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6日 10:50 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爱情美文 >

血肉磨房 罗店血肉磨坊

发布时间:2019-04-13 06:31:26 浏览数:

  越南战争中,北越军和越共的地道战让美军叫苦连天,曾担任侵越美军总司令的威斯特摩兰上将在一份报告中称:“地道是(我们)最棘手的难题。”  “越南人将头伸进帐篷”  早在1963年初,南越部队便意识到北越军和越共开挖的地道开始泛滥,尽管他们十分清楚这些地道,但大多数人要么害怕遭伏,要么害怕越共报复其家人(许多士兵都是当地人),所以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据说,南越士兵因担心上司派自己下地道,即使找到地道口,也故意隐瞒不报,甚至再盖起来。
  1964年最先进入南越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也听说了越共的“传奇地道”,但他们不清楚这些地道有多大范围及其战术价值。在美军最初几次对越共古芝根据地扫荡里,美军在地面上没发现什么敌人踪迹,如果发现地道口,也像二战期间对付日本地道和山洞那样草率地用炸药破坏和水泥堵塞。由于不熟悉越共地道的结构,再加上有许多地道口未被发现,因此美军的扫荡劳而无功。
  1965年1月发生在古芝富和橡胶林的一场遭遇战,让美军真正意识到地道的可怕。当时,美国陆军第25师一部搭乘直升机机降至橡胶林附近的锦山山脊,任务是修建火力基地,为执行后续扫荡行动的美军提供增援。第25师官兵推平树林,修建“阿尔法”火力基地,美军指挥官很清楚,在北越军和越共的根据地里大兴土木,肯定会成为攻击目标。事实上,北越军和越共也确实在监视“阿尔法”基地的施工进展。通过侦察,北越军认定“阿尔法”将成为美军扫荡古芝根据地北部的火力增援基地和指挥中心,必须尽快予以“拔除”。
  为防备进攻,美军在“阿尔法”基地修建了360度环形防御,基地周围遍布双人战壕,阵地外围还布置了蛇腹铁丝网、电子报警器,诡雷陷阱、反步兵地雷等。鉴于“阿尔法”基地的地面防卫森严,北越军和越共决心拿出屡试不爽的坑道战术,技术娴熟的北越工兵对美军基地进行了仔细侦察,摸清了美军几乎所有火力点位置,然后潜入美军基地前沿,开始秘密的土工作业。这些工兵的任务是渗透美军防线,突入基地并造成美军最大伤亡,破坏美军设施,随后马上撤退。当北越工兵忙于挖地道之际,“阿尔法”基地内的美军也在叫苦连天,基地地堡内充满了发霉的味道,里面没有窗户,不能用电灯,到处是蚊子和吸血虫,一些人还染上皮肤病。美军早上顿顿吃意大利面条,补给很少,几天才一次,用于烹饪和饮用的水也很少,再加上北越军不时打来的稀疏流弹,让美军士气相当低落。
  2月16日,准备就绪的北越工兵开始行动,他们编为5个攻击小组,第1组16人,第2组15人,第3组12人,分别进攻基地内的直升机坪、指挥中心、火炮指挥中心等要点,第4组作为预备队,随时支援受阻的其他小组,第5组约有100人,他们配备火箭筒、60毫米迫击炮和突击步枪,为其他小组提供火力支援。当天傍晚18时许,在大雾掩护下,北越工兵渗透至距“阿尔法”基地铁丝网不到100米的地方,等待炮火增援。17日子夜2时,北越军炮火开始急袭“阿尔法”基地,这次盲射目的是将基地战壕内的美军逼进地堡内,为工兵渗透防线提供便利。2时15分,北越工兵通过事先挖好的地道,从“阿尔法”基地东北处渗透至内部。突然间,美军各碉堡内传出火光、浓烟和惨叫声,北越工兵将炸药和手榴弹扔进他们所能看到的每座碉堡内。据美军中尉汉斯-布洛克回忆:“当时我和两名战友还在帐篷里睡觉,炮声吵醒了我们。突然,我看到一个越南兵把头伸进帐篷,我们根本来不及拿枪。幸运的是,这个越南兵没朝我们的帐篷里扔手榴弹,他把手榴弹扔进帐篷旁边的一座地堡内,炸死了两名美军。随后我来到基地救护站,四周枪炮声不断,救护站差点被攻克,我当时在想自己能不能活下去。这次战斗一直持续到早上7时45分左右。”
