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8日 05:00 星期六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大学生网络安全法治教育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发布时间:2023-03-29 09:35:11 浏览数:

解艳林,刘雅楠

(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山东 日照 276800)

习近平主席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提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1]2020年《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正式颁布,将大学生网络安全纳入到国家安全教育的重点领域。网络是隐蔽和复杂的虚拟社区,在这个虚拟社区,网络诈骗、网络暴力、信息泄露等网络安全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常有发生。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法治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使其在网络生活中能遵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规范自身网络行为、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成为维护网络安全的中坚力量显得尤为迫切,也成为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重要课题。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升大学生网络安全法治素养,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网络强国的基础工程,是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总体要求,是全面增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和法治素养的方向指引。

(一)推进依法治国,系统构建大安全格局的现实要求

全面依法治国已经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2016年6月,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将高等教育阶段列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大学生是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储备力量,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法治教育直接关系我国法治国家建设进程。2020年,网络安全被纳入国家安全教育16个领域安全之一。大学生作为网络平台积极参与者,其网络安全教育又是国家总体安全观的重要内容。所以,在国家大安全格局下,大学生网络安全法治教育要紧跟新时代战略方针,创新性发展以适应时代方位,科学回答和正确应对国家安全事业发展的时代课题,为国家安全建设积蓄力量,从而系统构建大安全格局,共同筑牢安全的钢铁长城。

(二)维护高校和谐稳定,实现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

2021年10月,全国校园安全专项整顿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把平安校园建设放在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大局中来谋划推进[3]。高校是国家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前沿阵地,大学生网络安全工作更是安全稳定工作极为重要的领域,利用法治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的教育和引导,规范大学生网络活动,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对构建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具有关键意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大学生通过合法途径参与到网络社会生活中,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形成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与制度认同,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其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提升大学生安全防范及应对能力,培育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内在要求

大学生是网络活跃人群的主力军,他们思想活跃、精力充沛、乐于参与社会事务、对未知领域充满好奇心,但是思想尚不成熟,缺乏社会经验,辨别危险能力较差,又易煽动,所以其身处网络社会时,安全防范意识差,法律知识欠缺,缺乏用法治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当前的多种网络安全应对技术规范仍然存在未覆盖区域,法治管理因网络领域跨度大、难追踪、成本高等而较难施展。因此,将加强高校学生网络安全法治教育提上紧要议事日程,不仅使其规范自己的网络言行,提高自身网络安全防范能力、适应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而且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

经过数十年的法治教育改革及实践,我国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目前我国大学生网络安全法治教育尚存内容碎片化、缺乏实效性、途径单一化、知识灌输性、师资分散化等诸多困境。

(一)教育内容碎片化,缺乏实效性的现实指导意义

我国连续编制的八个五年普法规划与近五年密集出台的相关制度文件已经逐步明确我国法治教育的性质与目标定位,但目前高校网络安全法治教育内容依旧处在零散形态。纵观当前我国高校法治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主要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形势政策》、《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前者为选修,且课时相对较少;
后者是法治教育课程唯一必修课,涉及法律基础的两章整体占比较小,其中涉及网络安全法治内容更少,法律意识、法治精神内容基本停留在宏大叙事的理论层面,且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鲜有涉及,政府和社会主体将最新或常用法条也只是零散式传播于校园,未有效融入整体内容体系构建。当前新科技不断发展,无疑增加了网络安全法治教育内容紧跟时代发展难度,使得大学生不足以应对许多新的现实突发状况。目前网络安全法治教学缺乏探究深层次法治理念的形成、法治思维的培育和法治信仰的树立,也较少联系实际、贴近学生实际所需,对其学以致用解决网络中法律问题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二)教育途径单一化,以知识灌输型为主

当前,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多以课堂和班会为主渠道,辅之学校保卫处、学院新媒体网络推文教育宣传,以及少有的校园实践活动。课堂和班会主渠道单方面输出,阐释法律概念、介绍法律规则等知识,这种“注入式”“填鸭式”教育无法引起学生兴趣、共鸣,更无法引导其融会贯通理论知识于现实生活。而在校内各网络平台发布的知识只起到警醒作用,未充分利用和整合网络平台资源,有效发掘、借鉴、创新新型媒体运营模式,建好用好大学生积极学习、同辈影响的新教育网络阵地。网络安全法治教育实践也长期囿于组织一场庭审旁听、完成一次场馆参观等“单一平面化式”学习体验,不具有趣味性、研究性、探讨性的“多层次深度式”学习体验,未充分利用网络安全法治内容的实用性调动起大学生法治教育学习积极性。

(三)教育师资不足,缺乏教育力量有效整合

目前教师队伍缺乏法学和计算机网络安全背景,专业化程度不高,难以有效完成教育任务。例如,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师主要由教授全校性公共课程的思政教师担任,他们未接受过系统的法学学科训练,法治内容的教学多机械讲授教材中的法律内容。在社会教育体系中,相关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尽管在法律知识储备、法治实践经验积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也已成为大学生法治教育活动组织者或参与者,但这些不同性质的教育力量既未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法治教育性质、目标、价值形成统一认知,也并不知晓自己组织或参与的某项具体活动在整体布局中的确切位置,未形成分工明晰、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的长效机制。学校在专业师资匮乏、校外力量无法有规律地参与日常教学活动情况下,通常只能先满足形式要件,达到开足课时、讲出教材所涉法律知识的最低要求。社会教育主体也追求易于客观评价、即时显现的表层效果。

