语篇所要传达的信息和信念。话题是语言艺术最深层的意义,它是从语篇的具体特征中抽象出来的,是语篇的目的之所在。话题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对其定义,语言学家们至今还未达到一致的意见。综观文献,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实体话题,即语篇经常围绕某个实体展开,如一个人、事物或概念,常用简单的名词短语表达;二是命题话题,即话题是一个或一组命题,“话题是指这样一个命题(或一组命题),说话者就该命题提供或询问新的信息。”三是话题框架,即话题限定的语义场或与话题相关的图式知识,话题框架中任何成分都可能在语篇的某一点成为话题,它们服务于宏观话题。这三种话题观点具有互补性。本文的相关分析侧重于后面两种观点。
  但无论是哪一种观点,话题都被认为是一种概括。概括是一个推理过程,而推理过程需要依靠语境。从语篇中推导话题需要依靠认知语境,即依靠知识。
  1)John was playing with his top.Mary wasbuilding a sand castle,and Sue was blowing soapbubbles
  这个语篇中的情景是由“John,Mary,Sue”、“his top”、“a sand castle”和“soap bubbles”构成,这几个物体通过the children(John,Mary,Sue)的活动相互作用。当读者在大脑中处理这个语篇时,“John,Mary,Sue”、“his top”、“a sand castle”和“soap bubbles”这几个词就在他的心目中引发相应的反映真实世界中这几种物体的心理概念,即读者会根据自己的体验,想象这几种物所指的东西及跟孩子们的关系,从而形成了关于这些心理概念之间相互作用的认知表征。根据这种认知表征,读者可以推出该语篇的话题是:“The children were pla-ying”。这种认知表征被Ungerer和Schmid称为是语境中的主观因素。   Brown和Yule(1986)把话题分为句子话题和语篇话题。句子话题用于显示语义信息的传递方式,是语义信息的出发点,也被称为微观命题(sub-proposition)。语篇话题用来描述语篇中句子的信息结构的表达,交际双方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判断语篇话题——“被谈论的事情”。语篇话题是一个大命题,是语篇的总话题,支配整个语篇,也被称为“宏观话题”(macro-proposition)。话题具有相关性,即宏观话题对次一级的宏观话题,次一级的宏观话题对其所在单元的句子话题结构所表达的命题的意义在语义上起着统领和限制的作用。语篇中各个句子命题的语义必须与其语篇话题或亚语篇话题相关联。语篇话题的相关性是在认知语境中实现的。
  2)John is pretty crazy,and sometimes doesstrange things.Yesterday he went to Sandi’s for din-ner.He sat down,examined the menu,ordered ssteak,and got up and left
  该语篇的第一句点明了语篇的话题。对于第二句和第三句的理解,读者可以借助“在餐馆吃饭”的草案(script),从而产生对“ordered a steak……left”形成以下认知假设:“……after finishingeating,he paid and left”。但这显然与语篇话题是矛盾的。于是我们不得不启动有关“crazy”的图式(schema),有了以下的认知假设:
  He ordered the steak,but he did not get it or eatit before he left the restam:ant.Crazy people might al-ways do such things
  这种假设是与语境最佳关联的假设,或者说与语篇作者所期望的认知假设正好相重合。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出语篇的第二句和第三句所表达的微观命题与语篇的宏观话题是相关的。话题的相关性保证了语篇的连贯。认知语境是读者或听者根据自己的知识对世界的一系列假设的一组,正是这些假设,制约着人们对语篇话题的理解。
  语境不仅是一种心理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Halliday认为文化语境指赋予语篇以价值和制约语篇理解的机构性和意识形态性的背景。文化语境则属于认知语境。文化语境也决定语篇的主题内容。Tannen的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点。在他实验里受试者来自两个国家:美国和希腊。他们观看一部无对话的电影,之后被要求描述这个影片。由于来自不同的文化,他们的描述则不一样。美国人侧重于电影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件和电影运用的技巧。而希腊人增添了许多情节,并且详尽地描述了影片中人物的动机和情感。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所储存的认知模式在很多方面是不同的。不同的认知模式使他们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模式,从而影响了语篇的形成和对语篇的理解。还如,一个美国人在中国旅行时,生平第一次观看了一场中国象棋比赛,他对比赛的情况可能完全看不懂。这是由于他的大脑中并没有储存关于中国象棋的知识图式。在跨文化交际中,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输入信号激活不了应激活的空位,甚至根本就没有相关的图式备用,这是由于交际双方的认知语境的重合部分太少。
  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所储存的认知模式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有时,即使是生活在同一文化的人也会由于“兴趣”的不同而具有不同认知图式或草案,从而导致他们对同一语篇会得出不同的语篇话题的现象。
  3)Every Saturday night,four good friends gettogether.When Jerry,Mike,and Pat arrived,Karenwas sitting in her living room writing some notes.Shequickb gathered the cards and stood up to greet herfriends at the door.They followed her into the livingroom but as usual they couldn’t agree on exactly whatto play.Karen’s recorder filled the room with softand pleasant music.Jerry eventually took a stand and set things up.Finally,they began to play.Early inthe evening,Mike noticed Pat’s hand and the manydiamonds
  在Anderson et al的实验里,一组来自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女学生和一组来自于举重班级的男生分别阅读了例3)这个语篇。他们来自于同一文化,但由于他们的学习专业不一样,他们的兴趣也不一样。他们得出了两个不同的语篇话题。女生组认为该语篇描述了“a musical evening”,而男生组则认为,这是一个关于“some people playingcards”的场景。人们的不同经历和兴趣使他们产生不同的图式,从而产生出认识事物的分歧。
  由此可见,理解语篇话题、了解语篇信息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人们需要选择合适的语境,而这个选择过程是由人们的知识内容而确定的,是由关联决定的。话题和信息的传递是语言使用中的认知过程,是语境中的主观因素起作用的过程。
  三、结论
  本文对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中有关语境中主观因素的研究做了一些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语境中主观因素对解读语篇话题的作用。在实际交际中,语境中客观因素必须通过主观因素才能起作用,主观因素在语境构成中起主导作用,在许多时候,说话人和听话人并不是有意地让自己的主观意识在交际中发挥作用,主观因素常常是无意识地影响话语的形式和意义的。话题是语篇分析中一个重要议题。在实际语篇实践中,话题多以隐性形式表现出来。对话题的判断不仅需要借助语言知识,还需要借助认知语境知识,以激活相关的认知图式,建立正确的语篇话题图式,才能准确地理解语篇话题。语篇话题的理解是一个认知过程,是理解者不断运用头脑中内在化、认知化的一系列语境知识进行推理的过程。因此,对语境中的主观因素的相关研究为解读语篇话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责任编辑:吴晓红]

推荐访问:语境 阐释 其对 主观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