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05日 05:45 星期日
当前位置 首页 >爱情美文 >

地方师范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机制创新探析:大学生生涯规划1500字

发布时间:2019-05-31 06:57:23 浏览数:

  摘要:地方师范院校是我国高校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它具有师范和非师范两面性,其定位主要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和用人机制的变革,地方师范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必须通过就业工作机制创新,才能实现就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地方师范院校;就业竞争力;大就业系统
  地方师范院校是我国高校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它具有师范和非师范两面性,其定位主要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然而,目前地方师范院校大学生就业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首先,教师培养非师范化新局面的形成对地方师范院校学生在中小学教育系统就业带来巨大冲击。如今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政策是完善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鼓励综合性大学和其他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共同参与的、培养与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教师培养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以往由师范院校定向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大一统”垄断局面被竞争开放型机制所代替。其次,就业竞争力的不强是地方师范院校学生就业面临的核心问题。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地方师范院校连年大幅度扩招,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的超常规发展以致其无论在生源质量,还是在办学特色、培养口径、专业设置、实践环节等方面,与名牌大学和一些社会影响大、专业强的综合类大学相比都差距较大,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强。最后,地方性师范院校较之部属或地处省会的师范院校在经济发展、地理位置、信息灵敏度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劣势,这也导致毕业生在毕业求职时会遇到种种障碍。可见,要做好地方师范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就必须大胆创新就业工作机制。
  一、领导重视是地方师范院校做好就业工作的前提
  学校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坚决执行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成立以学校党政负责人为组长、分管就业工作的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将“全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列为学校每年的中心工作之一。要定期组织召开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就业工作,领导要亲自深入各院系、职能部门、毕业生、用人单位、双选会会场等调研就业工作。各院系也要成立以系主任、书记为组长,副书记为副组长,学工办主任、毕业班班主任、专业课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等为成员的院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机关职能部门也要积极参与就业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找寻就业信息、制订帮扶计划、开拓就业渠道、积极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做贡献。
  二、创新学生培养模式,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是地方师范院校做好就业工作的基础
  近几年来,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始终要求把毕业生就业状况作为评价院系办学的重要指标,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状况作为学校招生计划安排、质量评估、经费投入、专业设置和院系领导班子考核等重要依据。因此,地方师范院校要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和软实力的培养,努力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是要实施本科“3.5+0.5”和专科“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在知识更新、实践教学、创业教育等关键环节上下大力气深化改革,大力推进“顶岗实习”和“订单式”培养,努力把学校办学、毕业生就业与地方产业集群、产业链建设和产业升级统筹协调起来。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作,破除传统的阻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以及教育模式等主要问题,从多方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提高毕业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就业竞争能力。
  二是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地方师范院校应通过创新内部与外部环境的交流机制,创新国际教育合作机制,拓展办学思路,建立起学校与地方互动的机制,与国内高水平大学、国外知名高校、社会之间架起相互联系、相互依靠、相互促进的桥梁,有效地整合校内外人力、智力、财力等教育资源,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是要大力推行通识教育。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地方师范院校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坚持以“宽口径、厚基础、广交叉、多综合、重能力、倡创新、兴人文、健身心”为原则实施“通识教育”,把通识教育课程、学科教育课程和学科方向课程整合为一体,走出一条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课程设置主线,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三、构建大就业系统是地方师范院校做好就业工作的保障
