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20日 08:11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 >爱情美文 >

【问诊“国之本”】国大新特药微问诊是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2019-03-14 06:32:04 浏览数:

  中国农业发展存三个担忧:“八连增”后增产压力加大、农业生产面临高成本高风险、继续缩小城乡差距任务艰巨      “农业农村发展越是形势好,越容易出现麻痹松懈;越是连年增产增收,越容易出现滑坡拐点。” 目前,社会各界对农业农村发展有“三个担忧”,一是如何在高基数高水平上避免出现徘徊反复,二是能否有效应对要素价格快速上升、市场频繁波动,三是刚开始显现的城乡收入差距、区域发展差距缩小的端倪能否成为发展趋势。
  一忧:“八连增”后粮食还会继续增产吗?
  我国粮食产量从1996年开始达到1万亿斤,经过15年后终于迈上1.1万亿斤的台阶。2011年,中国粮食总产达到11424亿斤,增产494亿斤,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八连增”。
  据了解,去年的粮食增产有几个显著特点,一是夏粮、早稻、秋粮季季增产;二是稻谷、小麦、玉米全都增产,三大谷物总量首次超过1万亿斤;三是商品粮基地贡献大;四是主要靠科技提高单产,单产提高的贡献率达86%;五是去年是在连年增产高基数上实现的继续大幅度增产,这与以往在减产后出现的恢复性大增产有很大不同。
  但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粮食生产仍然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1年12月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尽管这些年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但生产能力仍不稳固,供求关系仍然偏紧,农业稍有闪失就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记者从不久前召开的国家粮食局长会议上了解到,粮食消费继续增长,小麦、稻谷平衡略余,玉米供求偏紧,大豆及油脂油料对外依存度较大,稳定国内粮油市场仍将面临较大压力。
  在专家看来,粮食生产虽然取得了“八连增”,但农业受市场和自然两个方面的影响,要保持稳定发展非常不容易。
  业界指出,要稳住农业生产,长期稳定地保障我国粮食和其他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靠继续增加农业水土资源已没有多少余地,必须靠提高单产。而提高单产,靠继续增加使用化肥农药,不仅效益在降低,而且破坏环境,也难以为继。根本还是要靠发展生产力,通过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实现增产增收、提质增收、节本增收。
  事实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创新,其落脚点正是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粮食安全。一号文件提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
  二忧:如何应对农业生产的高成本高风险?
  自去年以来,国内部分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较大,致使不少农民遭受损失。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告诉记者,2011年粮食增产幅度大,供求关系宽松,预计2012年粮食价格将波动向下。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政府加强托市收购,防止粮价过度下跌和农民“卖粮难”。
  与此同时,农业生产要素价格的不断上涨,使农民面临着更多“高成本”风险。黑龙江省肇东市的一位粳稻种植大户说,现在经销商对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进行备货,农资价格同期上涨了7%至10%。加上用工费、柴油价格都在上涨,种植成本提高,对农民种粮积极性造成影响。
  农业专家对于农业农村发展的一大担忧是,要素价格快速上升、市场频繁波动能否有效应对,要在高成本高风险下继续提高农业效益、调动农民积极性,约束极多。
  国家发改委曾发布通知称,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发展,国家继续在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适当提高2012年最低收购价水平。2012年生产的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120元、125元和140元,比2011年分别提高18元、18元和12元。
  据了解,当前大豆、玉米临时收储价格提高到2.0元/斤、0.99元/斤左右,中央储备补库粳稻价格1.40元/斤、籼稻价格1.30元/斤,2012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提高到1.02元/斤。初步测算,由于2011年收购价格提高,促进农民增收约300亿元。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告诉记者,破解高成本高风险的方法一是要发展规模足够大、具有一定市场谈判能力的合作社,二是在生产过剩的时候,政府要适当控制产量,给予农民损失补贴,保证农民的利益。
  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准备把握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市场稳定,保持价格合理水平。稳步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适时启动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食糖等临时收储,健全粮棉油糖等农产品储备制度。
  三忧:如何持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农民收入实现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连续8年较高增长。去年农民增收较快,得益于“三多三高”,即农产品产量多、价格高,农民务工人数多、工资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多、含金量高。
  据了解,2004年至2010年,农民收入连续7年实现了6%以上的较高速度增长。2010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自1998年以来首次快于城镇居民收入。201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上年增加1058元,增长17.9%,增速继续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至3.13:1。
  不过,让人担忧的是,刚开始显现的城乡收入差距、区域发展差距缩小的端倪能否成为发展趋势,要在高增长高要求中不断增进农民福祉、让农民更多分享发展成果,任务极重。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的报告认为,从当前的情况及发展态势看,未来农民增收可能会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一是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将影响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的增长;二是不少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农民外出就业机会减少,将影响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三是随着国家机关公务员及有关机构人员工资调整压力的增大,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有可能再度快于农村居民,继续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的任务依然艰巨。
  现在农民收入主要来自务工收入、农业经营收入和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补贴。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需要政府继续加大对农业和农民的投入,特别是培育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到的“职业农民”。
  据调查,现在已经出现了收入比较高的职业农民群体,比如东北地区有的种粮大户一年收入达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北京城郊的一些职业农民发展采摘、旅游,年收入也可以达到几十万,这甚至吸引了一些年轻人放弃城市工作来专门经营农业。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要培育职业农民、专业农民,让新一代有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在农村或者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经营。今年的一号文件中特别讲到了这一点,今后青年农民回乡创业,包括搞家庭农场,在财税、信贷政策上都要给予相应的支持。
  毋庸置疑,所有农业政策的效果,最终要在田间地头得以呈现。鉴于此,探索如何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素质,让他们成为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真正的主人,从而使农业科研成果在生产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应成为衡量“一号文件”成败的又一准绳。
  作为评价农业科技含量的重要指标,2011年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3.5%,尽管较之以往有了较大进步,但远低于发达国家(近70%)的现状,却仍未得以根本扭转。有理由相信,此次“一号文件”的发布,将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新契机。历经转型的中国农业,方有希望承载中国经济的再一次腾飞。

推荐访问:问诊 之本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