  “阿尔法”基地指挥官希科斯·摩尔上尉所在的地堡一开始就被北越火箭弹轰塌,他几乎被活埋。当他好不容易爬出废墟时,又碰上一个北越工兵。此时摩尔手里只有一颗手榴弹,他来不及扔出去,干脆将手榴弹当榔头砸向北越工兵的脑袋,将其砸死。而在基地的其他角落,许多美军士兵来不及拿枪,便直接用刺刀和匕首与北越军肉搏。数名在基地西南角坚守的炮兵用1挺M60机枪歼灭了6名北越工兵,1名基地厨师也用机枪打死了3名敌人。据美军下士贝斯特回忆:“基地上空升起各种颜色的照明弹,四周的士兵们在尖叫着,到处是爆炸声,我们和渗透进来的北越军短兵相接,双方常常在相距不到1.5米处对射。”
  在北越工兵突袭基地之际,在外等候的北越援军也开始围攻基地。幸运的是,“阿尔法”基地附近的其他美军及时提供快速炮火支援。摩尔上尉称:“友军的炮火帮助基地树起一道‘钢铁幕布’,使外围的敌人无法靠近基地。”17日凌晨5时许,“阿尔法”基地的美军逐渐占据上风,渗透进基地的北越工兵慢慢被压缩到角落里,然后被一一消灭。至早上7时战斗结束,美军共伤亡50人,而北越军有37人阵亡。
  寻找蛛丝马迹
  锦山之战给予美军极大震撼,他们意识到“脚下的危机”。于是,围剿北越军/越共地道成为美军及其他仆从国军队必须面对的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美军逐步学会利用一些蛛丝马迹来判断地道位置。比如,竹林丛中或周边有浅坑,竹子表面有磨损痕迹,说明敌人常用其做抓手;在远离小路的杂草堆里有小便尿迹;浅浅的小路痕迹到绿色灌木丛就不见了;屋里散发出刚煮熟的食物气味,而四周却无人;只有名妇女或小童在场,别无他人,那她可能在掩盖或伪装某个地道口;竹林和灌木丛中传出食物和身体的气味,表明地道排气孔就在附近。值得一提的是,越南人的食物中总少不了一种刺鼻的发酵调料——鱼露,这也成为美军侦察地道的重要线索。一旦美军发现地道线索,尤其当他们发现被北越军遗弃的村落,便会立即开始搜寻地道所在,侦察兵、警犬以及电子嗅探分析仪全部出马,寻找敌人的地下基地。
  一旦找到地道口,美军马上建立全面警戒区,并在周边查找是否有诡雷和陷阱存在,还要搜寻附近的灌木丛,以防有隐藏的敌方狙击手及其他洞口存在。美军往往用抓钩将地道门打开,或干脆用炸药将门炸开,然后将炸药包吊入竖井通道里引爆,炸掉地道内的绊网、各种机关与尖签阵带,这个做法还可以将里面的人炸死或驱赶出来。   美军还时常向地道里投掷M8彩烟烟雾弹或AN-M8白色烟雾弹,然后静观附近哪里有烟冒出来,那里便是地道排气口。但这招不见得管用,因为有时地道内空气流动很差,或者烟雾被地道内所设的U型水关和气关所挡住,这些机关还可阻止住催泪瓦斯。
  “沟鼠军”
  由于北越军和越共地道太过复杂,要予以彻底摧毁,许多时候美军仍需派人下去探摸。据美军档案记载,第一个冒险进入越共地道的人是第25步兵师排副斯特瓦·格林,1966年1月11日,他小心翼翼地钻进古芝地区的一处地道,企图劝降躲在里面的越共,但他被越共的“黑枪”打伤。有鉴于此,美军上级安排第25师第9防化队队长赫伯特·梭顿上尉,认真摸索如何在找到地道后使其彻底失效。
