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8日 16:27 星期六
当前位置 首页 >爱情美文 >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安全审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发布时间:2019-01-20 06:20:28 浏览数:

  摘要:运用田野调查、专家访谈、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以文化安全为研究视角,阐释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安全的内涵,以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为个案,剖析了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与流变,以及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当代发展现状,进而厘析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当代发展的安全威胁,即社会变迁使得民族传统体育失去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和载体;整理、改造的失范,导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本真的丢失、大众参与的退让和形式与内容的自身萎缩,并提出了构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安全的多元化服务运作体系;着力于科学地创新与转化;走群众路线,促进大众参与的回归等安全促进策略。
  关键词:民族体育;少数民族体育;摆手舞;文化安全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1)12-0021-05
  Security Surve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Culture
  ――A Case Study of Chongqing Youyang Tujia Hand�waving Dance
  ZHANG Shi�wei,ZHANG Ling
  (Sports and Health Department,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8003,China)
  Abstract:By using field investigation,expert interview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s,from the angle of culture security,the paper explained the connotation of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culture security.Based on the case study of Chongqing Tujia hand�waving dance,it analyzed the origin,change,an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ujia hand�waving dance,to demonstrate the security menace of national tradition sports in the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Namely,the social change resulted in the loss of it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al space and carrier.The absence of its sorting,transformation resulted in loss of its authentic content,concession of public participation,and the own atrophy of its form and content.The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secure promotion strategies,such as building a diversified service operation mode,focusing on scientific innovation and transformation,following the mass line to achieve the return of the public,and so on.
  Key words: the national sports; minority sports; the hand�waving dance; culture safety
  
  回顾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拯救与保护的历程,一直受到国家的重视,也取得了较大成就,但很多拯救和开发出来的项目只是在这个时代里充当了一个“匆匆过客”而已,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不断恶化并导致部分民族传统体育已经流失的现象依然令人深感忧虑。为此,笔者试着从文化安全的视角来进一步强化人们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认识,以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为例,认真反思和正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当代社会中所面临的安全威胁,探寻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安全发展对策。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曾于2010年的寒暑假三次到重庆酉阳后溪镇长潭村(重庆酉阳摆手舞起源地)和酉阳县城的桃花源广场进行实地考察,并主要访谈了当地的村民(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22人,中青年38人,学生31人),重庆酉阳后溪镇文化站站长及办事员,后溪镇长潭村村委会书记,重庆酉阳县文广新局副局长、群众体育科科长和文化办公室主任,酉阳第二中学体育老师,酉阳县城桃花源广场摆手舞组织管理者等。
  
  1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安全的内涵
  
   文化安全是基于国家安全、军事安全等概念的提出而逐渐形成的,而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里,文化安全已经和国家安全、军事安全等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文化安全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安全和军事安全。所谓文化安全,是指文化主体或主权国家,基于自身民族文化的民族性、自主性和稳定性等而健全自身功能与机制的能力和防范与化解内外风险的能力,从而达到民族文化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免受其他文化威胁或侵犯状态[1]。籍此概念,笔者认为,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安全,是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与世界其他不同民族体育文化的冲突、对话、博弈和相互吸纳中,保持和增强自身固有的民族性和稳定性、发展的选择性和自主性、展示与传播的空间性和话语权等,以此防范和化解内外风险,达到免受其威胁或侵犯状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生活在不同区域的少数民族创造了各具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形式,均以其独特的民族性、民俗性、群众性和地域性而著称于世,并世代相传下来,成为当地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庆酉阳是一个民族大杂聚、小聚居的民族自治县,地处渝东南边陲的武陵山区,曾是2 000多年的县府和800年州府所在地,是明、清时代川东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现今渝东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主要分布区。土家族是这里的主要人口(占总人口的60%),散居着苗族、蒙古、回、藏、布依、侗、瑶、仡佬、水族等17个少数民族。至今仍保留着浓郁的民族习俗,是“中国著名土家摆手舞之乡”、“中国土家文化发祥地”。土家族是酉阳古老而英雄的民族,土家先民经历了从图腾崇拜到祖先崇拜到土王崇拜的历史过程,在强烈的生态压力下,孕育了土家族最主要的标志性文化形态之一――摆手舞。因此,笔者拟以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为研究个案,藉此剖析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当代发展的现状及安全威胁,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思路借鉴。
  
