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7日 21:31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爱情美文 >

【动作发展视角下的幼儿体育活动内容实证研究】 幼儿英语生活化教学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9-05-16 06:34:24 浏览数:

  摘要:以动作发展为研究视角,针对当前幼儿体育活动内容存在的问题,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幼儿期体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取向进行了理论研究,并通过对3--4岁幼儿进行为期6个月的实验研究,提出了幼儿期体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依据:1)重视幼儿动作的准备与经验;2)重视练习动作的身体素质构成;3)重视练习动作的负荷强度大小;4)重视练习动作与环境的关系;5)练习动作与特定体育项目基本技术相结合等。文中还进一步提出了幼儿体育活动内容选择的一些相关建议,以期为幼儿体育活动的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幼儿;幼儿期;动作发展;体育活动内容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2)03-0133-08
  1、研究背景
  1.1 关于动作及动作发展的认识 “动作”就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下,肢体、躯干的肌肉、骨骼、关节协同活动的模式。它既可以指由多个部分共同构成的完整活动模式,也可以指某一部分的特定活动模式。动作是我们早期生长发育的核心。作为保障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技能,动作是个体与环境进行有效互动的基本手段。“动作发展”则是指个体一生中动作的变化过程。动作的发展是幼儿发展的基础,是其生活、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直接前提。
  1.2 动作发展的基本理论
  1.2.1 动作的分类 Rudolf Laban(1971)认为,无论什么形式的运动,无论运动的目的是什么,可观察到的运动都可以分成以下四个主要元素:身体意识、空间意识、效果、关系。第一,身体:身体哪个部分移动?第二,动力:身体怎样移动?第三,空间:身体往何处移动?第四,关系:有什么关系存在?根据这些元素,Laban把基本动作分为控制性动作、非控制性动作以及移动性动作。控制性动作是指操弄不同小型用具,如球、彩带、绳、圈、花环等发展幼儿操控技能的练习形式。包括:投掷、接、收集、踢、踢悬空球、排球、截击、利用球拍敲打、利用长手柄工具敲打等;非控制性动作是指身体在原地所进行的练习形式。包括:转动、扭动、滚动、平衡、重量转移、跳动及着地、伸展和扭曲等;移动性动作是指身体从一点移到另一点的练习形式。包括:行、跑、单足跳、跑跳步、滑步、追逐、逃避和闪避等。非控制性动作是控制性及移动性动作的基础。非控制性动作强调平衡——静态或动态的平衡,这种能力在技巧、体操、跳水及滑冰等项目中非常重要。而控制性动作不仅包含大肌肉动作也包含小肌肉动作,它所包含的投、接、踢等基本动作都可以转换为打网球、掷标枪、踢足球等基本技术。而如果能熟练掌握移动性动作,如跑、跳、踢等技术,就能够用来从事如篮球运球过人、助跑跳远等特定项目。
  1.2.2 动作的发展阶段 Gallahue把儿童动作发展以年龄为特征,按“三角形”来划分。越是简单的、基础的动作放在塔基,越是复杂的动作放在塔尖(图1)。从图1里可以看出,幼儿的动作发展是建立在准备与经验的基础上的,上一个动作的获得是为下一个动作的掌握打下基础。2~7岁是基础动作阶段,主要是发展多样的基本动作,这个阶段又包括动作的起始(2~3岁)、初级(4~5岁)、成熟(6~7岁)三个不同、而又相互衔接的阶段。起始阶段的幼儿,开始表现出有目的、有方向的尝试与探索,试图做出扔、接、踢、跳等动作。此时,任何练习都能提供一定的运动经验,有助于动作发展;初级阶段是介于起始和成熟阶段之间的过渡阶段,此时幼儿的运动发展水平直接奠定了成年以后运动发展水平的基础。Gallahue认为,许多成年人运动能力薄弱的原因,就在于在基础动作时期缺乏适当的环境条件,而没有使基础动作获得应有的发展;成熟阶段是基础动作的成熟时期。表现在个身体素质按照任务的要求,把各种动作技能整合为协调准确、熟练有效地适当的活动。因此,3~6岁是基础动作发展的关键时期。其中,3岁是幼儿学习动作技能的最佳时期,身体柔软,容易学许多动作,不怕别人嘲笑,喜欢模仿和不厌其烦地重复同一动作,只要能积极地加以指导和训练,此时幼儿可以获得许多动作技能经验。还有研究指出,所有基础动作都会在5岁之前出现。
