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4月27日 07:00 星期六
当前位置 首页 >情感故事 >

中国古典音乐_中国古典音乐的雅化与衰落

发布时间:2019-05-25 06:51:25 浏览数:

  徐复观认为中国古代文化“礼乐”并称,实质上乐比礼出现得早。孔门对音乐尤为重视,即使礼乐并重,乐也应该放在礼的前面,在甲骨文中,乐比礼出现得更早。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认定乐是人格得以完善的境界。从这里看出,儒家思想里的人格完善是通过美的作用于人身,然后以居敬的态度吸收与内化,从而净化人格,以达到一种理想人生的境界。即“仁”的境界。儒家的这种理想人生境界的完成在政治层面上,是从人自身的正而进入到国家的治。儒家虽然主张入世。但其最高理想是“仁”,孔子的思想,服务于政治高于政治,这可以从《公西华侍坐》一篇见出端倪。音乐和诗既然能激发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人向善向美,自然契合儒家的提出关于仁的主旨,在政治与人生之间,人生与美育之间,儒家巧妙的把它们都关联起来,并以积极人世的态度赋予了音乐政治教化的意义。《论语,八佾》子日:“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这句话用反语肯定了礼乐有助于人格修养提高,则具体的教化教养作用,其儒家后学有明显的陈述。《荀子·乐论》:
  夫声乐之人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
  乐者圣人之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故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故曰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
  荀子对乐的功用,自然有个人人格修养的意义。但他主要就政治教化而言。《礼记,礼运》“本仁以聚之,播乐以安之”,也主要强调教化的政治内涵。儒家认为性情是人生命中一股强大的力量,不能仅靠治之于外的礼的约束,需要雅颂之声的功用,以对性情加以疏导,转化。当然,儒家的这种通过美而实现的人的内在提升,使得中国的古典音乐走向了本文的论题主旨,即雅化的性格,音乐的雅化与政治的联姻本身在出发点上无可非议,个人关联美好生活的内在修养与完美人格上升到国家次序的和谐合理,本也不相矛盾。然而,任何艺术与政治的结合都是危险的,政治的庸俗化必将带来艺术的庸俗化。不得不说,随着专制一统的政治需要阉割了艺术自然发展的空间层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艺术的独立性格,但即便如此。儒家音乐思想最终理想是“仁”的概念,如果能通过音乐实现仁政,那也只不过是在最高理想之下顺手牵羊。当然,这不在本论文讨论之列。本论文讨论的是中国古典音乐雅化之后怎样迅速地走向衰落,古典音乐的衰落与雅化的这一路线是什么关系,或者说为什么雅化造成了古典音乐的过早衰落。首先,古典音乐与人的自身内在修养紧密相关,徐复观教授认为,孔门为人生而艺术,极其究竟,亦可融艺术于人生,寻到孔颜乐处,但这并不是一般人用得上的功夫,同时人格完成的直接通路也无须一定取之于乐,一个儒者的兴起,并不意味着孔门音乐的复兴。徐氏在这里也讲到中国古代音乐衰落的原因之一。此外,徐氏还讲了古代音乐衰落的而原因之二,其理由即古代音乐植根于人性,而把人的感情向上提,向内收,所以雅乐的性格主“静”。静的艺术性只有在人生修养当中,直到人欲去而天理天机活泼的时候,才能加以领受,在一般人听来,它不是普通所要求的官能的快感,而只是单纯枯淡。若不能了解孔门音乐艺术中的美中之善,则不能欣赏其艺术中的善中之美,再加之中国缺乏如西方五线谱之类的乐谱对古典音乐作有效的记录,于是古乐式微。综观徐氏的观点,总的说来是孔门为人生而艺术,对音乐的立意过高、过于雅化。即为阳春白雪之作,导致曲高和寡。结合中国传统的诗、词、曲、文、赋、书法、绘画等艺术门类来看,都在一定程度上纳入了儒家道统之内,即用本文所讲的通过内修的道路实现政治教化,从而在政治之上最终实现自身的内在超越。比如诗的言志观,哀而不淫乐而不伤的诗学观及其担当文以载道的宏大叙事观:又如书法绘画与人品人格修养结合在一起,非其人则不贵等等观点,都统一构建于儒家道统统摄之下。儒家的这条路线就像苦行僧一样,是要在不自由中实现自由,而不自由的这一过程是漫长而艰苦的,它需要坚强的毅力与博大的胸怀才能够做到这一标准。
  孔门如此重视音乐非无端由,事实上,在西周时期,礼乐制度已经很完善,周王朝为了实施礼乐制度,设置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春官。西周时期,除了有完善的音乐制度而外,从事音乐的人数也很可观,这可以理解为统治阶层的意识形态,也可理解为当时学风所致,读先秦的典籍,不用太多例据,先民对音乐的重视再明显不过。后来的孔子及所代表的儒家对音乐的重视既是出于孔门的思考。同时也是风气使然,儒家对音乐的重视,当与周王室有关,这需要进一步考证孔子的出生。关于这一点历来说法不一,但从文化资本的占有来看,孔子无疑是出生于贵族家庭。先秦时代,老子与墨子都有反对音乐的言论,从这一点来讲,正是儒家继承了当时周王朝的思想。儒家的思想,并没有把治理国家与现实人生以及形而上的思考割裂开来,在孔子看来,最高的理想是“仁”,但政可以实行“仁政”,礼可以“仁礼”,合二为一,以此类推,诗乐皆可纳入仁的范畴,在人的内修基础上,可以凭借礼乐以抵达仁的崇高境界,反过来则有了邦国的治,这并不矛盾与冲突,只是这一内化的克己复礼之功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孔子的这一思想,是要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正因为这样,这一内在雅化的中国古典音乐注定走向了衰落。从历史来看,中国的古文、诗词、书法、绘画艺术门类,在不同历史时期皆从雅化走向了衰落,蜕变成让人喜闻乐见的世俗化艺术,但古人为人生而艺术、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好构想本是无可非议,艺术的雅化可能与普适性环境发生矛盾,但对于艺术的追求应该有一个较高的标准。当然,儒家的一统妨碍了艺术发展的多元化,压制了古典音乐向着所谓靡靡之音的郑声发展,忽视了人性的另一面。儒家提倡的古典音乐也有其自身过于附庸政治教化的副作用,这种副作用在于政治教化不需要儒家音乐的时候。它自身能否独立与发展。过多依赖是否娇惯了自身的惰性。后来,俗气的宋词音乐在流行一段时间之后,随着文字的审美脱离了音乐美的附庸,中国古典音乐彻底走向衰落。中国古典音乐衰落的原因是很多的,不过,就其大者观之,笔者认为中国古典音乐的雅化才导致了自身的衰落。在世俗的大背景下,雅化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剥夺,这好像是中国所有艺术门类的共同命运,只是古典音乐像昙花一样,凋零得更早而已。

推荐访问:衰落 化与 中国古典 音乐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