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03日 05:20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爱情美文 >

[你把我灌醉]

发布时间:2019-06-04 06:57:59 浏览数:

  谁灌醉了谁?  6.08亿,剑南春接棒央视标王让人唏嘘。从低调至高调的转型,也印证着白酒行业对于广告,宗教式的狂热。  2012年11月18日,北京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内人潮涌动。一众央视名嘴的倾情助力,加之魔术等表演营造的热闹场面,让人心生是否置身央视春晚的错觉,然而这其实是一场招标会。
  纵然台上歌舞升平,但台下各企业的大佬们似乎无心欣赏。当他们身揣数亿元的“疯投”计划进入大厅时,想必没有人会预言到接下来的疯狂。
  6.08亿元,剑南春一锤定音,成为今年央视标王。而在去年,他们的投标价格还只有1.3亿元。2012年度,茅台以4.43亿元成为标王。今年,剑南春又将标王的代价拉升了37%。
  茅台、五粮液、洋河、水井坊……最终,白酒行业的中标总额被定格在35.2亿元,加上此前的签约认购和网上认购,2013年白酒行业在央视的广告额或突破40亿元,占到此次央视招标总额的25%之多。从首届标王孔府宴酒到新任标王剑南春,央视标王实现了从白酒到白酒的轮回。
  这样的轮回意味深长。1995年至1997年,这曾是中国白酒行业的黄金年代。彼时,孔府宴酒和秦池酒包揽了三年间的央视标王,此后整个行业便一蹶不振。
  2010年,白酒业弥散出复苏的气息,全行业在央视黄金资源的广告中标额也反超乳制品企业。如今,不差钱的茅台终于助力白酒行业重夺标王。
  有这样一组数据:2011年度,酒鬼酒和沱牌舍得酒的净利润分别为1.92亿元和1.95亿元,而其广告投放费用为1.41亿元和7678万元。
  巨额的广告支出稀释的是白酒企业实实在在的利润,而究竟是什么让酒鬼酒有勇气用几近全年的净利润作为赌注,豪赌央视广告?在金融界首席分析师杨海看来,这份自信源于白酒企业丰厚的利润。
  财报中的数字是很好的佐证。2012年前三季度,茅台的毛利率高达91.38%。而其出厂价20%至30%的涨幅,也拉动其毛利率的增长。除了敏感的价格因素外,茅台还加大了自营公司的建设力度。2012年上半年,上市白酒公司平均实现净利润15亿元。而在三季报中,13家白酒上市公司的毛利平均值约为70%,远超地产行业。
  除了自身的财大气粗,行业的挤压也让各大酒企不断出击。“毫无疑问,最直接的冲击来自于红酒行业。”作为行业内部人士,白先生明显感觉到近几年白酒行业的压力。“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改变,让白酒与年轻一代渐行渐远。在他们眼中,白酒暮气过重,与自身追求的品位不符”。
  2011年,内地及香港地区共消费红酒19亿瓶,市场份额以50%的增速狂飙。酒庄酒和一系列充满浪漫主义名称的酒品,也冲击着白酒引以为豪的高贵和文化的定位。
  此外,内部的混战也鼓舞着白酒行业豪赌广告。“现在白酒企业不只在卖酒的品质,而是在卖品牌。”在杨海看来,茅台、五粮液抢占新闻联播广告的意义,与其说是把钱砸在广告营销上,不如说是通过占位防范同业竞争对手利用央视这个平台。
  对于这样的现象,央视的“限酒令”成为了转折点。一年前,央视节目资源推介会传出消息:从2012年1月1日起,央视招标时段的白酒广告中将选定12家实力较强的白酒企业,它们可以在招标时段播出商业广告,而这12家之外的白酒企业在招标时段则只能播出形象广告,这意味着“酒瓶”和“酒杯”等元素不得出现在其中。
  央视的“限酒令”一如饥饿营销,吊足了各白酒企业的胃口。“酒企虽资金雄厚,但其推广手段非常匮乏,一般只依靠央视、地面送酒、利益分配等同质化的手段进行营销和推广。”此外,白先生还表示,一线酒企争夺央视广告平台,财力稍逊的二三线酒企则促发了地方电视台广告资源野蛮式的增长,加之单一的推广模式,这一系列因素都在加剧着白酒企业豪赌广告的局面。
  酒之乱象
  财大气粗的白酒企业对金钱有着更为强烈的渴望。在多快好省提高产量的背后,却是质量的忧患与一众乱象?
  当白酒企业还沉浸在重夺标王的振奋中时,媒体爆出酒鬼酒塑化剂含量超标过高的消息无疑是一盆冷水。一时间,白酒企业集体失声了。
  此后,没有惊喜的连锁反应相继上演:酒鬼酒临时停牌,白酒板块低开低走,短短一周便挥发了400亿市值。
  11月27日,酒鬼酒部分停产,进行全面的自查和清理,对可能导致酒品感染塑化剂的设备和设施进行彻底更换,并于11月30日恢复生产。
