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1日 00:49 星期六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要点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06 18:35:12 浏览数:

邓丹

(达州市气象局四川达州 635000)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机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则是指在日常工作中,按照规定进行财务预算、筹划、支出、管理和监督工作,财务管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预算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收支管理、负债管理。相比企业而言,事业单位的运营更注重公益性,不以营利为目的。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化,多数事业单位也面临着发展转型的压力,运营中存在资金周转紧张、成本控制不够精细化、会计核算不够精准等问题。加强财务管理一直是事业单位发展重点,新的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对单位会计处理原则、会计核算模式等,提出了新要求。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需要以政府会计制度为导向,建设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有序推进单位发展。

(一)政府会计制度的变化

在政府会计制度新一轮的改革中,相比以往规章制度,新会计制度重构政府会计核算模式,将会计工作细分为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二者相互衔接又相互分离,具有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特点。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事业单位依据权责发生制编制财务报表,预算会计以收付实现制开展预算工作。权责发生制的引入,在会计核算中增加坏账准备、应收应付、预计负债等概念,对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等的折旧和摊销提出了强制性的要求,从而更清楚地反映了单位实际财务状况,披露真实的资产价值及负债情况。同时,现行的政府会计制度也统一了各政府机构采用的会计制度,使得各单位报表内容、口径以及项目等都趋于一致,各单位财务信息之间可以直接进行比对。

(二)实施的意义

事业单位在政府会计制度指导下可优化财务绩效考核评价工作,加快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升级会计信息系统,基于真实的资产、负债及运行成本情况,参考借鉴其他单位信息,分析单位管理的优势及存在的不足,制定合适的管控措施,使单位财务工作更加高效。例如,在成本控制方面,政府会计制度要求财务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引入成本核算相关概念,准确反映事业单位的成本,评价事业单位的资源管理能力,同时,单位对预算资金使用情况和结果开展绩效评价,精准反馈预算绩效。

(三)具体影响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较深,主要表现为:第一,改进事业单位资产情况,逐步强化会计核算工作。权责发生制可助力单位实现内部信息共享,夯实财务核算基础,单位总资产情况愈加清晰,固定资产折旧更加规范,准确体现单位运营过程中的资产情况。第二,加速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财务报表质量显著提升。政府会计制度中要求事业单位采用信息技术工具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基于强大的信息系统实现智能化会计核算、报表管理。第三,优化单位预算管理工作。在政府会计制度指导下,事业单位的预算流程科学性提升,预算工作标准统一,财务会计预算收支相对平衡,与政府预算统一。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提出了新要求。但目前,不少事业单位管理思想、管理模式、人员能力等都没有达到要求,使得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预算编制方法,要求事业单位采用零基预算或绩效考核预算方法。但是,部分事业单位并未完全落实预算新要求,单位的预算方案针对性不足。由于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过程缺少控制,在预算支出方面监督机制落实不到位,导致部分预算的预算数和决算数存在差异。

(二)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中的资产管理缺少独立部门负责统筹,进而出现资产管理不规范、资产控制计划执行力弱、管理责任模糊等问题。同时,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不完善,比如,在原核算体系下,单位基建项目只有完工之后才会被核算为固定资产,但在已有资产基础上继续扩建、改建时产生的费用,不能全部计入固定资产。此外,固定资产折旧未能及时按照政府会计制度要求进行规范,折旧额不准确。

(三)风险管控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或多或少存在风险,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期间,事业单位的风险防控体系还未完善。现行的风险防控体系与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存在出入,体系内的缺陷问题弥补不及时,导致个别风险因素发生,对事业单位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其次,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和财务部门职责存在交叉现象,加之审计流程和方式的缺陷影响,单位制定财务决策期间伴随财务信息失真风险,危及单位的财务工作质量。

