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4月28日 01:27 星期日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新型城镇化视域下的社区体育协同治理研究——对安徽社区体育现实考察与未来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3-23 18:00:10 浏览数:

张志琴

(安徽建筑大学 体育教学部,安徽 合肥 230601)

社区体育是社会体育的基层功能单位,社区体育的发展关系着整个社会体育的发展,社区体育作为一种社会体育形态,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广大社会民众的积极参与,充分说明社会体育的发展必经由社区体育的发展壮大获得实现。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社会的人文结构、利益格局、价值观念等将呈现多样化趋势,这些都对我国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治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1]。从当下我省社区体育发展的实践层面审视,越来越多的社区体育服务供给诸如均等化、服务质量、相关政策、学术研究、资源配置和健身效果等问题,都跨越了多个政府部门或机构的边界,需要对主体进行自治化的社会构建[2]。在这些问题中,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协同治理因其影响范围广以及民众对强身健体认知的提升而备受关注。特别是在当今社会转轨、转型并存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社会多元参与主体的横向协同和纵向协同来承接政府和单位体制分离与外移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职能,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在地域、城乡和社群间的均等化,这对促进健康中国的实现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完善和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要注意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既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在创造制度环境、编制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职能[3]。社区体育作为满足社区民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文化生活需要的工作平台,在政府、社会、市场三重力量推进下,所形成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是城乡社区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的最基础问题[4]。如何提高体育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益,如何在制度和政策方面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激发市场活力,均衡配置公共资源等,是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从“供给”到“享用”再到“实现”这一价值链条形成的重要抓手。因此,其发展的如何?治理的如何?一定会影响着社会文化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那么,现实中我省社区体育自身发展处于何种状态?能否与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相契合?为探究竟,运用体育学、数理统计等学科理论原理与方法,以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为背景,对我省社区体育现状进行调研,从中寻找其存在的“短板”与产生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旨在对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中我省社区体育治理与服务创新实践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实地调研数据和问卷调查及访谈案例进行论证,以期为相关部门决策者和理论与实务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素材与借鉴。

1.1 研究对象

以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为背景,以我省社区体育协同治理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Elsevier、ISI 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60 余篇),研读社区体育治理的相关文献资料(17 篇)。在借鉴、分析和研究国内外成果的基础上,初步提炼和归纳我省社区体育服务管理的路径及影响因素。并查询了相关政府部门——中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安徽省发改委、安徽省住建厅等官网的有关信息。这些文献资料和有关信息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1.2.2 问卷调查与访谈法

对拟调查内容,设计问卷和访谈提纲,这其中结合社区体育服务管理的实际特征,选择了潜在变量及其含义的内容如表1 所示[5],并就有关问题向专家进行请教与咨询,听取意见和建议,以期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为问卷和实地走访调查打基础。

表1 潜在变量及其含义

依据研究内容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6 个地区和30 个社区,受调民众450 名,相关管理工作人员70 名,发放问卷520 份,回收有效问卷511份,以及运动健身设施器材等进行实地调查、走访和考察。通过走访、交流、查看等多种方式,全面、客观地掌握了被调研社区体育的第一手资料,拟为后期研究提供支持。

1.2.3 样本基本特征

在问卷调查过程中,从5 个方面描述了样本的特征: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和月收入进行数据收集归纳如表2-6 所示。

表2 调查问卷样本特征-年龄

表3 调查问卷样本特征-性别

表4 调查问卷样本特征-受教育程度

表5 调查问卷样本特征-职业

表6 调查问卷样本特征-月收入

1.2.4 协同供给主体角色分析

基于多主体协同治理理念,对所获得的调查资料进行分类与归纳,找出社区体育服务协同供给中各主体的角色和职责如表7-11 所示。

表7 政府部门主要职责

表8 市场组织主要职责

表9 非营利组织主要职责

表10 自治组织主要职责

表11 社区居民主要职责

因此,政府、市场、社区自治组织、非营利组织和社区居民是我省社区体育服务五大类供给主体,而各类主体在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中扮演不同角色、承担不同职责和发挥不同功能,但是各自在供给体系中都产生着重要的作用,拥有各自的供给优势[6]。并通过平等的合作关系,依法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进行规范和管理,最终实现社区居民对健康利益需求的最大化。

