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2日 16:19 星期日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基于新兴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框架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6 10:55:15 浏览数:

莫 灿

(广州航海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

教育是目前人们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有效的渠道。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主要集中在学校开展。教师通过相对固定的课程和一成不变的讲义向学习者讲授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又正在改变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体验。新兴技术为学习者在不同语境中学习创造了条件,同时改变了学习者学习文化遗产的方式和习惯。

基于新兴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问题近年来逐渐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但相关研究并未深化。基于此,本文研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框架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媒介,方便人们获取并真正使用其遗产的教育范式。也就是说,在文化遗产教育过程中,新技术被用来激发学习者在正式和非正式情境中的学习兴趣。该教育框架根据预设的规则,比较遗产内容与学习者的需求和喜好,确定学习者的兴趣点,向学习者推荐内容。系统通过不同类型的移动设备(手机、眼镜、平板电脑和台式电脑)提供给学习者内容(音频、视频、文本、动画等)。

(一)国内研究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等国家相关文件相继出台,要求学校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策略研究一直都非常的活跃,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策略。马涛(2022)分析了我国高校非遗教育传承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地方高校构建非遗教育体系的重点在于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改革等方面。闫文杰等(2021)对公民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意愿和价值影响指标进行探索性研究,提出“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非正式教育的实践原则”策略。姜小伟(2021)从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角度,分析了通过高校艺术教育传承东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行性,认为通过教育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马恒辉(2020)从互联网+教育的视角探讨高校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倡导“互联网+非遗”传播非遗的建议。

对基于新兴技术的教育策略研究。郭家豪、林玉宇等(2020)根据比较试验中的数据分析发现BatikGuide 在激发学习动机、大规模复制和公众传播方面具有很好潜力。黄伟博、郑家乐、陈文敏(2020)发现基于人工智能的新生态系统的使用能够促进学生在非物质文化上的学习动机、学习参与和学习成果。他们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进入课堂智能非遗教育的新生态系统,以此激活学习资源和渠道,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框架。杨宗凯、吴砥、陈敏(2019)认为在推进我国教育的整体生态重构过程中,导入信息技术是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

(二)国外研究现状

基于新兴技术的文化遗产保护研究。F.达尼诺、F.波齐、安德里亚·塞雷吉尼等(2018)提出在i-Treasures 框架内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方法和工具开发了非遗教育创新的解决方案。克·科扎尼(2017)提出新兴技术可以在文物保存和教育中发挥作用,满足ICH(非遗)教育领域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玛格丽丝·卡萨洪·贝克勒等人(2018)指出CH(文化遗产)在教育、展览展示、探索、重建和虚拟博物馆中使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和混合现实技术,使以用户为中心的演示成为可能,尤其是在物理访问受到限制的情况下访问数字形式的文化遗产成为可能。

基于新兴技术的教育策略研究。胡安·加尔佐(2019)对增强现实在教育中的影响分析发现,本科生是从增强现实系统中受益最大的学生。穆拉特(2017)对教育环境中使用AR的文献进行了系统的回顾,研究表明,AR可以提高学习成绩。

通过文献分析,国内的文化遗产教育主要集中在传统教育上,它主要是在学校中进行,在课程中发展起来;
国内非遗教育形式多样但新兴技术介入以展示为主,还未发挥自身优势,学习者的场景需求还未考虑到;
当下国内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框架研究的比较少,融入新兴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鲜有研究。而在世界范围内,新兴技术AR在教育中的应用带来了很多好处和教育收益;
采用新兴技术来教育、传播和利用文化遗产(CH)是一种公认 的趋势;
当下国外对新兴技术应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方面的研究已经展开,国外新兴技术应用领域广泛但在非遗教育中的切入路径不够明晰,同时国内介绍国外新兴技术在非遗教育的应用比较少。

综上所述,传统教育模式难以满足所有学习者的需求。本文提出利用多学科交叉理论和综合运用新兴技术构建一个新的遗产教育框架,是一项全新的研究视角。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相结合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可以创造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的环境,培养师生追求终身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自我定位和参与度。高校应通过个性化学习策略和数据驱动的学习服务支持系统调整高等文化遗产教育计划,增强学生学习文化遗产的动机。

目前遗产教育所存在的问题:通常情况下遗产教育都在一个封闭或特定的地方进行,例如博物馆、艺术馆等,并且遗产教育内容通常都是标准化、程式化的,完全没有考虑到观众的偏好或需求。而在AR中,观众可以控制自己的学习,并与真实和虚拟环境互动。通过这种方式,观众可以操纵数字对象、学习任务和技能获取。AR在实现丰富互动的同时,提供了一种自然的体验,增加了注意力和动力。在教育中使用AR可以增加沉浸式学习体验,从而引发观众感知的变化。除此之外,它还提高了观众的解释、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成功的沉浸式体验可以增强观众的学习能力,并为观众提供了多视角、灵活性,促进情境学习。

