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9日 20:40 星期日
当前位置 首页 >爱情美文 >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信贷投放思路浅析】中小企业信贷风险

发布时间:2019-02-19 06:16:36 浏览数:

   [摘 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一直难以有效解决,本文从商业银行视角研究我国民营中小企业信贷需求的特点,分析当前商业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信贷投放的有利点及难点,并提出民营中小企业信贷投放相关思路建议。
  [关键词]民营中小企业 商业银行 信贷投放思路
  
  民营企业是非国有企业的总称,包括个体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合伙制企业等,已构成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力量。但由于“民营”的性质,决定了大多数民营企业是中小企业,以2008年数据为例,全国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金仅178.5万元,个体经济户均资金数额仅3.09万元。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浓厚的历史色彩和独特的发展规律,正确把握其发展特点和趋势,对商业银行有效拓展信贷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民营中小企业信贷需求的特点分析
  资金是民营中小企业的血液,除权益性融资外,现阶段和今后一段时间内,银行融资仍将是国内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当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信贷需求呈现出以下特点:
  1.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信贷需求
  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一般要经历创办、投入、发展和成熟四个阶段,不同阶段产生了不同的信贷需求,分别为:(1)创办阶段。企业资金紧缺,除自有资金外,有赖于银行来“雪中送炭”,如何支持创业种子的发展,这就要求银行积极探索支持方式。(2)投入经营阶段。企业在该阶段除了正常的流动资金贷款周转需求外,还需要银行积极灵活运用各种金融工具为其提供方便、快捷服务。(3)增长发展阶段。这是企业最迫切需要资金的阶段,主要依靠银行“锦上添花”,以推进企业加速发展,实现规模扩张。(4)开始成熟阶段。此时,企业的信贷需求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对银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投资理财等。
  2.群体信贷需求变数大、短期性和多样化
  民营中小企业以易变性和多样化著称,且缺乏战略规划,计划性比较差,往往具有盲目性和投机性,许多企业的产品季节性明显,销售市场变化快,资金需求也具有突然性、紧迫性、频繁性、数额少、多样性、综合性的特点。据调查,民营中小企业的贷款频率是大中型企业的五倍左右,户均贷款数量大约是大中型企业的5‰,贷款管理成本平均为大中型企业的5倍左右。上述发展特点决定了民营中小企业不仅需要简单快捷的银行服务,而且对银行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均有需求,银行除了要满足民营中小企业要得急、要得少的需求特点,还要满足其多样性、综合性的金融需求,做到急客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
  3.不同层次需要提供不同的信贷服务
  民营中小企业在资产规模实力、经营管理能力及信誉方面客观上存在程度不一的差异性,这就要求银行要有包容性、前瞻性,为不同实力、不同经营特征、不同组织形式的民营中小企业提供各种信贷服务,以满足形形色色的金融服务需求,成功的企业大都要经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艰难磨砺,因此,银行要具有战略眼光,紧盯住具备内在资源优势、成长概率大的民营中小企业,在与这些企业共成长、齐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走向发展壮大。
  二、商业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信贷投放的有利点、难点
  1.当前商业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信贷投放的有利点分析
  民营中小企业作为一个发展成长中的群体,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也是银行现实和未来的重要增长点,当前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信贷投放存在诸多的有利因素。
  (1)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前景广阔。任何一个企业的成功,都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民营中小企业在现实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大企业无法替代的战略地位,小而精、小而优、小而专、小而特、小而快的民营中小企业,是现代化大生产的重要基础,也是现代大企业诞生的摇篮,生存空间巨大,发展前景广阔。主要表现为:一是生产的专业化分工由部门的专业化延伸到零部件生产及工艺过程的专业化,这就为民营中小企业的生存提供了空间;二是不同产业的“经济规模进入壁垒”不同,从高技术的太阳能到家庭手工业的分散性部门,一般情况下都适合民营中小企业经营;三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呈现出极强的多变性、个性化和多样化,这些都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2)民营中小企业适应市场能力强。民营中小企业的特点是规模小,层次少,经营管理决策效率高,灵活应变和创新意识强。在调整结构和转型上,相对于大企业快速,“船小好掉头”,也对大企业的强大的市场力量形成了“四两拨千斤”的制约作用,“以小博大”,“小蛇吞象”,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了很大的生存空间,“拾遗补缺”、“见缝插针”显示了其独特的市场适应能力。同时,由于民营中小企业组织的灵变性、对市场反映的敏锐性,虽然研发经费投入少,但创新成效很大,效益也很明显,产品科技含量的提高无疑将增加企业市场竞争的砝码,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3)民营中小企业发展潜力巨大。从上世纪改革开放之初到90年代中期是民营中小企业的起步阶段,当时我国处于短缺经济时期,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先后经历过短暂性辉煌、突然性出局、各领风骚三五年的艰难历程,大浪淘沙后的民营中小企业也完成了初始的资本积累阶段。十五大以后,我国民营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政策宽松环境,以民营为特征的中小企业进入了“二次创业”高速发展时期,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涌现出一批在市场中有竞争力、在本行业中举足轻重的民营企业,与此同时,企业组织形式也向规范化方向发展,管理已朝集约型转变,从业人员素质有了提高,民营科技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民营中小企业高速发展时代已经到来。
