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5日 15:23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爱情美文 >

走进儿童世界促进儿童的自觉成长 怎样让老师自觉成长

发布时间:2019-05-27 07:02:01 浏览数:

  “儿童是什么?”这是我们实施儿童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进行学校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重要依据。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关注教育问题,在工作中进行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初步形成了我们的儿童教育主张,拓宽和丰富了儿童发展的路径和方法,收到了良好的办学效果。
  一、自然人:儿童是一种自然的存在。
  儿童首先是一种自然人,人的自然本性决定了人生来就向往天、地、人合一的和谐生活,人需要亲近自然。古代《管子·内业篇》说:“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所以任何泯灭儿童自然属性、生物属性、生命性的教育都是违背儿童天性的。如蒙台梭利在其《童年的秘密》中所说:“只要儿童不能按照自然的规律发展,而受到歧变的折磨,人就将永远是不正常的。”
  教育在儿童成长中不是简单地改变其天性,而是因势利导,长善救失,充分认识人的天性特征,创设适合儿童天性优化发展的条件和环境,进而积极发展儿童天性中合理的一面,补救天性中“自损”和“他损”的一面。儿童的天性是自然的,自然的天性是开放的,他对自然界和身边的一切都充满着新鲜和好奇,对各种事物和现象都怀着浓厚的兴趣。这要求我们的教育要具有“多元发展观”,理解和尊重儿童发展的基本规律,呵护儿童潜在的优秀资质,促成儿童多方面协调发展。有这样一则故事:年轻的母亲在忙碌中,听到几岁的孩子蹦蹦跳跳的声音,便问他在于什么,在得知孩子想跳上月球的想法后,母亲回答:“好啊,不过一定要记得回来呀!”这个孩子就是尼尔·阿姆斯特朗,1969年7月16日,作为美国宇航员的他真的“跳”到月球上去了。母亲的这句话对日后尼尔·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究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难以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这位母亲给予的不是呵护、鼓励而是训斥,那么肯定会破损一颗天真的心和一个美好的愿望。事实上,儿童玩耍时那全神贯注的神色,高兴时那天真烂漫的表情,都源自孩子内心纯洁无瑕、淳朴自然的天性。我们不应该压制儿童的天性,剥夺他们自然伸展本能的权利,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与呵护。
  二、未知的人:儿童是一种可能的存在。
  人是自然生物体,具有生物的一般属性,但人与一般动物不同,动物是确定的、无法发展的、特定化的,而人是可能的、发展的、未特定化的。这方面,人远远超越动物的发展,同时也使得人脆弱不堪。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巨大的“潜在生命力”,天生具有“吸收性心智”,正因儿童这些属性导致了儿童发展的不确定性,为儿童的再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提供了开放性的吸纳和超越性的生成过程。说到底,儿童是一个未知的人,是一种可能的存在,是一种说不清的未知的人。我们的教育不应是将儿童塑造成某种既定的人,而是使他成为不断发展、不断超越的人,这样才有价值、有意义。
  多年来,我们积极创造条件,为儿童的发展提供无限可能,并努力将教育的文化转化为童年生活的文化,致力于营造一种开放、多元的生活文化氛围。如教师节,师生巧手设计精美贺卡;国庆节,师生共绘祖国河山百米长卷;中秋节,师生诗词大联欢;重阳节,师生共叙敬老情;三八节,科学护蛋话母爱;植树节,“护绿能手”大比拼;感恩节,“小鬼当家”样样行;圣诞节,中美文化比较展示……不仅如此,学校还通过各类精心设计的全校性活动,为儿童的多元发展提供自我发现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如已连续举办了几届“家庭才艺大比拼”活动。活动中,灵活的手指和悠扬的乐器声相互应答;柔美的舞姿与甜美的笑脸交相辉映;滑稽的动作与幽默的对白此起彼伏……每年一届的“故事王大擂台”、“我的科技大发明”、“艺术节”、“读书节”等活动,吸引着众多学生竞相参加。我们力求通过节日文化和活动文化,为儿童多元发展和无限可能提供各种条件。
  三、活动的人:儿童是一种活动的存在。
