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5日 05:47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爱情美文 >

[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问题与思考] 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

发布时间:2019-04-12 06:46:25 浏览数:

  摘要:近年来,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由于社会发育程度低,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与内地发达地区比较,教育事业依然十分落后。澜沧县在2010年通过“两基”国检验收,但现在教育发展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要实现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任重而道远。本文通过对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教育发展发展存在问题的客观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希望对全省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发展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云南 边疆民族地区 教育发展 对策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边疆民族地区发生巨大变化。同时,边疆民族地区由于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社会经济各方面依然十分落后,有些方面甚至与发达地区差距越来越大,实现“两基”后的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与内地相比仍然存在许多不均衡,本文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为例,以教育公平的视角出发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澜沧县概况及教育发展基本情况
  (一)澜沧县概况
  澜沧县位于祖国的西南边疆,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其县情可以用“老、少、边、山、大、低、穷、富”八个字来概括:
  “老”,澜沧县是革命老区,在新中国成立前,在地下党领导下的游击队开展了艰苦卓越的革命解放斗争。另外,历史上,澜沧各族人民有抗英、抗日的光荣历史,是云南省47个老区县之一;“少”,澜沧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人口37.4万人,占总人口的76%;“边”,澜沧县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与缅甸接壤,边境线长80.563公里,有5种少数民族跨境而居,是云南省25个边疆县之一;“山”,澜沧县是个典型的山区县,98.8%的土地是山区;“大”,澜沧县国土面积8807平方公里,是云南省面积第二大县,辖20个乡(镇),160个村(居)委会,50万人口;“低”,劳动者素质低,澜沧县人均受教育年限低,2011年全县人均受教育仅为5.52年,是全省最后实现“两基”的县;“穷”,澜沧县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财政收入低,按照农村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国家扶贫新标准,尚有35.3万贫困人口,是国家和省扶贫工作重点县;“富”,资源富集,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民族文化也丰富多彩。
  (二)澜沧县教育发展状况
  2011-2012学年,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99所。其中,小学160所(教学点2个),初级中学14所,完全中学4所(含澜沧民族实验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职业高级中学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成技校3所,幼儿园12所。
  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57844人。全县7-12周岁适龄儿童27523人,已入学27403人,入学率99.56%(其中:适龄女童入学率99.55%,少数民族入学率99.55%),小学生年辍学率1.04%,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100%;13-15周岁初中适龄少年17442人,初中毛入学率99.34%,初中生年辍学率2.13%,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3.42%;7-15周岁“三类残疾”入学率74.16%;15周岁文盲率0%,15-50周岁青壮年非文盲率99.43%;幼儿园学前班在园(班)4045人,入园(班)率33.0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32.2%。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为5.52年,农村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5.04年。
  全县在职教职工3813人,其中专任教师3450人,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7.01%;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9.20%;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5.86%;幼儿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9.19%。
  二、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发展问题与思考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千方百计地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发展。澜沧县是典型的边疆民族贫困县,通过对澜沧县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剖析,并提出对策建议,其目的是为了加快澜沧县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人才的培养,缩小同发达地区的差距,推进教育发展发展。同时,对全省边疆民族地区也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一)“两基”工作需巩固
  2010年全县实现了“两基”,接受了“两基”国检,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两年后的今天又出现尴尬境地,部分中小学生不想读书,读书无用论开始抬头,学生流失情况有所反弹。根据统计,全县2011年小学生年辍学率为1.04%,初中生年辍学率为2.13%,表面上比例很低,但却意味着2011年全县小学有338人失学,全县初中有370人失学。而且这仅是一年内流失的学生。
  对策思考:要引起高度重视,继续举全县之力抓好“两基”的巩固工作。像澜沧县这样经济社会相对落后的边疆民族地区,在“两基”接受国检验收后,还应持续抓上5—10年,不断增强广大乡村干部及人民群众的教育意识,才能确保“两基”成果的巩固。
  (二)校舍建设尚需加强