AR提供的沉浸式互动促进了真实性经验的增长。AR被定义为一种将现实世界与虚拟对象相结合的技术,它提供了真实对象和虚拟对象之间的交互。即通过提供用户观看的现实世界的图像和计算机生成的虚拟图像,使用户增强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和现实感。它的好处是错误不是真实的。

目前,在我国非遗走进校园热浪中,通过教育渠道,将传承活动纳入其中,使之成为青少年教育活动和社会知识文化发展链条中的重要一环。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所提出的一个积极内容。本文研究的基于新兴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框架研究,对非遗教育中处于复杂而真实的课堂实践中的自然和新兴学习进行研究,丰富了非遗课堂内容,满足了不同场景学习需求,扩充了新兴技术应用范围,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看,都具有实践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我们提出来以新兴技术为中介,以非正式学习为方法来丰富遗产教育技术,实现当下年轻人对本土遗产的学习。

遗产教育框架是一种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完成文化遗产学习的技术系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实践过程中,在此情境式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它结合技术、文化和教育,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VR内容,为非遗教育提供一个具体的应用解决方案(见图1)。

图1 教育框架应用解决方案

遗产教育框架表明,在一个以技术为中介的学习系统中,有可能将学习者(学生)、评价、系统指导和交付等过程确定为执行教育过程的实体。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的历史数据存储系统(记录数据库),以及存储支持学习过程的学习资源。

学习者(学生)是一个实体,它代表了进行学习过程的人。它也可能代表一群协同工作的人。同时,评价是指学习者对自己的表现和行为进行观察的评价过程。观察记录必须存储在记录数据库中,以保存学生的教学/学习过程的历史信息。

系统指导是负责根据学习者学习风格、偏好、表现或学习者其他的特点等方面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建议的实体。它还负责与每个人协商最合适的教学/学习策略。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指导就是老师。

交付是一个实体,负责管理向学习者显示学习资源的过程,并考虑指导的建议、评估,学习者的信息(存储在记录数据库中)以及可用的学习资源(存储在学习资源中),代表存储任何种类的教育资源(视频,音频,教程,幻灯片,评估文件)以支持学习过程的数据库的存储库。

遗产教育框架是一个基于学习技术系统架构,关于信息技术支持的学习过程如何发生的概念框架,是技术、文化和教育方面的中立架构,也是遗产教育系统开发人员的参考。将该模型引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框架研究,搭建了概念—模型—功能三位一体的基于新兴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策略评价理论框架。具体而言,在厘清基于学习技术系统架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能力内涵与构成的前提下,构建了基于学习技术系统架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能力评价理论模型。同时,建立了学习技术系统架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集定性评价、过程评价和用户(学生)评价,由学习动力、注意力、自信心和满意度4个主指标构成。

为了评价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策略评价理论框架,在广州某高校艺术学院的民间美术与设计课堂上进行了一场测试。参与的学生是已接触过虚拟现实相关课程的艺术设计类学生,他们中很多人都已经通过增强实现完成过相关作品,也学习了解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内容。该内容是一个数字化的古祠堂,通过摄影测量技术将该祠堂720°扫描,形成序列帧图片,以图片形式导入RealityCapture中快速成型,然后通过相关技术处理形成增强现实内容。调查内容包括4个方面的问题,使用5个可能的Likert量表值回答:“完全同意1”,“部分同意2”,“无所谓3”,“部分不同意4”和“完全不同意5”。

(一)参与者

本研究中,对广州某普通本科院校的48名大三艺术设计类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学习过虚拟现实相关知识,并制作过相关虚拟现实内容,也学习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

(二)步骤

首先,我们的工作人员向学生介绍了我们的应用程序,我们内容的制作流程,展示我们采集内容的过程图片;
然后通过移动增强现实向同学们展示我们的非遗增强现实内容,通过观察学生与增强现实学习环境的互动并进行体验后填写调查问卷来收集定量数据。

(三)工具

使用了李克特量表工具。使用Likert量表对用户进行问卷调查。Likert量表有五个可能值回答:“完全同意1”,“部分同意2”,“无所谓3”,“部分不同意4”和“完全不同意5”。

(四)结果

本次测试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策略评价理论框架的 “学习动力”“注意力”“自信心”“满意度”四个维度的十五个项目进行了问卷调查,即“学习动力”项7个项目,“注意力”项5个项目,“自信心”项7个项目,“满意度”项6个项目。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8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44份,问卷有效率为91.67%。

1.增强现实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对“通过这次经历发现的信息激发了我的好奇心”的问题,有15%的学生选择完全同意,65%的学生选择同意,12%的学生选择无所谓,6%的学生选择部分不同意,还有2%的学生选择完全不同意。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增强现实极大地激发了大部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在回答问题:“通过使用增强现实进一步提高了我使用它的热情”时,有20%的学生选择完全同意,51%的学生选择同意,26%的学生选择无所谓,3%的学生选择部分不同意。这说明超过七成的大学生对使用增强现实的热情非常高涨。

