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3日 10:10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 >爱情美文 >

郭嵩焘:看世界却成罪人_感觉我成了罪人说说

发布时间:2019-05-29 06:43:04 浏览数:

  两国互相派遣常驻外交人员,这在欧洲自17世纪已经开始,到19世纪早已成为国际惯例。但是,近代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后,用了几十年时间仍然难以接受和适应这一规则,直到1876年清廷终于第一次正式派出常驻英国公使,正使郭嵩焘、副使刘锡鸿。
  按照现在的社会心理,如果有一个人被派往英、美等大国出任大使,其乡人必引以为荣。但在1876年,情况完全相反。按照时人观念,出使外国相当于向夷人低头,是被人鄙视的正人君子“不屑为”,“为士大夫所不齿的事情”。有人撰写对联羞辱郭嵩焘出使是“事鬼”,即服侍洋鬼子。乡人引以为耻,其家乡湖南准备参加举人考试的儒生聚集起来,要去捣毁郭家的住宅。
  到了英国之后,郭嵩焘周旋于英国官方高层和各国公使之间,获得普遍尊敬,这也象征着大清帝国终于步入国际舞台,挤身列国之林。其个人魅力,就连一向不太赞扬他人的英国自由派政治家威廉·格莱斯顿(1868—1894年间曾四度任英国首相)都称赞他是“所见东方人中最有教养者”。但是,副使刘锡鸿却不断向清政府打“小报告”,对他的行为大加攻击。
  在刘锡鸿所列出的郭嵩焘的种种“罪名”中,有三条是:1877年8月17日,中国使团受邀前往伦敦附近的罗彻斯特参观炮台,乘船时风大,英国将军斯多克斯见郭嵩焘寒噤而取所带的大衣为其披上,刘锡鸿认为“即令冻死,亦不当披”。另一次是见巴西国王,郭嵩焘为了外交礼节起立,刘锡鸿认为“堂堂天朝,何至为小国主致敬”,有失国体。还有一次是在白金汉宫听音乐,郭嵩焘取音乐单翻看,刘锡鸿认为既然不懂英文,“仿效洋人所为”,就是取悦洋人的卖国行径。
  刘锡鸿还指控郭嵩焘自己及小妾一起学英语、看洋戏是重大罪状,郭嵩焘和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谈话是“闭门密语,怨谤国家,有叛国嫌疑。”
  郭嵩焘在赴英途中,曾将见闻及自己的看法用日记的形式记下来,寄回总理衙门,以供参考。日记刊行时取名《使西纪程》,因其中多有对西方文明的称赞,激起了国内士人的群起围攻。郭嵩焘成了士林公敌,被人看作“汉奸”。朝廷在士林舆论压力之下,将《使西纪程》毁版。而郭嵩焘也深知洋务不可为,“气索心灰”,决定辞官,并且不再踏入仕途。
  海外著名中国近代史家汪荣祖先生评论说:“我们不禁要假设:如果郭嵩焘真能影响政策,在总理衙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赢得士大夫的支持,领导中国走向世界之路,那么这条路必定会平坦得多、容易得多、代价更要小得多。”但“此一假设仅止于假设,真能实现的可能性极其微小”。近代史上的儒生,“由于根深蒂固的华夷种见,只有高昂的情绪,没有冷静的是非”。只有情绪而无是非,终致误国误民,使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特别的坎坷崎岖。
  摘自《新京报》

推荐访问:罪人 世界 郭嵩焘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