  2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与流变
  
  所谓摆手舞,是以摆手为特征的祭祀性舞蹈,是土家先民在进行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土王崇拜和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关于摆手舞的起源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起源于宗教祭祀。《蛮书校注》卷十载:“巴氏祭祖,击鼓而祭”;而今酉阳后溪镇的爵主宫供奉着彭公爵主,是渝东南地区现存唯一的与宗祠为一体的土家摆手堂。这些都说明无论是摆手祭祀歌还是摆手舞本身,都贯穿着祈求神灵庇护和祭祀先祖的主题。另一种说法是起源于巴渝舞,而这一说法已经得到了很多专家的考证和认可。
  在《华阳国志・巴志》中就有“阆中有渝水�民多居水左右,天性劲勇,初为汉冲锋陷阵,锐不可挡,帝善之专曰:‘此武王伐纣之歌也’。乃令乐人习学之,今所谓巴渝舞也”等记载。汉高祖定三秦以后,“巴渝舞”成为宫廷乐舞,并用于日常交际和招待宾客。直至唐、宋时期,“巴渝舞”逐渐从宫廷的歌舞演奏中消失,但“巴渝舞”却在相对封闭的武陵山区被部分地保留了下来,并演化成为两套表演内容。其中一套以民族迁徙为题材,展现了土家先民在迁徙途中的苦难历程。另一套则是原始地摹仿了生产劳作的全过程。土家族摆手舞具有鲜明的原生性、祭祀性、民族性、群众性、健身性和娱乐性,成为当地人们在祭祀、收获、节日和婚丧嫁娶等重大活动中传达感情、表达愿望和了解民族历史、学习生产生活技能的一种方式。但是,土家族摆手舞由于历史资料记载和保存有限、保护不力、社会变迁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大部分舞蹈动作已失传,今幸存的动作还有单摆、双摆、抖虼蚤、叫花子烤火、螃蟹上树、磨鹰闪翅、状元踢死府台官、播种、栽秧、薅秧、割谷、打谷、挑谷等数十个[2]。
  
  3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当代发展现状
  
  3.1城乡居民参与状况就整体而言,城市居民参与状况要好于农村。就县城而言,只要不是雨雪天气,每天晚上六点半左右就有不少居民在桃花源广场随歌而舞。根据笔者的观察和访谈,来这里跳摆手舞的人群以中老年女性居多,年轻人较少。而如今流行的“广场摆手舞”也是经过3次改编再配上土家的一些山歌而形成的。并且人们也没有穿土家族的民族服饰(只有在大型节日的时候才穿民族盛装),平时都是穿便装,成为了人们一种自娱自乐的方式,没有了昔日歌舞祭祀的影子。后溪镇长潭村是摆手舞的发祥地之一,在清朝的时候比较盛行,自从解放后跳的人就开始逐渐减少,特别是现在能跳摆手舞的人很少。只是在如春节期间或在一些庆典活动上,在镇政府的组织下才有人跳摆手舞,而活动地点也就是镇政府的坝子。由此看来,真正具有原生态的农村地区的摆手舞,已经或正在失去往日的身影(图1-4)。
  图1重庆酉阳最原始的图2重庆酉阳改编后的
  摆手舞摆手舞图3重庆酉阳创编的图4重庆酉阳县在桃花源
  集体摆手舞广场举行摆手舞大赛3.2 政府推广现状为了拯救、传承和打造民族生态文化及特色旅游文化产业,酉阳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对摆手舞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也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如1982年,酉阳政府把土家摆手舞列为重点收入集成项目,开始对原始资料进行了全面的普查、摸底和采风工作。目前,酉阳县政府把整理和开发摆手舞写进《酉阳自治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政府工作报告》等相关发展规划和政策文件中。重庆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台《走进生活》、《魅力12》、《文艺天地》等栏目多次赴酉阳拍摄摆手舞专题节目和人物专访。同时,为保护、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酉阳还广泛开展了土家摆手舞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每年定期开展摆手舞大赛。如今,摆手舞已经成为当地政府宣传酉阳、发展酉阳旅游业、保护与开发民族生态文化的一张名片。
  3.3学校开展现状学校是传播民族文化的主要阵地,随着国家教育部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以来,以及当地政府对摆手舞开发的高度重视,酉阳县中小学校绝大部分都把摆手舞作为重点的课程开发内容,如重庆酉阳第二中学校还把“土家摆手舞”定为三个办学特色之一。并且每年全县还举行中小学校摆手舞比赛,把摆手舞作为大课间活动内容等,为摆手舞的传承、保护与开发,以及丰富学校教学内容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体来看,还不是很规范,讲授形式单一,缺乏相关教材、教具、师资,以及教学文件、教学计划等。
  
