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8日 08:27 星期六
当前位置 首页 >爱情美文 >

【“2012大选”后的日本政局走向】 越南政局走向

发布时间:2019-04-14 06:44:31 浏览数:

  2012年12月16日,日本进行了第96届众议院选举。结果,在野第一大党自民党大获全胜,议席数由上届选举的119席直升到294席。而执政的民主党议席数则由选前的233席直跌为57席,仅比号称“第三极”的大阪维新会多3个议席,惨不忍睹。12月26日临时国会召开,安倍新体制的内外政策引人关注。
  日本政治力学结构发生变化
  本次大选参选政党多达14个,除了3个未获得席位的政党,其他11个政党瓜分了众议院的480个议席。在众议院议席数中,过半数的241席、占三分之二可以进行“再表决”的320席以及可以提出对内阁“不信任案”的最低数51席分外引人注意。自民党不仅单独大幅过半数,如加上公明党的31席,两党议席数已达325席。石原慎太郎领导的“大阪维新会”由选前的11席猛增到54席,具备了对内阁提出不信任案的资格。
  在其他小党中,“大家党”由选前的8个议席上升为18个议席,共产党由原来的9席变为8席,社会党由5席变为2席,而以小泽一郎的“国民生活第一”团队为主力的“未来党”选举失败,议席数由选前的62席降为9席,在“第三极”当中式微。作为执政党联盟的“国民新党”仅得1席,该党已于12月19日确认解散。源于自民党的国民新党目前在众参两院共有4个席位的剩余势力,其在参议院是否会与自民党重温旧梦值得关注。
  大选中输得最惨的当属执政的民主党。“2009大选”,民主党靠其亲民“政策公约”赢得选民青睐,实现了政党轮替。日本政坛吹进一缕清风,内外政策颇具新意。“日美对等”、构建“东亚共同体”、“行政刷新”、“政治家主导”等政策构想,给日本国民以新的期盼,也使人们对日本 “两党制”的形成满怀希望。然而,民主党第一任首相鸠山由纪夫下台后,继任首相菅直人就开始修正民主党的政策轨道,待野田上台后,其“政权公约”已是面目全非。政策上的背叛最终导致党内分裂,其在众议院所占议席数也由上台时的308席减少到这次大选前的233席,本次选举又丢了176席,可以说一败涂地。
  本次大选,民主党落选的现任阁僚竟有8人,创战后记录,而现任官房长官落选当属空前。另外,曾任官房长官的仙谷由人以及前任农相鹿野道彦、前任厚生劳动大臣小宫山洋子也都落选。众所周知,民主党本来实行的是一条“中道偏左”路线,正因为如此才打败自民党上台执政。但令人遗憾的是这条路线经过菅直人内阁修正后,到了野田手里更是走向极端,甚至与保守阵营互比谁更“右”。大选前夕,民主党匆忙回归以示与自民党不同,但为时已晚。
  笔者认为,民主党惨败的原因有三点。一是“魂”不附体,二是自断手臂,三是经验不足。所谓“魂”就是民主党的执政理念,它主要体现在民主党上台前的竞选纲领当中,即人们熟知的“政策公约”。如主张日本外交独立自主、中日美三边关系呈“等边三角形”,内政实施行政改革、减少官僚的过度干政、杜绝浪费、为民着想,等等。民主党上台时的政治口号是“国民生活第一”,特别是承诺不提高消费税。但野田赌上“政治生命”也要提高消费税,“品牌”政策化为虚无,民主党落得一个“灵魂出窍”。
  野田内阁联合在野的自民党强行通过“消费税法案”之后,小泽一郎率领反对派脱离民主党后成立“国民生活第一”党,民主党内部分裂。其实,民主党分裂从菅直人政权的“去小泽化”开始便已打下基础,而野田与保守阵营比“右”更使党内大批同事失望不已。“小泽派”出走,民主党自断手臂。鸠山由纪夫不忍离开自己亲手缔造的民主党,但野田苦苦相逼,如不承认现行路线就不立其为候选人,无奈之下,鸠山退出政坛。
  民主党惨败的第三个原因是执政经验不足。自民党长期执政丢下的烂摊子是冰冻三尺,民主党政绩短期内无法显现。日本又遭遇大地震、海啸与核污染打击,危机面前民主党政权执政无力,令老百姓极度不满。对外政策有美国的打压,对内政策有官僚的掣肘,在对华关系上,极右势力又无事生非。天灾人祸接踵而至,民主党内部政策不一,这对于一个没有执政经验的新手来说,选民看不到“政权更替”带来的好处,却感觉危机四伏。本次大选民主党会失败早在预料之中,但如此惨败却出人预料。
  本次大选的争点主要集中在外交安保、TPP等领域,这与东亚地区局势不稳以及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再次兴起有很大关系,选民们必须为站在十字路口的日本政治做出抉择。从各政党的竞选纲领看,有关日美关系一项,展现出三种态度。(1)共产党、社民党、“国民新党”对日美同盟只字未提。共产党要求立刻无条件撤除美军普天间基地,社民党主张将普天间机场迁往县外或国外,国民新党建议尽早讨论普天间机场搬迁的地址以及如何分担冲绳美军基地负担问题。(2)公明党主张要重新构筑日美关系,“日本未来党”强调要构筑作为独立国家的负责任的日美关系。(3)自民党主张重新构筑日美同盟,民主党和“日本维新会”则强调要深化日美同盟,“大家党”与“新党大地”主张以日美同盟为“基轴”。
