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4月30日 20:50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短篇美文 >

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机构 从欧债危机看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未来发展

发布时间:2019-05-29 06:47:23 浏览数:

  摘 要 三大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惠誉、穆迪对欧债危机的愈演愈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中小企业,但目前,国内中小企业信用评级面临金融体系不完善、缺乏统一管理、缺少权威性、缺乏科学的评级体系、市场需求少、权威性不高等问题。文章对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就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未来发展,特别是提高评级机构素质、建立完善的评级监管体系、丰富评级业务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 欧债危机;中小企业;信用评级
  中图分类号 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12)12-0053-05
  一、引 言
  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由此开始,希腊以及比利时等这些外界认为财政状况较稳健的国家,及欧元区内经济实力较强的西班牙等也相继陷入危机。2010年,标准普尔于4月27日将希腊长期主权信用评级降为垃圾级,此举动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欧盟27国被迫出台了“欧元稳定一揽子计划”,而7,500亿欧元救助计划出台后的一段时日里,各国金融市场持续震荡,原油、大宗商品等也连遭重挫。2011年,欧洲债务危机的黑洞仍在不断扩大。11月24日,惠誉国际评级将葡萄牙的评级下调至垃圾级,并警告存在评级进一步下调的可能性。一天后,标准普尔将比利时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A+”下调至“AA”,评级展望为负面。2012年2月14日,穆迪宣布,将英国、法国以及奥地利这三国的Aaa评级的展望调整至负面后又下调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评级。
  在此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不仅对欧元区国家经济下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也牵连到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其他国家。从2009年到2012年欧洲各国下调主权信用评级对欧债危机的影响的表现来看,显然下调主权信用评级是加剧欧债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2010年4月22日,穆迪宣布降低希腊主权债务的信用等级,当日希腊国债市场价格大跌,融资成本飙升。显然,当信用评级下调时,对应时期的一些资产股价格也下挫,两者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主权信用评级是通过对政府的债务偿还风险进行评价,引导金融资本投资和经济决策,它直接关系到金融产品的定价权,并影响一国信贷市场利率及汇率形成,与国家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密切相关。它的定价功能使评级机构掌握着企业和金融市场的生杀大权。由此可见,信用评级业是金融体系中特殊的中介服务,代表了一个国家在国际金融服务体系中的国家地位。下调主权信贷评级并不是欧债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但由于它对国家金融主权的重要作用和其权威性、时效性、公正性等多重因素使之加剧欧债危机,因此信用评级也是关乎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国际金融市场日益复杂的局面下,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的简约化分级,直接影响了金融市场各类产品的定价,也直接影响一国的国际融资能力。在此次欧债危机中,掌握强势话语权和金融资产定价权的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滥用其“神圣权力”从而成为了欧债危机推动者和利润丰厚的大赢家,评级机构的权威性和公正性也因此广受质疑。
  目前中国的信用评级市场除了约占市场20%业务份额的大公国际之外,评级市场也基本为标普、穆迪和惠誉所垄断。中国具有证券信用评级的机构只有五家,而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以参股或签订技术服务协议的方式实际参与了除大公国际之外的其他四家的业务,对中国信用评级市场已形成垄断。而事实上,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以种种借口压低我国企业信用等级的例子早就有过出现,有调查显示,2003年底,正值我国银行业谋求海外上市之际,标准普尔宣布维持其10年来对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bbb级,即“适宜投资”的最低限,还将中国13家商业银行的信用都评为不具备投资价值的“垃圾等级”。而同时,这些评级机构又高调肯定海外投资者参股中国的银行。歧视性的评级对于企业来说意味着付出更高的融资成本,考虑到以往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对中国企业的表现,一旦中美经济出现矛盾或摩擦,不排除其下调或做空中国企业的信用评级的可能,这必将危及中国的金融安全。因此,中国应减少对国外信用评级机构的“依赖”,发展适应本国国情的独立的企业信用评级机构,以维护未来中国的金融安全。
