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5日 22:42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杂文文章 >

西气东输的起点和终点【齐物论,从起点望向终点】

发布时间:2019-05-28 06:44:38 浏览数:

  庄子生活的时代,是在相对落后的战国乱世,当时物资匮乏、民生多艰,庄子说:“当今之世,仅免刑焉。”这简单的八个字,却给庄子的思想历程抹上了一缕悲凉与无奈的色彩。乱世之中,一方面会激发博学者救世的人生理想,另一方面也会给个人带来诸多深刻的悲情感受。就好像每一个善于思考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特征:一是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和敬畏,其次是对人类苦难的悲悯和同情。
  然而庄子不仅在人生态度上有着极其超然物外的洒脱,对人的生死也抱有非常达观的态度,看淡生死,一笑而过。庄子对自然的好奇和敬畏贯穿全书的始终。《齐物论》不仅仅是庄子的一个起点,“与物齐一”同样也是庄子对整个世界的态度。“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便是从这个层面上论证出来的。他认为,人虽是万物之灵,但并未超脱自然与物的范畴,不管生活在什么环境状态中,人作为个体始终是孤单和超脱的。庄子《齐物论》开篇就说“似丧其偶”。什么是偶?偶就是一切与自己相对存在的概念,夫妻、父子、师生、家国与我……一切社会关系。在各种人生的层面,确定自己的存在感。在这个喧嚣的物质世界里,有多少人会来理解你朴素到真诚的活法,你,不过是偶然落在这张社会之网上的小虫而已,挣扎在网中、体验着自己孤独的生命。在庄子眼里,“相濡以沫”固然令人感动;而“相忘于江湖”却是一种更高的境界,更需要淡泊的心境。
  庄子在《齐物论》中也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庄子的善。无论是谈道、谈人生、谈生死、谈宇宙,都袒露着一种对人生的眷恋,对苦难的同情。作为漆园小吏的庄子,辞掉了楚威王的相位邀请,如果说这种不妥协仅仅是一种文人风骨的话,那么反求诸心,寻求精神的自由和解脱,寻求真正的独立精神和自由人格,则是庄子带给我们后人一份影响深远的财富。庄子的善是一种大善:他不仅追求人的齐一,而且主张物我的同一;不仅要求善待自己,还要善待别人;不仅要善待生命,还要善待宇宙。这种善是庄子对人自然本性的认识。
  珍视人的本性是中国古代思想的永恒母题,而庄子的“本性”就是自由。这种自由是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统一:精神的绝对自由是其理想性,无为的生活方式是其现实性。所谓无为的生活方式就是因物随变,不需刻意地强求外物。而做到这样的境界所需的,仅仅是一颗平常心,一种澄清的心态和胸怀,不为外物所困扰。正所谓“心远天地宽”,真正的自由是来自内心的。
  庄子本人仅靠织草鞋来维持生计,对物质生活没有太高的需求和渴望,正因为这种“无私”和“无欲”的心态,他才能真正的看开荣辱、生死、物我,才能在现实世界保持着超乎寻常的冷静和理性。庄子的这种人生态度也许听来有很多理想化的成分,但不可否认却成为中华文化中一种独特而又意味深远的精神。

推荐访问:望向 终点 起点 齐物论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