(四)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事业单位内控与财务管理密切相关。作为公益性质的政府机构,内部控制是引导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事业单位在更新内控体系方面主动性不足,内控框架与当前的实际需求不一致,与财务管理脱节。此外,事业单位内部存在权责不统一现象,进一步加剧内控执行难度。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进一步分析,结合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内容,针对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的优化,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更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政府会计制度变化及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快速更新财务管理理念。一方面,事业单位要根据政府会计制度,指导内部职工做好新旧制度衔接的准备工作,打造良好的氛围环境落实政府会计制度。另一方面,健全财务制度,围绕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对财务制度进行梳理更新,加大力度完善岗位责任制,明确指出各岗位的职责内容,以绩效考核制度为引导,督促财务人员积极配合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增强创新意识,改进财务管理体系。

财务人员是优化财务工作的一个关键因素,事业单位可集中资源组建一支高质量财务管理队伍,对现有财务人员进行政府会计制度、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机会,鼓励财务人员主动提升工作能力,同时培养财务人员的合作意识,要求其在日常工作中多与其他职能部门联系沟通,对所有业务流程中的财务信息进行监控,进一步保障财务资源配置合理性。

(二)规范预算编制,加强预算执行约束

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开始偏向绩效型预算管理,绩效管理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从预算编制开始,到预算执行、预算评价等环节都融入绩效理念,通过预算绩效管理,准确反映事业单位职责履行情况和预算资金使用效果。事业单位目前预算管理体系中,关键的两个问题就是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在预算编制环节,事业单位应当贯彻落实政府会计制度要求,调整预算编制方法,采用零基预算方法,并且结合单位战略目标,编制符合单位实际需求的预算,设置预算目标合理性、预算指标明确性、预算执行可行性三个评价指标,对预算编制环节展开评价,及时指出预算编制环节的问题,以便于快速改进。在预算执行环节中,事业单位应针对预算资金支出建立严格的审批流程,确保每一笔资金支出都符合规范,并且全程监督预算执行,针对预算差异原因立即开展分析工作,及时纠偏,减少预算资金损失。对于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预算调整,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申请审批,得到准确批复后按照调整流程追加预算,坚决杜绝随意调整预算或挪用资金行为。为保证预算执行效果符合预期,事业单位应继续加强预算执行环节的绩效管理,重点评估预算完成进度、预算控制情况,将资产变化、执行进度、收入费用结转等作为重点绩效指标,针对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出具分析报告

(三)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做好固定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应当基于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和实际情况完善资产管理制度,第一,建立固定资产预算机制,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制定采购预算购置资产方案,在项目投资期间合理投放资产资源,减少资产不合理损耗。第二,明确固定资产审批机制,凡是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内的资产购置需求,必须对其证明材料、项目数据等进行审查核对。第三,健全监督机制,针对固定资产采购、验收管理、使用维护等环节进行监督控制,减少重复采购行为、管理不规范行为及使用中过度消耗问题。第四,规范日常管理,在制度中明确规定资产采购、管理使用、维修养护等工作的标准和流程,要求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做好资产清查盘点工作,准确记录资产数据。

此外,固定资产管理中最关键的是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处理,事业单位必须根据政府会计制度要求,持续规范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梳理检查财务会计账簿中可使用的固定资产。财务人员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协作配合,在单位固定资产系统内对相关资产进行标识。第二,固定资产累计折旧要在财政资金累计盈余、其他资金累计盈余之间合理分配,并且根据实际财务账簿和零余额资金账簿中的固定资产比例,分配固定资产折旧额。第三,财务人员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核对固定资产台账,对于账簿中固定资产实物与固定资产台账不一致的情况,财务人员在处理拟定报废资产后,将剩余固定资产统一冲减财政资金购买资产的原值。

(四)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健全财务风险控制体系

事业单位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应当重视风险管理,对内强化风险管理宣传力度,深化全员的风险意识,并搭建风险管理系统,夯实构建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基础。事业单位可对内部财务风险及其他风险进行梳理,掌握风险特点和影响因素,逐步完善风险控制体系中的应对方案,提前规避风险,减少风险对单位财务工作造成的冲击。针对不可预估的风险,事业单位也应提前准备应对预案,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对单位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事业单位还应按照风险等级设置处理机制,一旦发生风险,相关人员即可按照既定的处理机制控制风险,快速响应,最大程度控制风险影响范围,保护单位资产安全。