深入剖析大学生网络安全法治教育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找准症结所在,以此精准多层教育目标,加强内容顶层设计,革新教学方法,构建多元协同教育机制,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高校网络安全法治育人格局。

(一)明确发展内涵,精准多层教育目标,加强内容顶层设计

目前高校法治教育理念从“知法守法论”到“法律心理和法律意识论”,到“法律素质论”,再到“法治信仰论”,已经从培育“消极守法公民”向培育“积极守法公民”转变[4]。但是实际上我国高校法治教育仍停留在培养“知法守法者”层面,大学生网络安全法治教育亦存在同样问题,需进一步明确网络安全法治教育目标,分解总目标,对教育内容进行顶层设计。首先,搭建循序渐进、层次递进的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思维、素养与信仰教育目标体系。从依法治国方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高度俯瞰,从大学生日常生活、有效运用法治知识的实际入手,教育目标要在建构知识体系基础上继续提升运用法治思维、依法妥善解决社会问题能力,形成尊崇法治、信仰法治的情感心理认同,引导掌握深层法治理论,涵养法治精神,根植法治信仰。其次,注重各年级、各学科之间目标与内容有机融合和纵横衔接。根据各年级、各专业大学生思维等特殊性及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不同的种类设分层目标;
深入挖掘各专业学科中涉及网络安全内容,融入网络安全法治教育;
注重开发第二课堂,丰富网络安全法治教育的社会实践、专项课题、社会服务等。再次,着力激发大学生自主探索网络安全法治学习的内驱力。目标和内容的设定要充分激发学生主体精神,使其能够自主探寻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方法,最终达到知识和能力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

(二)从实际问题出发,革新教育方法,激发学生自主探索

要发挥大学生网络安全法治教育较强的实践特性,革新灌输知识型教育方法,促使其探究思考兴趣问题,重塑其思维模式,促进去其解决问题,引导其成为网络安全法治学习的网络连接者、内容创造者和体系构建者。首先,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激发学习兴趣。大学生具有对事物有着好奇心、乐于探寻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特点,要充分利用其解决网络安全法治实际问题,将网络安全法治学习转变成为一种由内向外的自发与自觉行为,鼓励支持学生沟通合作,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环境。比如,通过问题设计、以案说法等灵活开放方式,注重学生的参与、互动、思辨,综合采用故事教学、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也可以引入PBL教学模式,运用项目式教学。其次,深度打造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项目。校园文化活动中的茶话会、知识竞赛等活动,社会实践中的参观公检法司、学术科研、寒暑假调研等项目,都应在趣味性、探索性、合作式等原则指引下,最大化精心设计活动目标、形式和内容,充分释放第二课堂教育潜能。再次,借助网络运营创新模式让全员动起来。创新性借鉴网络自媒体运营模式,建构网络安全法治教育平台,吸纳政府部门、专职教师、多专业教师、社会专业人士、大学生参与共享共建案例库,形成全员共同参与平台活动的良性互动,实现有问题随查随解决,有效应对网络安全法律知识更新迭代速度快的问题。

(三)外引内培,联动社会资源,构建多元协同教育机制

大学生网络安全法治教育需充分调动和挖掘全员教育功能,形成以专职法治教师为主导、学生自我教育为主体、多元社会力量辅助的新时代法治教育人才共同体。首先,培训校内老师,校内外互聘,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平台共建、优势互补。对现有师资队伍分类培养,鼓励支持他们进修深造,鼓励、支持实务部门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形成教师、政法机关、律师、法官、检察官等多方参与构建的多元法治教师师资队伍结构,组建高校网络安全法治教育核心团队,多方协同研发课程,发掘法律案例资源。其次,激活学生自我教育力,让学生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行为的践行者。充分抓住并发挥学生主体这一力量作为有效突破点,全方位搭建理论与实践合一的施展舞台。比如,充分利用法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同学的专业背景,设置法律援助校内实习岗,与校外街道、社区组织合作进行法律咨询。再次,加强联动机制建设,整合教育力量。统筹家庭、社会、公检法等主体,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和高校形成良性互动,多方配合,多措并举,优化共治主体的权责关系。由此形成专职法治、计算机教师与多元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网上网下相结合的教育合力,增强教育活力,实现教育领域公共利益最大化。

大学生是网络平台的参与者、建构者,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法治教育,能引导大学生自觉守法,在网络平台规范自己言行,同时遇事能找法,用法治方法维护自身权利,使其坚定社会主义法治信念,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前大学生网络安全法治教育虽有诸多有益探索并初见成效,但网络安全法治教育体系还需加快构建,以此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筑起网络安全的“坚实堡垒”,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猜你喜欢 网络安全法治大学生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人大建设(2020年3期)2020-07-27新量子通信线路保障网络安全科学大众(中学)(2019年2期)2019-04-08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小学生必读(中年级版)(2018年4期)2018-07-05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人生十六七(2016年14期)2016-12-01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互联网天地(2016年1期)2016-05-04我国拟制定网络安全法声屏世界(2015年7期)2015-02-28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团结(2014年4期)2014-02-28让大学生梦想成真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推荐访问:网络安全 法治 对策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