   经济决定金融,银行应从战略高度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顺应发展趋势,把握发展商机,将支持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与信贷结构的优化调整结合起来,抢占信贷制高点,实现经营新飞跃。
  2.当前商业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信贷投放的难点分析
  当前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信贷市场投放的难点集中表现为:
  (1)银企信息不对称。民营中小企业的普遍特点是信息较为匮乏,加上信息沟通渠道狭窄,产生信息不对称,表现为:一方面银行对企业的生产状况、经营情况、财务状况、信用状况不如企业清楚,而且贷款发放后,银行对企业行为的察知能力也十分有限;另一方面企业对现代金融知识和实务不了解,对新形势下银行信贷所必备的程序条件不熟悉。上述信息的不对称使银行难以有效地判断企业的潜在信贷风险,难于防范企业贷款前的逆向选择和贷款后的败德行为,容易引发信贷风险。
  (2)民营中小企业资信参差不齐。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大多数选择的仍是个体业主制、合伙制或股份合作制等产权制度形式,普遍采用家族式经营管理模式,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不够规范,经营方式灵活有余,规范不足。在制度上存在的上述先天缺陷,致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容易产生产品及产业结构趋同和低水平的过度竞争,产品档次较低、附加值少,参与竞争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平均寿命不足3年;加上个别企业采取不正当手段生产、经营假冒伪劣产品,偷税、漏税,逃废、悬空金融债务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其社会信用形象,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的资信评估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贷款担保方式难于有效落实。一方面银行在贷款时一般要求民营中小企业提供抵押或保证,很少采用信用方式发放贷款。另一方面多数民营中小企业却难于提供有效的担保措施,原因在于:一是外部信用担保机制缺乏,难以找到合适担保,随着企业风险意识的逐步增强,效益好的企业不愿意给别人作担保,银行又不允许效益一般的企业作担保人。而民营中小企业之间互保、连环保,银行又感到没有真正规避风险。二是民营中小企业虽经过创业期的积累,有了一定的资产,但由于不规范的发展,加上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产权手续缺乏完整,有效抵押资产少,制约了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的信贷营销。
  三、当前民营中小企业信贷投放思路建议
  1.经营理念上要有适当超前的发展思维
  民营中小企业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群体,是维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点,许多民营中小企业已经步入了规范、快速发展的道路,一批具有发展潜力、市场表现活跃的民营中小企业将形成优质客户群体,成为新一轮各家银行争夺的对象。经济发展的方向决定了金融企业的发展创新路子,民营中小企业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商业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况且信贷构成过分倚重于一个或少数几个大企业,不利于分散经营风险。在西方发达国家,各大银行的重要基本户是各种各样的小企业,如英国位列前四名的大银行小企业贷款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3%,美国市值第二的富国银行也是该国最大的小企业贷款银行。因此,银行完全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失去民营中小企业这一最广大的客户群体。为此,银行要树立战略意识,积极调整信贷结构,主动服务民营中小企业,在为千家万户民营中小企业理财融资的过程中寻找到新的发展“亮点”,进一步构筑客户群体优势。
  2.管理体制上要构筑崭新的客户服务平台
  国际经验表明,民营中小企业拓展成败与否,关键在于银行能否构建一套适合民营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体制。为此,必须从信贷审批到信贷管理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一是针对民营中小企业量多、面广、分散化、多样化等特点,因地制宜设立专营机构,适当进行授权放权,缩短业务操作路径,开辟信贷“绿色通道”,提升集约经营水平。二是针对民营中小企业行业分布广泛、客户群体差异较大、融资需求量小多变等特点,需要从行业、区域、需求,以及担保条件等多角度研究制订一套专门信贷管理制度,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行流程再造,简化贷款程序,缩短放款时间,满足其“短、频、快”的融资特点。三是针对民营中小企业贷款难主要表现为担保难,应主动参与信用保证体系建设,探索采取担保公司担保、联贷联保、联合授信等方式解决其贷款难问题;可尝试创新贷款担保抵押方式,如产业链融资、动产质押、权利质押、先信用后抵押及其组合担保等。四是针对民营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特点,要大力推进专职客户经理制,实现专业化管理,增强适应能力,降低管理成本,完善激励机制,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方便、灵活、快捷的一揽子金融服务。五是根据民营中小企业的信贷特点,建立一套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一方面探索建立风险共担的融资机制,如对一些企业的信贷投放可要求企业主承担连带担保责任;另一方面借鉴外债管理的方法,给部分企业设立还本付息专户,约定有关专户存储的要求,以使贷款到期及时归还银行,并建立授信尽职免责制度,进而在内部营造一个有利于开拓民营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良好环境。
