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4日 07:01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论以新发展理念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发布时间:2023-03-29 18:25:09 浏览数:

褚亚男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 100081)

新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五个部分既是物质愿景又是实现途径;
既是价值追求又是行动指南;
既可以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又能够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新发展理念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供新的体现形式。创新发展为其提供发展动力,协调发展为其展现发展的不平衡,绿色发展体现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念,开放发展呈现的是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显示的是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一)创新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发展动力体现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一条改革之路,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创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创新发展不是要讨论其是否存在创新,而是要明确创新发展的动力体现在哪些方面。应该说,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创新发展动力体现在各个领域和层面,但总体而言突出表现在五个主要方面。其一,走经济发展之路,实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把市场初次分配、政府再分配和富裕群体第三次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从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其二,走政治发展之路,在坚持我国国体和政体的基础上,主张实现对民主政治凝聚新认识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其三,走文化发展之路,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各种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亦求同存异,交流借鉴,推动文化发展;
其四,走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平世界之路,坚持以互不干涉内政,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态度维护领土完整,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其五,走改革创新之路,在各个领域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努力推动各方面的创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既没有走西方资本主义的老路,也没有走以前改旗易帜的旧路,而是在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

(二)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发展平衡体现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一条协调发展之路。从宏观层面讲,社会发展需要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生产力以及经济基础的发展,政治、文化等领域不断适应经济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建设从最根本上讲是生产力不断发展,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外壳的过程,而政治、文化等领域也需要变革来与经济相协调。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在新的基础上、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再次协调运转起来。从微观层面讲,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推动五大方面相协调。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我们秉承“两个大局”的战略指导思想,先加快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再帮助中西部前进,以此来奠定国民经济平稳、高效运行的基础;
在城乡协调发展方面,不断出台惠农的政策,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逐渐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协调方面,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始终注重社会各领域的跟进,以发挥二者相互促进的作用;
在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协调发展方面,党中央总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优势互补中创造更大发展空间。总之,协调发展的核心是全面性,要着重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建设提供重要途径。

(三)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健康和谐体现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一条绿色发展之路。从理论上讲,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资本主义发展与生态文明进步呈现对立状态,资本的本性就是永无止境地掠夺自然,从而无限追求自身增值,这与保护自然的初衷相违背,表明资本是带有反生态、反文明性质的。这种性质决定了要靠资本主义利用相关手段解决生态问题的设想都是空想,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为绿色发展之路提供实践参考。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追求共产主义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道路是消灭资本的道路,是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真正和解的道路,是解决人类生态危机可供选择的道路。另一方面,中华文明注重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华传统文化古已有之的意蕴。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和谐共生”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从实践上讲,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表明,在“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呈增长态势,全国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水平提高。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率先批准《巴黎协定》,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指出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意义,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全球环境的治理。总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不论从现实发展上,还是未来指向上,都是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四)开放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内外联动体现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一条开放发展之路。纵观中国历史,我国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开放是一个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的过程。中国最开始的开放是被动的,是被迫加入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正如马克思所说:“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中国就是被西方列强强迫加入世界进程的。在探索中国道路的过程中,我国逐渐走上了主动开放的道路。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实现了独立自主的开放,顺应了世界发展的潮流,符合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中国的开放是采取纵深式战略发展的,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和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与此同时,还注重与其他国家建立良好关系,组成共同解决问题的国际组织,并着力成为重要国际组织的核心力量。中国始终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实施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以开放拓展新的领域。在全球化以及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背景下,世界会更深层次地融入中国,中国也会进一步融入世界,中国始终走的是一条开放发展的现代化新道路。

(五)共享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公平正义体现

共享发展就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发展,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的发展理念,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要体现方式之一。中国历来重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正是基于此才能取得现在可观的成绩,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及社会基础。党的群众路线深刻阐明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衡量价值的主体;
将人民的利益作为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领导人对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强烈意愿的体现;
采取的区域性扶贫、大规模开发扶贫、整村推进扶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相关政策,最终在2020年实现了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是国家对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高度重视与直接现实体现。共享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建设的重要体现方式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追求以及本质要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

