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08日 16:17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中国食品安全研究热点挖掘与前沿探析

发布时间:2023-03-30 10:00:11 浏览数:

马 艳,钟传量

(武汉轻工大学 管理学院,武汉 430048)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与否,不仅关系着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在国家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我国食品行业经受住了疫情大考,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据国家统计局相关资料显示,2021年1-10月,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3 184.1亿元,同比增长12.3%,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0%.在拉动整个工业经济的平稳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国工业面对突变环境下持续发展的“稳定器”.然而,在数据上升的背后,食品安全的隐忧仍然存在,如网络订餐卫生问题、食品运输冷链携带病毒现象以及世界范围内食品安全事件不时爆发,都对食品安全的防范与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关心食品安全问题,习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将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保卫人民‘舌尖上的安全’”.《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提出,“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强和改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从国家层面到社会层面对这一主题的关注度也持续增加.那么,从90年代末至今,我国食品安全研究的历程怎样?近年来学者们关注的热点是什么?未来食品安全研究的趋势如何?基于此,借助CiteSpace、Bicomb、SPSS等工具,对1999-2021年中国食品安全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从可视化的视角,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探析食品安全研究的热点与前沿,以期为中国食品安全研究提供参考.

表1 中国食品安全文献检索六元组策略组合Tab.1 Six-tuple strategy combination of Chinese food safety literature retrieval

图1 1999-2021年中国食品安全领域发文量趋势Fig.1 Number of food safety research papers in CNKI core journal database from 1999 to 2021

1.1 数据来源

为了客观、准确地选取中国食品安全的研究样本,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选择权威的数据库作为样本数据来源,并尽可能全面、准确地对数据进行检索;
二是对检索所得的数据进行筛选,提高所需样本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因此,本文以CNKI中国学术期刊为文献检索平台,运用六元组模型构建策略,即检索式、检索字段、检索模式、时间跨度、文献类型和来源类别[1],获取高质量、高相关度的文献,如表1所示.共检索到2 430篇文献,删除检索数据中的重复文献、通知、征稿、报道等不相关文献,最终得到1999~2021年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有效文献共计2 146篇.

1.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和统计学方法,研究样本文献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具体方法涉及以下部分:一是描述性统计分析.使用CiteSpace 5.8R2软件以Refworks格式导出样本数据的信息,利用Excel统计中国食品安全研究的发文量和时间分布特征,梳理核心作者、主要研究机构,分析合作情况并绘制图谱;
二是热点分析.利用Bicomb软件对高频词两两配对,结合SPSS软件对导出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探寻热点聚类;
三是绘制战略坐标图挖掘研究前沿,预测食品安全研究可能的发展趋势.

2.1 文献数量发展趋势分析

学科领域学术文献的数量及时间变化可以清晰地反映出该学科发展态势及受关注程度.1999-2021年间国内对食品安全的研究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如图1所示.

第一阶段为萌芽阶段(1999-2007年).此阶段中国食品安全研究发文平缓,8年间发文104篇,占总发文量的5%,每年的发文量较上一年增长10篇及以下.该阶段文章探索层面居多,以介绍西方经验及措施为主[2-3].第二阶段为快速发展阶段(2008-2013年).此阶段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42%,年发文量呈线性增长趋势,2013年文献发表数偏高,达233篇.此阶段研究侧重于从制度上探索食品安全保障及政府监管的作用[4].第三阶段为丰富阶段(2014-2021年).此阶段发文量呈V字型变化趋势,2020年以前年发文量呈下降趋势,但均值仍在80篇以上,2021年发文量增至237篇,前后增幅达225%.表明学界对食品安全研究的热度仍在持续,但在研究视角和主题上更具多元化.主要原因是受世界范围内新冠疫情防控的影响,进口冷链食品存在核酸检测阳性的问题[5],导致围绕“食品安全检测”“溯源”“供应链管理”等相关主题的研究增多,关注度迅速上升.由此推测,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发展,食品安全研究将继续趋于深入与完善.