  4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当代发展的安全威胁
  
  4.1社会变迁使得民族传统体育失去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和载体首先,由于社会变迁引起了人们居住环境的巨大变化,重庆酉阳民族传统体育所依赖的原始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或被减弱,导致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出现了严重的现代生存危机并逐渐被淘汰或消亡。比如重庆酉阳后溪镇长潭村,这里曾经土家吊脚楼古朴典雅,楼角飞檐高悬天空,雕花门窗手艺精湛。寨子沿酉水河岸逐层阶梯式向上布局,建造层次分明,掩映在苍松翠竹之中格外显眼,原生态的土家摆手舞文明千古。但如今,众多寨子被“肢解”,很多曾经的寨民都禧迁于寨子外的公路边,并都改换成为了用钢筋混泥土做成的平房,成为一种散居状态。而具有古朴和家族风味的老寨如“四合院”、“天心坝”等已变得面目全非。不难看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已经和正在被破坏。
  其次,由于社会的变迁,引起了人们家族观念的淡化,“寨主”的退位,民族传统体育失去了组织主体。重庆酉阳是以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为特征的民族地区,特别在19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特别讲究家族或族群观念,所有的祭祀、宗教等活动都是以一定的家族或族群特征为标志的。在这样一个具有强烈的家族或族群思维的伦理框架下,人们每逢一些如清明节、春节等传统节日都要以家族的形式祭拜自己的祖宗,而最为常见的活动就莫过于跳摆手舞了。“寨主”、“寨老”或“族长”在寨民或族员中具有至高的权威,他们在寨民或族员任何纠纷的解决或红白喜事的举办中发挥着重要的指挥与协调作用。因此,这种“寨主制”、“寨老制”或“族长制”的管理体制和道德标准,维系着村寨和族群之间的正常运转。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便也是在“寨主”、“寨老”或“族长”的组织、协调和筹备下有序地进行。但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大,与不同族群的交流也更加频繁,以前仅仅依靠家族血缘关系而维系自身生存的伦理思维在人们的头脑中被渐渐淡化和抹去,族长或寨老的地位和作用被边缘化。再加上人们流动时空的扩大和不稳定性,人们很难聚集在一块儿,于是很多以家族血缘关系的集体活动难以组织,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寨中或家族中失去了组织主体。同时,由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浓厚的封建思想及迷信色彩,因此特别在文革时期,一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被政府视为宗教派别运动或封建迷信活动而强行禁止,很多包括摆手舞在内的民族宗教祭祀活动便被逐渐消失了。
   第三,随着社会的变迁,群体结构发生变化。以长潭村为例,在传统时期,村寨人很少常年外出务工,且不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村寨人口以儿童、青少年为主,参与摆手舞的人群也以青壮年人为主。但改革开放以来,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现在寨里的常住人口主要是儿童及老年人,而那些外出务工的人口正是曾经从事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主力军。由此,随着青壮年人多年外出务工和安家,以及老年人的渐渐逝去,导致摆手舞的参与人群,以及传授与继承人等都面临极大的萎缩和空虚。同时,一直以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多数都是通过口授的形式进行传承,没有形成系统的文字资料或影像资料,再加上以前保存意识不强,资料丢失现象严重,所以诸如摆手舞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正处于一种荒漠化的境地。
