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5日 02:03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爱情美文 >

如何看待银行业利润大幅增长问题_2017年银行业利润情况

发布时间:2019-02-27 06:31:29 浏览数:

  [关键词]银行业;利润;大幅增长;理性      2011年以来,中国银行业利润在前两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前三季度累计实现净利润8173亿元,同比增长354%,从近期公布的部分上市银行全年业绩快报看,利润增长约为40%―50%。有学者估计2011年银行业累计实现利润会超过1万亿元,人均利润会超过50万元,是工业企业的12倍。由此,社会上有人认为银行业赚取了“暴利”,
  存在榨取实体经济利益之嫌。对于上述观点,笔者认为值得商榷。
  一、银行业利润大幅增长的原因分析
  如何看待银行业利润大幅增长这一问题的逻辑起点,在于分析银行业实现盈利的原因。对此,可从经济背景、体制因素、市场环境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是实体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应有之义经济决定金融,金融是经济的反映,这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我国银行业利润较快增长,其根本在于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平均保持在10%以上,即使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的寒流,经济增长率依然维持在9%左右的高水平,无论是企业还是居民,融资需求都十分旺盛,银行业高盈利具备坚实的经济基础。反观西方银行业,之所以时至今日盈利水平仍未恢复至危机前水平,根本原因也在于其经济复苏一波三折、前景难料。需要着重说明的是,实体经济的快速增长不仅促进了银行业盈利高增长,也促进了工业企业利润的快速增长。从已公布的2011年前三季度业绩看,16家上市银行业绩同比增长315%,而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7%;从全年情况看,已经公布全年业绩快报的几家上市银行都是股份制银行,其增速本身就超出行业平均水平,众多专业研究机构预测银行业2011年盈利增长水平都在32%左右,仅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幅约8个百分点。另一项可以对照的数据是,2010年上市银行净利润同比仅增长335%,而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高达约50%。2006年以来,除了2008年因银行税改和2009年因扩张信贷而导致银行利润增幅大幅高于工业企业外,其他年份均基本持平且呈同比波动态势。因此,银行业绝非在“榨取实体经济利益”,而是与实体经济互促互进、良性循环。
  人均利润较高是让银行业戴上“暴利”帽子的另一个原因。实际上,人均利润受制于行业特点,如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信息密集型等,其人均产出效率差异很大。银行业属于典型的资本和知识密集型行业,这与大多数以劳动、技术密集型为主要特征的工业企业有着本质区别,因此并不具备可比性。[1]实际上,美国金融业2011年的人均利润高达13万美元,而剔除金融业的前500强企业的人均利润仅为约14万美元,在工业企业中利润率较高的飞机制造业人均利润也仅为约22万美元左右。
  (二)是现行金融制度的客观显现银行盈利主要由净利息收入与非利息净收入两部分构成,其中净利息收入占主要地位(见表1)。去年前三季度,16家上市银行净利息收入总共达到128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773%,其中,五大国有银行净利息收入占营业总收入的753%,股份制银行净利息收入占营业总收入比例则超过835%。[2]净利息收入主要决定于信贷规模和利差水平,而这两种因素都或多或少受国家的金融制度和政策所左右。
  表12011年1-9月上市银行收入构成表(集团口径)单位:亿元;%
  
  备金率、货币供给量、“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贷款新规以及政府导向等因素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很大程度上并非由自身决定,而是取决于政府对形势的判断和相关的政策。2009年,为应对金融危机对国民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国家出台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银行业为配合国家政策,集中发放了大量贷款。据统计,2009―2011年发放的人民币信贷总额达25万亿,较2000―2008年的累计总和还要高约2万亿。巨额信贷投放必然使银行生息资产规模大幅上升,并拉高盈利水平。就利差水平而言,由于我国尚未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而是实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制度,银行息差水平主要是由央行的利率政策所决定。比如目前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是656%,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是35%,仅存贷利差就达3%左右。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市场不发达、银行间接融资占比近80%的情况下,较高的存贷利差构成了银行的主要收入和利润来源。因此,我国银行业较高的盈利水平是经济转型时期银行向完全市场化主体转型过程中的一种自然反映,背后具有深刻的制度诱因。
  (三)是银行非利息收入快速增长的自然反映从表1中可以发现,非利息净收入虽然占银行总收入的比重不高,但增速很快,16家上市银行前三季度非利息收入增速高达415%。由于非利息收入主要来源于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等服务收费,因此非利息收入的快速增长引发了消费者对国内银行服务收费的不满和质疑。对此,笔者同样认为应该予以理性对待。