  二、我国中小企业现状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和持续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据全国工商联统计,2010年我国中小企业具有4,000万家左右,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左右,中小企业给国家GDP的贡献超过60%,税收超过50%,提供近70%的进出口和80%的城镇就业岗位。在从事跨国投资和经营的3万户国内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到80%以上,同时很多大企业都是由中小企业发展而成的,如联想、海尔、海信、华为等。近几年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在不断上升,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然而中小企业也同样面临着各种难题,其中融资渠道窄,贷款困难更是中小企业亟待突破的瓶颈。由于长期受传统体制的影响,中小企业融资和获取资金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解决融资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信用问题,而企业信贷约束的根源还是信用风险问题,解决关键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信用评价模型。企业信用评级在揭示和防范信用风险、降低交易成本、拓宽融资渠道、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包括主要经营和财务指标信息、信用信息、遵纪守法信息等业务,可以架起银企信息沟通、互信的桥梁、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了解企业的信用状况,扩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可为金融机构建立一个客户资源库,增强中小企业信息的透明度,而且也会在企业间形成一种示范,最终架起银企良好合作桥梁。许多地方政府机关和银行也已经意识到该问题的重要性。例如,2008年济南分行已为24,000余户中小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在参与征信的中小企业中,有1,098户企业已取得金融机构的授信意向,有353户企业已取得贷款,贷款总额4.62亿元。四川省在对企业实施诚信分级管理的基础上,还对企业实施黑红名单制。有效地促进了当地企业规范管理、提升诚信经营服务的意识。   虽然中国信用评级行业近年来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国内评级机构的实力仍无法与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相抗衡,脆弱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严重制约着我国信用经济发展的脚步。反思信用评级对欧债危机的影响,其对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也及其重要。
  三、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发展
  (一) 企业信用评级的作用
  信用评级可以降低融资主体的筹资成本,因此,信用评级特别有利于拥有良好的信用状况但知名度不高的中小企业筹集低成本资金。而对于那些评级后信用等级不佳的发行者来说,评级结果可以帮助其有针对性地改善自己的信用能力,或者可以选择其他更为合适的筹资方式。从投资者的角度看,信用评级活动可以使投资者在金融创新中不断增多的、五花八门的金融工具面前,有来自专业机构的信用评价作为参考消息,可以有效地回避信用风险。从金融授信机构、特别是银行的角度看,信用评级活动可以为其提供授信前的信用风险调查、识别、评价与违约测定,使金融授信机构能够在授信前获得来自社会独立第三方的判断,以多方验证信用风险,尽量做到防范与化解信用风险。
  (二)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特点
  中小企业大多处于成长期,自身规模小,固定资产数量有限,发展水平良莠不齐,贷款受到限制融资风险较大,直接融资难度较大。我国债券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债市并不完善,为确保供求方安全的保障,因此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对中小企业突破融资瓶颈具有重要意义和基础作用。
  信用评级业被视作现代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国的信用评级业整体水平较低,信用评级体系不健全和评估方法发展滞后已成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深化的瓶颈。而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行业起步更晚,评级方法和数据积累不完善,沿用大企业的评级方法不够严谨科学,结果可信度差。另外,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不甚规范,透明性较差,对外披露的信息较少也给信用评级带来了困难。由于欧债危机的扩张,人们对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呼声也越来越高,因此,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完善也刻不容缓。
  (三)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SWOT分析
  1.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目前的优势
  (1)适应性强。我国已步入信用经济时代,经济发展趋势尚好,信用评级的客观物质上的支援可靠。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规模较小,建立成本较低,可随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机制,依靠不断创新来保持竞争力。而我国市场空间比较大,颇具层次,也有利于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机构的市场定位。
  (2)拥有具竞争力的评级机构。根据国际信用评估与监督协会统计,截止2009年底,我国信用评级行业中介机构(包括征信机构)有100多家。目前,我国规模较大具有一定竞争力的评级机构主要有4家,分别为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和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可将这些评级机构作为重点发展,以带动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
  (3)可参考的国际经验丰富。企业信用担保制度建设在国际上已经有近70年的历史,如今在国际上有三大权威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和标准普尔、惠誉。我国企业信用评级可以参照国际经验,借鉴管理经验,不断改进评级技术和提高评级业务能力,改善市场,建立合理的信用评级体系。
  2. 我国企业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