  1.2.3 动作发展的影响因素 动作发展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产生的一个复杂过程。Newell从社会生态学的角度,构建了约束模型(图2),以说明个体、环境和动作任务对动作发展的交互影响作用。其模型指出,要理解个体如何动作并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发展,不仅要考虑动作者,而且同时要考虑环境和任务。个体、环境和专门的任务经常动态地交互作用,每个变化特征都可能被其他正在发生的变化影响。此模型还表明,其他人的存在或缺少会影响个体的动作发展,而且练习的空间、地面、光线和器材的大小及形状等因素也会影响个体的动作发展。
  1.3 问题的提出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人们对于运动技术与能力的需求不断高涨,不仅给传统幼儿教育带来不断的变革,也对幼儿体育活动内容与方法带来新的冲击和挑战。人们在幼儿体育教育实践中遇到越来越多的新问题,如何预防与降低日趋升高的肥胖率?如何预防与降低居高不下的近视率?如何增强日渐下降的运动能力?如何培养幼儿坚毅不屈的性格?面对当今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传统的幼儿体育活动的内容与方法已经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幼儿体育活动面临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变化,迫切需要新的理论和认识加以阐述并用于指导实践。俄罗斯社会学家扎托洛夫指出:“幼儿期的体育必须在科学的理念下进行,否则,将错失奠定良好身体素质的基础期和关键期,不利于个体健康体格的塑造”。重视幼儿体育活动的质量,注重体育活动内容的选取。可是怎么选取,依据是什么?这个问题是选取体育活动内容的必须首先解决的。生活方式的转变,促使我们必须根据现有问题进行相关研究。动作作为体育活动内容的最基本要素,其科学地选取,不但是保证体育活动质量的重要因素,也会引导幼儿未来发展方向。我们必须在分析现有体育活动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和引进动作发展的新理念,紧扣我国幼儿期体育活动实践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本着思辨、创新和务实的态度,深入认识和探讨我国幼儿期体育活动内容的取向问题。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在深圳某幼儿园选择3~4岁幼儿分为两个班,实验班(男15人、女11人),对照班(男12人、女14人)进行为期6个月的研究。这个年龄段幼儿是动作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国内相对于这个年龄段幼儿的动作研究涉及不多,选择这个年龄段的幼儿为研究对象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 查阅国内外有关动作发展和幼儿期体育活动方面的文献资料,对3~6岁幼儿动作发展的相关研究和幼儿园体育活动内容现状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2.2 问卷调查 主要是为了了解幼儿体育活动内容现状,针对教师发放的幼儿体育活动问卷。2010年7月24日,在第二届全国幼儿体育活动学术论坛期间给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代表发放40份问卷,回收40份,有效问卷32份。8月,给广东省幼教培训中心培训的省内各级幼儿园的骨干教师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73份。利用问卷分析结果,为实验课程内容选取提供理论依据。
  2.2.3 实验研究
  2.2.3.1 实验假设
  1)干预能明显提高测试指标的成绩;
  2)干预能激发幼儿的运动潜能。
  2.2.3.2 实验设计
  1)初测:观察、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幼儿的基本动作,主要包括立定跳远、10米折返跑、网球掷远、坐位体前屈、走平衡木、双脚连续跳等项目。
  2)练习:实验组进行干预。学期初主要根据幼儿测试结果及教师观察记录制定练习计划,在基本动作方面提出要求。练习结合日常教学进行,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练习时间安排在早上9:00-10:00。每月小结一次,检查练习计划完成情况,为制定后期计划提供依据。