  “使地道失效”的意思是指让地道口附近的敌军非死即伤,让地道塌陷,或至少让一部分地道遭到严重破坏,导致短期内无法使用。从1966年4月开始,梭顿上尉在防化兵里招募了一批敢死队员,怕黑或一到幽闭环境就恐惧的人都无法胜任这项工作。训练中,他们要穿越越共废弃的狭小且空气污浊的巷道,这些设施被形象比作“黑色幽灵地带”,敢死队员们就像猎人一样,一旦发现猎物就会穷追不舍。经过一段时间摸索,梭顿在第25师专门设立培训学校,让敢死队了解地道结构;告诉他们如何防护,如何设陷阱以及如何进行搜查,并教授他们如何绘制地道图,如何联络,如何使用催泪瓦斯和爆破等技术,他们必须学会凭感觉快速装卸手电筒电池与灯泡,在黑暗中为武器退子弹和上子弹。
  具体而言,排摸地道的敢死队员要熟练掌握爆破技术,会在盲视情况下拼装催泪瓦斯装置,并能操作一种名为“Mity Mite”的风机。1966年6月,首批6个“地道探察与破坏小组”开始在古芝执行任务。行动初期,这些敢死队员们身穿背心和丛林工作裤,用过滤烟嘴做耳塞,随身携带1把0.45英寸口径的M1911A1手枪和1支电筒,由于他们全都身材矮小,差不多与井下挖煤工人一样,以至于旁人把他们叫做“沟鼠军”,没想到这一称呼越传越响,成为这帮地道敢死队最响的名号。不过在美国人的友邻——澳大利亚陆军看来,这帮钻地道的家伙纯粹是拿着枪的“地鼬”。
  “沟鼠军”的战术流程大致是这样的:找到主地道口与其他排气口后,“沟鼠军”先将选定进入的地道口炸开,向里面投掷白磷弹和烟雾弹,使地道里面的人因缺氧而窒息。经过一段时间等待后,“沟鼠军”再用Mity Mite风机将空气吹入地道,驱走烟雾,以便派人进入探察。若有必要,配合行动的步兵还要把其他已发现的地道口全部用炸药包炸开,以利通风,如条件许可,美军甚至能用直升机吊运空气泵,通过50~100英尺的管子从地道口或通风口伸入地道中,为“沟鼠军”泵入空气。接下来,1~3名“沟鼠军”会直接深入地道。领头的敢死队员通常将绳子缠在腰上或绑在脚踝上,以便有情况时其他人能将其拉上来。由于安全绳的长度有限,他们通常只冒险探查几百英尺,测量地道内各部分的长度,并用罗盘报告地道方向变化,然后通过随身电话耳机将地道内各房间、排气口和竖井出口的位置报给地面小组,地面小组会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寻找仍未暴露的地道出口与排气口。
  从1968年开始,美国陆军各步兵训练中心都开始推广“沟鼠军”培训课程,它们仿照越南堡垒村及村中地道的模式构筑假想战场,为了增强模拟效果,偶尔还找来由越共变节分子装扮的假想敌。不过这些模拟地道十分简易,通常一条用直径4英尺的波纹钢管制成的主地道贯穿整个训练场,它有1~2个并不太长的分岔地道,每条地道末端设有一个地道口。在模拟地道内,学员们无法用磁性罗盘来绘图。
  用上“打恐龙的枪”
  随着战斗日益残酷,“沟鼠军”的装备也越来越齐全。到1966年底,他们一般有2套可供选择的作战装备:第1套包括100英尺长的绳子、防弹背心、抓钩、M9或M17防毒面具、TA-1/PT感应电话机、工作手套、护膝、耳塞,再加上6伏手电筒和1卷1英里长的野战电话线;另1套设备包括罗盘、12伏电筒,外加1支消音器的0.22英寸口径海伊·斯坦达德(HD)微声手枪、M7军用匕首、12英寸或32英寸的探测棒、4颗M18烟雾弹、12罐催泪瓦斯、4罐杀虫剂、1支挖壕工具、1台TA-1/PT电话机和半英里长电话线。每一组“沟鼠军”(一般为3人)执行任务时决定带其中一套,有时还会添加AN/PAS-6红外线显示仪、红外手电筒和红外指示器。由于地道缺乏自然光,所以星光仪无法聚焦光源,因此星光仪就用不上了。由于装备过多过重,“沟鼠军”往往在行动时拒绝穿上防弹衣,即便手套和护膝也不常使用。
