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06日 12:06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 >爱情美文 >

循环经济 国家出台政策【宁波构建海洋循环经济的路径选择设想】

发布时间:2019-02-08 06:31:11 浏览数:

   宁波是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核心区,位于我国长江发展轴和沿海发展轴“T”字形交汇处和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海域位于长江黄金水道入海口,紧邻亚太国际主航道要冲,是长三角地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联结纽带。在10000平方公里陆域面积之外,一项名为拓展第二个“10000平方公里”蓝色国土的发展规划正在推进。此项计划围绕港航服务业、临港大工业、海岛资源开发和清洁能源建设等重点,发展现代海洋大产业,打造国际强港。
   一、宁波市构建海洋循环经济的形势迫切
   (一)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要求宁波必须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目前已经形成了临港工业、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三足鼎立的局面,进入了工业化中级阶段。但是不可否认,宁波当前产业结构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产业链较短,产业关联度较小,呈现明显的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型特征。多数高新技术产业以仿制技术和组装加工为主,处于价值链底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不多,低水平加工的一般产品生产能力明显过剩。这种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势必导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不高,工业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耗为1176.29吨标煤,2005年263家年耗3000吨标煤以上的工业用能大户能源消费占全社会的62.7%,工业用电量为211.07亿千瓦时,增长率分别为35.8%和20.2%。根据测算,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按照宁波经济不到5年翻一番的发展趋势,用不了几年,我市能源需求、水资源需求、土地资源需求都会出现很大的缺口,无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迫切需要发展循环经济
   地处良港无疑为发展外贸带来便利,外贸自然成为拉动宁波经济的重要动力。近年来宁波外贸企业不断受到国际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刁难和制裁,其中也包括“绿色壁垒”的门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广ISO14000国际标准,可以使我市企业成功应对国际新贸易保护主义,巩固已有的国际市场,并拓展新的国际市场。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关税壁垒作用日趋削弱,包括“绿色壁垒”在内的非关税壁垒日益凸显。近几年,一些发达国家在资源环境方面,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要求,而且规定从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到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利用等各环节都要符合环保要求,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产生了日益严重的影响。我们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尤其是要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使我国产品符合资源、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
   (三)发展海洋循环经济是本市发展的迫切政治要求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把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水为魂,倚港衍生”的宁波,新一届市委领导在全市海洋经济工作会议上要求宁波真正成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中的核心区,承担起龙头引领作用,争取浙江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改革试点无疑是宁波市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宁波构建海洋循环经济的基础条件优势明显
   (一)海域区位优势突出
   宁波海洋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突出,基础扎实,具备发展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和条件。宁波拥有丰富的“岛、涂、渔、景、油”等海洋资源,组合优势明显,适宜较大规模开发。共有500平方米以上海岛516个,岛屿面积524平方公里,岛屿岸线长758公里。拥有可围滩涂资源约140万亩,占全省滩涂总面积的34%。油气储量丰富,春晓油气田探明天然气储量达700多亿立方公尺,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宁波港口岸线总长为1562公里,占全省的30%以上,其中可用岸线872公里,深水岸线170公里。现有生产性泊位300多座,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60多座,已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600多个港口通航。2010年全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806亿元,海洋产业体系比较完备。在临港工业方面,初步形成以石化、钢铁、能源、汽车、造船等行业为支柱,绵延20多公里的沿海临港产业带,2010年实现总产值7000多亿元,基本建成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在港航物流方面,14个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加快建设,2010年实现交易总额近2000亿元。现代物流业实现增加值507亿元,现有各类物流相关企业4000多家。在海洋新兴产业方面,培育了浙江造船、新乐船厂等一批高端装备生产企业,2010年实现产值200多亿元。
