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5日 00:28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混合式教学背景下统计学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9 11:00:10 浏览数:

张文博

(长春师范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在信息教育背景下,混合式教学已成为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重心和大方向。2015年4月,教育部在《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中指出,新型在线开放课程正在全面发展。其既可以延伸教学空间,又可以优化教学效果,整个教学过程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和探索能力,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1]。2019年10月,教育部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认定办法》中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出认定要求,体现了混合式教学在一流课程认定中的重要地位[2]。新冠疫情爆发后,各高校积极响应“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号召,切实保障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混合式教学拓宽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不足,丰富了课程教学的理念和设计,使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以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为前提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思想是使教学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将传统教学的优势与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相结合,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深度和课堂教学效果。该教学模式通过线上教学资源预习讲解知识点和线下教学活动检验巩固学习效果,避免传统课堂的教师满堂灌现象,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3],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竞争能力。

随着网络化学习方式的逐渐普及,传统统计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缺陷逐渐显现,如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不浓厚、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理论与实操教学不协调。

(一)自主学习兴趣不浓厚

统计学是一门兼具较强理论性和广泛应用性的课程,涉及统计软件如R语言、SAS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相结合,才能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升学习效果。但从统计学课堂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仍然比较普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度主导教学活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激发出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在这种模式下,学生逐渐对统计学课程失去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

统计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大模块展开。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学内容均有所改变,但课堂内容的更新没有跟上时代步伐。例如在推断统计中,传统算法以概率论数理统计为计算基础,结合中心极限定理找出已知数据的分布规律,再通过样本数量特征推断总体数量特征,推断统计的结果由样本统计量的构造原理及样本数据的质量决定。而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获取大量研究数据更便捷。运用统计软件探索数据的分布规律,可以推动统计分析工作顺利开展。由此可见,统计学教学内容更新的滞后性直接影响统计分析的教学深度,制约学生的大数据研究能力。

(三)理论与实操教学不协调

近年来,虽然高校以培养应用型综合人才为教学目标,但从统计学课堂教学活动来看,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统计学是与数据联系紧密的一门学科,从最初的统计调查收集数据到中间环节统计整理再到后续的统计分析,都离不开数据。统计学的实操性极强,这凸显出统计学数据分析方法和相关理论的重要地位,如随机抽样、大数定理等。因此,统计学课堂大量课时用于讲授理论知识,而实验操作及统计分析软件的运用被忽略,这种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使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教学效果不明显。

统计学是高校经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兼具科学统计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复合型人才。该课程具有理论性较强的特点,同时与社会经济等实际问题有较强的关联性,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和数学分析能力均有较高要求[4]。基于此,统计学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十分必要。

(一)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能力

一方面,教师要主动转变教学方式,针对学情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全面提升教学水平;
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提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如主动学习并掌握微课录制方法,精通线上教学平台的搭建,合理安排课前、课堂和课后教学,构建教学反馈机制等,从而提升综合能力。

(二)丰富教学资源,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录制微课视频、高校优质课程、国家精品课程等途径,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传播者。还可以借助线上教学平台开展统计学课程建设,包括“教学资源”“探讨互动”“在线测试”“课外拓展”等模块。通过不断挖掘平台功能和更新教学资源,将线上教学平台打造成师生交流和生生互动的主阵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线上理论知识、线下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既有利于消除传统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为学生提供更多实操练习的机会;
又有助于打破传统课堂沉闷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线上教学平台的后台数据,教师可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测验等多环节、多维度进行教学考评,为学生后续学习其他课程、参加学科竞赛等打下扎实的基础,引导学生将课程学习与自我发展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匹配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高校教师应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构建以应用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理念要与专业知识结合,与信息技术融合,以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和统计分析及应用能力,满足社会对统计人才的需求。

(一)增强统计思维与专业知识的黏性

统计学作为经管类专业核心课程,其混合式教学设计理念来源于专业背景,并服务于专业应用。一方面,基于经管类课程背景探寻与统计思维关联的案例或模型,将案例中涉及的统计知识构建成若干功能互补的统计模块;
另一方面,通过专业案例提升学生运用统计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职业规划需求,增强职业实践应用。教师应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合理扩展教学深度、拓宽知识广度、扩大课程限度,逐渐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构建以应用为导向、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应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结合统计知识和专业背景,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怎么用”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可分层次安排任务活动,以增强学习趣味性、提升教学效果。例如,通过线上设置预习任务、课堂设置分享任务、课后设置检测任务形成混合式教学闭环,实现循序渐进扩展教学深度的目标。该模式既激发学生的探索积极性,又引导学生保持奋进的学习热情。