2.2 核心作者与机构分布

发文作者是食品安全研究的主体,通过作者共现网络分析可以识别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群及其合作关系.根据文献计量学家普莱斯提出的核心作者计算公式,可以统计本领域的高产作者数量,具体公式为[6]

(1)

式(1)中,Mp为统计时段内核心作者发文量的下限,Mmax为最高产作者的发文量.经统计核心作者最高发文量为27篇,代入式(1),得到Mp=4.即发文量为4篇及以上者为核心作者,共计128位,其中前10位作者如表2所示.

表2 食品安全研究发文量前10的作者Tab.2 Top 10 authors of food safety research publications

图2 核心作者合作图谱Fig.2 Collaboration network of core authors in food safety

图3 1999-2021年食品安全研究发文量前10的单位Fig.3 Summary of food safety research institutions from 1999 to 2021

考虑到核心作者的形成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段,设置时间切片为8 a,TOPN=50,即以8 a为1个时间切片,抽取前50的作者合作信息.为确保作者合作网络的完整性,不设置裁剪方式,运行CiteSpace软件,得到1999-2021年中国食品安全研究发文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如图2所示.

结合表2和图2可知,发文量居前列的核心作者依次为吴林海、郑风田、王志刚、安玉发、洪巍、王冀宁,平均发文量约为13篇.其中,江南大学的吴林海教授发文量最多,为27篇,明显高于其他核心作者.目前已经形成以吴林海为核心,洪巍、李清光、王建华等为主要成员的稳定合作网络.还有以南京工业大学王冀宁为核心,以王磊、陈庭强等为主要成员的合作网络;
此外,以郑风田、刘亚平、李长健等作为核心作者也形成了小规模合作网络.值得注意的是,刘鹏、费威、戚建刚等作者发文量较高,但尚未形成较大的作者合作网络,在图上以孤立点的形式存在.

1999-2021年食品安全研究发文量前10的单位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发文量排名前5的机构依次为中国人民大学(115篇)、江南大学(54篇)、华中农业大学(41篇)、中国农业大学(37篇)、吉林大学(35篇).结合排名前10位的核心作者所属单位来看(表2),中国人民大学有3位学者:郑风田、刘鹏和王志刚,共计发文量42篇.江南大学有2位:吴林海和洪巍,共计发文量40篇.由此可见,中国人民大学和江南大学对食品安全领域的关注程度较高,科研实力较强,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大部分科研机构并未形成强大合作群体,上述高产机构多分布在我国中东部及沿海发达地区,合作密切机构之间的地理位置也比较接近,机构之间跨空间的合作交流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今后有待进一步加强.

3.1 高频关键词

关键词是对文章主题的提炼,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说明与其相关的研究成果越多,研究内容就越集中.将2 146篇文献数据导入Bicomb 2.0软件,提取到3 833个关键词.参考李纲等[7]修正后的多诺霍(Dononhue)高频词判断公式计算高频词阈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高频关键词选择的合理性,为进一步挖掘研究热点,揭示学术研究的发展脉络与方向奠定基础.

(2)

式(2)中,In为高频关键词,I2为出现频率为2的关键词,经计算最终选择词频≥29的关键词共计9个,数量偏少.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参考郭淑芬等[8]的文章,降低词频阈值至15,得到27个高频关键词汇总于表3.

表3 1999-2021年中国食品安全高频关键词Tab.3 High-frequency keywords of food safety in China from 1999 to 2021

表4 中国食品安全研究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局部)Tab.4 Co-occurrence matrix of high frequency keywords on food safety research in China (partial)

表5 中国食品安全研究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局部)Tab.5 Difference matrix of high frequency keywords on food safety research in China (partial)

3.2 构建高频关键词矩阵

首先,根据表3中27个高频关键词共现频次,利用Bicomb软件统计任意2个高频关键词共同出现的频次,构造27×27的共词矩阵如表4所示.

