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24日 05:54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杂文文章 >

新课程语文创新探索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习惯

发布时间:2019-06-01 07:02:18 浏览数:

  【摘 要】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何种方式把“探索性学习”这一新的 教育 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提高效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实践中需要不断摸索 总结 和把握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课程;创造性思维;探索性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示范者,又是一名学习者;学生是创新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教材这座桥梁,走向更广阔的研究领域,探求更博大的未知世界。这种模式侧重知识的运用,要求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探索性学习”为例,探讨和揭示语文教学中“创新探索性学习”的一般 规律 和方法。
  1.课前多搜集材料,夯实基础
  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往往会因为知识面较窄,而影响对文章的理解。老师应根据学生的需要要求他们搜集关于文学常识、生活常识、 科学 知识、 历史 地理知识、民俗风情、生命价值、生存意识等相关知识。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获得乐趣,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将七年级主要内容略举一二:有关文化知识:作者,名人生平,如居里夫人、鲁迅、邓稼先等,诗歌特点、文体知识、 中国 传统文化特点等。有关历史知识:如中国朝代变迁、鸦片战争、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抗战历史、十年动乱等。有关地理国情:如黄河、长江、西北风俗、江南民俗等。有关影像资料:安塞腰鼓、印度舞蹈、化石的音像素材等。
  2.课堂上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习惯
  为了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倡导学生独特体验,甚至包容他们的种种失误。如在教学《风筝》一课时,当学生提到“小兄弟是否真的忘记当年‘精神扼杀’的一幕”时,我放弃了原来的教学设想,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畅所欲言。渐渐地,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创见了。后来学习《咏雪》一文,学生就对用“空中撒盐”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哪个更好展开讨论,有说“柳絮因风起”比“空中撒盐”更有神韵,有说“空中撒盐”比“柳絮因风起”更容易想象和理解,很多人见不到“柳絮因风起”,无法想象也享受不到这种美,还不如“空中撒盐”来得实在。教师的提问要有问题空间,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要能使学生保持浓厚的探索兴趣。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风筝》,可以告诉学生这篇文章的主题历来有多种说法,你赞成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再如学习《斑羚飞渡》时,我告诉学生:“有人说,动物小说折射的是人类社会,你认同吗?请从课文中找出理由。”又如学习寓言《智子疑邻》时还可以让学生从每个人物身上发掘寓意。为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上课时,还要保证质疑问难的时间。不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教室,还要带着问题出课堂,去寻找解决的方法。
  3.课后以小 论文 、小作文为依托,形成探索性学习的结果
  初中语文探索性学习重在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语文探索性学习的成果不一定是“具体”有形的制作“成果”,它可以是自己的一种见解、一种认识,甚至可以是一种由此及彼的联想。这一学习过程不在于学生观点是否新颖,见解是否独特,而在于探索性学习过程所体验到的学习乐趣,在于对课文深入理解领会后的倾吐表达,而这也正是大纲所要求的。因此,在进行完课堂讨论或课堂辩论后,我往往要求学生把他们讨论、辩论的结果、心得写成小论文或读后感,或就课文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的某一点写出自己的认识。有时还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改写、缩写、扩写等等,以练为主,成文即可,不作过高要求,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研究意识和写作能力。在小论文的写作中,我要求他们做到行文规范,所引用材料都必须标明出处,在文后注释;另外要符合逻辑,观点鲜明,论据充分不空发议论。以此养成研究的习惯,培养研究的能力。
  如在学完《羚羊木雕》,我们可以要求同学们写出《羚羊木雕要回之后》、《那一次真令我伤心》、《生活中的苦恼》等作文。又如学了《皇帝的新装》后可以再写《游行大典结束以后》、《说真话,需要勇气》等。在尝试探索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切实贯彻 教育 领域的一个很知名的“三主论”,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本文就不再赘述。
  4.优化演练,获取 发展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为学生创设探究情景,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张扬,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展开丰富、合理和独特的想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去获取新知、获得发展,开发潜力。通过对学生进行续写、仿写、扩写、改写等系列练习,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性材料,调动学生头脑中的库存知识和已有表象,去开启学生广阔的思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有效的演练,也促使学生在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眼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眼看、耳听、心思、手写,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
  5.鼓励质疑,激活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激活思维,通过探索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去发现问题拓展知识层面和想象的空间。 科学 的发明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的,从解疑入手的。爱因斯坦曾经讲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培根说:“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而若“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叶圣陶语),则标志着我们的教学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成为主角,更不能禁锢学生求异思维,毕竟新型的师生观告诉我们,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而已。基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大胆质疑,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启迪学生思索探讨,逐步解疑,在探索中有所发现和创新,才能激活课堂教学并把它推向一个新层次。
  总之,创新探索性学习把教材作为凭借,把教师置于组织者和指导者的地位,把课堂视为学习场所之一,使学生通过教材学习,掌握知识和方法,为探求未知世界打下坚实基础,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这一“主体”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
  收稿日期:2012-11-10

推荐访问: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 新课程 语文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