  3)后测:实施计划6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测试。测试项目同初测。
  2.2.3.3 实验课程理论依据 本研究从现有体育活动出发,对构成活动内容的基本要素——动作进行了相关分析,为实验内容选取提供一定的依据。
  1)学前教育专业教材内容。休闲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对运动水平与技术的需要也日趋高涨。通过对我国1986-2009年出版的学前教育专业有关幼儿园体育教学方面的教材的内容研究(表1)发现,但作为培养基本运动能力的幼儿期体育活动内容并没有出现与此相适应的变化,还滞留在注重幼儿基本生活和一般活动能力的培养上,忽视了幼儿运动经验的储备。
  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课程内容时,注重增加常见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练习,如球类项目的运球、脚踢球、传接球、滑步、射门、投篮等。
  2)练习动作的类型。本研究选取161个体育活动案例(是刘馨等专家力求全面反映我国当前幼儿期体育活动水平,从来自全国各地的600多篇活动设计中经过多次精心挑选出的,充分代表了当前幼儿期体育活动设计理念与发展方向,对了解当前我国幼儿期体育活动内容的练习动作类型具有一定的帮助。)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下(表2):3~4岁幼儿的移动性动作主要有12种,控制性动作有16种,非控制性动作2种;4~5岁幼儿的移动性动作有21种,控制性动作21种,非控制性动作有1种;5~6岁幼儿的移动性动作有23种,控制性动作25种,非控制性动作有3种。在幼儿期体育活动中,控制性动作占的比重较大,其次是移动性动作,最后才是非控制性动作。其中控制性动作与移动性动作交叉的动作形式较多,而非控制性形式较为单一。并且3~4岁幼儿的练习形式少,花样单一,与脑神经快速的发育所需要的多刺激极不匹配。其中涉及到的有呼啦圈、球、飞盘、纸制玩具、泡沫垫、瓶子、松紧带、彩球、沙包、竹竿、跳绳、棍子、套圈等项目,特定体育项目(如田径、体操、球类项目)较少。问卷结果也表明,仅有10.2%的幼儿园里3~4岁年龄段幼儿进行了拍球等技能性练习动作,78.3%的幼儿园到4~5岁才开始涉及原地拍球等技能练习,96.5%的幼儿园到5~6岁才开始涉及跳绳等练习。
  3)练习动作的身体素质。通过问卷调查提炼了幼儿园常见的32种练习动作,并分析它们的身体素质构成(表3)。其中25种练习锻炼灵敏协调素质;18种锻炼下肢力量;15种腰腹力量练习;11种锻炼有氧耐力和动作速度的练习;10种锻炼平衡能力与上肢力量的练习;反应速度和力量耐力各5种;位移速度4种;3种无氧耐力练习方式;柔韧练习2种动态形式。结果显示,柔韧练习种类单一、形式简单,不利于幼儿柔韧素质的发展;灵敏协调练习形式较多,但是内容不够丰富;上肢力量练习略显不足;有氧耐力及动作速度练习种类及形式比较合理;应增加柔韧、上肢力量、速度、平衡、灵敏协调,位移速度和无氧耐力等素质的练习种类及形式。
  4)练习动作的负荷强度。运动要对身体发挥作用,负荷强度是必不可少的。不同的练习动作具有不同的负荷强度,即使是同一种练习动作,在不同的人群中体现出来的强度的大小也不一样。问卷表明,89.6%的教师对于不同运动形式的负荷大小并不太了解,仅是想当然的认为走运动量小,跑、跳运动量大。由于对运动负荷的作用了解不多,所以在活动过程中,也没有刻意地进行运动量大小的变化。观察发现,时而运动量过小,时而运动量过大是体育活动中常有的事。
  5)练习动作与环境。调查表明,67.5%的教师能认识到环境对动作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对于环境的认识仅是停留在物质环境方面,比如场地器材的布置等等。而精神环境仅有2.4%的教师给予了一定的关注。
  2.2.3.4 干预措施
  1)对实验班教师进行相关动作发展的理论与基本运动技能培训;
  2)实验班的课室增加体育明星及各类体育比赛图片,并定期更换。同时每天利用20分钟时间给幼儿进行体育比赛的多媒体展示;
  3)建立幼儿动作发展档案,对每次活动的情况进行记录与点评,并向幼儿和家长及时反馈。
