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23日 11:49 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爱情美文 >

且止穷攀煮春茶|攀富嫌穷

发布时间:2019-01-18 06:17:18 浏览数:

  很久以前看过一个某茶业公司的广告短片:一哥们儿着一袭白衣,飘飘然盘膝于山巅,手边一缕茶香,妖然旋舞,哥们儿作深呼吸之状,微闭的双目、活泛的脸色、飘飞的衣袂都在雄辩地说明着一个事实:天人合一,妙不可言……
  传说茶道起源于中国唐朝或更早,而中国古代玩这个的有宫廷茶宴、寺院茶宴和文人茶宴之分,却似有一些局限性―为什么没有户外茶宴?须知,要天人合一,不罩着天幕,沐着天光,说不过去呀。
  的确,户外茶宴的踪迹渺不可考,但喜欢寻根问底的我却并不死心。终于,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一点儿蛛丝马迹:宋代大文学家、曾任杭州知府的苏东坡认为,杭州最早的茶树,在灵隐下天竺香林洞一带,而这些树竟是南朝诗人谢灵运从天台山带来的。我们都知道,谢灵运他不是别人,正是中国山水诗和户外运动的双“鼻祖”。我一直觉得这哥们儿“一生好入名山游”必不是简单地爬爬山、涉涉险、玩玩而已,必有更为丰富的户外精神在。从苏东坡的逻辑推测,由户外而及禅,由禅而及茶,简直是水到渠成了。后来,历代文人骚客虽志不在户外运动,却也有些户外烹茶浑然忘机的体验,也算为户外茶宴作了有益尝试,留下了不少佳句。比如,北宋安徽宣城大诗人梅尧臣曾作《颖公遗碧霄峰茗》:“到山春已晚,何更有新茶?峰顶应多雨,天寒始发芽。采时林静,蒸处石泉嘉。持作衣裳馥,分来五柳家。”这份闲情雅致,可以说深得户外之野趣和真髓。
  现在的户外运动,似乎总摆脱不了一种浮躁喧腾之气,大家因为现实中的嘈杂逃向林泉,却为林泉带来更大的嘈杂,真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拧巴。尤其一些家伙们喜欢山呼海叫、山吃海喝,把好端端的户外整成了集市,把涤心滤魂的户外运动搞成了宣泄,反而与户外的初衷渐行渐远了。其实,户外最重要的不是技术,不是体能,不是装备,也不在于到过多少地方,征服了多少高度,而只有两个字―心境。我们达不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境界,然而通过户外的放逐,却应该能够超拔出来,在与自然的契合中找到自我,获得安宁与升华。何不平下心来,慢下脚步,做一个安静的探访者,拣一处清净乐土,煮一壶淡雅香茶,诵读几首养眼小诗,如此,才是真正的回归家园,真正的放下一切。
  我想起去年正月十五的一次经历。那天,几个朋友小聚之后,动了雪中爬山的念头。进山之后,那种颗粒状的雪下得愈发起劲了,满眼惟有雪瀑溅珠,满耳惟有雪打枯草的沙沙声,喧闹却又岑寂,时光仿佛快进,又近乎凝固。一行人感觉闯入一片陌生天地,沉入一个白色梦境。一路唏嘘地爬上山顶,却迎来了强风暴雪,天地苍茫如汪洋,没有可见度,所谓高瞻远瞩已然失效,路在脚下一寸寸呈现。几经辗转探得下山路,风雪戛然而止,天地豁然开朗,有一种误入世外桃源的错觉。在大家驻足喘息之时,一哥们儿卸下背包,支炉煮水,泡起了茶。杯是白瓷的,在雪光下透着亮,圆润如玉,轻薄如纸;烧水壶中的水冲进小瓷壶的乌龙茶里,腾起一缕白气,袅袅散在空中。茶杯散摆在一块平整的山石之上,四周堆满雪,树上开满花;茶气升腾,雪花下坠,相映成趣。你可以见识雪花潜入茶杯蘧然而逝的情景,想像雪水对茶味的提升,想像雪和茶这两种自然精灵的深切交融。听说上好的普洱或铁观音,都用高山雪水来冲泡,看来不无道理。一杯热茶下肚,茶香绕齿,浑身熨帖,虽不宜用“一股暖流涌遍全身”来矫情,但那份温馨可人的感觉却弥足珍贵。在这场景下品茶,远比在茶室由小姑娘耍弄茶道更脱俗,也比赶场子似的穿越要有感觉得多。
  近日,我在研究户外茶宴的过程中又惊喜地发现,其实户外圈子与品茶圈子早已有了交集,背包客中不少带着茶叶上山沐着星光月色细品的;同样,那些茶友也经常组织类似华山绝顶煮茶论英雄、茶山探访、茶园徒步等活动。而商家的嗅觉总是异常敏锐,淘宝网可以搜到专门为户外茶宴设计的茶具,设施一应俱全,集装于一个竹匣,轻省集约便于携带,而那些迷你包装的茶叶也正是一次冲泡的用量,颇适合户外携带和冲饮。眼下,正是春茶上市之时,春和景明之节,沐着缕缕春风,约上三五好友,把茶饮搬上山明水秀之地,岂不胜过狂奔疾走百倍呀。

推荐访问:春茶 止穷攀煮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