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5日 08:56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爱情美文 >

论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循环经济法律问题_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型企业答案

发布时间:2019-05-30 06:36:48 浏览数:

  [摘 要]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 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循环经济法》, 但是在循环经济的引入到现在还未有完善的相关法律制度对其运行进行科学指导。本文就现阶段我国的循环经济法律进行分析, 探讨其调整与修订,同时还应该使循环经济的法律理念贯穿于整个法律体系,重视生产者和消费者各自的责任。
  [关键词]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法律
  一、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 资源和环境的问题日益突出。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 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应该协调发展, 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必须保护资源与环境, 实现和谐发展。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理念,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遵循自然的规律,使资源能够循环利用的模式,也是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循环经济的发展观,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对环境起到有效的保护,有效的解决我国资源稀缺和经济高速增长的矛盾, 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我国循环经济现有的法律制度
  我国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 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如《清洁生产促进法》、《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循环经济法》等,同时还制定了一些规章, 如《关于开展资源综合利用若干问题的规定》等。《循环经济法》是我国第一部综合的循环经济法, 相关法律制度也日趋完善。
  三、我国循环经济的法律制度研究
  (1)我国循环经济法的定位问题
  循环经济法应该定位在经济法。重视预防,在循环经济的理念下,不要等生产结束才处理废弃物,应该在各个生产环节中就进行预防。所以,循环经济法应该定位在经济法上,通过国家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和社会发展对循环经济进行规范。
  (2)基本原则
  循环经济法律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国在循环经济的法制建设中, 需要借鉴先进国家的制度。法律移植也能够取得显著效果,但是必须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 全面分析我国的具体情况,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各因素合理借鉴。2.科学规划的原则。科学规划可以建立起跨企业、行业及园区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提高综合利用率,消除我国片面的经济发展,有效发挥科学指导作用与宏观调控的作用。科学规划必须详细且具有操作性的指示,确保循环经济的有效实施。3.双赢原则。经济和环境的双赢原则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主要指循环经济的法律规范必须能够保障并约束国家的决策、规划和新扩改的建设项目、市场经济的投入以及经营行为都有效的符合环境、经济和社会等效益的统一要求,保证生态资源能够循环再生及永续利用, 保持生态平衡,促进经济的发展繁荣。
  (3)制度体系
  我国在循环经济的立法上起步较晚, 因此,在立法体系上应该借鉴先进国家成功的做法及经验。我国构建循环经济的法律制度应该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1.循环经济基本法。我国制定的《循环经济法》就是第一层面的法律;2.以基本法作为依据,按照循环经济的实施地区,科学制定具有综合性的法律,如《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保护法》等;3.第二个层面的基础上, 制定实施方法与细则, 如《粉煤灰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化学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实施细则》等。目前我国在这些层面上虽然取得一点成果, 但是还未形成完整规范的法律体系,因此,我国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应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结合国内具体情况,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完善体系。
  四、我国循环经济法律的完善对策
  (1)调整和修订法律规范
  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第二、三层面是以第一层基本法作为基础, 但是因为我国先把第二、三层面法律规范制定出来, 因此,基本法只能倒过来进行审视。随着我国《循环经济法》这部基本法的制定,应该重新审视其他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综合法及具体的法律法规, 对于无法适应新环境的各项法律规定要及时进行调整修订,使我国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实现完整统一。
  (2)理念的全程贯穿
  循环经济法制建设不仅是制定基本法和相关的单行法,还涉及到法律理念更新过程,主要体现于立法,立法要使循环经济理念全程贯穿,使理念与整个法律体系相结合。同时还要体现于国家,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整体有产业政策与支持性的法律, 产业政策的法律又包括循环经济的基本法与专门法, 支持性的法律制度几乎包括所有法律。循环经济理念的倡导应该体现在立法中,并要进行宣传, 使全社会形成自觉行动观念。
  (3)重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责任
  经济的循环及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等不但是生产者的责任,消费者一定的责任。所以, 全社会要共同努力,共同责任。只有把责任分担给生产者和广大消费者,才能起到激励作用,有效避免损失,积极参与,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随奎,鹿曼.多法域视野下的建筑节能路径探析[J].科技与法律,2011,12(02):503-504.
  [2]徐文煜.我国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制度创新与完善[J].生产力研究,2011,20(07):159-160.
  [3]陈文铂.试论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环境法立法目的[J].兰州学刊,2008(S2):68-69.
  [4]杨汝琦.建立与完善我国循环经济法律体系[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1(01):23.

推荐访问:法律问题 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背景下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