其次,为了使表4的共词矩阵满足多元统计的需求,采用Ochiia系数将共词矩阵转化为相关矩阵,消除词频差距过大造成的影响.

(3)

式(3)中,Eij为相关系数,其值在[0,1];
Cij为2个关键词a、b共现频次;
Ci为关键词a出现的总频次;
Cj为关键词b出现的总频次.

最后,将相关矩阵转化为相异矩阵如表5所示.目的在于:相关矩阵中0值过多,容易影响分析结果,因此使用1减相关矩阵的系数得到相异矩阵,减小统计误差[9].相异矩阵中数值越接近1,表明该组关键词关系越密切.

3.3 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将抽象对象集合分成由相似对象组成的多个属类的过程.使用SPSS 26对相异矩阵的27个高频关键词聚类,选择组间联接、区间为“平方欧式距离”的计算方法,构建聚类分析树状图.经比较分析,将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研究主题划分为6个热点领域,如图4所示.

1) 热点A:食品安全检测研究.这一热点问题由农药残留、生物传感器和快速检测3个关键词构成.目前我国在农药残留、重要有机物、食品添加剂等检测技术的研究中取得较大进展,主要检测技术涉及应用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诸多学科.农药残留检测是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内容[10],检测方法分为常规检测和快速检测2种.常规检测方法以色谱法或质谱-色谱联用法等为代表.快速检测属于近年来出现的新方法,以生物传感器、光谱技术和微流控技术等为代表.新方法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快速检测的实际需求,但是仍存在操作复杂、商业化程度低、灵敏度差等问题[11].当前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成为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率,预防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后疫情背景下,如何提高快速检测的灵敏度、选择性和稳定性是近年来研究的重点.此外,食品快检设备的相关国家标准和评价机制的制定也是当前学术界讨论比较多的主题.

2) 热点B:食品供应链管理与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研究.这一热点包括:供应链、可追溯体系、农产品、大数据共4个关键词.食品安全问题贯穿于食品供应链的全过程,在各个环节都可能存在危害食品安全的潜在因素,因此众多学者以食品供应链管理为切入点,围绕供应链组织模式[12]、供应链与企业绩效的影响[13]、供应链风险控制、供应链协同问题[14]等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上述主题的分析多运用定性的方法,少数学者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供应链的一体化程度越高其提供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越高.近年来我国溯源体系及相关技术快速发展,形成了成熟的溯源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devices)识别、二维码、胴体标签与编码、虹膜识别和区块链追溯等[15].以上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促进市场信息透明化,强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更好地履行自身责任,规范市场竞争.值得注意的是,全程可追溯系统存在数据应用价值少、成本过高等难题,现阶段仅在酒类、乳制品、肉制品行业[16]有所应用.

图4 中国食品安全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树状图Fig.4 Cluster analysis of high frequency keywords of food safety in China

3) 热点C: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及相关法律研究.包括:现状、标准、监管体系、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食品添加剂等关键词.此类文献侧重于描述食品安全现状、界定标准、探讨案例等方式进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设.学者们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进行梳理,并找出了其中的缺陷及需完善的方面[17].也有学者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改革逻辑概括为横向综合监管和纵向专业监管[18].还有学者介绍了欧盟的食品质量标准类别,研究发现欧盟之所以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做得好,在于对供应链全面的管理行为和健全的质量标准体系[19].此外,针对食品添加剂使用不当造成食品安全事件频出的问题,国家在2009年和2015年对《食品安全法》进行了颁布和修订,从法律层面建立了科学、严格的监管制度.学术界也从法理层面探讨了惩罚性赔偿的竞合、惩罚性赔偿的制度演进与适用、食品添加剂公众风险感知等问题的研究.