  (1)金融体系不合理。我国金融市场基本保持着四大国有银行垄断经营的格局,各大银行为保证贷款安全而采取的贷款权上收和瞄准大型企业的做法,实际上造成了中小企业贷款难,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极其不利。多年来,我国一直没有发展起,或者说没有允许发展起与非国有产业部门相适应的非国有金融部门,没有发展起一批与中小企业业务需要相适应的中小银行。
  (2)缺乏统一管理。从现有政策法规看,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设立是否需经过批准还不十分明确。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部门,都对各自监管领域内评级机构的评级资格进行了认可(其中有交叉),如发改委对企业债券,人民银行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银行次级债、借款企业和担保机构,证监会对证券公司短期债券,保监会对保险公司购买企业债券、保险公司次级债券等,都下发了文件对相应的评级机构的资格进行认可,但国家对信用评级机构的市场准入、日常经营的监督管理缺乏法律规范。
  (3)评级结果缺少权威性。目前,外部信用评级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评级机构外部监管约束力和内部自我控制能力均有待完善。在评级过程中,由于评级费用由被评级企业支付,评级主体与评级客体之间存在博弈关系。评级机构处于弱势,需要宣传、公关,评级结果存在一定的“灵活性”。对此监管方没有法律依据和可控手段来全程监控,评级机构内部控制机制也不健全。
  (4)市场需求少。一般来说,只有企业申请发行债券、参加招投标等情况下,才需要外部信用评级。企业在工商、质检、税务等政府部门注册或年检时,只要求提供具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评级机构出具的评级报告不被工商、税务、质检等有关部门普遍认可。因此,中小型企业的评级服务需求相对于规模企业较少。
  (5)缺乏科学的评级体系。目前国内评级机构的资质源于央行1997年的一纸发文,而彼时所认定的数家评级公司基本再未做出过大的调整,导致评级过程中效率低、交易成本高、风险识别偏差大等缺陷。除此之外,企业信用评级行业管理与业务规则以及法律责任条款也不完善。这样往往导致最终评级结论难以得到市场认可。我国目前开拓的评级领域有四类。相对成熟的领域有企业债评级和贷款证企业评级,与国外相比,资产证券化评级和金融企业评级尚处于技术体系的探索阶段。
  3.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发展机遇
  (1)良好的政策环境。国家信用体系建设为信用评级建立了良好的宏观氛围。在主管部门的呼吁下,完善信用体系的举措容易得到舆论的支持,数据开放、信用立法呼声日渐高涨。各地政府也开始以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园区、试验区等形式大力推行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机构也相应地受惠于这种氛围。   (2)市场对国内权威评级机构的需要。无论是对中国主权评级还是企业评级,三大评级机构之间的分歧由来已久。2003年10月,中国在美国发行主权外债时,穆迪将中国主权债券的评级由A1上调至A2级,但标普依然备受质疑地维持对中国主权债券的BBB评级。不仅如此,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和国内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往往差异很大,如2010年7月,大公国际发布2010年国际按信用风险报告和首批50个典型国家的信用等级。其中,包括中国在内的9个新兴市场国家的评级明显高于三大国际评极机构的评级,但对欧美18个国家的评级则均较三大国际评极机构更低。因此,国内市场秩序稳定和企业谋求发展呼唤出现本土权威评级机构。
  4.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发展威胁
  (1)国际控股压力大。自2006年起,美国评级机构就开始了对中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全面渗控。同年,穆迪收购中诚信49%的股权并接管了经营权,同时约定7年后持股51%,实现绝对控股;2007年,惠誉收购了联合资信49%的股权并接管经营权;2008年标普也与上海新世纪开始了战略合作,双方在培训、联合研究项目以及分享信用评级技术等领域进行合作。美国信用评级机构几乎控制了中国三分之二的信用评级市场。
  (2)国内评级市场竞争不足。国内评级机构已经诞生了20多年,但是由于监管法律的真空,没有统一的规范来整合国内信用评级市场,令这一市场在夹缝中求生存。不仅如此,“行政压力”和“利益输送”也令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缺少了公正、公开、透明,特别是诚信。很多机构都没有做实际性、市场化的工作,片面地根据政治力量作为信用评级打分的评判标准。
  综上所述,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SWOT分析总结如表1所示。
  四、政策建议
  在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机构不完善的情况下,国内评级业务被这些国际知名评级机构所垄断,而建立民族品牌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已日益重要。针对现存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提高评级机构素质。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机构需要充分应用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风险识别工具,建立标准作业流程,严格中小企业信贷制度的完善。而且,信用评级机构需要提高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水平,加大信息披露力度和评级质量控制,引入外部主体对评级机构的合规性和治理流程进行独立评估,努力提高声誉资本积累和公信力。这就需要本土评级机构借鉴海外先进评级机构的评级技术,结合中国的市场状况,不断改进自身评级方法,对评级模型进行定期检验并完善。此外,要纠正激励约束机制短期化的弊病,加强人员培训,建立分析人员轮换机制。
  第二,建立完善的评级监管体系。一是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信用评级机构监管主体,并且赋予其相应的公共职能。法制社会要以法律为基础,应尽快在法律上明确信用评级机构监管主体,赋予相应的权力和义务,为培育民族品牌评级机构提供法律支撑。二是健全法律法规,建立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国内评级机构开展公平竞争,建立评级结果的复查审核操作程序和相关的制度,完善指标体系建设,并引入合理的退市机制。此外还应建立信用评级定期公布制度,通过公布评级结果,使企业接受社会信用监督,增加企业失信成本。
