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22日 02:38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爱情美文 >

浅谈松坪沟羌族音乐文化_浅谈羌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发布时间:2019-04-11 06:50:32 浏览数:

  摘 要:文章在采风的基础上分析了松坪沟羌族音乐的由来,松坪沟羌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和松坪沟羌族音乐的演唱特点。  关键词:松坪沟;羌族音乐文化;民间采风  中图分类号: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1-0000-01
  羌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个民族,在羌族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羌族音乐文化是一个重要的考证。羌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的音乐文化让人如神陶醉。丰富多彩的羌族文化是一个巨大的艺术宝库,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音乐是羌族人民的灵魂。
  一、松坪沟羌族音乐的由来
  松坪沟羌族是羌族的一部分(古羌和现代羌族)——历史悠久。其族源可溯上至三千多年前的左羌人。早在三千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他们主要活动在中国的西北部和中原地区,据历史的文献记载商、周、秦、汉时的羌族,居住在黄河、湟水、洮水、岷江一带,秦汉隋唐以降历代数次向南迁,古代羌人中的冉、马(龙)部落居住在今川西北松坪沟一带。唐时,一部分羌人同化于藏族,另一部分同化于汉族。羌族没有自己的文字,通用汉文。但羌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羌族音乐在历史文化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是祖国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中一块夺目耀眼的瑰宝,羌族音乐不仅限于本民族喜爱,其他民族也钟情于羌族音乐文化。羌族音乐除了具有艺术的功能外,还有谈情说爱、延年益寿、陶冶情操;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宣传教化的活动;
  羌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间歌舞在羌族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中国民间音乐艺术的一个重要资源。音乐的旋律古朴优雅,歌声高亢明亮,具有强力的艺术感染力和民族亲和力。羌族民间民族音乐以深原的历史文化沉淀,多元化的民族文化特征。在音乐内容丰富多彩。在羌族音乐往往与舞蹈、文学相结合,三者不可分割。能歌善舞是羌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喜、怒、哀、乐思想变化的的重要方式,而且歌声总是与舞蹈相结合。羌族人的音乐活动有歌必有舞,有舞蹈也就意味着一定有歌唱。两者中含有丰富的文学内涵。羌族人的生活中不管是节日喜庆、丰收季节、逢年过节、祭祀鬼神、婚嫁丧葬、迎宾待客都是以音乐和舞蹈的伴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松坪沟地区比较封闭,羌族音乐文化保存比较完整,羌族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生产工具落后,还是“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方式。
  二、松坪沟羌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松坪沟羌族音乐发展与历史、民族宗教、民族习俗、民族生活和民族性格都有密切关系。音乐往往成为这个民族的象征性,兼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语言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的文化土壤。在历史的发展中,由于羌族有自己的语言,羌族一直以自己的语言不断地繁衍生息,在羌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中,语言拥有重要的地位,它寄托了羌族音乐文化发展的信息。随着历史的发展,羌族人在不断的创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羌族代代相传的民族语言较多地汉化了。历史上虽然羌族有自己的语言,但由于没有文字记载在羌族民歌的传承中,主要还是靠口头相传(这也是一种语言发展方式),以口头传承为基本的途径,有歌谣、谚语、神话、传说、寓言等的民间叙事诗为基的本表现形式,这样的民间歌谣大量流传在百姓的口头交流中。民间口语文学是人们内心情感的沉积,口头相传、绵延不绝。如今,在羌族和汉族的杂居中,羌族语言的汉化加重,语言范围在逐渐地缩小,传统的民歌曲目随着汉语环境的不断变化而逐渐地减少。
