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6日 04:04 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杂文文章 >

对新时期推进两化融合的几点思考|什么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发布时间:2019-06-04 06:55:01 浏览数:

  目前大家都在讨论信息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两年前我们要讨论信息化的关键词,可能是“移动互联”,这两年“云计算”和“大数据”成为大家讨论信息化的关键词。移动互联我们谈的是宽带的移动互联,我们能够在移动的装置上面完成所需要的工作,云计算带动新的信息处理方式,已经到了对信息处理资源按需配置的境界。
  3D打印不一定是第三次工业革命
  人类对信息通信的终极目标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用任何装置都能够实现处理信息和实现通信的任何需求。目前在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已经显现了这个时代的曙光。
  今年的《创客》杂志提出了3D打印将带来制造业的变化,模块化将带来更方便集成的产品,使得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计算机前扮演一个产品创新者的角色。
  3D打印或者说堆积式打印所带来的制造业的变化,可能让制造业重新洗牌,但是前述结论目前值得商榷。也许对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某些发达国家来说,3D打印可能会让他们找到从新启动制造业的机会。
  信息化支撑中国工业化快速发展
  信息通信技术改变了全球产业分工的格局,为中国企业进入现代产业提供了机会。过去,很多产业都是纵向一体化的,大家熟知的计算机产业就是如此。其他的行业,比如制造业也是这样的。
  在政府的服务方面,信息化提供的电子服务平台,实际上改进了政府服务的绩效,改进了政府服务的形象,提高了政府的透明度,也改进了政府的组织结构。
  在社会方面,互联网的发展,实际上也为人们提供了新型的社会联系。可以说在生产上,在政府的行为上,在社会的运行方式上,信息化都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所以我们在谈论工业化的时候,工业化是广义的工业化过程。在研究中我们会发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企业,他们实施信息化的积极性更高,他们的信息化推进速度更快,他们的信息化水平也更高。
  从进出口总量讲,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一,这也表明,通过工业发展,中国的经济已经融入到了全球经济当中。从制造业总量上来看,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国,但是两个国家制造业效率的差距还非常大。
  中国的产业处在结构升级和建立新的竞争优势的临界点。从产业基础上来看,我们现在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制造业,同时我们也有世界上配套最完整的产业体系,我们有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产业处于不同的产业环节。从技术能力上来看,国内企业的技术能力在迅速提高,有些企业已经进入或者将要进入产业技术的最前沿,拥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两化融合的根本动力来自需求
  下一阶段我国的经济怎么走,产业怎么发展,两化融合怎么走,要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来看。从供给上来看,应该说我们国家的信息化是处在历史上条件最好的时期。我们国家的信息通信产业发展非常迅速,规模是世界最大的。我国企业的成长改变了全球信息产业的竞争格局,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信息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也能够实现低成本的信息化。
  从信息通信产品的供给、网络平台服务、专业化信息服务以及人才供给来看,现在越来越引起大家关注和担忧的就是宽带的质量和价格问题。
  信息时代,通信是整个经济社会运行的基础,这种高成本的要素投入会制约我们的信息化进程,这也是公共政策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从需求上来看,企业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时候,要生存就必须想办法来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企业能做的是对产品进行技术改造,对内部进行管理提升,但是不能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化的内在动力可以让企业改进管理、改善产品、提高服务。有效的市场竞争压力,是企业信息化的第一推动力。
  深化改革为两化融合提供最强激励
  对政府而言,我国信息化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政府如何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所提供的便利条件,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政府必须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来提供公共服务,包括提供高效的行政管理服务、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全覆盖的养老保障。
  中国信息化的动力在于需求,企业要有竞争力,要创造更多的价值;政府要有效维护秩序,提供公共产品,提供公共服务。我们要从这两个角度来看推进两化融合的出路是什么,我的结论就是深化改革为两化融合提供最强的激励。
  党的十八大带来了新的气象,新的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它们都离不开信息化。改善民生也必须依靠信息化,低成本、高质量的教育卫生服务,必须要有价格便宜的信息通信服务作为基础。
  (本文根据高世楫在2012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上的讲话内容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推荐访问:新时期 融合 几点思考 推进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