2.增强现实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注意力分析

提高注意力一直都是使用增强现实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问到“增强现实的交互方式吸引我”这个问题时,通过调查结果分析,27%的学生完全同意增强现实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注意力,40%的学生同意这个观点,15%的学生处于无所谓状态,18%的学生部分不同意该观点。通过操作具体的增强现实案例后,超过三分之二的大学生认为使用增强现实学习能增强他们的学习注意力。

而在问及“增强现实中增强环境的真实性吸引我”时,22%的大学生选择完全同意,42%的大学生选择同意,22%的大学生选择无所谓,11%的大学生选择部分不同意,3%的大学生选择完全不同意。数据分析超过三分之二的大学生认为增强现实中的增强环境的真实性吸引了他,但也有七分之一的大学生不同意增强现实中环境真实性对他具有吸引力,还有四分之一的大学生未表现出任何倾向。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增强现实中表现出来的环境真实性具有很大的兴趣。

3.增强现实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分析

增强现实技术对当今大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兴技术,对它的使用、方法、应用等方面都存在挑战。在学习增强现实方面学生的自信心不是那么的强。在被问到“当我第一次看这节课时,我的印象是这对我来说很容易”时,只有一个学生完全同意这对他来说很容易,14%的学生表示同意,32%的学生搞不清这对他来说是不是很容易,36%的学生部分不同意,16%的学生完全不同意。这说明增强现实技术超出了大部分学生的认知和知识储备,对他们来说使用增强现实技术具有一定的难度。

在问到“增强现实的内容有很多我都很容易听懂”时,只有2%的大学生表示完全同意他听到增强现实内容时很多都很容易听懂,36%的大学生表示同意比较容易听懂部分增强现实内容,16%的大学生表示无所谓,而有25%的大学生表示部分不同意能很容易听懂增强现实内容,21%的大学生表示完成不同意能听懂。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增强现实技术涉及了各种坐标系的转换,虚拟物体与现实物体的无限融合,实时匹配,实时交互,学生接触并需要快速应用多种复杂技能:地理空间导航、团队协作、手持操作、摄影测量技术和各种数字问题。需要掌握的技术具有复杂性、多层性。学生单独掌握某个技术很容易,但综合在一起就有问题了。

4.大学生对增强现实效果的满意度分析

在问到“增强现实可以使我获得自己感兴趣的目标”时,19%的大学生回答是完全同意,46%的大学生回答是同意,只有12%的大学生回答是部分不同意。从中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超过六成的学生认可增强现实可以使其获得感兴趣的目标,只有一成的学生认为在使用增强现实时不那么容易获得自己感兴趣的目标。这说明大学生对使用增强现实的效果是比较满意的。

当问到“完成增强现实的练习给了我一种成就感”时,16%的大学生表示完全同意,55%的大学生表示同意,9%的大学生表示部分不同意,4%的大学生表示完全不同意。统计结果表明,有超过七成的大学生认为完成增强现实练习给了他一种成就感,只有一成的大学生不认可增强现实练习给了他成就感。

5. 结果

如上所述,大学生都表现出了高度的兴趣,在使用增强现实非遗内容时注意力高度集中,虽然在使用增强现实过程由于不熟悉设备与技术而略显不自信,但他们同时表达了希望今后加深对增强现实的理解,再次或者多次使用增强现实来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烈愿望。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大多数大学生都认可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策略评价理论框架是一个很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的解决方案,他们也学习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

非遗教育主要是通过学校进行。特别是当下非遗进校园成了一种比较普遍的做法和一个较为常见的语汇,非遗校园教育是非遗传承、保护、传播的最有效途径,也是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感受文化魅力,提升人格修养的重要途径。同时,利用多学科交叉理论和综合运用新兴技术(AR)构建的遗产教育框架也是当下高校新文科建设的本质要求,是对新文科建设内涵的一个重要补充,也是推进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在内的学科建设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遗产框架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疯狂英语·新阅版(2022年2期)2022-03-17框架小资CHIC!ELEGANCE(2022年1期)2022-01-11Task 3疯狂英语·读写版(2021年4期)2021-08-16遗产怎么分小天使·五年级语数英综合(2020年10期)2020-12-23Tough Nut to Crack汉语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2019年3期)2019-07-01遗产的分配数学大王·趣味逻辑(2019年5期)2019-06-13浅谈框架网页的学习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9年12期)2019-02-03千万遗产儿童故事画报·智力大王(2017年10期)2018-03-14基于Jmeter对Node框架性能的测试研究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年11期)2018-02-25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文化月刊·下旬刊(2014年6期)2014-08-28

推荐访问:文化遗产 框架 物质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