  2.2.4 数理统计 获得的数据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10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 对动作完成质量的影响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之间6项运动项目的成绩对比分析表明,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的差异(表4)。实验前,实验班男幼平衡木数值与对照班男幼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他各项指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后,实验班男幼的网球掷远、立定跳远、10米折返跑、平衡木、坐位体前屈等数值明显好于对照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班女幼的网球掷远、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等数值明显好于对照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除了坐位体前屈指标,是女幼优于男幼,其他如网球掷远、10米折返跑、双脚连续跳、立定跳远和平衡木等指标差值均为男幼高于女幼。
  本实验发现,利用每周2次的打气球、抛实心球、弹力带、小布球、拧重物、轻器械体操等多种方法,同时循序渐进地增加练习负荷,(即一旦幼儿习惯了这个练习负荷,并能轻松的完成动作的时候,就增加实心球、小布球、拧物体,以及轻器械体操中的器械重量,每次以幼儿练习时不降低练习速度为标准。并且做到大中小负荷相互结合)的练习,能提高幼儿网球掷远的运动能力。遵循幼儿四肢到躯干的动作发展特点,设计每周2次的跑(沙地跑、草地跑)、跳(纵跳、跳深)、弹力带、拖降落伞、跳软梯等练习,能提高立定跳远成绩。证明了这些练习能极大的提高下肢的爆发力和弹跳力。说明幼儿通过适宜负荷的练习,特别是克服外部环境阻力、克服物体阻力、克服自身体重,以及克服弹性阻力的练习都有助于发展下肢力量。由于柔韧素质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缓慢下降的,因此,实验班在练习中就把柔韧素质作为幼儿期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设计了大量静立性拉伸和动力性拉伸的柔韧素质练习,每周4次。实验班柔韧素质明显优于对照班。表明在幼儿期进行专门的柔韧练习效果显著。
  另外,本实验也发现,每周2次的踢足球、连续跳跃、持续的变换跑步、跳软梯、健美操、轻器械体操、软梯练习,以及不同速度跑的练习作为提高幼儿耐力、灵敏和速度素质的重要手段,每周练习2次。期间,幼儿练习了两套健美操及两套轻器械体操,为了减少学习的过程,每一套操的结构和协调性都是在前一套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与增加动作;软梯练习时,每次进行2~3个内容,一旦幼儿熟练掌握,就立刻更换一个新内容;当幼儿习惯不同速度跑的练习后,就变换为上下坡跑、急停急起的跑,不同姿势的起跑、高抬腿跑、跨步跑等不同形式的练习。结果表明,这些练习能有效地提高男幼的灵敏和速度素质,对女幼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大。因此,双脚连续跳、10米折返跑、平衡木等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原因可能是灵敏和速度素质的发展对神经系统与运动系统发育的成熟度有很大的关联。灵敏素质是一种综合多方能力的素质,对神经和肌肉发育要求比较高,这些素质的发展与神经肌肉的成熟度关系极大,而幼儿神经系统与运动系统地发育还不成熟,因此出现这一结果。由于实验班幼儿在实验过程中对走平衡木练习较少,由于实验时间较短,练习对女幼的走平衡木指标影响不大也在情理之中。对于男幼儿平衡木成绩提高的可能性,也许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对男幼的鼓励更多,期望他们比女幼儿更勇敢、更坚强,促使他们的意志力比女幼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胆量也比女幼更大,因此,他们的平衡木成绩进步显著。
  3.2 对运动潜能的影响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幼儿都掌握的动作有移动性10种、控制性11种及非控制性2种(表5)。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幼儿掌握的动作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如表6所示。
  实验设计了打排球、踢足球、小布球、跑动中接地滚球、乒乓球拍操和羽毛球拍操等多种控制性动作的练习,并且把乒乓球与羽毛球的基本动作都设计在操节中;注重增加不常见的非控制性动作:重心转移、波浪、扭动、跳动及着地,以及移动性动作中的滑步、追逐、逃避和闪避、小马跳、交叉步、垫步以及跑跳步的练习。而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往往在小班不涉及拍球等项目。对照班没有安排相应的练习内容。实验结束后,对照班幼儿球类运动的控制能力普遍较差,有些动作如滑步、跑跳步、交叉步、垫步、扭动、重心移动、乒乓球的挥拍、羽毛球的挥拍等无法完成。这也证明,3~4岁幼儿的身体动作,并不是自然发展的,而是需要通过多次的练习才能掌握的。因此,教师要给幼儿机会,充分利用多样化的动作给予全方位的刺激。
