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0日 05:30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爱情美文 >

新加坡走出去经济厉害 [新加坡贸促机构促进企业“走出去”的经验及借鉴]

发布时间:2019-06-03 07:01:46 浏览数:

  除企业的内在冲动之外,新加坡政府也陆续出合了一系列政策来鼓励和扶持本国企业开展海外投资,这是新加坡企业“走出去”并且取得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外在推动力。  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匮乏,市场容量有限。本土企业要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借助于海外资源;同时,经过数十年的高速发展后,企业积累了充裕的资本和生产能力,却难以在新加坡本土完全实现。因此,企业必须“走出去”,进行对外投资,拓展海外市场。这是新加坡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原始推动力。
  除企业的内在冲动之外,新加坡政府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鼓励和扶持本国企业开展海外投资,这是新加坡企业“走出去”并且取得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外在推动力。
  企发局的“软”支持与“硬”支持
  截至2010年底,新加坡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累计达3590亿新元,其中最大的投资目的国是中国,累计达680亿新元。其中,既有两国政府支持的旗舰项目,如耳熟能详的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广州知识城等;也有许多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或服务品牌,如面包新语、凯德MALL、大食代、全民牙医等均来自在华投资经营的新加坡企业。
  由于新加坡负责经贸的政府主管部门——贸易与工业部(简称贸工部)一般不直接接触企业,因此具体执行“走出去”促进政策、直接服务企业海外投资的工作就主要由贸工部所辖的十大法定机构之一——国际企业发展局来承担。
  企发局的前身是新加坡贸易发展局,于2002年改为现名。其主要职责就是负责新加坡企业“走出去”,促进新加坡的国际贸易及新加坡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与之相对应的“引进来”,则由同为十大法定机构之一的经济发展局负责)。
  为实现上述目标和服务宗旨,企发局推出了数十项具体的促进措施或项目,并根据当地习惯以一个英文的短语或缩写来命名。例如,iBF(International Business Fellowship)项目,即国际商业助学金计划
  企发局推出的促进企业“走出去”的措施数量很多,林林总总,名称各异。同时也经常随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但从整体而言,这些措施都是从联系、能力和资金三个方面,即企发局构建的“3C”框架来展开的。
  就“联系”而言,主要指贸促机构传统的促进手段,如组织展览会、洽谈会、研讨会、对接会和海外考察团组等,为本国企业与海外市场、海外客户、海外企业搭建联系的平台、构建联系的网络。
  “能力”,我理解是将企业开展海外投资看作一个全流程,企发局试图在这个流程的各个环节,提升企业“走出去”的能力和在海外发展的竞争力。例如,在企业进入海外市场之前撮合企业组成联盟和团队;在企业投资之后,帮助企业在打造品牌、产品设计、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提升技能。
  除上述“软”的支持之外,企发局也为企业提供真金白银的“硬”支持,即“资金”支持。其形式主要有津贴、税收扣减优惠和金融工具等三种形式。这些“硬”支持需要税务局、标新局等多部门的协调与合作,也体现出新加坡政府对企业“走出去”给予的全方位支持。
  四大可借鉴措施
  个人认为,企发局促进企业“走出去”的措施中,有以下几个亮点或经验可资参考。
  第一,打造了一个统一的“一站式”前端服务窗口和流程化服务,使企发局成为企业认可的对外投资的第一站。
  其中,以实体的咨询中心为例。根据标准化的流程,企业前来咨询的第一步,是由中心的前端客服人员首先了解企业的需求和要求。随后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向其推荐适合的服务、促进项目或咨询师。中心里来自企发局的咨询师可以为企业提供企业配对和海外市场信息,来自企发局合作机构(如律所、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的专业咨询师可以为企业提供在海外设立办事机构等更具体、更个性化、更专业的服务a在中心里,企业也可以查阅贸易数据、市场分析数据等资料,还可以参加工作坊和研讨会等活动。
  咨询门户网站和咨询电话是实体咨询中心的虚拟化平台,虚实结合,都是为了打造一个统一的、一站式的面向企业的前端窗口,既避免了多头对外的混乱,也整合了贸促机构的资源。加之内部规范的流程化服务,使企发局成为了新加坡企业认可的“走出去”的第一站。
  第二,通过公私合作,培养了一批精耕于行业和海外市场的专家队伍,为企业提供亟需的、深入的市场调研信息。
  企业在准备开展海外投资的最初阶段,最缺乏的就是关于当地市场的信息和分析,包括:市场容量、发展趋势及外资进入限制等等。这也是企业向贸促机构寻求协助中最亟需的方面。
  第四,以成本分摊、国际化风险共担方式的间接资金支持方式,既调动了企业自身的积极性,也帮助企业分担了国际化风险。
  企发局给予企业的资金支持,即真金白银的“硬”支持多为间接的方式,即不直接给予企业资金资助。通常的做法有三种方式:
  1 成本分摊方式。企业需要先支出相关的费用,再向企发局申请津贴补助,以分摊支出的成本。例如企业为适应当地市场、建立起品牌意识而购买了市场调研报告或请专业机构做了市场调查或请培训机构做了个性化的员工培训等后,可以申请企发局“国际化经营品牌打造津贴”。在通过个案审查后,企发局对符合要求的企业支出给予部分的补贴。补贴的比例不一,在“出口商拓展计划”下,企业请专业机构所作的战略设计费用补贴比例最高达70%,企业只需自付剩余的30%。
  2 税收扣减方式。也是需要企业先行支付拓展海外市场的相关费用,再向企发局申请将符合要求的支出从企业应纳税收入中扣减,从而节省了税收支出。例如,在企业“走出去”的市场拓展阶段,为考察北京市场和江苏市场,分别参加了我会举办的跨国投资研讨会和进口商品博览会,这两项支出可以申请“双重税额扣减计划”,如获得企发局的个案批准则可以从企业的应税收入中加倍扣除。
  3 国际化风险共担方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面临风险,企发局设立“国际化金融计划”,通过与金融机构(中国工商银行、华侨银行、汇丰银行等)共同承担违约风险的方式,设立最多1500万新元的贷款额度,帮助企业解决融资困难等风险。如果出现贷款违约,则由企发局承担70%的风险,剩余的30%风险由金融机构来承担。这种方式既纾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同时具有风险或亏损准备金的性质。(作者系中国贸促会驻新加坡代表处副代表)

推荐访问:新加坡 走出去 借鉴 经验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