  美国陆军曾向“沟鼠军”配发了地道战专用的史密斯·韦森9毫米特制左轮手枪(带消音器)和带指向灯的棒球帽。可是“沟鼠军”们对此并不买账,认为史·韦手枪因消音器过长导致手枪重量失衡,击发手感很不好,而带指向灯的棒球帽上的灯开关经常失灵,而且帽子上的鸭舌帽沿常会挡住光线,用起来非常不便。1967年3月,“沟鼠军”们提出装备改进申请,然而直到1968年6月才得到250套他们想要的装备,其中包括75支特制的0.45英寸口径马格南29左轮手枪,这种枪里面没有膛线,可装15发铅弹,打在人身上“胸前小洞,背后大洞”,被“沟鼠军”称为“打恐龙的枪”。
  “沟鼠军”一般会遭遇诸如近距离对射、徒手搏斗、陷阱、未排干净的催泪瓦斯和烟雾等危险。尽管他们佩戴的防瓦斯面具能阻止瓦斯和毒烟吸入,但要是地道内一氧化碳或烟雾过多,该面具便无能为力了。第一位送命的“沟鼠军”是澳大利亚皇家工兵部队的一名下士,在他强行从地道活板门挤过时被卡住了,尽管战友尽全力想将他救出,但最终未能成功,憋死在洞里。另外,进地道的“沟鼠军”千万要注意,自己是从哪个口进的地道,就必须从哪个口出来,否则就可能会吃自己人的枪子。
  如何摧毁地道?
  作为一支传统上喜欢“技术换人命”的武装力量,美军派遣“沟鼠军”探地道实属无奈,只要有可能,他们更希望用“非接触战法”对付越共地道。1967年1月,美军第1师和第25师共同发起“雪松瀑布”行动,根据被俘越共分子的供述,对腊吧以南6公里的边水实施扫荡,发现巨大的地道系统,随后一举摧毁了总长10公里的地道、4座堡垒村、27个营地和60个掩体,所有高于地面的建筑物均被推土机铲除,为进一步摧毁该地区的地道,美军用推土机在村中央推出一个大坑,里面堆了1万磅炸药,最后制造出方圆几英里的“人造陨石坑”。   经过观察,美军发现将炸弹直接投入到查获的地道口竖井中,这样破坏效果最好。美军经过计算,摧毁一条常见的北越军和越共地道,大致需要37.5磅C4炸药或40磅硝酸炸药,通常做法是把炸药放在地道内的岔路口、房间里及地道口附近,如果是较长的地道,则每隔一定距离安置一包炸药。
  还有一种不常用的方法也可以摧毁距地面不到7英尺深的地道:用直升机运输一些高压乙炔气罐,然后接管子插到密封的地道口,再把气罐阀门打开,因每罐只能装325立方英尺的气体,所以需要几罐才够。当乙炔气体往地下灌注时,美军早已将厚厚的沙袋压在暴露的地遭气关、水关的活板门上,以防乙炔气体外泄。当气体灌注完毕后,美军再投掷手榴弹或向地道内发射M72单兵火箭弹,通过爆炸将乙炔气体引燃,届时洞内温度超过2760摄氏度,任何生物都休想生存下来。据悉,这种战法对付7~20英尺深的地道较为有效。至于不超过3英尺深的浅层地道,美军还想过用坦克和推土机将其摧毁,但实际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因为坦克和推土机必须沿着蜿蜒的路面前行,如果地道塌陷,它们也会陷入其中。
  故地重游