  4、讨论
  实验中,我们发现体育活动能否成功,与体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即动作的选择紧密联系,本研究认为在选择体育活动内容时应主要以下几个问题。
  4.1 动作的准备与经验 无论是简单的单脚站立、步行,到复杂的双脚跳跃,乃至要求更高的韵律活动,都表现出前一个年龄段的发展在为后一个年龄段的发展打基础。实验中,本研究利用迁移原理设计活动过程,充分利用和幼儿已有的动作经验在动作结构、感知觉和变化方式方面相似的动作任务而进行练习形式的选取(表7)。我们发现幼儿最好的练习经历发生在动作组成部分与环境条件最为接近的情况下。同时,动作练习必须基于幼儿的发展水平。
  4.2 动作的身体素质构成 “身体素质”一词来源于前苏联。所谓身体素质,通常是指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反映。人们把人体机能在肌肉工作中反映出来的力量、速度、耐久力、灵敏性、柔韧性、协调性和平衡性等能力统称为身体素质。在日常生活中,身体素质与人的健康水平、工作能力密切相关;在体育活动中,则和人的运动能力相关。作为衡量人的体质强弱与运动机能能力的身体素质,一方面与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水平有关;另一方面也决定于肌肉工作的效率。身体素质的水平,人与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条件下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应根据幼儿时期不同身体素质的增长规律及特点进行合理有效地身体练习,可使身体素质得到快速的发展。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等身体素质在人体活动和运动中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促进与相互制约紧密相连的关系。在从事体育活动中,很少有一种练习形式只要求一种身体素质参与工作,一般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身体素质综合发挥作用。例如,10米折返跑和双脚连续跳、网球掷远、跳绳等等,既需要力量、也需要速度,平衡、柔韧,还需要灵敏和协调等素质,立定跳远的力量与速度构成了下肢爆发力,网球掷远中的力量与速度构成了上肢爆发力,这些素质的组合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图3)。   4.3 运动负荷 体育活动主要是从四个方面对个体产生影响:1)练习频率:多久练习一次,练习频率包括练习的规律性和体力恢复时间;2)练习强度:练习的负荷如何?练习强度包括超负荷练习和取得的进步;3)练习时间:每次练习持续多长时间;4)练习类型:练习活动是针对身体素质哪方面展开的?练习类别包括练习的多样性和细化程度。幼儿运动负荷的调控与成人运动负荷调控是有别的。其体育活动练习除了强调练习的次数、时间、距离、高度、远度及重量外,更强调练习动作的难度。练习动作难度的变化是幼儿体育活动中负荷调控的重要方法。幼儿活动重点不仅在于发展体能,而且还在于培养运动兴趣、提高运动技能,以及培育良好的个性。变换练习动作的难度,既是增强体质的有效途经,也是培养幼儿心理素质的重要方法。以平衡木练习为例说明动作难度变化的方法。平衡木练习难度可以通过改变平衡木的高度、宽度、平衡木上的动作、平衡木上的人数、平衡木上的练习方向、平衡木上设置的障碍、上下平衡木的动作等方法来促进。其中平衡木上的动作练习又可以根据动作的难易程度进行变化;平衡木上进行的动作又可以分为徒手动作与持器械动作,有无器械,动作的难度也不一样;完成动作的形式与速度进行变化,如原地练习与行进间练习负荷是不同的,行进速度的快慢与否对负荷来说也是不一样的。总的来说,单个动作可以从以下几个要素进行难度的提升:完成动作的时间、空间、人数、力量、路线、方向、幅度、组合部位(见图4)。同时,还可以把这些要素,相互搭配,设计更具挑战的难度动作。涉及的要素越多,动作越复杂,难度越大,对幼儿的刺激就越深。由于幼儿生理与心理特点,动作难度的设置不是无限制的。由于幼儿具有个体差异,即使是同一个动作,对不同的幼儿就是不同的难度。合理的设计动作难度,以每一个幼儿通过练习都能获得成功为动作难度设计的基准。同时,这也表明,动作的难度必须要逐步增加,每一次难度的增加都是在前一次难度动作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前一次的练习往往为下一次增加了难度的动作练习做好了生理与心理上的准备,后一次的练习是前一次练习的延伸。大起大落的难度增加不利于幼儿发展。