   第四,随着社会的变迁,摆手舞在人们的现代生活中逐渐被远离。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在当今社会,休闲娱乐健身活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流。人们对现代生活方式的理解和诉求更加丰富和时尚。就以长潭村而言,如打牌、摆龙门阵、进城逛商场、打游戏、旅游度假、农家乐、羽毛球、乒乓球等活动几乎占去了村民休闲娱乐生活的全部。而诸如摆手舞、抢花炮等具有浓郁古朴、宗教习俗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人们的生活取向认同中始终显得单调、浅显和过时。随着时间的流逝,产生于原始农耕文明下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无赖地被现代生活方式所浩劫,并逐渐远离了人们的现代生活。
  4.2整理、改造的失范,导致民族传统体育本真的丢失、大众参与的退让和形式与内容的自身萎缩土家族摆手舞是酉阳县民族生态文化中的一枝奇葩,为了保护、继承和宣传这一优秀文化,使这一民族体育文化能够得到现代人们更多的认同和参与,地方政府通过了多种方法对摆手舞进行了整理和改造。而当我们对整理、改造后的摆手舞进行审视时,我们不难发现:第一,摆手舞失去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本真。如2009年以来,长潭村河湾山寨依托“酉水河国家森林湿地公园”、“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等品牌,立足“生态、民俗”两大主题,对土家摆手舞进了整理和改造,还特地花钱从外地请来大量歌舞表演的艺人和学生参与表演。不难发现,摆手舞等民间自发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被演化成为一种单纯的文艺表演搬上了舞台,只是成了仅供外来游客观看的表演节目,失去了摆手舞所原有的风味和意蕴,脱离了民族传统体育的本质,民族传统体育走向了仅为地方旅游、经济发展而“唱戏”的畸形发展道路。
   第二,大众参与的退让。由于通过地方政府整理、改造后的摆手舞仅仅是为了吸引游客观看和体验,为了使摆手舞便于游客体验和增强观赏性、娱乐性,其服饰、道具、音乐、形式与内容等也变得更加昂贵、复杂和新颖,远离了大众参与的可能。如最古老的装饰是身饰稻草和杷叶盔甲,男子穿天官头鞋,留长发,女子饰花花边衣,重在表现一种原始古朴粗犷的美。现在已有很大改变,男女头裹刺花手帕,衣裙尽绣花边,男子着长衫,套彩色背褂,女子短裙垂髻,有的还吊上耳环,突出了服饰的色彩美。村民也由过去参与的主角变成如今的围观者,大众参与发生了退让,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随着角色的退让而渐趋减弱,摆手舞似乎与大众的生活体念与记忆越行越远。
   第三,形式与内容发生了萎缩。为了把传统体育项目引进校园和推出国门,重庆市酉阳土家族摆手舞在文艺工作者的整理和改造后变得简化。如摆手舞被简化成了十一个小节:拜火→团圆手→车轮手→抖虼蚤→拜观音→双摆→缠腰→大团圆手→打浪→舍巴(快节奏动作)→团火。就拿我国的武术来说,为了把武术推向世界、推向奥运会,寻求适应新的生存与发展安全而走着“东学西渐”、“瘦身”的扩张之路,被动地去适应日益强劲的西方体育文化,使武术做出了削足适履的让步和改革[3]。
  