  1从理论上讲,银行服务收费是金融服务价值的必然体现。劳动价值论认为,金融从业人员的劳动创造了金融产品及其使用价值,金融从业人员付出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也“对象化”,“体现”和“凝结”在金融商品之中形成了价值。[3]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内银行较多地承担着公共服务的职能,并不以独立的现代化企业来经营,金融服务价值的实现也就不可能通过市场交换的形式来完成,而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特别是越来越多的银行成为公众上市公司,国内银行的商业化、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对服务进行收费便顺理成章地成为银行的经营行为。当然,银行服务收费必须符合平等交换的市场原则,如果利用与客户的不对等地位而额外增加服务的价格,应该坚决反对和制止。
  2从银行经营的角度看,服务收费是银行提高经营效率的内在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国内银行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质量日益改善,服务成本也随之上升。银行服务收费的项目绝大多数属于银行的中间业务领域,相比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中间业务虽然不占用银行的资本,但同样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如银行为提升金融服务电子化和网络化水平,纷纷投入巨资改造电子网络、增设电子机具,由此导致业务成本大幅攀升;银行为更好地实施差异化服务,增加人力资源配备,加大员工服务培训力度,增加服务内容,导致人力成本的大幅上升。随着成本投入的增加,相应的服务收费便成为银行平衡成本收益的必然选择。
  3从国际经验看,国内银行服务收费符合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国内银行服务收费的背景和时机与国际银行业类似。美国银行业服务收费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美国政府放松了金融管制,取消存款利率上限并降低市场准入标准,导致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银行在成本上升和盈利下降的压力下开始对中间业务收费。在本世纪初的中国香港地区,利率协议安排取消后,利率完全市场化,加之银行经营成本不断提高,服务收费于是应运而生。[4]目前美国银行业对支票和存款账户分别收取9-12美元和5-10美元的月度维护费;德国银行业对借记卡和信用卡分别收取5-20欧元和20-500欧元的年费;日本银行业对非工作时间内的所有银行卡交易都要收费。如今,花旗、汇丰、渣打银行等国际知名银行的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基本上都保持在20%以上(见图1),成为业务收入的重要支柱。
  图1国际先进银行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占比 单位:%
  (四)是银行业改革红利的集中体现众所周知,本世纪初的中国银行业一度被国际社会认为“在技术上已濒临破产”,为此,国家启动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和农村信用社改革,重新焕发了银行的活力。通过财政核销和市场化处置高达2万余亿元的不良资产,银行业生息资产占比大幅提高而信贷成本大幅下降,卸掉了沉重的历史包袱,目前全行业不良贷款率仅为09%,拨备覆盖率超过270%;通过直接注资、资本市场融资等举措,银行业资本实力大幅增强,目前资本充足率已达123%,达标银行资产占比达100%,不仅增加了稳定可用资金来源,也有效地降低了资金成本,提高了净利息收益率;[5]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理念,银行业集约化经营、精细化管理的能力不断提升,目前国内主要商业银行成本收入比已普遍控制在30%左右,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公开上市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银行初步建立了“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经营目标,普遍制定了以加快发展为主旨的经营计划,以及与薪酬紧密挂钩的、以利润增长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从而促进了利润的持续高速增长。值得一提的是,在同样享受利差保护的情况下,国内大型商业银行2000―2003年间的税后利润平均仅为20亿元左右,甚至出现亏损,而在经过脱胎换骨式的股改上市之后,盈利增长大幅上升至百亿乃至千亿元。这表明,利率管制并非当前国内银行实现盈利较大幅度增长的充分必要条件,利率管制也有可能带来低效率,当前国内银行的高盈利在很大程度上是近年来银行业改革红利的集中体现。
  (五)是经营环境变迁而迫使银行业调整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的特别反映1980―2011年32年间,我国共有14年出现负利率,1年期存款利率年均为58%,而CPI年均涨幅为6%,实际存款利率为-02%,其中,2003-2011年9年108个月份中,共有65个月份处于负利率状态,占比近602%。由于长期存在负利率现象,加之消费观念的改变和金融市场的发展,使得社会资金加速流出银行体系,这在2011年表现得尤为明显(见图2)。2011年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存款占当年货币供给量M2的比重仅为10%,明显低于2010年的14%和2009年的22%,较前10年平均水平下降了约58个百分点。社会资金加速流出银行体系,迫使银行不得不在负债与资产两方面作出相应结构调整(见图3)。负债结构方面,资金的持续流出使银行存款增速趋于下降,成本趋于上升。2011年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营存款同比增长119%,分别较2010年和2009年少增了87个和161个百分点,较前10年平均水平少增了85个百分点。为此,国内银行不得不加大协议存款、金融债券、大额CD等市场化定价的主动负债力度,导致负债成本不断增大。2011年全国股份制银行仅协议存款就增加了2764亿元,增幅485%,平均加权利率为562%,比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高出212BP。银行负债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着资产结构。一方面,存款增速下降直接减少了可贷资金,加之受到高达20%左右的存款准备金率和75%贷存比红线的严格约束,银行贷款增速自然趋于放缓。