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20日 14:43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 >爱情美文 >

激起心中的波澜_激起学生情感波澜,演绎精彩语文课堂

发布时间:2019-04-21 06:24:06 浏览数: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为课程目标之一,可见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但在实际操作中,情形并不尽如人意。教师面面俱到的讲解,让一篇篇美文诗意全无;层层叠叠的试卷,让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消磨殆尽。本文通过探讨情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旨在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波澜,让语文课堂流淌着情感的韵律,彰显生命的光彩。
  【关键词】情感体验; 情感因素; 情感;语文课堂【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23-01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因此,这次课改在表述课程的新理念时,“情感体验”一词便成为最重要的几个概念之一。作文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把握好高中语文教育的人文性特点,善于处理教材,寓教于情,并通过自己的倾情投入,引领、感染学生,彰显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让“情”字在语文教学中焕发出生命的光彩。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起学生的感情波澜,演绎精彩语文课堂呢?
  1挖掘文本内涵 ,引爆情感触发点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不是无情物”。纵观中学语文教材,选用的文章无疑是文质兼美的典范,其中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思想与情致。如“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儿女情长;“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情怀;“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亡国之痛;“金国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气概……文学作品是情感的载体,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表达方法,都寄寓着作者丰富而具体的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中一些精彩的语段及词句作赏析、揣摩,从而领悟文中深层意蕴所包含的艺术美和情感美。
  例如,老舍的《我的母亲》一文中有那么一句“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这一句连用四个“怕”字,表面上反映内心的恐惧,更写出了对母亲的挚爱深情。
  文中还有这么一个情节: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当听说“我”还要回校时,她先是“愣住了”,然后是半天才“叹出一口气来”。临走时,母亲递给“我”一些花生,说了声“去吧,小子!”。母亲在“我”回家后的一串动作,包含着母亲对儿子的理解,母亲对儿子全部的爱,令人潸然泪下。
  可见,善于把握文本中的情感触发点,进行一定的预设,就可以教学中一石激起千层浪,充分彰显文本丰富的人文内涵,使学生受到情感体验,而这一切的一切,都缘于教师对文本内涵地挖掘和解读。
  2创设情境,导之入情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教学情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语文学习的桥梁,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演化成有声有色的情景,能引起学生的感情体验,启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
  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绘声绘色地描摹出作品的境界,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陶醉其间,使之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必然能产生“豁人耳目”的美感,从而受到情感的熏染。因此,为了唤起学生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创设相应的情境,营造相应的氛围,正确处理好“境”与“情”的关系,使学生的情感处于最佳状态。 2.1运用语言,营造情景: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感情的传达借助的是语言,语言艺术可以调动学生的丰富繁荣想象力。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体现审美创造力,即讲究科学美又讲究艺术美,以敏锐的审美语感体现语文表达的规范性、准确性、鲜明性和语言表达的形象性、生动性、音乐性,将学生带入语境。
  例如,讲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用慷慨激昂、富有形象性、鼓动性和感染力的语言来描述如画的江山,展现大江澎湃的气势,巨崖高耸的雄姿。
  再如,在学习《项脊轩志》时我先通过低沉缓慢而富于情感的范读去感染学生,将学生带入语境。通过听读,使学生体悟到归有光那种由内向转为外露,由沉稳渐趋于强烈的感怀的愁绪。然后请学生轮番朗读,学生越来越投入,逐渐感受到归有光那种深沉的身世之感和思亲之情。
  可见,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读出情感,读出意境,在读中学生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和震撼。
  2.2 以史助情,引导入境: 许多老师在他的教学程序中都有作者简介、作品简介之类的介绍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此时如果补充一些鲜活生动的史料则效果倍增。
  例如,教学《故都的秋》,先让学生了解郁达夫的生活背景和成长经历,才能明白其笔下故都的秋色必然流露出深沉的忧虑和孤独之情。教学中联系历史,了解作者,倾注情感,引导学生把握这篇散文的感情特色,深入理解课文。如文章开头就写道:"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文中把秋的"清、静、凉"渲染得淋漓尽致。通过有情感的细致阅读深入理解,使学生深刻领悟到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
  2.3巧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形式,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强大的优势,促进了语文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从而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也给语文教育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多媒体课件,以其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融为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的强大优势,向学生展示富有动感、形象直观的画面,视听结合,渲染气氛,如身临其境,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动。
  例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电视剧《红楼梦》的片断,通过视、听以加快学生的熟悉和理解。又如《祝福》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观看电影《祝福》录像片断,使学生形象、全面地了解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使学生的一开始就把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在祥林嫂的身上;反之,如果仅采用传统的教学媒体,阅读、黑板白字就不够形象、生动,学生就不易产生兴趣。
  3总结
  教学不但是情感发展及认知发展的统一,也是情感和认识的发展过程。语文教材中处处充溢着情感之美,彰显着珍珠般夺目的生命光彩。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充分挖掘课文中蕴含的情感美,把教材中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 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让学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使学生乐滋滋的读书,主动求知、探索,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参考文献
  [1]敖敦.论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1,(6).
  [2]刘理.让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教育科学研究,2002(3).
  [3]朱小蔓.情境教育与人的情感性素质.课程·教材·教法,1999(1).

推荐访问:激起 波澜 演绎 语文课堂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