  5重庆酉阳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安全发展的促进策略
  
  5.1构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安全的多元化服务运作体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当代安全发展,需要建构一个多元化的服务运作体系来予以维持和支撑,并要求多元群组织及内部之间要保持高度的动态耦合,维系着多元群组织及整个“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安全的多元化服务运作体系”的协调、高效运转(图5)。
  图5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安全的多元化服务运作体系结构 首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安全发展,必须以满足个体、社会及国家需求为着眼点,这是解决我们“为谁做”的问题。满足个体需求主要包括民族尊严、信仰情怀、文娱生活等,社会及国家需求主要包括政治诉求、文化安全、社会稳定、民族和谐、服务民生等。也因此,要保证服务主体和需求主体之间信息的畅通,并保持动态的改进和完善。如酉阳县的摆手舞就以打造“健康、生态、和谐、魅力”酉阳为主线,取得了积极的发展。
   其次,多元化的服务内容,这是解决我们“做什么”的这一关键问题。内容是行动的目标和核心,离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工程中的内容元素,以便有的放矢并全面实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安全发展的多元化服务内容,主要包括部门机构、组织管理、设施设备、指导培训、经费支持、科技创新、信息传播、产品市场等。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安全发展,就必须从以上内容入手。如酉阳县上到县政府,下到村委会(如后溪镇长潭村),都对摆手舞的发展有一个发展规划、组织机构的设置、传承人的任免等。
   第三,多元化的服务主体,这是解决“谁来做”的问题。主要包括政府、社会、学校、社区、社团和个人,要求充分发挥各自应有的职能、作用和功能,形成一个有机、和谐的联动局面。如政府必须发挥宏观主导、教育宣传、保驾护航、资金支持、科学监管和行动引导等作用。在政府的引导下,还需要社会中的如企业,协会、社团、俱乐部等组织,新闻媒体以及个人等的联动参与和实施。同时,要强化学校的主体地位和充分利用社区载体和平台,充分发挥包括乡镇综合文化站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作用,组织实施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整体来看,酉阳土家族摆手舞活动的开展已经形成了政府搭台、民间资本赞助、市场力量助推、非体制内人才资源参与的联动局面。
   第四,多元化的服务机制、服务模式、服务原则和服务途径,这是解决我们“怎么做”的问题。机制是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当代安全发展的重要保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当代安全发展,离不开行政机制、法律机制等的保驾护航,离不开市场机制、志愿机制的协调与整合,也离不开道德机制、激励机制、情感机制和信仰机制的非正式约束与维系;多元化的服务模式,是指同一问题或内容具有多种多样的解决办法或思路。如组织与管理,既可以是政府的组织与管理,也可以是个人的组织与管理;既可以是社团、协会、俱乐部的组织与管理,也可以是社区的组织与管理;多元化的服务原则,是指必须既要遵循民族性原则、地域性原则,还要遵循时代性原则、交融性原则及个性化原则,更要强调适用性原则;多元化的服务途径,要求必须与全民健身、与文娱活动、与旅游经济、与节日庆典、与学校体育、与竞赛活动以及与影视剧作和企业文化相结合,形成一种多渠道、多样化、立体化的传播途径和渲染态势。如酉阳县就通过领导的亲自参与(县长与居民同跳摆手舞)、巨能集团赞助并冠名为“巨能之光”的“酉阳・中国土家摆手舞欢乐文化节”;中国重庆酉阳国际攀岩精英赛和酉阳・中国土家摆手舞欢乐文化节、酉阳音舞协会组织与管理的摆手舞活动或大赛等,大大提升了酉阳摆手舞的品牌。
  5.2着力于科学地创新与转化创新与转化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适应于现代人们需求的根本途径。创新与转化的出发点,在于迎合群众的需求与选择。所谓科学地创新与转化,一是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既保持民族特色又富于时代性,积极开创民族体育文化与现代融合的局面。二是要着眼于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民风习俗,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适应和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需求和欣赏水平,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去创造与转化成为具有现代生活时代气息、健康向上、新颖别致的体育文化方式方法。三是创新与转化还应在与当代文化的积极对话与交流中进行。要吸取当代文化或外来文化在人们需求中的选择诉求元素,重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当代人们生活中选择的逻辑概念和思维。四是在创新与转化的过程中,要尽量保留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一些原本形态。因为未来是发展变化并充满着很多不可预测的势态,同时我们的认识始终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因此我们须要多手准备。特别要避免在整理和改造过程中的失范,不要过分地追求国际化、奥运化、竞技化、经济化、标签化等而改造得面目全非,要尽量保留和遵循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一些先进和优秀的本真要素。
   如酉阳土家族摆手舞就经过了三大创新。首先是舞蹈。最古老的原生态的摆手舞,主要是体现土家人民的迁徙过程,以及栽秧、打谷、收获等劳作过程,舞蹈形式以自由为主。之后,摆手舞从9个动作提炼到5个动作,保留了最有代表性的同手同脚、顺边、老牛擦背等。其次是服饰。原生态的土家服饰,主要只有鸦雀白、普卡蓝和黑色三种简单的颜色,再包上白色或青色的头帕,色彩单一;样式也极为保守,上衣和裤、裙都很长。现在不但花色样式多种多样,而且也有短小精干的服饰。再就是音乐。在原生态的山歌、民歌基础上,稍作提升,将号子、盘歌等结合,以《木叶情歌》为主体,展现土家人的风情[1]。实践证明,通过创新与转化后的摆手舞,既保留了原生态的东西,也迎合了现代人的文化选择。
  5.3走群众路线,促进大众参与的回归广大人民群众是民族文化积淀的根本基础和传承的最有效载体,是民族文化得以发展壮大的实践基础和重要阵地。同时,广大人民群众也是民族文化的缔造者、传播者和享有者,拯救与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最终目标也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基于此,要确保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安全,就得必须牢牢扎根于、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活中,要牢固树立全民参与、全民创造、全民保护、全民共享的全民氛围,促进大众参与的回归,牢固树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安全的群众基础和百姓根基。如酉阳县就开展了摆手舞“五进一普及”(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企业和广场摆手舞活动)等活动。另据官方网站显示,酉阳土家摆手舞的普及工作已深入千家万户,普及率达80%以上[1],实现了大众的回归,为摆手舞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6结语
  