2.1 安徽省社区体育的现状分析

2.1.1 管理与服务

从居民对社区体育服务供给方面调查的情况看,有91%的社区居民对此表示不满意。认为,社区政府在这方面作为不大,甚至无作为。其原因:一是社区组织管理机构对社区体育所需的基本建设经费,还是依赖政府的分配或有关部门的关照,把全民健身的发展局限于特定的组织界限或行政边界,没有跨域性的协同治理理念和行为;
二是,社区体育服务管理者多数是兼职,对社区建立完善全民健身的服务管理体制和机制内涵与外延知之甚少,尤其有较多的管理者在主观上存在我是“管理者”,忽视我是“服务者”身份的传统管理思维方式,责任担当意识差,供需关系模糊与权责脱节;
三是,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与治理,存在严重的体制机制不完善,造成协同治理体系无法形成[7]、服务措施不到位、服务效果表面化[8]出现政府和社会协同供给局面混乱、供给信息不畅通的现象[9]。上述问题的存在,既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原因。作为协助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社区组织和社会组织[10],都代表着政府行为,这与现在强调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民众对政府的期待是相悖的。

2.1.2 资源配置与健身选择

在实地走访调查过程中发现,有83%的社区居民认为:目前社区在体育设施等资源配置上,主要以第一代健身路径配置为主,健身项目种类和数量,并非以本社区人口数量、年龄结构、职业分布、新旧社区建立和改造等因素为依据,进行规划、选址、配置。每人健身面积平均只有0.077 m2如表12 所示,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要求3 万-5 万人的居住区人均体育设施用地面积为0.125-0.245 m2差之甚远[11]。组合式健身器材配置,尤其是第二代新型智能健身设备,以及能够满足青少年参与运动量较大的项目的简易场地(如简易半场篮球、足球、羽毛球和室外乒乓球台等)更是极为少见,就是有大部分也在室内,需收费才能参与健身。走访中了解到,有86%的健身活动者主要在路边、运动场、体育公园和广场等选择跑步、徒步快走或跳广场舞进行健身。问其为何用这种选择?回答是社区内配置的健身器材活动功能单一,身体活动范围和活动量小,对提高体能效果较差。所以,许多社区民众自然放弃选择健身路径进行活动。依目前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对过去所提供的社区体育公共产品进行改造投入,更新提升社区体育设备的健身功能,使资源配置更贴近社区民众的本性和生活,满足他们对自身健康利益的需求[12]。这也进一步反映出需加大对老旧设备的改建力度,加强健身设备功能的提升,提高有关职能部门对社区民众健康智能化理念的认识,使功能和效果能更多的获得社区民众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表12 社区体育健身活动场地配置状况

2.1.3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体育治理

图1 社区全民健身治理多部门协同路径态势

目前,政府主导社区体育在物化方面的投入,仍在继续延续,而社会组织参与社区体育治理的比重微乎其微。政府颁发的《安徽省体育设施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鼓励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个人,通过捐赠等方式参与其中。事实上,在这方面的工作尚未有明显突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仍然落后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13],尤其是社区体育跨部门、跨机构,甚至跨区域协同治理的具体治理结构和具体运行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和建立,缺少对社会组织的发展活力、生存能力的政策培育和政策激发[14],社会组织和私人机构与政府协同参与社区体育的治理,仍处在号召与鼓动的过程中。实地调研证明,虽然政府文件中提倡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区体育治理,但由于缺乏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相配套,造成社区体育所需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和实施市场化配置、第三方托管更加难以落地。正确处理好政府和社会组织关系,是夯实城镇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治理的根基[15],才能真正体现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的实用价值。

国家提出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核心,是以城乡统筹、城产一体、节约集约、和谐发展等为基本特征,推进以人为核心,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为目的[16]。它与以物为主体的传统城镇化在价值趋向、发展方式等方面都有着鲜明的不同。社区体育作为以人为本的载体,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当我们面对现实时发现,目前我省的社区体育在地区间,区域内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些不平衡、不充分,有的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有的则是历史遗存的。对此如何尽快改变这种现状,使之与城镇化发展战略相契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17],提出以下协同治理策略。

