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7日 04:38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爱情美文 >

【中高职教育“3+2”培养模式课程衔接实证研究】 企业人才培养模式

发布时间:2019-05-31 06:54:03 浏览数:

  摘 要: 研究了中高职教育“3+2”培养模式中职段的课程体系和实施过程。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设计了“3+2”培养模式的中高职5年课程体系,并分析了实施该课程体系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 “3+2”培养模式; 电子商务专业; 中高职衔接; 课程体系衔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2)12-49-03
  Research on curriculum cohesion of the 3+2 training mode i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Qin Xueli
  (Zhejiang Yuyi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China)
  Abstract: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3+2" training mode i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re studied. Taking the major in electronic commerce as an example, the five-year curriculum system of the "3+2" training mode is designed.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carrying out the curriculum system is analyzed.
  Key words: 3+2 training mode; major in electronic commerce; cohesion of the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hes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1 中高职衔接的核心是课程衔接
  “3+2”培养模式是指初中毕业生在中等职业学校选择一个专业,学习3年完成高中段的基础教育和相应的专业技能训练,在取得中等职业教育文凭的基础上,经过合作高职院校的选拔考试,进入高职院校相同专业继续学习2年,取得高等职业教育(大专)文凭。
  这种模式从招生专业、招生人数都需要中、高职院校共同研究、统一思想,共同完成向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申报,批准列入计划后由中职学校按计划人数招生,学生在中职学校得到3年的培养,由合作高职院校选拔升学学生并确定名单,报省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升入高职院校学习。升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小于等于招生人数。
  我们有了近10年的中高职“3+2”培养模式教学衔接的实践,我们看到:经过“3+2”培养模式的学生在升入高职院校后,表现出了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有较强的技能,热心集体活动。他们的不足之处也较明显:英语和数学基础差,理论性强的专业课学习和接受有困难,如高等数学、数据结构等课程的考试成绩普遍差[1]。
  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核心和关键问题是课程的衔接。从全国中高职衔接的现状来看,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课程衔接不到位。因此,中高职内涵衔接实现的首要任务是重构课程体系,推进各专业课程的标准化,按职业能力要求进行课程重组,整体设计、统筹安排、分阶段实施,充分发挥中高职的教学资源和办学优势[2]。
  英国中高级职业教育课程的衔接,采用分层式教学,统一制订了5000个左右的标准教学单元,并把这些单元按程度分成6个层次。1、2、3三个层次属中等职业教育,4、5、6三个层次属高等职业教育。其中第1层次的单元与初中课程衔接,相邻层次的单元间可以衔接,学校依据学生所学单元总数的最低值和高层次单元所占百分比的最低值分别颁发中、高职毕业证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很好地实现了中高职教育的衔接[3]。
  我国“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文件规定中职学校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假期12周。周学时一般为28。顶岗实习一般按每周30小时(1小时折1学时)安排。3年总学时数约为3000-3300[4]。
  2 中职“3+2”模式培养过程研究
  中职学校招收的“3+2”培养模式的学生中考成绩都高于普通中职专业的学生,由于这些学生3年后可以不参加全国高考,只要通过合作高职学院的测试,就可顺利进入高职学院学习。高职学院测试的科目由高职学院负责命题,考试的模式有单科考试(语文、数学和英语)和综合考试(基础知识加专业技能)两种,其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淘汰学习有困难、心理有问题和行为不端的学生。
  以浙江省为例,每所重点中职学校只能有三个专业招收“3+2”培养模式的初中毕业生,每个专业招收的学生数最多不能超过45名学生,计划招生人数有限,招生专业有限,但招收“3+2”培养模式的专业都是全国重点中职学校的重点和优势专业,报考“3+2”培养模式的学生人数较多,因此中考成绩好的学生能够进入“3+2”培养模式的专业学习。
  中职学校对“3+2”培养模式学生的管理、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和学生的学习目标的要求都有别于普通的中职学生,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 以升学为目标的教学计划
  初中毕业进入中职学校“3+2” 培养模式学习的学生,由于不需要参加高考,也不需要考虑就业的问题,他们的指向就是升入高职院校。
  一般的中职学校的教学计划是“2+1”模式,即两年在校学习,完成会考,1年在工作岗位上顶岗实习,取得中专文凭。
  而中职学校“3+2”培养模式的教学计划是3年6个学期都在学校学习。从笔者的研究结果看,中职学习的前4个学期完成高中阶段规定课程的学习,会考合格才可以取得中职学校的毕业文凭。与我们合作的学校第5、第6学期也都安排了在校上课,只有少数学校的第6个学期安排了学生顶岗实习,这样的安排是不合理的。“3+2”培养模式的学生在中职的3年应该学好文化课,特别是要学好数学和英语,为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专业技术打好基础,顶岗实习应该在高职院阶段完成。   ⑵ 以基础教育为主要目标的培养过程
  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4]。各中职学校的公共基础课程主要是德育课和文化基础课,课程的设置及课时数都没有大的差异,但同一个专业在技能课和专业选修课的设置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
  ⑶ 中高课程衔接不紧密