   纵观我国很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如同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一样,虽有其可喜的一面,但我们不得不担心她正在或潜在遭受的安全威胁。而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怀,维系着民族和谐、进步、文明等发展秩序。由此,我们不能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与发展只是停留在一般认识上,更应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文化安全的层面进行强化,并持有一种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特别是借助当前我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建设的大好机遇,更加积极地投身于民族体育文化保护、传承与开发的实际行动中,创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当代安全发展的强大内生力。
  
  参考文献:
  
  [1] 叶金宝.文化安全及其实现途径[J].学术研究,2008,(8):11-18.
  [2] 酉阳县政府公众信息网.走进酉阳-摆手舞之乡[EB/OL].http://youy.cq.省略/zjyy/bswzx/.
  [3] 龚茂富.近代中国武术文化变迁的文化人类学审视――从文化适应到文化自觉[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4):35-39.
  [4] 王畔领.体育文化安全及其实现途径[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10):108-110.
  [5]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
  [6] 郑国华.社会转型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7.
  [7] 张世威,袁革.全球化语境下我国民族体育的文化安全及创新性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10):15-19.
  [8]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http://www.省略/jrzg/2011-10/25/content_1978202.htm,2011-10-25.第34卷第12期

推荐访问:审视 文化发展 民族传统 我国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