新发展理念为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新地位提供了观察新视野。其中创新发展是动力保障,协调发展是必然要求,绿色发展是应有之意,开放发展是必由之路,共享发展是本质属性。

(一)创新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动力保障

创新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动力保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创新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生产力保障。根据社会主义本质论,第一步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这一过程中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探索新道路的过程中,创新发展是解放发展生产力的驱动力量。因此,必须通过创新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供生产力保障。另一方面,创新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整体性、制度性保障。马克思主义理论表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受制于社会存在,只有适应社会发展的社会意识才能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社会意识要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保持基本的一致性,但与此同时,社会意识还具有相对独立性,有自己的发展轨迹。因此,创新发展不仅要注重生产力的创新,还应重视理论体系与制度体系的更新换代。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仅需要生产力的保障,而且需要将整个社会系统作为保障。这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坚持各方面的创新同时并举,形成新的发展模式,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建设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二)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必然要求

协调是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建设的必然要求与现实诉求。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及“四化”的同步发展,争取实现国家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同趋势增长。协调发展的提出一方面是基于我国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的现状,另一方面则借鉴了国外相关的发展经验。美国存在区域、工业与环境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本也存在东京与过“疏地区”的分化现象,都通过调整财政政策、产业结构、公共设施投资等手段促进了本国的协调发展。我国国情虽然与美、日等国家不同,但是他国的措施为我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中国积极采取措施大力促进区域、城市在经济、社会、卫生、教育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加强薄弱环节的发展后劲,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必须以协调发展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

(三)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应有之义

中央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表明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应有之义,要将绿色发展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建设的全局和全过程中,以此来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绿色发展道路就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反思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以及中国某些地区“未发展,已污染”的状况来看,在中国绿色发展是一个必须遵循的战略方法,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加大绿色经济的比重,促进各个社会系统实现共生共存,构建科技高、消耗低、污染少的产业结构,以绿色经济带动经济的增长点。此外,如果我国不采取绿色发展的方式缓解环境问题、维护生态安全、走现代化新道路,那么我们就难以打破西方国家在生态问题上无端妖魔中国的图谋,难以继续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总之,绿色发展是全球生态安全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

(四)开放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必由之路

开放发展是一种时代趋势,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必由之路。开放发展是顺应国际国内大趋势所采取的发展战略。在国际方面,即使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整个世界单边主义、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等动荡因素依旧存在,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共同体思想所引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仍然是世界人民共同的目标。中国为适应总体发展的形势,要坚持开放发展的战略,将开放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繁荣建设的必由之路。立足国内情况,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强大的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既需要世界市场促进其消费,也需要激发国内庞大的消费能力。基于此,必须加强开放的力度、深度、广度与速度,通过开放发展打通国内开放的堵点,促进各个区域之间的资金链、产业链相互连通,增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韧性,使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以便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总之,以开放发展作为战略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基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现实情况的考虑,是促进中国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五)共享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本质属性

共享发展是由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转化为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是将部分人先发展转化为全体人民共同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本质属性。中国的共享发展既融合在国内的发展中,也显现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国际社会交往中。在国内方面,首先,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与共享发展理念是相契合的,共享发展正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文化传统的时代表达。其次,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着重点不同,其发展的特殊性不在于是否注重生产力的发展,而在于是否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代价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否将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最后,共享发展存在于经济发展战略中。经济发展中“做蛋糕”和“分蛋糕”是两项重要的任务,共享发展主要在“分蛋糕”的任务上倾斜,注重效率与公平的平衡,重视初次分配、再分配以及第三次分配的稳定,始终坚持保护人民的利益,有效解决社会的公平正义问题。在国际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为世界贡献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成果之路,始终坚持发展成果让世界人民共享。此外,中国还肩负着给整个世界带来和平命运的责任。可见,共享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本质属性,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一条共享发展之路。

新发展理念为重新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作用呈现了把握新角度。创新发展为其奠定物质基础,协调发展为其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绿色发展为其创造安全的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其提供广阔的国际视野,共享发展为其奠定群众基础。