(五)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基本运行保障

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与事业单位发展密切相关,是事业单位落实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基本保障,更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主要支撑。首先,事业单位需统一全员思想认知,加强内部文化建设,深化党建工作,组织全员学习新时代下的科学理论,激励全体职工爱岗敬业。其次,健全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合理划分职工职责,坚持权责统一原则,落实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关键岗位之间相互监督制衡并适度协作,如财务、业务、监督部门之间相互制衡并协作。最后,事业单位需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运行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单位所制定的内控制度是否得到有效落实及是否存在不符合事业单位业务实际的规章制度,对制度不断进行修订、完善,促使内控制度能够充分贴合单位业务活动,有效规范业务活动的开展,为财务管理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保证管理方针的有效落实。

(六)搭建一体化信息系统,推进业财融合

信息技术是目前事业单位提高管理水平的必要工具。事业单位虽然开始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但是信息化建设程度远远没有达到预期要求。因此,事业单位需要继续按照政府会计制度,对现有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或对部分功能重构调整,切实提高单位财务管理质量和效率。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实行双分录核算模式,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平行记账。在此情形下,事业单位要建立更加智能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比如,在现有系统中设计财务会计凭证模块,实现系统根据预算分析系统反馈的数据,自动生成会计凭证的功能,减少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在双分录核算模式影响下,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系统中账户关系复杂度增加,因核算基础不同导致会计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事业单位需要针对两种核算模式调整财务信息系统下的会计科目,增设检查会计数据的功能模块,实时检查账户关系、会计数据,控制会计数据差异。政府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通过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从多个维度反映单位的实际财务情况,事业单位则需要同步管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数据。因此,事业单位要构建可支持多层数据管理的财务信息系统,在预算范围内升级财务信息系统,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对现有信息系统进行改造。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除了实现功能模块改造升级之外,还需与单位内部其他系统集成,加速推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建设业财一体化体系。在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财务报表和预算报表需要体现的信息量庞大。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将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集成,保证信息传递时效性。同时,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也要向管理会计方向转型,主动参与单位的业务管理,向业务部门提供精准的财务服务,而业务人员则要了解财务工作规则,做好信息数据反馈,与财务人员协作推进优化资金管理工作、资产核算管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基于先进的信息系统完成资金业务、收支业务、财务数据分析,并将具体的数据应用于实际业务活动中,基于准确的数据信息更深入分析单位财务情况并体现在报表内,从而准确评估单位运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保证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提升。

综上所述,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模式、财务报表体系、财务信息质量等提出严格的要求,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预算管理、财务信息化等多方面的财务工作都需要进行改革。事业单位应当在构建新的财务管理框架过程中,重视预算会计体系和财务会计体系的需求,明确财务管理新的目标,高度重视建设财务共享系统,为财务管理提供详细的业务信息,充分利用信息系统推进业财融合,减轻财务人员工作量,使其投身于单位的管理、监督控制、资金管理、预算管理等工作中。事业单位在运营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政府会计制度的关注,紧跟制度变化调整财务管理目标,更新财务管理流程,持续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猜你喜欢 会计制度财务人员资产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现代企业(2022年5期)2022-05-31心理契约在企业财务人员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具体运用探讨今日财富(2020年2期)2020-01-30守住硬核资产是“硬道理”中国外汇(2019年20期)2019-11-25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经营者(2018年24期)2018-12-07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商周刊(2018年19期)2018-10-26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政府会计制度》创新研究及改进展望国际商务财会(2017年8期)2017-06-21浅谈财务人员如何参与工程项目投资控制当代经济(2015年20期)2015-04-16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国总会计师(2014年1期)2015-03-16

推荐访问:制度改革 财务管理 事业单位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