3.1 坚持管理创新,夯实政社合作共治基石

强化政府服务意识,转变管理模式与观念,提高政务水平。在变粗放管理为精细化服务的同时,正确认识与理解管理可为服务行为创造良好的环境,服务可为管理提高合法性,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管理的本质就是服务,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服务提供者深入基层应呈现常态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民众参与体育健身中提出的诉求,做到及时给予回应。这样显得服务提供者的态度、行为、专业性非常重要,也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同时,逐步放开医保个人账户,允许其余额按一定比例用于本人或家庭成员的体育健身消费,来激励民众积极主动参与健身,力求管理服务有温度。

3.2 坚持制度供给和创新为激励,为协同治理注入新动能

要以有效的制度措施为引导,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社会组织参与社区体育治理的主体作用[18]。一方面,建立社区体育自愿者工作站、体育专业人士帮扶点、体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基地和政府购买服务的第三方托管等多种组织形式,使各种社会资源重组再利用,最大限度发挥其潜在价值。另一方面,实施对口帮扶、组织援建、结对捐建和联建共享等多种多样的模式与做法,在地区区域内实行横向与纵向的“强对弱”帮扶,实现社区体育的均衡发展。通过非营利性服务,或微利营销、捐赠、认购等各种方式,加强对社区体育进行注资,使社区体育软硬件建设投入呈现多元化。这种社会多主体参与社区体育的协同治理最大益处就在于:能很好的解决全民健身需求结构升级与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19]。

3.3 坚持需求导向,推进居民参与强身健体的热情

利用各种新媒体介入,大力倡导体育运动就是:健康的储蓄,快乐的理财,心情的富有的人生“财富观”。引导民众崇尚运动、热爱健身,用实际行动投入到全民体育健身之中。并通过定期或不定期举办运动健身(锻炼)知识讲座、交流会、巡回展示、派对联谊活动、体育游艺活动和体育文化节及各种运动项目竞赛等形式,丰富社区体育活动,营造人人参与体育运动的氛围,提高社区民众体育健身参与度。就协同治理而言,要让社区民众在参与体育健身过程中,懂得自身既是被治理者,又是治理者。当人们学会了科学的体育健身方法,体育健身达到一定水准时,社区体育公共产品会得到更多集体和个人提供体育健身方面的帮助。这种示范所产生的边际效应、显性效果,能固化体育人口存量,扩大体育人口增量。

3.4 坚持科技创新,加大智慧健身产品研发,搭建智能化健身的监测与评价平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重要的动力引擎[20],促进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科技创新,就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技术优势,研发智慧+体育健身产品+运动评价,在实现资源共享等方面起到决定性作用。通过更多智能化健身产品的研发和投入,让社区民众在运动项目选择、运动量(强度、密度)安排、运动时间设置、卡路里消耗、体能成份分析、、运动处方定制和体育健身效果等方面的即时监测与评价成为可能。新科技元素的加注,不仅方便社区民众及时了解和把握自身健康状况,做到有的放矢,而且会让社区民众获得更多的新鲜感和获得感,这对进一步激发人们参与体育健身的热情有着特殊的意义。与此同时,科技的注入对我省社区体育均衡发展及协同治理将会产生更大的边际效应。

通过探讨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提出社区体育协同治理与以往的传统管理,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是一个深层次的“质”的不同,即“管”的行为来源于赋权,侧重于权威,而“治”的依据来源于制度和规则,侧重于各种机制的相互作用。社区体育协同治理,是政府、辖区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等行为者的共同参与。通过平等合作,依法对社区体育进行规范管理,其实质是一种多角度、多维度的融合,并以最终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政府在其中是通过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等,以其“刚性”的方式参与协同治理;
社会组织(或个人)是通过为社区体育捐赠或提供服务等,以其“柔性”的方式参与协同治理;
社区是通过组织、招募、咨询、接洽、认证和提供相关公共服务等,以其工作“特性”的方式参与协同治理;
辖区居民是通过参与健身过程,学会掌握科学健身知识和技能,进而增强参与体育健身对培养健康素养的认识等,以其“显性”的方式参与协同治理;
科技投入则是通过研发与产出智慧+体育健身器材,为社区民众提供公共产品服务与监控等,以其“隐性”的方式参与协同治理。