4) 热点D:食品安全信息透明与食品安全规制研究.包括信息不对称、规制2个关键词.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表明,食品安全已由技术问题演变为经济问题驱动.从经济学角度出发,食品安全问题本质上是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引发的市场失灵现象[20].面对现有制度的失灵困境,有学者提出基于全供应链食品安全的混合治理机制,将法规条例等制度安排与信息技术手段结合起来,提升治理效果[21].也有学者从博弈论视角出发,利用声誉模型解决食品厂商和规制者的信息不对称问题[22].在规制方面,李长健等[23]发现监督主体已从一元发展为多维多元,其形态从对抗走向和谐,形成了多种食品安全规制模式.安永康[24]认为行政执法信息公开是食品安全风险规制的一个重要工具.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在食品安全规制上存在规制动力不足、集体性自我规制发展滞后的问题,在制度设计上需要从途径、时间、内容、程序等多角度全面优化,构建激励、约束相容的法治机制.

5) 热点E:基于社会力量视角的食品安全治理研究.包括:食品企业、企业社会责任、社会共治、网络舆情等方面.社会力量是指能够参与并作用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主要由公众、媒体、社会组织等构成,是相对独立于政府和市场的“第三域”[25].由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技术性和社会性交织在一起,使得单凭政府力量难以化解种种复杂难测的食品安全风险,因此亟需提倡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理念,将政府、企业、社会(公众、消费者、第三方认证及检测机构、媒体等)等利益相关者从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转变为决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因此近年来在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研究方法上更趋近于数理化与专业化.表现为:一类是以数学物理方法为基础的预测模型.如,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生鲜电商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消费者信任修复关系进行探讨,构建食品安全危机预防和预警机制[26].另一类是以大数据挖掘为基础的预警模型,包括爬虫技术[27]、贝叶斯网络、神经网络模型等[28]的使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食品安全治理将越发倾向于精准化和专业化.

6) 热点F:食品安全治理策略与风险评价研究.包括:政府监管、公众参与、风险评估、风险交流、监管、欧盟、消费者、协同治理等关键词.早年,我国食品安全以政府一元监管为主,采用“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模式[29].其优点在于减轻了决策复杂性,缺点是存在权责不清、执法重叠之弊端,易使监管执行过程缺乏公信力.2017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明确指出: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食品治理.在治理主体上,转为提倡“多元共治”“协同治理”;
在运行机制设计方面,以协同整合机制,健全公共决策机制,达到食品安全治理策略的优化,实现“协同治理”对单一“政府监管”的替代为主.在协同治理理念的影响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30]、风险交流与消费者感知行为的研究[31]也逐渐深入.如何构建客观、科学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充分考虑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的融合与平衡,是今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需要关注和完善的方面.

图5 中国食品安全研究热点战略坐标图Fig.5 Strategic coordinates diagram of hotspots in China′s food safety research

4.1 战略坐标图的绘制与分析

借鉴1998年英国社会学家John Law提出的思想,以共词矩阵为基础,以聚类结果为分类标准,通过计算各聚类的密度(D)和向心度(C)及总体平均值,将计算结果置于一个以密度为横轴、以向心度为纵轴、二维四象限的坐标系内,来分析中国食品安全6类研究热点的内部联系及类别间的关联强度,预测各热点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密度和向心度计算公式如下:

式(4)(5)中,Eij是关键词i和关键词j的共现次数,φs表示某一领域,n是某个领域中成员数,φ指整个关键词网络,N代表整个共词矩阵中的成员数.

通过计算得出中国食品安全研究各热点主题的密度与向心度,并以各领域密度平均值和向心度平均值的相交点(2.563,0.633)为原点,绘制战略坐标图如图5所示.

由图5可知,战略坐标图一共有4个象限,每个象限中密度值和向心度值高低搭配构成了衡量某一热点在整个研究中所处位置的二维指标.接下来分别对每一象限的热点领域进行分析.

第Ⅰ象限:核心成熟区,仅有热点F.表明热点F,即“食品安全治理策略与风险评价研究”,不仅与内部关键词联系趋于稳定和成熟,与其他热点也有广泛的联系,是当前食品安全研究的重点与核心.