   (二)制度政策初步形成
   近年来,宁波市把循环经济的理念融入政策、法规和制度之中,合力推进全市循环经济的科学实践。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出台了《关于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结构调整升级的若干意见》和《宁波市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意见》等工业政策措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上升到33%。在资源利用方面,制定了《关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升级实施意见》和一系列节地、节水、节电政策,明确导向;在生态建设方面,实施了《宁波生态市建设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宁波生态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在环境保护方面,出台了水污染防治、烟尘防治、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等条例,使推进循环经济有章可循。
   (三)依据科技支撑,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布局
   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是企业,但关键在于政府要发挥规划的宏观预期作用。宁波按照生态规律规划整合产业链,做到规划先行,统筹设计,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产业链条“生态化”的产业集群模式,并从规划布局上引导这种模式不断完善,形成了“电厂――粉煤灰――水泥或新型墙材”、“污水――污水处理――污泥――焚烧发电”、“竹制品――废竹白――竹胶板”、“高炉渣――矿渣微粉――水泥添加剂”等12类40多条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链。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下,宁波一批设施共享和以资源循环为特征的工业园区建设初见成效。按照“产业集聚、工业集中、土地集约、管理集成”的要求,通过对现有工业园区进行整合提升,实施废弃物的相互交换利用,实现排污的集中控制和集中处理。北仑区积极引进“吃废”小企业群,积极构建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产业链,生态化工业园区初具雏形。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通过大力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的环保高新技术企业,成为首个通过ISO14000论证的工业产业园区。纵观近年来发展循环经济的历程,宁波市走出了一条从非循环经济到线性循环经济,再到环形循环经济,最终达到网状循环经济的道路,实现了循环经济链条从点到线、从线到环的飞跃。
   (四)中小循环生态治污成效明显
   为了实现对初级能源的利用从一次性不完全利用,到多次循环完全利用,宁波市通过构建经济活动中的“排――吃”双向互用来破解这一难题。经过多年的发展,宁波市的小循环即企业层面的循环经济建设已实现突破性进展。一些大中型企业,通过产品生态设计、清洁生产等措施,减少了生产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实现了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中循环即区域层面的循环经济建设已进入示范实施阶段,不少园区在规划和建设中按照工业生态学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在企业间形成共生关系。大循环的构建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在宁波镇海化工园,“排出来的东西”基本上可以被“吃掉”。所有循环经济产业核心围绕镇海炼化等炼油、乙烯等大型龙头石化企业展开,把上一个企业的废料作为下一个企业的原料,并逐渐向下游延伸。废品变资源、变废为宝、变污为用的现象在宁波比比皆是,减排也由单体型变为循环型、由机械式变为生态式。国电浙江北仑第一发电有限公司和宁波北仑岩东排水有限公司同处于一个区,以废弃物为纽带构成了共生产业链。发电厂利用蒸汽余热为排水公司供热,脱硫废水由排水公司进行污水处理,排水公司将生产出来的中水再用于发电厂脱硫工艺用水,发电厂原来的自备水库省出来给地方使用。排水公司污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干化后产生的热量每吨相当于半吨煤,可以送回发电厂掺入煤中发电。宁波市用循环经济助推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五)体制机制灵活,科教实力强
   宁波是我国民营经济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达,在全国较早地开展了要素配置市场化、资源环境有偿使用等改革,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较高。近年来海洋资源开发领域的改革顺利推进,市场信用建设不断加强,民营企业积极进入海洋开发领域,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宁波拥有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等一批科研机构,拥有海洋与渔业领域重点实验室9家,海洋科技工作人员达2000余人,在航海航运、海洋养殖、海洋生物等领域取得一批关键技术成果。海洋科技教育实力较强,有利于打造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
   三、宁波构建海洋循环经济的路径选择的几个设想
