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4月27日 10:16 星期六
当前位置 首页 >情感故事 >

语体的交叉渗透式 [常态课中渗透语篇教学的实效性]

发布时间:2019-01-21 06:31:31 浏览数:

  何谓语篇?The whole unit for communication either spoken or writton.passage,coversation均为语篇。江苏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从整体语言情境入手,先给学生一个对话题的整体感知,让学生明白在什么样的语言情境下会使用这些结构,这是就A部分语篇教学的目的。在我的常态课中,对如何渗透语篇教学有自己的一些体会。下面我们一起进行探讨。
  一、歌曲导入
  我们经过多次的磨课,最终选择了歌曲导入,老师带领学生轻松地进入英语的学习氛围。从歌曲中获得旧知,并顺带解决部分新授短语,然后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中。
  二、集中教学
  将一些新授的词汇和句型集中起来进行教学。这样的好处是教学效率比较高。解决第一课时新授知识或语言点过多的问题,学生若要在一堂课中将这些语言点全部掌握显然有一定的难度,而不进行处理势必会影响学生对于语篇的完全理解。为了帮助学生顺利理解课文,在阅读前可先教学课文中所出现的关键生词。在口语问答中就涉及的相关语言,把握文本中的重点句型,找出重点词,并对重点句型进行操练。我一直这样认为,通过重点句型的练习,我们可以转换人称,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这样不仅丰富了课堂的词汇量,也有效地保证了重点词汇的复现率,让学困生得以很好地效仿。
  三、语篇教学的“听”
  这里的“听”是指带着问题听,有目标地听,可以让学生整体感受语篇,这样才能听出效果来。由于我们的英语教材所选内容十分接近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学生是很愿意去猜测、去谈论的。当孩子们看到一个题目、一幅画,或某个句子时,都会感到好奇。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好奇来展开我们的语篇教学。根据语篇的不同内容,我们可以出示相关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听的判断,让学生初步了解语篇中的人物活动,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是有效的。
  四、语篇教学的“读”
  读的方法有很多种,有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跳读、速读等。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读法,对于重要的语段、句子就要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反复读。如我们刚听了一遍课文,我们就可以打开书本,跟着录音默读一遍。因为仅仅通过“听”一种输入方式,学生接受可能会有困难,再边听边默读一遍,学生也许能够将课文连起来读一读了,对于学生的理解与感悟有很大的帮助。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感知后完整理解语篇,并且对语篇进行了整合,突出了语篇教学的输入。
  五、语篇教学的“说”
  学生对于语篇内容会读了,理解了,但无法用自己的语言对所学语篇进行归纳总结或复述的话,我们教的英语还是哑巴英语。所以,说是将所学英语转化为自己语言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因此,在语篇教学中,我们要多为学生设计一些“说一说”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可以设计几个关键的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板书一些重要的词组或句子,以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课文。
  六、语篇教学的“写”
  功能语法理论下的语篇教学理论主张语言教学以语篇为中心,使学生能够在一定的社会情景语境下选择适当的语言潜势,达到一定的交际目标,以此培养学习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将语篇教学理论用于写作教学,改变了把写作活动作为词汇语法练习的做法,强调写作过程是一定情景下实现一定交际功能的语篇创作过程。因此,通过课后对语篇的仿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语篇的理解,同时还使课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了实践之中。
  综上所述,每篇语篇都是听说训练的好材料。“听”是怀着充满好奇心的求知欲,初步感受语篇;“读”,就是朗读找出来的重点单词和句子,朗读课文。“说”,就是对学习重点的口头操练,对课文和图片内容的讨论与理解;“写”就是围绕学习重点,写句子、写段落、写短文。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阅读和写作水平的提高。这样,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得到全面的锻炼。对于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研究,我想最主要的还是要在“实”字上下功夫,是否将其作为第一课时来教只是形式,最根本的还是如何引导教师真正去重视和实践语篇教学,应该朝着提高教学实效的方向出发,踏踏实实地进行探讨和研究,最终促进我们小学英语教学的长远发展。先在第一课时整体感知,再在第二课时重点进行词汇和句型的操练;还是先处理相关的词汇和句型,将它们讲清楚,等学生掌握好了再进入A部分的语篇教学,我想还是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来决定。提高教学的“实效”才是最终评判标准。
  (作者单位 江苏省金坛薛埠中心小学)

推荐访问:常态 渗透 实效性 课中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