  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地方师范院校要确保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就应该构建“全员参与、全过程贯穿、全方位服务”的大就业系统,即构建“各级领导有责任,各单位有任务,教职员工有职责”的就业管理系统;构建“贯穿于学生培养、教育、管理全过程”的就业指导系统;构建“教学、科研、管理都为就业服务”的就业服务系统。同时,要加强完善就业工作考核机制、书记校长约谈机制、就业经费保障机制、大学创业帮扶机制、大学生到基层就业鼓励与服务机制、全程化就业指导机制、学校与用人单位联合培养机制、全方位就业服务机制、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机制、就业困难学生帮扶等就业工作机制的建设。充分发挥各院系的主导作用,通过每年与各院系、各职能部门签订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定期召开就业工作专题会议、就业工作任务和进展情况定期公示、就业工作“一票否决”等形式,确保就业工作的良好运转。
  四、着力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分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就业指导,是地方师范院校做好就业工作的重点
  为切实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地方师范院校应加强“一系一策、分类指导”的就业指导原则,具体操作时落实到“一专业一策”、“一班级一策”,指导到每一位毕业生,确保就业指导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是要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进入课堂,列入教学计划,成立就业指导教研室。学校应在人员、经费、场地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确保进行教学方法、授课形式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研究和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应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和就业工作的实际需要,编写一些就业指导辅导资料,增强就业指导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是要积极举办就业指导讲座和就业培训。地方师范院校每年应通过各种途径邀请就业指导和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用人单位领导、杰出校友代表、社会成功人士等为学生举行就业讲座,帮助学生认知社会。此外,还应为毕业生举行各类公招考试、职业技能认证考试以及就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
  三是要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地方师范院校不仅应该有专职的、专家化的就业指导队伍,还应聘有地方党政机关领导、中学校长、企业人力资源领导及社会人力资源专家等校外人士为学校就业指导兼职人员,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人员结构合理、较为稳定的毕业生就业指导队伍。
  四是要加强就业工作研究。要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就必须加强实践与理论研究的有机结合。地方师范院校要通过建立大学生就业工作研究中心,划拨专项科研经费,配备专门人员,来从事大学生职业规划、就业创业指导等研究,用理论来指导日常的工作,实现就业工作的可持续性。
  五是要举办系列就业活动。地方师范院校每年应通过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大赛、模拟招聘大赛、大学生创业大赛、自荐书设计大赛、大学生形象设计大赛、面试礼仪大赛、毕业生技能大赛、以大学生就业为主题的辩论赛、就业心理咨询日等全校性大型就业活动,来营造浓厚的校园就业文化氛围。
  五、搭建平台,提供优质服务,是地方师范院校做好就业工作的关键
  一是要搭建就业信息化平台。地方师范院校要完善以就业信息网、职业生涯测评系统、职业培训系统、网络学堂、信息收集中心、就业信息栏、就业QQ群、短信平台、移动飞信、远程面试室、就业书屋等为基础的就业服务体系,实现就业信息化,确保就业信息能及时、准确地传达到每一个毕业生。
  二是要搭建就业宣传平台。由于招生、就业与各地方教育局、人事局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因此,地方师范院校要加强与各市(县)招办主任、人事局长、教育局长、中学校长和大型企业负责人之间的联系,理顺以市(州)人事局、教育局和招生办公室为纽带的就业宣传体系;充分利用学校、部门、教师、学生和校友广泛的人际关系资源,通过新闻媒体、邮寄资料、派出宣传队伍、电话和网上联系,来建立立体式的就业宣传网络。
  三是要搭建就业合作平台。地方师范院校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建基地,拓市场”的就业工作模式,要在全国建立实习就业基地,要与地方政府(如人事局、教育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总工会、团委等)、行业协会、大型企业集团等单位开展深入合作,联合举办大型招聘会。同时,要加大与本地各高校的合作,为实现地区就业资源共享和相互学习与交流提供良好的平台。
  四是要搭建双选会平台。地方师范院校每年要想尽千方百计邀请尽可能多的用人单位来校招聘,举办各类招聘会,发布多类就业信息,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有效就业岗位,为毕业生的充分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是要搭建就业、创业帮扶平台。由于地方师范院校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来自贫困家庭,因此,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的毕业生的帮扶是十分重要的。地方师范院校要通过校内每个职能部门帮扶一些、院系帮扶一些和积极联系校外爱心单位与人士帮扶支持一些等措施,加强对就业困难大学生的结对帮扶。同时,各学校还应努力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推动“创业带动就业”良好机制的运行。
  六是要搭建学生全程参与就业平台。地方师范院校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就业工作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成立大学生就业服务社团(如就业服务志愿者协会等)、举办全校性大型就业活动、每学期组织非毕业班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调查研究和到人才市场观摩招聘会等形式,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就业工作,提升学生的就业主体意识。
  参考文献:
  [1] 姜丽伟.地方性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环境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9,(3):132-133.
  [2] 宋文献.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洛阳师范学院为例[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9,(9):6-7.
  [3] 姜德照,常勤德.地方师范类院校学生就业形势与策略选择[J].理工高教研究,2004,(8):72-73.

推荐访问:师范院校 探析 大学生就业 机制创新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