   浙江省为落实《省“十二五”海洋经济重大建设项目规划》将积极推进海洋综合科技创新改革试点、港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改革试点、清洁能源发展改革试点建设,宁波希望真正成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中的核心区,承担起龙头引领作用,本人认为宁波在争取浙江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改革试点方面,构建海洋循环经济的路径选择几个设想。
   (一)构建以引导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活动广泛开展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海洋经济发展论坛,添加海洋循环经济题目研讨,在创建海洋经济开发示范区的同时,把海洋循环经济作为其中重要的考评参数来抓。倡议海洋经济大开发必须要以海洋循环经济的方式推进,海洋不是神话中的“聚宝盆”,有呼之即来源源不断取之不尽的财富,海洋虽有着丰富的资源,但无序疯狂的开发终有一天,象陆地资源一样会枯竭。海洋开发先应从可再生可循环保护海洋式的开发入手,这样多年之后“蓝色的梦” 才能依旧。
   (二)构建临港工业良性循环产业链
   宁波市临港工业区布局的地域包括北仑区、镇海区及鄞州、奉化、宁海和象山的环象山港部分区域。近期重点是镇海、北仑沿海岸线一带等开发区。行业领域:石化、冶金、机电、能源、建材、轻纺,重点讨论石化、电力、造纸、钢铁四大行业。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最有前途的行业包括电力、石油化工和水产品加工等。例如国华浙能宁海电厂一期可构建煤-电-粉煤灰-水泥、煤-电-粉煤灰-新型墙材、煤-电-石膏-石膏板三条产业链,实现资源-产品-废弃物-再资源化的闭路循环。
   (三) 构建海洋循环式渔业
   (1)发展循环利用育苗业。育苗业是新兴海洋产业, 也是海水增养殖业发展的基础。育苗业对海水的需求量较大而且对温度的要求较高,因此其循环经济模式主要体现在节能、减排、海水循环利用等方面。宁波沿海很多地区都能独立培育海珍品幼苗, 各育苗企业通过利用太阳能加热系统加热,不仅可以节煤、节电, 减少大气中烟尘排放量及有害气体, 而且大大降低成本。
   (2)发展海水增养殖循环产业链。海水增养殖业循环经济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利用海洋生物间食物链及共生关系,增加有益成分,减少物质残留,分散风险,降低海水污染,形成鱼虾贝藻立体多元养殖格局。从生态控制和养殖环境保护入手,推进象山港海域标准化网箱养殖示范基地建设,有效推进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和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促进海洋渔业系统内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及流通,拉动和提升养殖业,提高产品附加值,拉长产业链。
   (3)发展海洋修养捕捞作业。捕捞业以消耗大量的石油为动力, 最大限度地攫取海洋水产资源, 渔船队排出的大量废气污染了环境, 大量的渔业废弃物又进一步破坏了水域环境。因此, 海洋捕捞业循环经济模式构建的关键, 是降低渔船对海洋的污染和加强捕捞品的利用效率。 对捕捞品种的规格、捕捞量、捕捞网具的种类、规格、网目进行控制 ,在一定时间内休渔、禁渔, 使渔业资源得以休养恢复,以象山休渔节为载体展示海洋捕捞作业示范点。
   (4)发展水产深细加工循环利用。水产加工业是对环境污染较大的产业。水产加工业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加工废水、加工下脚料等废弃物等,水产加工业的循环经济模式的核心在于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鱼类产品精细加工通常一种鱼可食部分仅为 60% 左右,废弃物高达 40% 。而这些废弃的鱼头、鱼内脏及鱼骨骼等非可食部分中,都含有丰富的鱼油、鱼蛋白和各种酶等活性物质没有提取。这些含有鱼油的工业废水直接排泄不仅严重污染了近海区。而且每生产 1 t 鱼粉就有约 200 kg 的鱼油被舍弃,而这些鱼油里正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 脑黄金) 。水产品精细加工模式不仅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而且减少了贝壳垃圾带来的污染, 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符合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发展要求。
   (四)打造滨海“参与式”生态旅游
   滨海旅游业是资源依托型产业, 景区环境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应用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旅游景区管理中发展循环经济, 发展生态旅游可以减少旅游投入及垃圾产出量, 避免环境污染以及资源的浪费, 增强旅游景区的生命力。旅游景区环境问题主要是废弃物增加、水电资源浪费、植被破坏、白色污染等。可以把景区循环经济具体模式作为景点,让游客既了解循环经济又参与其中。以废水处理为展示景点, 可在景区隐蔽处建立小型的污水处理系统, 对中水净化处理, 净化后的水可作为景区绿化用水、卫生用水、道路冲洗用水等做好介绍和使用说明。而对固体废物的回收利用主要是将塑料袋、包装纸、易拉罐、剩余食品等分类回收, 并分别进行一级资源化或二级资源化, 不能够再利用的就采取填埋等方式进行处理。游客经济参与,通过激励机制, 对积极主动配合做到循环经济的游客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荣誉如奖励纪念品。
   (五)构建海洋循环经济展示厅
   宁波发展海洋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的方式可以以构建海洋循环经济示范展示厅的形式进行。展示可以图片、模型、文集、视频等多种形式反映宁波构建海洋循环经济的情况和成绩。另外,可以通过展示的方式,向观众介绍建立海洋循环经济评估指标体系,建立海洋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海洋绿色 GDP 核算体系,宁波建设海洋循环经济的示范工程和示范园区应在重点行业、产业园区和城市开展海洋循环经济试点,以及宁波加快制定发展海洋循环经济的政策法规发展海洋循环经济需要法制作保障。
   (作者单位:中共宁波市委党校)

推荐访问:宁波 循环经济 设想 路径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