  在练习中,还要注意不同项目、不同动作的运动负荷是变化的。这种变化会因运动的方法不同而不同。也就是说,即使做相同的跑步运动,悠闲地跑是有氧运动,快速的跑是无氧运动。变换跑的速度,其供能的方式发生变化,其运动负荷也会发生变化。运动负荷的增减,不只是看运动的种类,也要根据运动的方法而定。个人条件不同,运动的效果也不同。即使是相同的运动,运动负荷也会因个人条件——尤其是最大摄氧量不同而有所不同。对于体质好的幼儿来说,每分钟跑200米来说运动负荷比较适宜,而对于体质弱的,肥胖的幼儿来说,这个运动负荷就比较大了。同样的,对于3~4岁的幼儿来说,200米更是超负荷练习了。
  4.4 动作与环境 实验发现,环境对幼儿动作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场地、器材等等)和精神环境。精神环境主要是指所提供的练习机会、指导和鼓励。对于练习机会,我们从场地、器材与时间三方面考虑,充足而宽裕的场地器材和练习时间,对基本动作技能的发展非常重要。幼儿接触什么样环境,就容易养成与环境相适应的动作。其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因素。而给予幼儿有效的指导可能是影响幼儿动作技能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教师是必要条件,没有教师,幼儿无法使基本动作技能纯熟,无法与运动技能联结。经常受鼓励的幼儿活动兴趣更浓,活动能力也更强。问卷结果表明,79.3%的幼儿很少参加没有体验过的练习,在自主体育活动时较少主动选择进行。
  4.5 运动项目的基本动作 研究证明,基本及特殊动作技能的学习在学龄前最容易发展,如果没有参与基本及特殊动作技能的学习,将直接影响成人后的运动能力。但是如何根据年龄特点,选择特定项目的基本动作却是我们必须思考的。本研究归纳出12个常见项目,分析它们具有的基本技术,并根据基本技术的使用频率,从中选择适合幼儿身体素质和动作发展的(表8)基本动作。
  由于幼儿体形的变化以及与成人在体形上的差异会影响和限制他们完成技术动作,因此,优秀运动员的技术通常不适合于幼儿,对于他们的教学进度和所采用的逐步深入的专门练习手段都应该考虑他们的生长发育阶段。在学习一开始要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基本技术很重要,使用过大或过重的器械会妨碍他们掌握正确的基本技术,所以,我们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使这些运动项目更适合与幼儿的需要:1)修改技术;2)调整和使用适当尺寸和重量的设备与器材;3)修改规则便于学习技术。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做到:1)3~4岁幼儿尽可能减少规则;2)幼儿不可参加正规比赛:3)在不具备充分准备的条件下,避免让幼儿参加成人的类似比赛;4)对幼儿的努力要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5)在可能的情况下分成小组学习。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1)当前幼儿期体育活动内容忽视了幼儿运动经验的储备;内容单一,特殊项目技能练习欠缺;练习动作的形式与种类不足;不重视练习动作的负荷强度;不重视精神环境的营造。
  2)实验证明,根据取向理念设计的体育活动会提高3~4岁幼儿动作完成质量;激发幼儿的运动潜能。幼儿动作的发展并不是自然增长的结果,而是多次重复练习的产物。只要教师引导有方,幼儿会对所有的练习内容都感兴趣。
  3)根据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本研究认为幼儿期体育活动内容选择取向:(1)重视幼儿动作的准备与经验;(2)重视练习动作的身体素质构成;(3)重视练习动作的负荷强度大小;(4)重视练习动作与环境的关系;(5)练习动作与特定体育项目基本技术相结合等。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展和智能发展重要的奠基阶段,是生长发育、大脑发育的高峰期,更是各种基本动作技能和习惯动作定型的初期。
  5.2 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建议:1)修订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教材中体育活动内容部分,增添特定运动项目基本技能的介绍;2)重视3~4岁年龄段幼儿动作技能多元化的学习:(3)加强教师体育基本理论与技能的培训;4)重视物质和精神环境的营造。

推荐访问:视角 体育活动 幼儿 动作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