  第三,丰富评级业务以促进市场需求。明确在什么项目中采用信用评级,并出台一些行业扶持和需求引导政策,如在银行贷款、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和经济项目审批中推行信用评级制度,对资信等级高的企业,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激励企业诚实守信,鼓励和引导企业参加资信评级、应用评级产品,充分发挥资信评级的社会示范作用,从而明确信用评级产品用途,引导市场需求,为信用评级业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信用评估公司也需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尽快建立完整而合理的信用信息征集体系和评价体系,努力提供各具特色、多元化、高质量的信用评级产品,并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评定信用等级,做到公平公正,充分满足社会不断增加的对各类信用评级产品的市场需求。
  第四,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以需求为导向,加大对民族品牌企业信用评级机构的扶持力度。一是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与国内评级机构展开合作,努力创造市场需求。金融机构是信用产品的主要需求者,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引导银行与国内评级机构展开合作,先作试点,然后逐步扩展。二是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整合信息资源,建立和完善信用信息共享模式,促进信用信息跨部门、跨行业共享,并在合适的时机向国内评级机构提供全面服务①。
  第五,面向世界,合理保护民族信用评级机构。信用评级是信用服务业的高端产品,评级机构本身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用以开发高端产品。我国的评级业务处于发展初期,应走有序、逐步的开放之路,政府应该予以合理保护和政策引导,规范国外评级机构的进入,为培育民族品牌企业信用评级机构赢得契机。
  [注 释]
  ① 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建成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其它的相关工作也在进行中,例如“非银行信息采集”工作正在不断推进,该项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有关部门和机构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吴晶妹.信用评级与信用保险:中小企业融资与贸易的通行证[J].国际融资,2008(1).
  [2] 刘计策.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工作中的问题及建议[J].征信,2011(1).
  [3] 丁 慧.浅谈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系统方法选择[J].中小企业,2009(9).
  [4] 张 明.中小企业信用评级问题研究[J].经济观察,2008(2).
  [5] 赵绍光.中小企业信用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1).
  [6] 李 芳.中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研究[J].产业经济,2008(12).
  [7] 贺朝晖.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与发展:印度经验[J].金融发展研究,2011(9).
  [8] 高 峰,张 石.对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2).   [9] 雨 林,木 风.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引爆欧债危[J].国际融资,2010(9).
  [10] 杨雪莹.从欧债危机审视国家信用风险管理[J].投资与合作,2012(1).
  [11] 华 斌,高 志.非财务指标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7(6).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ME Credit Ra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uropean Debt Crisis
  Wan Chao, Sun Kanwen, ZhuangJianxua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Shanghai Financial University,Shanghai 201209,China)
  Abstract:The European debt crisis was exacerbated by the credit rating from the major three international rating agencies, such as Standard and Poor"s, Fitch and Moody. China"s SME credit rating suffers from the problems of a lack of imperfect financial system and authority, unified management, and a scientific rating system.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ME credit rating, and gives suggestions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ME credit rating in respect of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rating agencies, establishing a sound system of rating regulation and diversifying the rating business.
  Key words:European debt crisis;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credit rating
  (责任编辑:张积慧)

推荐访问:看我 小企业 国中 未来发展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