第Ⅱ象限:探索区的研究热点.包含热点C“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及法律研究”和E“基于社会力量视角的食品安全治理研究”.此象限内的关键词密度值低于平均值,向心度值较高.根据相关研究表明,这样的热点在今后的发展中不确定性较大,可能进一步演化成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主题,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
也可能由于自身内部结构的松散性,联系不密切,发展相对独立,最后极有可能被分解.

第Ⅲ象限:边缘主题,仅有热点D“食品安全信息透明与食品安全规制研究”.热点中的关键词向心度值、密度值都低于均值.表明此聚类中的研究:一是内部结构比较松散,为不成熟的边缘主题,研究尚不成体系;
二是该热点与其他聚类领域联系少,较独立.此象限中仅2个关键词,通过检索发现,近年来以“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规制”为主题的研究发文量不多,表明学术界对此主题的研究热度在逐渐淡化.

第Ⅳ象限:边缘成熟区的研究热点.包含热点A“食品安全检测研究”和热点B“食品供应链管理与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研究”.其向心度值很低、密度值却很高,表明该象限的热点属于食品安全研究领域的边缘但相对成熟领域,聚类内部关键词连接紧密[32],但尚未成为食品安全研究的核心领域.值得注意的是,热点B的向心度指标非常接近横轴,表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热点B与公众参与、风险评估、协同治理等研究热点的关系将越来越紧密,从而使食品供应链管理与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研究将成为食品安全研究新的核心和重点领域.

4.2 食品安全研究前沿趋势

通过对战略坐标图的研究热点分析,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探析食品安全的前沿趋势.

1) 多元主体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全方位优化研究.1999年至今,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的研究主体与时俱进,呈现出从“政府监管”到“公众参与”的多元化治理的演变趋势.治理主体从单一政府主体向多元主体过渡[33],现阶段治理主体范围扩大,包含了政府、企业、消费者、媒体和行业协会等.随着当前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食品安全风险的新态势涌现,需要结合不同的食品安全治理主体,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随着食品供应链的延长,如何跨越原有的主体、地域、空间的界别限制,以较低的治理成本来保障最优的食品安全水平,这需要研究者从传统管理到社会共治和跨界治理理念的转换,使得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研究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方面.

2) 食品安全与数据科学交叉融合的研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科学中的数据挖掘、数据存储、自然语言处理、社会网络分析和数据可视化等技术目前正在向食品安全领域投射,两学科的交融将会推动如下研究:① 完善食品安全溯源体系.传统的食品追溯体系存在信息化程度不高、标准不健全以及信息孤岛无法融合等问题,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可追溯平台体系的应用研究,可促进市场信息的透明化,推动多元主体在食品安全治理中的互动协作关系.② 助力食品安全风险预警.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主要包括食源性疾病和餐饮环节2个方面.在食源性疾病风险方面,监管部门可以借助融合食源性疾病报告、历史检验检疫情况等数据资源,开展食品污染物、食源性致病菌、食源性疾病风险监测工作.在餐饮环节,监管部门则可以借助大数据对餐饮店历史抽样情况、消费次数、评价内容等数据信息进行挖掘分析和预测,有效识别高风险餐饮商家情况,并对相关舆情进行预警和研判.③ 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率.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将推动食品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
大数据管理可将各类海量数据聚合在一起,自然语言处理能力的提升将推动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处理的研究[34],可优化职能监管部门的资源配置,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节省监管成本.

猜你喜欢 发文热点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今日农业(2020年14期)2020-08-14热点车迷(2019年10期)2019-06-24结合热点做演讲快乐语文(2018年7期)2018-05-25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消费导刊(2017年11期)2017-11-07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Coco薇(2016年7期)2016-06-28热点中国记者(2014年9期)2014-03-01热点中国记者(2014年6期)2014-03-01

推荐访问:热点 探析 食品安全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