  有关“TPP问题”,除“大家党”和“日本维新会”表现积极外,社、共两党以及未来、国民新党、新党大地各党均表示反对。公明党主张慎重,自民党强调只要不废除全部关税可以考虑参加谈判。奇怪的是,民主党却没有明确表态。
  有关防卫政策,民主党虽然仍坚持“专守防卫”原则,但是,主张在新防卫大纲的基础上加强提高防卫力量,在钓鱼岛纷争问题上主张稳定管理。自民党则主张成立管理领土主权问题的政府机构并讨论公务人员登钓鱼岛实施实际控制问题。日本维新会主张行使集体自卫权并制定国家安全保障法,在钓鱼岛纷争问题上该党催促中国向国际法庭提出诉讼。在处理中日之间的领土纷争问题上,日本共产党倡导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社民党主张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冷静处理。“大家党”主张在构筑中日相互信赖关系的同时,日本应向国际社会说明钓鱼岛不存在领土纠纷问题。
  总之,选民们对各党政治主张的认可程度都在选票中得到体现,大选后日本政治力学结构发生了变化。右倾保守阵营的势力不断扩大,左派中道势力进一步萎缩。“一党独大”态势再现,“两党制”形成受阻。   安倍新体制的
  执政理念与政策走向
  对于自民党选举获胜人们已有精神准备,但获胜幅度如此之大却出乎大家预料。因为自民党长期执政带来的弊端人们还记忆犹新,自民党内部的整改也没有真正进行。与其说自民党有什么杰出表现,倒不如说由于民主党执政不佳才使自民党绝处逢生。从本次大选的投票率创战后最低纪录,就可以看出选民对日本政治的不信任程度有多高。
  “2012大选”结束了,未来日本政坛的权力分配和政策走向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安倍政权如何将自己的政治理念付诸于政策过程当中,是观察日本内外政策走向的切入点。
  首先,“安倍号”启航遇到的第一个难关就是如何应对“扭曲国会”现象。自民党虽然在众议院获得294个议席,拥有稳定多数,通过任何法案都没问题。但是,在参议院的242个议席中,自民党只拥有83席,不仅未过半数,连第一大党都不是。目前,虽然民主党在参议院也未过半数,但仍保持第一大党位置,拥有88个议席。因此,在2013年参议院例行选举之前,自民党必须小心翼翼执政。自民党在参议院中可以利用的资源是公明党的19席、“大家党”的11席、“维新会”的3席以及国民新党的3席。安倍政权可能在个别领域,分别与政策倾向相同或相近的小党进行局部合作,与民主党争夺在参议院的多数地位。不过,即便法案在参议院被否决,自民党也可以通过与公明党联合执政后超过三分之二的议席数,在众议院实施“再表决”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总之,为了使政权稳固,自民党上台半年之内的最大政治是如何保证2013年能在参议院选举中获胜。
  其次,安倍新体制具体将采取哪些政策措施最引人关注。选举前,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曾宣布了自民党的“政权公约”。他虽然没有使用“政权公约”这个词,但是,关于自民党执政的政策方针他明确了以下几条。即,实现日本经济3%的增长率;实行宽松的金融政策;重建教育;达成行使“集体自卫权”;如果无条件地解除关税就不参加TPP谈判;10年内构建良好的电力能源结构等等。自民党“政权公约”带有明显的“安倍特色”,即重教育、重安保。设置日本版的“国家安全保障会议”(NSC),使日本能成为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国家,将是他再次出山的宏图大志。当然,振兴经济,走出萧条也是其经济政策的特点。安倍的“宏图大业”就是将日本建成“自信与自豪的美丽国家”。但是,由于他第一次执政以失败而告终,选民们对他此次出山也是半信半疑。