  3.信贷投放上要择优选择客户群体
  加大对民营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拓展力度,但并非是无限度盲目地支持,而应做到区别对待,张弛有度,收放自如。由于民营中小企业良莠不齐,选择恰当客户至关重要。建议民营中小企业信贷投放原则为:在产业上,宜选择有竞争优势的朝阳产业和传统特色产业企业;在行业上,宜选择具有较长生命力和高成长性的优势行业和新兴行业企业;在区域上,宜选择优质高效信贷市场区域企业;在企业生命周期上,宜选择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且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当前,应重点选择发展有潜力、经营有特色、产品有市场、管理较规范、抗周期性强的民营中小企业优先扶持,主要包括三类企业:一是与大企业形成垂直分工或水平分工,建立稳定协作关系的“卫星型中小企业”;二是市场定位明确,能把产品做精、做细、做专,做深的特色型中小企业;三是科技含量高、起点好、市场潜力大的成长型和成熟型高新技术企业。
  4.产品服务上要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1)针对民营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特点和规律,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一方面针对不同企业的需求特点,为客户量体裁衣,提供不同的产品组合和服务组合,包括不同额度、期限、币种、品种的系列组合,如针对商贸型中小企业的票据融资,针对外向型中小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等。另一方面根据企业“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量身定做”一系列信贷品种:一是在创办阶段,专门设计小企业抵押贷款等;二是在正常运转阶段,由于缺乏担保和抵押,出现“贷款难”问题,创新贷款担保抵押方式等;三是在企业进入发展阶段,需要外购技术设备,可推出设备融资租赁服务;四是在拓展海外市场后,可开办押汇、国际保理等。
  (2)针对民营中小企业在融资等方面存在的诸多缺陷,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人才、技术、网络、信息等众多优势,整合原有产品,并进行金融创新,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一是主动推介较低风险的金融品种,如票据贴现、质押贷款等业务,不仅解决了企业资金短缺问题,也降低了银行信贷资金风险;二是要积极灵活运用各种金融工具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方便、快捷、小额结算服务,开办电子银行业务,提供全天候的查询、转账等业务;三是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配套服务,通过整合民营中小企业多种融资需求,开展包括企业财务管理、筹资融资、代理收付、信息咨询、个人金融业务等等在内的综合配套业务,为企业当好参谋助手。
  5.内控机制上要建立坚实的信贷准入退出制度
  加大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但并非是无限度、无条件地支持,而应将扶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与防范金融风险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必须搭建科学的民营中小企业准入退出制度,既开拓优质高效的信贷市场,又主动退出风险低效市场,才能实现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此,建议要加强行业企业基础信息建设,建立宽厚扎实的基础数据信息平台,提高信息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水平,为相关决策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在充分掌握行业企业信息的基础上,按照企业的总体实力、市场前景、经营风险、信贷政策等因素将民营中小企业划分为三类:准入类、维持类和退出类,各类客户的建议标准如下:
  (1)准入类客户:具有资信良好、管理规范、业绩优良特征的民营中小企业,包括:A.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市场、有效益、有潜力、有信用的科技创新型、出口创汇型、社区服务型、低碳绿色型企业;B.为大中型企业提供协作配套服务,资金回笼及时,还款意识强的企业;C.产品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能做到“小而精”、“小而优”、“小而专”、“小而特”的企业。
  (2)维持类客户:民营中小企业所在行业处于稳定阶段,企业资产负债适中,生命周期处于成熟阶段,生产经营正常稳定,具有较强的长期和短期偿债能力,可作为维持发展的客户,建立银行生息资源群体。
  (3)退出类客户:不符合政策或前景不明的民营中小企业,包括:环保不达标、信用等级低、质量不上档次、管理水平低下、财务管理混乱或恶化的企业等。
  同时,对于上述每一类中的具体客户而言,应实行差别化服务策略:对于准入类客户,应积极主动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并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支持力度。对于维持类客户,在不增加信贷总量的情况下,密切关注客户经营情况,适时进行分类调整。对于退出类客户,需要进行细分和排队,讲究艺术和方法,因户施策,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退出方式和措施,努力化解信贷风险。
  参考文献:
  [1]全国工商联研究室.中国改革开放30年民营经济发展数据[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0年版,第3、5页
  [2]李扬,杨思群.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3]姜正富,陈革章.关于银行融资角度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J].海南金融,2010(5):81-85
  [4]陆岷峰.中国小企业金融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推荐访问:民营 浅析 信贷 投放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