  现代哲学家卡西尔在其《人论》一书中写道:“人的突出特征,人与众不同的标志,既不是他的形而上学本性,也不是他的物理本性,而是人的劳作(work)。正是这种劳作,正是这种人类活动的体系,规定和划定了人性的圆周。”卡西尔认为劳作亦是儿童的“人性圆周”。但儿童的劳作与动物的劳作有天壤之别,儿童是自主、能动、创造性的劳作。儿童这种自主、能动、创造性的劳作,是“人的活动的主体性的主要标志和特点,也是人作为主体进行自由的、自觉自为的活动的主要标志和特点”。儿童是活动的人,儿童是一种活动的存在物,不承认这一点,就不可能有儿童自由的、自主的、自觉自为的活动。
  为此,我们从学生的成长诉求出发,设计出了一系列小型的校本活动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尝试体验,以此实现学生个体世界与外在世界的连接,扩展学生个体经验世界。2011年,开发的校级民俗文化课程17项,校级才艺展示课程17项,年级组项目39个。其中向全体教师公开招标的“民俗文化”、“青少年击剑”、“机器人程序设计与应用”、“小记者采访与写作”等活动课程,更是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和参与。
  对每一项活动课程,学校都实行“分层递进”教学模式。以围棋和机器人课程为例,学校分别开设了初级入门班、中期提高班、高级竞赛班,以此协调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在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中,学校坚持“儿童有自己的生长方式”、教育是慢的艺术的教育原则,尊重、理解和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四、社会人:儿童是一种社会的存在。
  人是社会中的人,人是人类社会中的社会人,儿童要成为人类社会中的人,就必须通过从一个自然的生物人向社会人进行转化。所以,我们的教育也就是要促使儿童成为“作为人的人”的教育。
  与以往不同,儿童的社会化具有新的更加丰富的内涵,要具备现代人的智慧和文化素养,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教育方式,把学习的视角从书本认知引向生活、引向实践;从家庭和学校引向社会,从狭小的区域引向广袤的疆域,从本土本国引向全球、引向世界。
  为实现儿童的这一转变,我们做了许多颇有成效的实践和探索。首先,我们聚焦儿童的本真世界与游戏天性,每年举行一次“玩转童年——华小游戏节”,通过“校园游戏总动员”、“我的游戏我作主”、“游戏达人秀”、“亲子游戏大联欢”众多游戏活动,打通儿童与社会的认知联系,丰富儿童的社会认知和能力培养。
  为了培养儿童的全球意识和国际素养,我们提出了“乡村小学校,国际大舞台”的办学理念,寻求和吸纳国际教育资源和元素,提高儿童的人文素养。2011年4月,学校组织师生赴美国参加在纽约举行的蒙台梭利青少年模拟联合国活动。中国首次参加此项活动,我校又是中国此行代表团中唯一的一所小学。我校学生代表的国家是几内亚,被分配在联合国难民署组委会,讨论全球难民问题。活动前后,师生做了充分的培训准备:普及全球相关地理知识,了解当今世界时局形势,了解联合国、难民署、几内亚,搜集、整理分析全球难民等相关信息。模拟联合国议事流程培训、立场文件的撰写、90秒钟立场发言培训、开幕式的文化展示、几内亚文化展板的制作等。从参会前繁琐的培训准备到会期紧张的活动,都是一次文化体验、知识积累、视野拓宽、能力提高的过程,是一种对学生未来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产生可能影响的经历。
  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2009年,我校与飞天传媒公司合作,聘请专业摄影师组建了“摄影俱乐部”。让学生每天通过“广角”镜头,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2010年,学校与《江南晚报》合作,成立了“江南晚报小记者站”,近百名学生成为《江南晚报》特约小记者。学生通过新闻报道和评论,了解社会,关心国家,关注民生。目前,学校已注册登记的校园社团近60个,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多年来,学校红领巾电视台、广播台都是由学生自主采访、组稿、录制和播放。“新闻播报”、“童心童语”、“佳作欣赏”、“健康与生活”、“身边小达人”……这些活动的主题策划、栏目内容、创作形式都由学生自主完成,孩子们的兴致非常高,各种能力也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培养。
  一百年前,雅斯贝尔斯就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的理想能否变成现实,最终要落实到一个个鲜活的人身上。我们愿意摒弃浮华、远离浮躁、守护宁静的校园,真情守护儿童“童年的”现实,真正以儿童的发展来创新教育、重建学校文化。
  (责任编辑 任小艾)

推荐访问:儿童 自觉 走进 成长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