2011年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营贷款同比增长141%,分别较2010年和2009年少增了58个和175个百分点,较前10年平均水平也少增了34个百分点,贷款增速的放缓必然导致信贷资金出现供给缺口,从而抬升贷款的市场利率。另一方面,负债成本的上升要求银行将有限的信贷资源投向那些更能产生效益的领域,其中,小企业业务日益成为银行的普遍选择。据央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部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新增327万亿元,占全部企业新增贷款的68%,其中小企业贷款新增21万亿元,占全部企业新增贷款的46%。而小企业由于风险大、成本高,贷款利率自然较高。富国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汇丰银行等国际先进银行的小企业贷款利率普遍高于大中企业贷款利率20%以上。图2近年来新增存款占M2的比重图3近年来银行机构存贷款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上述资产负债的变化加之近年来多次加息带来的资产重定价效应,总体上拉升了银行的净息差水平(见表2)。以大型商业银行为例,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及人民币名义利差收窄因素影响,净息差从299%一度下跌至2009年的226%,2011年逐步回升至258%。需要说明的是,净息差体现了银行综合平衡资产负债和成本收益后的定价能力,尽管有所回升,但国内银行的定价水平仍低于欧美等国大型商业银行平均净息差长期保持在29%以上的水平。表22008年以来国内银行净息差变动情况
  五大国有行加权平均NIM八家股份制行加权平均NIM2008299 309 2009226 232 2010242 257 2011258 276 注:8家股份制银行为: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总之,银行业较高的盈利水平,是经济、体制、制度以及市场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客观结果,也是自身管理水平提高、盈利能力增强、资产质量良好的具体表现。
  二、对银行业盈利大幅增长的理性认识
  银行业保持良好经营绩效,无论是对于银行业自身,还是对于宏观经济发展,都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一)对于银行业自身而言,较高的盈利水平有利于增强补充内生资本与抵御风险的能力当前国内银行业资产质量良好,但未来几年很可能面临不良资产的反弹。资本是银行抵御风险的最后一道屏障,为未雨绸缪,银行业必须增厚资本水平以覆盖可能加剧的风险。然而,处于快速增长中的银行业却面临着较大的资本缺口。据测算,以年均16%的信贷投放增速并按照过去3年间平均的信贷结构比例计算,包括今年在内,未来5年我国银行业将增加约65万亿元风险资产,如果按照非系统重要性银行正常情况下105%的资本充足率要求计算,则需增加资本约68万亿元,再以银行业2011年预测税后利润11亿元为基数、年均增长20%计,且将50%利润留成作为内生资本补充,我国银行业未来5年内将会出现高达约13万亿元的资本缺口,这与过去5年间银行在资本市场外源融资的累计总额相持平。因此单纯依靠外源融资并不现实,只有通过赚取利润转增资本才能保障未来不出大的风险,这就要求银行业必须保持较高的盈利增长速度。
  (二)对于宏观经济发展而言,银行作为是国民经济的“血脉”,目前仍是社会资金融通的主要渠道,为整个经济发展提供大部分资金资源[6]银行的经营状况关系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宏观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当前,我国经济处于长周期增长趋势性放缓和短周期总需求紧缩的叠加状态,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以及加速膨胀的影子银行体系都有可能引发系统性的经济风险,西方社会唱衰中国的论调此起彼伏,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体系良好的经营绩效无疑可以起到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增强信心的作用,也是对唱衰中国论调的有力反击。此外,伴随着盈利水平的大幅增长,银行业缴纳的利税也逐年增多。据统计,2011年前三季度,我国16家上市银行共缴纳税金3100亿元;若按照2010年上市银行平均分红比例约40%的水平,2011年前三季度共向股东派发近2600亿元现金分红,为充实财政、富民强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当然也要看到,当前的高盈利是银行业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未来并不具有可持续性。(一)经济增速趋于放缓,使得银行业信贷增速随之降低我国政府已明确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重速度、重规模向重结构、重质量、重效益、重民生转变,并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经济增速预期目标设定为75%这一近八年来最低水平。随着中国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储蓄率和投资率逐步下降,资本和劳动力增速放缓,潜在经济增长水平下降将成为必然。世界银行预测,中国潜在年均经济增长率将由2010-2015年的86%降为2016-2020年的70%,到2021-2025年则进一步降为59%。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商业银行长期赖以生存的那种以经济高增长带动信贷高投放、以信贷高投放促进经济高增长的经营环境渐行渐远。
  (二)利率市场化改革将加速推进,使得银行存贷利差收窄2011年以来,央行及有关人员在多种场合表示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已经成熟,将加快予以推进。而从国际经验看,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将使银行的存贷利差急剧收窄。如美国1981―1985年间存贷款平均利差为217%,而在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后的1986―1990年间则降为163%,减少了54个基点;日本平均存贷利差由1984年的315%收缩为1994年的233%,减少了82个基点;中国香港地区2001年7月取消银行利率协议后,其存贷利差则在之后5个月的时间里缩小了22个基点,超过了亚洲金融风暴时期17个基点的缩幅。我国银行业目前的利息收入占比达80%以上,因此利差的收窄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其利润增幅。
