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7日 03:42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爱情美文 >

概念解读岂能蜻蜓点水:蜻蜓点水的意思

发布时间:2019-01-25 07:20:53 浏览数:

  教学案情:   《戊戌变法的背景》是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的一堂高中历史公开课,也是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戊戌变法》的第1课,课文从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两个方面介绍了戊戌变法的背景。在这堂公开课教学过程中有下面一个片段:
  师:《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怎样的侵略要求?用八个字概括。
  生:(答不出来)
  师:(介绍)“资本输出,分割世界。”课本提到资本主义的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阶段。(屏幕展示: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师:“商品输出”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在外国市场倾销商品获取利润。“资本输出”是指帝国主义为获取高额利润对国外的贷款和投资。(教师对这两个概念仅作了简要的介绍,没有详细比较这两个易混概念的异同点)
  师:“资本输出”有哪些方式?
  生:借款、修路、开矿、开设银行。
  师:(补充)开设工厂。
  (教师出示“清政府与列强借款情况表”,让学生分析其特点。)
  生:获利高、年息重、附带条件多、还款年限长。
  师:很好。(出示日本《朝日新闻》修筑铁路的一段材料。)这段材料说明修筑铁路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危害?
  生:给中国带来严重的民族危机。
  师:以上材料说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资本输出”有四种方式,即争做债主、修筑铁路、开设矿山、开设工厂。
  (教师转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学生对“资本输出”这一概念似懂非懂。)
  判断分析:
  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反映了历史现象的发展规律和历史事件的本质属性。再认、再现历史概念是近年高考要求学生掌握的核心能力之一。本教学片段中教师从《马关条约》引出“资本输出”这一历史概念,接着简要介绍了“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这两个概念,最后举出一些例子说明“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式。在解读概念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比较历史概念的方法来试图让学生掌握“资本输出”这一概念。但是在解读过程中,教师对“资本输出”这一概念表述不准确,“资本输出”不是从帝国主义阶段才开始的。对“资本输出”与“商品输出”的联系与区别等一带而过,最终导致学生对“资本输出”这一概念只知其表不知其里。那么究竟是哪些原因导致教师对“资本输出”历史概念的讲解不透呢?
  首先,教师片面地解读了课程标准和《江苏省教学要求》。对于戊戌变法的背景,课程标准是要求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江苏省教学要求》是要求了解戊戌变法前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史实,探讨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从这两个文件看,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落在戊戌变法的历史根源,即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而“资本输出”属于19世纪末民族危机的表现之一,不是这一课的重点,故教师只是简单地作了介绍。其实,这是教师对课标的片面解读。19世纪末的“资本输出”后果之一是导致自然经济的瓦解,而这正是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之一。学生只有准确掌握“资本输出”这一概念,才能理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
  其次,“资本输出”这一概念,属于历史专有名词,教师不易说清、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如果在自己对概念不熟悉的情况下过多讲解,会出现越讲越讲不清楚的情况。另外学生对于抽象的概念比较头疼,于是教师便顺水推舟,一带而过。其实弱化、回避历史概念的讲解,不符合教育教学的实际,长此以往会阻碍学生认知能力和解题能力的提升。
  那么本教学片段中,教师应该如何讲深、讲透“资本输出”这一历史概念呢?
  一是从课标到文本,准确地定位历史概念。课标是教学的依据,文本是课标的具体化。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究课标,理清课标与文本的关系,文本各个子目之间的关系,历史概念与子目之间的关系,最终准确定位历史概念。如本教学片段中,对于“资本输出”这一概念,要明白它是19世纪末期民族危机的表现,而“资本输出”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原因之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课标要求掌握的重点,故这一概念属于本课的核心概念,需要讲清、讲透。
  二是从内涵到外延,清晰地认知历史概念。概念的内涵是指事物的特有属性,对历史概念而言,就是这一概念区别于其他概念的性质。概念的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范围(包括历史事件的时间、空间、目的、影响、意义等方面)。本教学片段中,“资本输出”这一概念的内涵是指利用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这一概念的外延包括:时间在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是在垄断帝国主义阶段之后;目的是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主要方式是开设工厂、提供贷款、投资铁路、办厂等;影响是一方面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另一方面导致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劳动力、市场。这样就可以清晰地认识到资本输出是指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为获得高额利润用过剩资本向其他国家投资或贷款,是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后对外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
  三是从已知到未知,合理地解读历史概念。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教学必须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从已知到未知。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本教学片段中,学生对“资本输出”这一概念比较陌生,而对于“商品输出”这一概念,在必修二中有详细介绍。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表格,从“商品输出”准确解读出“资本输出”这一概念。通过完成这个表格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就一清二楚了。
  
  四是从具体到抽象,形象地阐释历史概念。认识的一般规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在概念解读中,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探求概念的含义,沿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去掌握概念。本教学片段中,教师可以利用“清政府与列强借款情况表”“日本《朝日新闻》修筑铁路的一段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并适时加以点拨,让学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即“这种通过贷款、开设工厂等侵略的方式就是资本输出”。这样形象地阐释历史概念,学生容易理解。
  五是从理论到实践,有效地掌握历史概念。古罗马政治学家、教育家西塞罗曾说:“光懂得深奥的道理是不够的,还应当善于运用它。”历史理论、概念抽象程度较高,仅靠教师课堂上的解释,学生是难以掌握的,必须通过学生的实际运用深化理解。因此,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及时地设计一些与历史理论、概念有关的练习进行训练,以帮助学生及时消化、巩固概念。如“资本输出”这一概念,教师讲完这一概念后可以通过下面一道例题来进行巩固。
  【例】(2007年江苏高考)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先于中国资产阶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的早期资本输出
   B.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倾销商品
  C.外国资本主义压迫和束缚中国资产阶级
   D.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掠夺原料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资本输出”这一概念,“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式是开设工厂。“资本输出”早在鸦片战争后就开始出现了,中国第一批无产阶级产生于外商企业中,显然这与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的“资本输出”有关。通过试题,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资本输出”这一概念。
  (责任编辑 庞丹丹)

推荐访问:蜻蜓点水 岂能 解读 概念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