  随着近几年集中办学的力度加大,“一村一校”办学格局逐渐形成,学生相对集中,增加了乡镇中学,中心小学及村完小的办学压力,学生宿舍、教室、食堂、厕所、围墙、活动场地,教师住房等设施无法满足办学需要。同时,目前还存在部分危房,对师生安全造成威胁。
  对策思考:中央及省级财政应进一步加大投入,尽快改善乡村两级学校的办学条件。实现“两基”后再持续加大投入5至10年,边疆民族地区的校舍才能改善。
  (三)幼儿教育与学前教育不足
  澜沧县幼儿(学前)教育规模小,办学不规范,入学率低。2010年全县幼儿园学前班在学儿童3783人,入园(班)率28.88%,2011年全县幼儿园学前班在学儿童4045人,入园(班)率33.05%。
  对策思考:一是在乡村小学办学前班,在原有小学教师中抽一部分人进行培训,转岗成幼儿教师,或从幼师毕业生中补充一部分教师,力争做到每村一个幼儿园;二是鼓励社会力量开办民办幼儿园,从政策上给予特殊扶持,领导要重视,要科学规划,各部门支持,教育系统积极努力。
  (四)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落后   根据统计,澜沧县2010年初中毕业生总数为5724人,报名参加中考的为2327人,占40.65%,实际参加了中考的为2214人,只占38.6%,2011年初中毕业生总数为6126人,报名参加中考的为2079人,占33.94%,实际参加中考的为1957人,只占31.95%,也就是说,大约2/3的初中毕业生没有参加中考。
  现在全县有完全中学4所,职业高级中学1所,普通高中在校生2385人,平均每个年级不到800人,职业高中在校生1502人,平均每个年级500人,合计高中阶段在校生每个年级大约是1300人,现在全县小学或初中阶段,每个年龄段人数大约是6000人左右,那么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人数也就是20%多一点。
  对策思考:一是充分挖掘现有高中的潜力,而且要作为政治任务来完成高中招生,可以这样考虑:县一中及民族实验中学,每校每年招1000人,县民中每年招600人,县二中每年招400人,县职中每年招1500人,这样全县每年招普高生3000人,职高生1500人,合计规模4500人。二是要广泛动员初中毕业生参加中考读高中、读职高,在目前情况下,制定政策规定澜沧县制定凡参加了中考,又有学习能力的初中毕业生都可以读高中;三是澜沧县属于农业大县,发展职业中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初中毕业生读了职中,有了一技之长,对其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更何况读职高国家每生每年还给1500元的生活补助。所以县职业高中要结合澜沧县实际大量开设各种专业,第一年学基础,第二年学专业,第三年专业实习,尽快扩大招生规模,为澜沧县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五)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澜沧县教职工3813人,其中专任教师3450人,包括高中教师201人,学历合格率97.04%,初中教师1122人,学历合格率为99.20%,小学教师2004人,学历合格率96.86%,幼儿教师123人,学历合格率99.19%。表面上看,各级各类教师学历合格率很高,但深入调查,却发现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教师待遇低,教师队伍不稳定,本应该越是艰苦的地方,教师待遇更高,而实际情况是城市学校教师的待遇比农村学校教师待遇高,内地学校教师待遇要比边疆地区教师待遇高;二是教师很少有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教学方法单一,接受新知识少,影响教学质量;三是教师住房条件差,教师子女读书得不到有效保障;四是音体美教师严重缺乏,许多农村中小学的音体美课程由其他教师或班主任兼课,影响了学生全面发展。
  对策思考:一是提高边疆民族地区教师的工资待遇,可以这样考虑:由国家及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设置“边疆民族地区教师光荣补贴”,在边疆民族地区任教的教师,教龄不到10年的,每月补助500元。教龄10至20年的,每月补助1000元。教龄20至30年的,每月补助2000元。教龄超过30年的,每月补助3000元;二是加大支教力度,城镇中小学教师由中职职称要晋升高级职称的,必须去农村中小学支教一至两年。现在的支教教师,往往是城镇学校为了完成任务,把不能教书或无课的闲置人员派去,这是对农村基础教育的不负责任;三是教龄满十年的教师,每五年安排一次休假访学,时间1—3个月,让他们到内地城市学校休假访学。总之,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是关键,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待遇,才能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才能确保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六)尽快推进现代信息教育手段
  边疆民族地区山高路远,信息闭塞,接受新思想、新信息、新观念的时间要比内地城镇慢得多。特别是中小学的现代教育手段,边疆民族地区要落后得多。一些城镇学校早已利用多媒体上课,而有些山区农村学校的学生连电脑都没见过。
  对策思考: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加快边疆民族地区现代教育技术的建设,力争每个村完小都能建1个电脑室。最关键的是开通远程教育手段,让内地发达学校教师上课情况直接传输到边疆民族地区学校,让师生直接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教育质量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很多,以上仅仅把主要的几个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对策思考,只要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力措施,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必将会向前不断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之时,就是其经济社会腾飞之日。
  基金项目:
  本文系西南林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沧山教授主持的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招标课题“云南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发展策略研究”(立项编号:GZB10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刘沧山(1960—)男,汉,西南林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
  赵昊(1983—)男,彝,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团总支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尚晶(1986—)女,汉,云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研究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杨静洁(1989—)女,汉,云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研究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推荐访问:云南省 边疆 民族地区 思考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