  尽管美军用尽招数,还出动B-52轰炸机对可疑地区进行地毯式轰炸,几乎炸光所有房屋甚至地皮,但北越军和越共的地道网仍在稳步扩张中,而美军再要想出别的办法来对付时为时已晚了。1975年越南统一后,原南方的抗战工事、基地和地道因使用性质大多是临时的,建造材料并不持久,所以在缺乏维护和遭受季节性洪水淹没的情况下,很多都在几年后毁坏。然而,古芝地道的一部分和整个墨湾地道系统却得到很好的维修保护,30多年后的今天,它们成为越南最有名声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天吸引着数以千计的来自国内外的游客。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越南政府为了保存历史遗迹,特别将古芝地道滨药段规划为可供参观的越战纪念公园,清除了隐藏在树林内和地面下的地雷,重新布置了尖桩坑、陷阱、武器陈列室、会议室、医疗室、餐厅及厨房等,于1990年开放参观,不仅成了旅游胜地,也是越南政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堂。
  2005年9月13日,美国雅虎新闻网站资深记者凯文·塞茨访问了古芝地道遗迹,并在网站上详细介绍了参观感受。据他介绍,古芝景点位于胡志明市(即原南越首府西贡)西北部45英里处,中间可乘公共汽车前往,车票只需4美元。游客还可以租借仿制的越共制服,太阳帽和假武器,以便更好地体验越共的经历。在景点里,多数地道里都有电灯和手电筒,为了方便西方游客,开放的地道都加高了6英寸。游客在参观时最大的困难是找不到地道的入口,因为当年修建地道时,越南军民为防止被美军发现,就对地道入口进行了精心伪装,不但十分隐蔽,而且周围还有陷阱。
  塞茨的导游自称“家驹”(即香港武打明星成龙在《警察故事》一片中的角色名),他请游客在一棵小树旁边寻找地道的入口,而众多游客寻找了不下5分钟就是找不到这个洞口。最后,家驹抽开了树下面的一块木板,一个狭小的洞口突然出现在众人眼前。看着这么狭小的洞口,游客们纷纷怀疑怎么能钻进去一个大活人。这时候家驹说:“如果美军士兵打开这个洞口,他是无论如何也进不去的。”他随后邀请游客一试,而一位来自爱尔兰的游客掏空自己的口袋,然后试图钻进去,但用尽了全力还是没有把屁股塞进狭小的洞口。这时候,家驹邀请一位身高只有1.6米且身材瘦小的越南同伴做示范,只见他有如土拨鼠一般灵活,掀起木板块后两腿即刻踏入地道内,再用双手托着木板盖在自己的头顶上,地面又恢复平整。原来,当初为防止美军破坏,越共在挖地道时特意设计出只适合身材细小的越南人的细小洞口,而且地道的通道内每隔一段就会有一个挖掘时特意留下的极窄路段,越共士兵瘦小的身材可以钻得过去,而身材高大的美军士兵要想钻过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不过,现在作为旅游景点开放的地道的入口大多已经加高和加宽,以方便游客进出,但里面的空气依然不流通,且很闷热。身材稍微高大一些的人在地道里才走了一会儿就会感到氧气不够,腰酸腿麻。
  在现今参观古芝地道的外国游客中,最多的是美国人,而且他们无不兴致勃勃,而且最想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完成当面美军没有完成的使命:钻进地道一探究竟。当年美军无法钻入地道是因为他们找不到地道的入口,而现在这些美国游客却依然只能失望而归,因为身材肥胖的他们即便能够勉强钻进少数现在已经加高加宽的地道入口,但依然无法穿过地道内每隔一段就会出现的狭窄通道,因此他们只能望洞兴叹。越南导游介绍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2000年到古芝地道参观时,赞叹古芝地道真是“了不起!”,说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挖掘过如此长的地道。

推荐访问:磨房 血肉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