  大量民间歌舞都是伴随着羌族人们劳动生活以及传统风俗礼仪而发展的。在羌族民间歌曲中有山歌、劳动歌、风俗歌(包括酒歌、婚嫁歌以及耍山调)和巫师歌四大类歌曲。歌舞分为喜庆歌舞和丧事歌舞两大类。
  1、山歌。羌族语山歌为“哪啦”,是羌族人族爱唱的歌曲,山歌就是他们在生活当中做什么就唱什么,耕地唱的是《牛山哥》,放羊唱的《放羊歌》,还有《砍柴歌》等。羌族歌者即兴而歌,兴尽而止,有较强的抒情性。
  2、劳动歌。是生产劳动者所唱的歌曲。是羌族人民在犁地、收割庄稼是所唱的歌曲,这种歌曲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地点都有所不同。劳动歌有独唱、齐唱和词曲相同的重句对唱等形式。劳动歌中数量最多的是撕玉米皮歌。有歌的节奏明快,衔接紧凑,气氛热烈;有的节奏舒缓,曲调悠扬。
  3、风俗歌。是羌族人民在婚嫁、喜庆节日、祭祀等各种风俗性表演的歌曲。(在风俗歌曲中的酒歌是羌族民歌最古老的一种歌唱形式)。其中“咂酒”在婚礼习俗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位置,从说媒到成亲都与喝咂酒有关系。在婚礼中主要形式有排坐引酒时的主客合唱或轮流对唱,多以羌语演唱。如《开坛酒歌》,由德高望重的寨老领唱,众人合唱或宾客齐唱。唱《开坛酒歌》必须按羌族传统礼仪排坐,围住咂酒坛子,由长者致祝酒辞后开唱。传统酒歌大多节奏缓慢,旋律优美,音域不宽。
  4、巫师歌。主要是以祭祀、丧事为主的歌曲,巫师在这种活动中一边起舞一边以缓慢的动作祭祀或者是吊念死去的逝者,是巫师在请神送鬼时唱的歌。其中保存着一些古老的民间故事传说。如《泽祺格布》、《木姐珠》、《大战戈几人》等。说唱相间,并敲击羊皮鼓做伴奏。
  三,松坪沟羌族音乐的演唱特点
  在表演形式上由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羌族民间歌曲演唱形式大多有相对固定的组织形式(在起唱时往往多数是舞蹈先起歌声紧随),其歌唱组合的类型和特点以音色组合变化为主,主要有男女声的合唱、重唱,很少使用混声组合形式。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劳动组合方式、自然环境、生理特征、生活风尚等一些集体的活动。
  在松坪沟民间歌曲演唱方法中无论是群体地活动中,人多少始终只有一人演唱高亢的主声部,这个人该曲的领唱,而其他人都是伴唱。担任领唱的这名歌手,他有着相当丰富的演唱经验,在演唱的过程中大多用的是假嗓(小嗓),声音高亢明亮,在领唱情绪变化的过程中伴唱者的情绪也慢慢的高涨,优美动人的歌声中传在来悠扬婉转的羌笛声,给人以仙境般的幻想,也增加了艺术的感染力,显得羌族音乐更为丰满、富特色和生命力。这一独特形式吸引了大批国内外的学者前来采风和学习,也增加了羌族人旅游业收入。
  羌族人民在对歌曲的演唱中大多数歌手采用的是徐缓中速的领唱,在演唱还会出现很多的“摇声”。有时候会把音阶中的部分音级即兴的升高或者是降低并加快速,使得歌手在演唱中从上音到下音自然的下滑,这种“摇声”的技巧,在羌族音乐语言声调中起伏很大,最终达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效果。
  四、结束语
  这次在松坪沟的采风,使我认识到羌族音乐的魅力。羌族是一个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古老民族,在羌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中主要以口头的方式传承。随着历史的发展很多古老的羌族民间音乐遗产被现在的年青人所遗忘。现在流传中的情歌成为现在年轻人主要演唱的歌曲,他们的歌声大多数是追求爱情的,也有痛苦的述说和涉及婚姻制度,以及不能于心上人在一起的悲哀等等题材的。可以说羌族人民对音乐的多素追求,是展现在人们眼前最美的画卷,这些民间歌曲不仅仅记载了羌族人民民间音乐文化历史的传承,也推动了华夏民间音乐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宁;《羌族婚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9月
  [2] 罗雄岩;《羌族舞蹈文化传承与发展规律的探索》[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3月
  [3] 《四川省音乐民族民间音乐研究集》大众文艺出版社2008年4
  [4] 《四川省音乐民族民间音乐研究集》大众文艺出版社2008年11

推荐访问:羌族 浅谈 文化 音乐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