  其实,对于安倍的政治理念与政策方针人们并不陌生。2006年安倍曾出任日本首相,对内主张改革“战后体制”,对华主张“战略互惠”,并打破中日关系僵局实现了访华的“破冰之旅”。安倍的中国观在其所著《走向美丽国家》一书中有所体现,他认为,“与邻国中国保持友好关系对于日本来说,不论从经济还是安全保障方面看都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日本经济的增长密切关联”。[1] 安倍主张中日关系应遵循“政经分离”原则,不应让政治问题损坏两国的互惠关系,宣称“不能为了达到政治目的而利用经济,相互之间应珍重经济利益,唯有坚持这个原则,才能防止两国关系恶化”[2]安倍的论调是否正确暂且不论,但他既不是“亲华派”也不是“亲美派”确是事实。作为“民族派”,他的政治理念可以概括为“新日本主义”。他倡导“乡土爱”,强调对国家应有“归属意识”,认为天皇历来都是“国家的象征”,而不是财富的象征。安倍视美国为人工造就的只有200年历史的“实验国家”,抱怨“战后日本将安全保障委与他人,经济优先虽然在利益上有所得,但在精神上却损失很大”[3]。同时他又认为“日美同盟”是必要的,说日美两国存在相同的价值观,可见安倍的美国观存在着内在矛盾。
  安倍一直对日本不能行使集体自卫权耿耿于怀,他认为日美同盟缺乏双向性义务,强调日美之间“必须建立更对等的关系”。这样,“日美之间的信赖关系才会增强,日本才会更安全。总之,日本应提高自卫能力,恢复行使集体自卫权”。[4]安倍对现行政府有关宪法的解释,特别是对不能行使集体自卫权以及对自卫队使用武器的限制似乎很不满意,2006年他任首相期间,为着手修宪和改变政府对宪法的解释成立了首相咨询机构“有识之士恳谈会”,目的就是为恢复行使集体自卫权寻找理论依据。战后日本政府对行使集体自卫权的传统解释是,“美军可以行使集体自卫权保护日本,但日本不能行使集体自卫权”。为了提高日本在日美同盟中的“军事贡献度”,安倍的外公岸信介执政时曾做过努力,但未果。安倍再次出山,一定会为确保日美在同盟中的“对等性”而变更日本政府对行使集体自卫权的法律解释。冷战结束后,美国为了抑制日本的离心倾向而为日本“松绑”,这才有了日美同盟的“再定义”和日本“周边事态法”的出台。不过,随着美国世界战略的东移,单有“后方支援”似乎不够,对于美国来说,“要紧的是日本能恢复行使集体自卫权,能进行使用武力的军事支援”。[5]而这对于日本的“民族派”和“国防族”来说正中下怀,“自主制定宪法”和恢复行使集体自卫权是日本“民族派”的渴求。
  “安倍政治”的核心内容就是“摆脱战后体制”。在党内,他要构建一个可持续的“新自民党”;在国内,他要通过修改宪法、重整教育,恢复日本民族的自豪感;在国外,他要使日本成为一个能进行战斗的国家。安倍的能力与根基能否让他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还有待观察。
  最后,安倍内阁的政策主张与其他各党之间如何互动决定着大选后日本政界重组的结构性特征。随着日本政坛“第三次右倾化”态势的逐步形成,号称日本政治“第三极”的“维新会”由于极右政党“太阳党”的加入,其政策主张越来越“右”,其对自民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引人注意。该党在石原慎太郎的领导之下来势汹汹,甚至叫嚣日本应搞“核武装”,其极端民族主义色彩越来越浓。无疑,该党与安倍在修宪、行使集体自卫权等主张上一拍即合。同样作为“第三极”的“大家党”、“未来党”的政策主张也可能影响到自民党。自民党与其如何互动也是观察未来日本政局的一个看点。与此同时,保守的自民党内部还有旧保守与新保守之争,更有元老派与少壮派之别。另外,左翼政党如何应对再次还朝的自民党,特别是民主党作为“第二极”,其如何与“第一极”相处,又如何为避免沦为“第三极”而努力,都是观察未来日本政坛的看点。同时,这又都是自民党执政时需要认真对待的政治课题。
  日本政坛多变,对安倍政权未来政策走向以及日本政界重组的准确判断是中国制定正确对日政策的依据。外交是政治的延伸,日本政治右倾化会给中日关系蒙上阴影并带来危机。自民党上台后中日经济关系有可能得到恢复,但中日两国在安全防卫领域的信任与合作困难重重。因此,提高对中日关系危机处理的能力将成为新形势下考验中日关系是否走向成熟的标志。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政治研究室研究员)
  (责任编辑:徐海娜)
  [1] 安倍晋三.美しい国へ[M].东京:文艺春秋, 2006: 151.
  [2] 同上,153.
  [3] 同上,128.
  [4] 同上,131.
  [5] 豊下楢彦.集団的自衛権とは何か[M].东京:岩波书店, 2007: 98.

推荐访问:政局 日本 大选 走向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