  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的“3+2”培养模式的课程衔接不够,特别是第5、第6学期的课程设置基本上是各自根据本校的教师、实训条件和教材情况设置课程。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技术类课程设置尚未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教学没有层次感,资源配置不合理、没有针对性是突出问题[5]。
  ⑷ 中职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
  由于中、高职实施的“3+2”直升模式缓解了学生升学的压力和就业的压力,相对来说减少了学生的竞争力,造成学生学习上的放松[6]。也有的学生对高职学院的认识和了解不够,部分学生家长对高职学院的学历还不认可。
  中职毕业后,有部分“3+2”学生放弃了升入高职院学习,选择就业的在20-25%左右。
  ⑸ 中高职教师的教学研讨不够
  中、高职教师的教学研讨不够密切和及时。虽然中、高职院校也开展了交流和讨论,但由于学校地域、时限等因素,使得中职教研组和高职教研室教师的教学研讨深入不够,讨论不充分,还没有很好地实现中高职5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的贯通。
  3 中高职5年培养过程的研究
  笔者研究了与我院合作的中职学校普通班的教学计划,学生集中在校上课的时间是2个学年4个学期,“3+2”培养模式的教学计划为学生在校学习3个学年6个学期,不安排顶岗实习。也有学校只安排了5个学期的在校学习,1个学期的实习。
  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院校后的学习时间是2年,在4个学期里,在校上课的时间只有3个学期,第4个学期安排了顶岗实习,因此我们研究的重点是中高职课程衔接的中职3年的教学计划、课程设计和高职2年的课程设置与衔接。
  笔者分析了各合作学校的“3+2”培养模式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一般分为公共基础课程150-300学时(1学时是40分钟),文化基础课程1300-1900学时,专业技术课程1100-1500学时,选修课210-500学时,实践课程1000学时,总学时在3300-4500之间。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课及其他公共选修课程。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终身学习。文化基础课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等)和信息技术等课程为必修课,学生毕业时应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
  专业技能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各中职学校的“3+2”培养模式中的1-4学期的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部“教职成[2009]2号”文件规定参照普通班的教学计划编制的,第5、第6学期的课程设置根据高职教育的要求,减少了顶岗实习环节的课时,不安排顶岗实习环节(这一环节在高职院完成)。
  4 中高职5年课程体系的设计
  依据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文化基础、素质教育要求,要在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的改革中,适度加强文化基础课。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课,均为必修课。特别是在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文化课程上达到相当于普通高中的水平。
  对于同一专业的中职与高职教学计划、培养方案要统一优化设计,贯彻和遵循“中职为基础,高职为主导”的原则,要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文化基础教学,提升人文精神,让学生初步建立职业概念做好人生的职业规划[3]。
  笔者在分析和研究了中、高职的教学计划、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市场需求对应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为依据,构建中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从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顶岗实习等方面综合设计了电子商务专业“3+2” 培养模式的5年的课程。
  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分类与课时统计如表1所示,3年课程设置如表2所示。
  从表2的统计结果看,中职3年的文化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达到了2412课时,占总课时的69.07%,符合教育部“教职成[2009]2号”文件关于素质教育的要求。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2年课程设置如表3所示,表3中的[14]是指课程的教学周数是14。
  高职2年课程设置及课时、比例如表4所示。
  培养方案是按5年统一设置课程,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两个阶段的课程标准不同,中职的文化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与普通高中课程相似,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上由浅入深、从低到高的教学顺序,高职段的专业课注重应用和技能培养,实验与实训总课时1164学时,占到了总课时的65.91%。
  5 “3+2”培养模式培养质量分析
  从表2和表4统计的结果可知,电子商务专业“3+2” 培养模式的学生,5年受到的专业教育和技能训练的总课时数为2116,其中在中职学习时间是6个学期,有13门专业技术课;高职3个学期,学习12门专业技术课;实习和毕业设计1个学期。合计学习25门专业技术课。
  高职院普通3年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学习4个学期,实习和毕业设计2个学期,学习19门专业技术课,共1081学时。
  由表2和表3可以看出,“3+2”培养模式的学生比普通3年制高职学生多学习6门专业课程,学习的课时是3年制学生的2倍,学习专业课程的时间长达9个学期。这就是“3+2”培养模式的学生在参加的各种技能大赛成绩突出的原因。
  参考文献:
  [1] 秦学礼.中高职教育“3+2”培养模式衔接的实证研究[J].计算机教育,
  2012.24.
  [2] 王宇波.北京市中高职衔接的现实进展与模式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
  教育,2011.15:27-32
  [3] 鲍伟,韩彦芳,欧阳志红.中高职教育衔接中课程衔接的研究[J].职教
  论坛,2012.2:144-145
  [4] 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ER/OL].http:
  //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2643/200901/xxgk_64228.html,2009-1-09.
  [5] 李志国.中专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特点浅析[J].考试,2011.8:
  157-158
  [6] 叶小小.中高职教育“3+2”衔接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1.13:
  123-125

推荐访问:衔接 培养模式 课程 实证研究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