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6日 22:53 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爱情美文 >

学传统文化走火入魔了_岂能跟猪八戒学“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19-04-18 06:36:34 浏览数:

  有些朋友一提“传统文化”就火冒三丈,这中间不仅有“愤青”,也有“愤中”、“愤老”。无论你说什么,他总能归咎到“儒家的恶劣影响”上去,愤愤于孔孟为我们这个民族植下了“奴性的劣根”!
  我有时看着可笑,不免驳上两句。对方掷地有声地反问:“君教臣死臣不敢不死,父教子亡子不敢不亡”,这难道还不是奴性教育吗?我说:呵呵,你还是读读《论语》《孟子》吧,看看老二位何曾说过这样的话?
  我接触孔孟是在“批林批孔”时,但那时也只是在靶场上戴着有色眼镜远远瞄了几眼。后来阴差阳错地学了“文”,才渐渐读了一些。尽管涉猎不深,但孔孟说过哪些话,还是心中有数的。譬如“君教臣死臣不敢不死”这样的话,就不记得二位曾经说过。
  在君臣问题上,孔子确实主张臣对君要“忠”,不过前提则是君对臣要“敬”。况且在孔子的字典里,“忠”的对象不仅是君王,也包括朋友、僚属、庶民……至于孔子不时提到的“忠恕”“忠信”等,强调的则是“恕”和“信”,“忠”在这里只是表达诚笃之意罢了。
  相比之下,孟子的君臣观则要激烈得多。有一回齐宣王问孟子:卿大夫的职责是什么?孟子说:国君犯了大错,卿大夫应该出面劝阻;反复劝阻不听,就该把国君换掉!齐宣王听了,脸都绿了!
  更让齐宣王堵心的,是孟子那段有名的“君臣对等论”:“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君主与臣下的关系是对等的:你把我当手足看待,我就把你当腹心拱卫;你把我当犬马使唤,我就把你看成陌路人;你把我作践成泥土小草,你就是我不共戴天的仇敌!)试问,今天隔空大骂孔孟“奴性”的好汉们,明天上班敢不敢把这话冲着老板复述一遍?
  那么“君教臣死……父教子亡……”这话又是从何而来?可以肯定,孔、孟、荀、董(仲舒)、张(载)、程(颐、颢)、朱(熹)、王(阳明)无一人说过“说破英雄惊煞人”,寻根溯源,此话竟出自通俗小说《西游记》中猪八戒之口!
  《西游记》第七十八回,比丘国王听信妖言,要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孩童的心肝制药,谋求长生不老。慈悲为怀的唐僧听了,不禁痛哭失声。八戒在一边劝道:“师父!……常言道:‘君教臣死,臣不死不忠;父教子亡,子不亡不孝。’他伤的是他的子民,与你何干?”
  猪八戒张口就来的“经典”话语,应出自当时的民间俗谚无疑。无数历史事实证明:统治者的愚民政策往往更容易在底层社会发酵并酿成迷魂汤,读过一点书的人则不大容易受骗。道理很简单:假如你心中存着“君之视臣、则臣视君”的先哲教诲,你还会无条件接受“君教臣死臣不敢不死”的信条吗?
  也正因如此,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命人将《孟子》中凡涉及“民贵君轻”的内容统统砍掉,当然也包括这段“君之视臣”。于是明代出现了一个怪现状:满纸秽亵的《金瓶梅》可以全本照出,而《孟子》却只能出删节本《孟子节文》。
  不过根基深厚的儒家文化岂是删掉几页书就可以轻易撼动的?也正是在明代,庙堂上发生了你死我活的“议大礼”之争:众多朝臣为了某一“原则问题”跟皇上“死扛”,许多士大夫为此付出了沉痛代价。他们的勇气,显然是孔孟给的!
  对于仅仅通过猪八戒来了解“传统文化”的朋友们,这样的事则是不可思议的。而《西游记》作者吴承恩让这话从猪八戒口中吐出,他本人的立场态度,还用问吗?
  【王德彰荐自《今晚报》2012年8月25日】

推荐访问:岂能 传统文化 猪八戒学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