(一)线上平台预习阶段

第一,拟定线上课程教学计划。线上课程教学计划以学生对基本概念与理论知识的掌握为主,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引导学生规避易错点。第二,录制微课视频,讲解重难点知识。基于统计学课程理论性较强的特点,教师通过录制微课,对数理分析、统计方法等晦涩难懂知识先行讲解,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预习目标,为后续课堂教学做好铺垫。第三,建立经济统计学案例库和课外知识拓展模块。该模块具有丰富的趣味性和广泛的延展性,学生既可以增强预习动力,又可以开展探究式学习,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
教师也能更全面精准地掌握学生的薄弱环节,便于在线下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

(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阶段

混合式课堂教学包括线下理论教学和线上小组协作。线下理论教学主要包括统计学基础理论知识讲解,课程重难点和易错点剖析,预习中薄弱知识点巩固。教师根据学生线上预习的反馈信息和教学大纲,例如问答板块的点赞数和反馈情况、测试题中的错误率,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优化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线上小组协作是通过教学平台设置“头脑风暴”“小组讨论”“互动问答”等环节,补齐线下课堂学生参与不充分、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短板。

线下教学要注重理论讲授与统计实践相结合。教师组建小组形式的案例项目统计研究,研究任务包括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统计调查报告撰写等。每个统计小组以5~6人为宜,成员职责划分明确,围绕研究目的开展统计调查与分析工作。任务结束后,由小组组长汇报任务完成情况,其他小组进行提问,最后教师点评任务完成质量,并将任务成果提交至线上学习平台。师生均可在平台进行评价,包括组内互评、组间互评和教师点评,最终加权计算得出成绩。[5]理论知识与统计实践的紧密结合,既提升了学习的趣味性,又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三)线上课后检测与反思阶段

第一,课后检测与反馈。课后检测是验收反馈教学效果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教师通过发布课后作业或者章节测验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效果,对日后统计学课程教学安排作出调整,利用分层教学法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难题,提升教学质量[6];第二,课程反思与总结。一方面,每章节课程结束后,教师可让学生提交课程学习感悟、章节知识脉络或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加深对统计学知识的理解;
另一方面,教师自身也要进行反思总结,分析研究学情变化,改革创新教学手段,提升教学综合能力;第三,发布思考与讨论。思考讨论交流是知识流通、思维碰撞、知识创新的重要途径,教师围绕统计学重难点知识在平台发布讨论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交流,逐渐提升学生运用统计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推送课外拓展资料。课堂是统计学课程教学的主阵地,而线上平台的相关资源为学生营造了全新高效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加深学习深度、拓宽知识宽度、丰富统计学知识体系脉络。

混合式教学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和线下教学课堂的有机融合,贯穿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反思三个环节,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活动。其中课前预习以学生线上自学为主,通过预习互动形成师生反馈,为后续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课堂教学以线下讲授重难点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为主,旨在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
课后反思通过线上及线下混合考评,反馈教学效果。如图1所示。

图1 统计学课程混合式教学示意图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时间和空间层面更具灵活性,具有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教学效果、教学过程和结果直观化等显著优势,但教学中仍存在实操经验不丰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熟练、线上学习资源不善用等问题。要使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优势,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需要提升教师的实操技能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高效充分利用线上学习资源,构建课前、课堂和课后互为反馈的动态机制。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统计学课程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德育教学效果——立足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教学实践探索中国德育(2022年18期)2022-10-14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2022年2期)2022-10-12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教育教学论坛(2022年13期)2022-04-24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医学概论(2022年3期)2022-04-24《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科学大众·教师版(2022年4期)2022-04-13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9期)2021-04-13统计学教学与实验实践的一体化整合初探当代旅游(2019年10期)2019-04-02《女士品茶:统计学如何变革了科学和生活》科学中国人(2018年8期)2018-07-23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理科考试研究·初中(2017年4期)2017-11-04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中学生理科应试(2017年7期)2017-08-09

推荐访问:统计学 教学设计 混合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