4.1 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水涨船高”。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们的需求层次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当低层次的需求被普遍满足之后,高层次的需求就会被激发出来,成为社会大多数成员的追求[21]。提出社区体育协同治理,既是一个理性问题,更多的是一个趋向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与途径。因此,改善民生,提升人们的健康水平,就必须构建社会协同治理的体制机制,推动社区体育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社区民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将安徽省社区体育现状置于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中进行考量,它的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即:在社区体育工作中重管理、轻服务;
在资源配置中重物化、轻文化;
在社会组织参与中其治理重等待、轻开拓;
在民众参与体育健身中重有形、轻无形。针对目前我省社区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有效解决问题的手段与途经,就是要以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为契机,培育壮大体育社会组织多元主体参与社区体育治理,制定社区体育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策略:坚持管理创新,以问题为导向,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解决制约社区体育协调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坚持制度创新,以调动更多的社会组织(或个人)积极参与社区体育治理为抓手,为社区体育协同治理注入新动力;
坚持理念创新,以促进社区民众强身健体为根本,不断激发民众参与体育健身的内在驱动力;
坚持科技创新,以加大研发智慧+健身新产品力度为突破口,为民众运动健身搭建“智能化、便利化”监测与评价平台。

4.2 建议

第一,伴随着全民健身事业的日渐发展,尤其在“大群体”的推进中,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快修订和完善安徽省社区体育建设与发展的制度设计,弥补和统合分散于不同部门间的治理缝隙和治理权限,推进构建多层次全民健身治理机构,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治理机构的地位,为社区体育基础性建设和布局等工作提供法理支持。使社区体育在软硬件建设、更新、提升中,让更多的社区民众在参与中提升体育健身的获得感和满意感。

第二,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被纳入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政府需积极地释放社会组织机构的发展功能。出台有利于社会组织(或个人)参与社区体育治理的政策和鼓励办法,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与担当,以及组织发展活力和组织生存能力。使社区体育的协同治理、多元投入、资源优化配置,由国家管理向国家治理方向转变,形成政府负责,向体育社会组织购买社区公共服务,建立一种政府和社会新型的合作关系。实现其价值最大化,促进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社区体育协同治理。

第三,建立完善体育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评估管理办法,以及科学评价的等级制度,甄别提供服务的组织的资质、信誉和能力,如只有被评上某个等级,才能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和资助奖励等。这样就会改进体育社会组织服务质量,在服务的精细上下功夫,切实帮助社区民众解决在各类体育健身中的关切。同时,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互联网,来整合各种资源,建立起以省、市、区(县)、社区多级网络下的体育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实行登记备案制,使其能真正成为为社区体育提供服务、反馈诉求、诚信守信、遵纪守法的主体,让民意、民情、民智、民利能在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中得以体现。

第四,社区要依据辖区內院落多少,社区单位多少,产权单位性质,人流特点和走向情况,来掌握服务对象的文化层次、素质、需求等状况。以此在社区体育协同治理过程中,有侧重、有目的、有目标地将政府行政主导和社会组织(或个人)参与支持,成为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多元共治、协同供给的动力机制,以政策供给、分层供给、特色供给、网络供给、科技供给等多角度的信息化供给,拓宽社区居民参与健身的路径。

猜你喜欢 供给协同民众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9期)2022-10-25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金桥(2022年7期)2022-07-22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22年6期)2022-07-02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环球时报(2022-03-21)2022-03-21京津冀协同发展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领导决策信息(2017年11期)2017-05-17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领导决策信息(2017年9期)2017-05-04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四川党的建设(2016年6期)2016-12-28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群众(2016年10期)2016-10-14

推荐访问:视域 体育 社区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