(一)创新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奠定物质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表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科学技术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而创新发展将极大地带动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是引领一切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引领经济的发展主要注重三个方面的效果。第一,完善激励创新机制,尽力形成大众、政府、市场的合力,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第二,采取新途径,积极发展区域经济、网络经济,实现以互联网为基点的创新发展带动经济腾飞的阶段性目标。第三,以创新驱动产业转型,依靠科技和产业创新来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缩小产业的梯度差,依靠原创性技术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我国的品牌价值,进而增加经济竞争力。总之,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培养创新型人才,不断推动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创新,争取占据创新发展的制高点,把握“生产力水平”,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二)协调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建设的实际诉求。协调发展的核心是维护社会和谐,通过协调发展可以解决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可以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可以最大范围地实现应有的和谐。协调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追求公平正义,通过协调发展营造一种公平公正的环境氛围,达到人与自然、社会良性协调的状态,最终实现普惠发展的目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建设既需要稳定和谐的社会氛围,又需要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坚持协调发展理念,注重统领全局,重点缩小城乡、区域经济间的差距,保证公民在公平的环境下平等的发展权利;
站在大局的高度上,着力调节暴力冲突、群众性事件等不和谐不协调因素,平衡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
重视总体布局,均衡发展,补齐发展短板,强化薄弱环节,实现“五化”同步发展。总之,只有合理采取适当手段,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供安全的社会保障,创设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绿色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安全的生态环境

“绿色发展”要解决的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建设的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绿色发展之路是中国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发展道路。目前,经济发展中,我国在面临生态环境恶化,生态资源短缺等现实问题的同时,人民群众对空气、水资源及食品安全的要求逐渐提升,这些都是未来必须解决的问题。绿色发展要在坚守生态底线的基础上,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将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安全的生态环境。此外,实现经济增长、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目标,但建设美丽中国亦是最终民心所向。随着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优美的生态环境逐渐成为一种稀缺状态,人们由过去的“求生存”转化为现在的“求生态”。因此,在新时代,我国更加注重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发展,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注重生态保护的效果,大力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建设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创设安全的生态环境。

(四)开放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供广阔的国际视野

闭门造车已经成为中国的历史,开放才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主要渠道。开放发展的宗旨在于深化改革,促进和平发展。首先,为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中国在全球视野下始终坚持互利共赢的战略,着力以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进而达到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水平,这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其次,新形势下中国为走向世界舞台,承担国际责任,创新对外发展思维采取了许多重要措施,诸如,“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建设等。这些都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走开放发展之路拓展了发展空间,奠定了国际基础。最后,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及新冠疫情持续扩散的大背景下,追求和平与发展仍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将开放发展的战略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建设有力的外在支撑以及完成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追求的重要手段。总之,坚持开放发展,不断促进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更好地汲取世界的营养,同时也可将中国的发展成果惠及世界,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供更广阔的国际视野。

(五)共享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奠定群众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是全体中国人民同心协力,共同为之努力的独特道路。共享发展一方面旨在将各方面发展的有益成果让人民大众共享,通过采取缩小收入差距、建立公平公正、可持续性强的托底机制以及促进人口协调发展等具体措施,最大程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需求。另一方面,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不能完全均等地让人民大众共享,国家在允许差异的同时致力于将差异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让人民群众在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过程中有更强的获得感、幸福感。中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坚持调动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全体人民都能够居有所住,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劳有所得,共同实现共建共享共富裕,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建设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

猜你喜欢 中国式道路现代化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清华金融评论(2022年4期)2022-04-13道听途说小猕猴学习画刊(2022年3期)2022-03-28中国式民主环球人物(2022年5期)2022-03-07《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农业现代化研究(2021年2期)2021-05-02我们的道路更宽广青年歌声(2020年12期)2020-12-23——评《中国现代化论》">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山东社会科学(2020年2期)2020-02-18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海峡姐妹(2018年7期)2018-07-27中国式教育的“逆袭”华人时刊(2017年23期)2017-04-18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读写算·高年级(2015年1期)2015-07-25

推荐访问:以新 现代化 把握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