  其实早在八月,中国酒业协会便发布报告,称白酒产品中基本都含有塑化剂成分,其中高档白酒含量高于低档白酒。为什么白酒中检测到本不该出现的塑化剂?这样的问题也迅速发酵。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添加塑化剂DBP能使低档酒摇身变成高档酒,让3年的白酒“酿”得如30年那样“好看好味”,而这也成为行业的潜规则。也许,酒厂并未直接添加塑化剂,但其所使用的香精可能存在塑化剂成分,相当于间接添加。
  中国人对于高端白酒的热情“阳痿”了,但长久来看,这种狂热的追逐不会改变。对于中国的消费者,白酒还是白酒,只不过它的定语从勾兑变成了塑化剂。
  如何唤醒中国人对白酒的兴趣?概念酒成为不错的选择。这其中,习酒的火爆,可见一斑。
  这家大约在15年前被茅台集团收购的贵州区域白酒品牌,在今年之前一直默默无闻。在前不久搜狐酒评网的“习酒知多少”调查中,四万多名参与调查的网友中,一半的人从未喝过习酒,18%的人更是闻所未闻,可见其品牌知名度着实一般。
  然而,进入2012年,习酒开始厚积薄发。先是大手笔在央视投放广告,以30037万元的中标额位列企业中标额第6位,在酒类企业中仅次于茅台和西凤酒。接着,在“十八大”前夕,习酒又悄然布满各大主流新闻网站,网络营销力度空前。想搭上“概念”这班顺风车的酒企又何止一家。
  从层出不穷的纪念酒到不久前的莫言醉,行业内同质化的推广模式,让各酒企绞尽脑汁地标新立异,但对概念的钟情也体现着中国白酒市场的浮躁和投机心理。
  最近,“纸白酒”的概念突然爆发。这项源于与白酒挂钩的理财产品,如今在白酒市场“证券化”的资本激流中日渐暗涌。尽管自去年以来,银行发行“纸白酒”的速度明显放缓,但香港、天津、四川等地超过10家酒类交易所,紧随上海和北京竞相上线。   “纸白酒”将“概念”的模式推崇到极致。但愿,火了的酒商不会引火上身,爱玩概念的中国白酒不会脱离品质,只剩概念。
  转型时刻
  外部游资的纷纷注入,让白酒行业站在了十字路口,未来也变得扑朔迷离。
  2012年9月16日,随着一场祭孔仪式的举行,此前有关孔府家酒的各种猜想也是尘埃落定。联想控股酒业公司与孔府家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斥资4亿元完成对后者的收购。
  虽然一度淡出公众视线,但孔府家近几年却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2007年以来,孔府家的销售额连续三年高速增长,2011年的销售收入更是接近5亿。在复苏的过程中,孔府家也遇到了资金、管理、品牌等瓶颈,而这也是孔府家谋求与联想控股酒业合作的重要原因。“在谈判过程中联想控股酒业都非常严谨,每一个细节都和我们充分的讨论。我们相信依托联想控股酒业强大的资源平台,孔府家一定能够更快更好的发展。”孔府家董事长邱振新如此解读。
  一方是依托联想控股杀入白酒行业的新势力,一方是曾经位列中国白酒行业十强的老兵,双方的合作也引发舆论对于白酒行业转型的猜测。
  “十一五“期间,全国酒类消费总额从4886亿元增长到8058亿元,年均增长13%。但与此相对应的则是白酒行业较低的集中度,基本每个地区、甚至每个县都有自己的酒厂和品牌。“全国有大约1.1万家酒厂,大部分都是中、小规模的酒厂。”对于十年后的预期,白酒行业专家铁犁表示,伴随行业整合的加剧,白酒企业的数量会降至四到五千家。
  实际上,白酒行业的整合在上世纪末就悄然开始。1998年茅台集团并购习酒,推动了习酒近期的疯狂。从2000年开始,以金六福起家的华泽集团开始在全国收购了包括湖南湘窖、陕西太白在内的13家地方酒厂。2010年全球知名酒业集团帝亚吉欧收购水井坊,更开启了外资进入中国白酒行业的先河。
  好酒不怕巷子深。丰厚的利润亦如酒香,弥散并吸引着外部资本力量的注入。
  2009年至今,维维控股枝江大曲和贵州醇,海航将贵州怀酒纳入囊中,中粮在觊觎白酒多年后收下了泸州8000吨基酒基地。在资本大潮的涌动中,联想的出现并不让人惊讶。
  只是在行业整合的初级阶段,类似于联想这样的外来资本的进入,很容易被解读为“赚快钱”。这并不是空穴来风的诽谤,而是不少资本玩家在白酒行业进进出出后留下的教训。比起外部舆论的唱衰,白酒行业内部的声音更显暧昧。行业协会希望联想这样的外部资本,为蛮荒的战场带来一些生存法则,同时提升白酒行业的竞争水平,而非用资本运作吹起行业的“泡沫”。
  标王还会更替,闹剧还会上演,转型还会加剧,而惟独不变的是喝酒人的心情,以及喝上一杯货真价实的白酒的底线。2013年的春节,当各大酒业为亿万中国家庭报时,并送上新春祝福的时候,也许电视机前的我们,手中捧着的依旧是12块钱一瓶的二锅头。

推荐访问:把我 灌醉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