  (三)金融脱媒加深加快,使得银行业的市场份额逐步下降2007―2010年4年间,不含央行票据和金融债,我国债券一级市场累计发行的企业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各类债券从4000亿快速增长至164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26%;股票市场服务融资功能大幅增强,“十一五”期间累计融资约25万亿元,约占资本市场建立20年来融资总额的一半。直接融资的快速发展侵占了银行业的市场份额,据央行统计,在全部社会融资规模中,银行信贷的比重已从本世纪初的95%左右持续下降至2011年的58%。而且脱媒使银行同时面临资产和负债两方面的去中介化,其利差收入也将受到显著影响。
  (四)未来几年金融风险显著加大,银行业不良资产趋于反弹近10万亿元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在未来两三年内有近一半到期,超过7000亿元的房地产信托目前已进入密集兑付期,近38万亿元的民间借贷市场十分脆弱,落后产能行业银行信贷占比居高不下,未来几年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增加将成为大概率事件,从而侵蚀利润。
  (五)银行业改革红利随着时间推移而趋于减弱,也会推动银行业的盈利水平逐步回归正常水平众多研究机构认为今后几年内银行业利润增幅将降至15%-20%,麦肯锡也发布研究报告认为中国银行业的资本回报率将在2015年降至15%左右。
  三、有关政策建议
  银行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为保持银行业盈利合理平稳增长,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在保持贷款利率不变的情况下,适当提高银行的存款基准利率,以收窄存贷利差、切实解决存款实际负利率问题;同时,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增强银行在市场化条件下的生存发展能力。
  2进一步优化信贷调控政策,通过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改进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政策进行预调微调,以及通过对小企业贷款定向宽松等政策引导银行适度增加信贷供给,以拉低高企的贷款利率,并使银行资金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3针对当前国内银行收费行为不够透明规范的问题,就已经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的落实情况开展检查,督促银行理顺定价管理机制,依法合规定价和收费;及时清理现行相关法律法规中矛盾、模糊和过时的内容,继续完善和尽快推出《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
  4尽快研究制定民间资本入股或控股金融机构的实施细则,对民间资本的出资比例、进入方式、业务范围、资金来源等作进一步规范,继续推进股权多元化,放宽准入条件,鼓励、引导和规范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参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改制和增资扩股。☆
  主要参考文献:[1]赵洋如何看待当前银行业“暴利"现象[N].金融时报,2012-02-04.
  [2]刘畅.利润保持增长 理性看待银行业绩“旱涝保收"[N].经济日报,2011-11-01.
  [3]刘诗白.当代金融服务创造价值的功能[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4(7).
  [4]张云.理性看待银行服务收费趋势[J].中国金融,2011(4).
  [5]陈建新.正确看待银行赢利水平[J].财经,2011(2).
  [6]李文龙.转型期银行业“高利润"不可持续[N].金融时报,2012-02-02.
  How to treat the substantial increase of banking profitsWang Sheng1Hu Lingyan2
  Abstract: The substantial increase of banking profits has aroused great concern of the community since this year. The article analyses this phenomenon, and proved that the substantial increase of banking profits, mainly due to the steady and rapid growth of the real economy, the existing financial protection system,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banking intermediary business, banking reform dividend and the changes of market environment. It is a result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factors. It has the important meaning for banking industry, financial system and the national economy that banking has a good operating performance. The high profitability of the banking sector will no longer as it been in the future because of many reasons.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some reform measures to maintain a reasonable and stable increase of banking profits.Key words:Banking Industry; Profit; Substantial Increase; Rationality

推荐访问:银行业 如何看待 大幅 利润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