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09日 20:58 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15 10:25:42 浏览数:

天津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张春颜,姚珂

大学生就业难是目前存在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的不匹配。本研究着眼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问题,以天津G高校为例,通过详细分析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现状,发现完善现有教育体系及各个环节存在的做法,特别是结合新时代背景下,能否把握好以思想认识培养为导向,把思政培养融入教育各个系统之中,并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涯,能否使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和实践确实形成正直向上的思想意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毕业之后的竞争力及其人生整体的发展状态。如将工匠精神、奉献精神、女排精神等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的教育内容之中,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是本研究非常关注的问题。

本研究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了解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度情况;
二是发现本专业学习环节中的问题,根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涉及公共性及本专业基础知识的方向较多,而对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通过系统分析与了解将会深入发现现有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与改进提供基础和依据;
三是完善以就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育体系。通过本项目研究所发现问题与提出解决方案,提升就业能力培养在管理专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体现素质教育导向,将新时代的思政元素融入素质教育之中,推动学生专业学习与就业能力培养之间的良性互动发展。

天津G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的核心体系,包括公共管理学、管理学原理、公共政策与分析、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学、公共关系学、教育学原理、教育管理学、教育心理学。修业年限为4年。

具体地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内容包括通识类、学科基础类、专业基础类、专业类、专业选修类以及专业实习类、专业设计类或其他实践类。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指导性计划

(一)社会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能力需求情况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决定高校相关专业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高校培养出的大学生应是符合社会需求、社会岗位能够吸纳的人才,这就决定了高校相关专业的建设必须是围绕人才的社会需求来开展,并适时调整发展方向,进而对教育内容进行改革、优化。

通过文献调查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相关职业招聘要求了解社会各界对拟招聘的毕业生在社会适应、就业认知、专业知识、岗位技能等方面的期望,以期为毕业生就业导向的高校教育内容提出对策、建议。根据相关调研,公共事业单位在招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时希望他们具备的相关能力具体如下:

第一,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并能与相关专业技能的掌握形成匹配关系,具备自我学习能力和再发展能力。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是工作单位工作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同时雇主也非常看重大学毕业生的再学习能力,因为当毕业生刚步入社会工作时周围的工作环境是陌生的,这就需要他们通过学习融入工作环境中去,而且在毕业工作2—4年后,在学校习得的专业知识需要进一步的更新与深化,这时再学习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第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较高的写作水平。实际的工作过程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时常需要进行大量的公文写作,运用适当的书面文字、标准的文体格式行文以及公文严谨的逻辑结构都是必要的。因而,毕业生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具有一定的思维上的创新能力。实际的工作过程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创新是一个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应用创新的思维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是大学生需要具备的素质。

第四,良好的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与他人共同工作、相互配合并且在工作的过程中与团队成员建立有效沟通是合作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方面。

第五,具有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工作态度。工作单位需要员工表现出诚实、向上、兼容的特色,在工作中需要踏实肯干,工作态度扎实,不依赖别人,能够独立完成工作任务并富有责任心,这是企业单位十分看重的。

第六,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遇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此时,一个人的成就可能会因心理承受能力强弱的不同而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承受能力强的人可能会迎难而上直至问题得以解决,从而获得成就;
而承受能力弱的人则可能会逃避现实,这是极不利于日后职业生涯发展的。

(二)人才培养现状与社会需求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相关单位期望毕业生具备的能力和毕业生实际具备的能力,发现二者之间存在严重的匹配错位。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具备的能力与实际工作要求能力严重脱节,致使出现供需结构性的矛盾:一方面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
另一方面很多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这种能力上的脱节具体表现为:

第一,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脱节。根据对在校大学生的相关调查,研究发现通过专业教育的学习,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示自己虽然学习了专业知识,但没有达到各方面的专业能力。由此可见,在当前学校的学习中,学生习得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发展严重不匹配。出现此问题的原因可能是目前高效学习的几年基本上是以书本知识为主的,很多书本知识即使学得深了,但是因为少了一个实践的环境,使得学生缺乏一些感性认识,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

第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实际写作能力与期望脱节。在调查研究中,学生对实践的总体评价一般,而实践的安排与学习是学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主要方式,实践活动安排存在的缺陷使得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不到社会的要求。因此,学校应加大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力度。而且现在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较差,因为网络语言用多了之后,很多公文的写作太口语化,逻辑性也不够、没有条理性,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第三,人际交往与沟通表达能力欠缺。大概三成的学生认为他们的社交能力得到发展,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他们欠缺沟通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由此可见,学生目前就此种能力的获得与社会相应要求存在一定的不匹配问题。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现在大学毕业生的个性比较突出,喜欢和人交流,喜欢表现自己;
而另一方面则可能是高校相应的部分教育内容存在问题。

第四,工作态度略显不足。雇主普遍反映毕业生工作不如以往的踏实,工作态度不扎实,趋向于依赖别人。缺乏奉献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也稍有欠缺。

第五,思维上的创新能力缺乏。通过学校的人才培养,学生获得的创新能力与社会要求严重不符。

要想确实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从本专业的教育内容上入手,结合新时代的背景,融入正向的价值观,使得大学生从根本上树立为国、为家、为己而学的内驱动力。具体来看:

(一)重视素质教育,建设现代化教育平台

公共管理学作为本专业的核心内容,需要引起重视,如何让学生对这类核心基础知识能够记得清、记得牢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可以采用模块划分、专题讲解的形式,这更有利于学生树立框架意识。此外,还要重视从素质教育内容、方式等方面入手。

第一,素质教育理论知识相对较多,教师应根据学生对书本内容预习和思考的实际情况将合适的内容引入过程提供给学生,以此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地进入学习状态[1]。同时,教师在实际的工作中,要有问题意识,能够通过深入地理解与思考课本知识来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与独到见解,体现出教师本人对知识的个性化理解、反思与探究,甚至是困惑与质疑,这种思想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

第二,将思政元素融入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中。教师首先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需因材施教,将新时代、新思想与时俱进地融入教育内容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精神、勇于奉献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等。

第三,根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特点,开展对本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项目,学校应相应组织一些上述实用性较强的体验活动。如以“案例讨论”“情景体验式”为背景创设开放式学习环境,思政、就业为主题,融入日常内容之中。这样可以创造一个集“自主学习”“自由发挥”“自主设计”的开放性学习环境,让学生去思考、参与和实践。

第四,改革素质教育方式,更多地融入实践活动。许多学生对素质教育内容存在一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反思和困惑,这就造成了学生就业能力不高的问题。

第五,重视采用多样化、现代化的教育平台和手段,如超星、微信、钉钉等,通过这些工具,可以更好地提升人才培养的效果。如通过留言板与学生交流、为学生答疑,利用管理系统发布可见,通过电子邮件和视频交流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多维度辅导渠道等[2],以此将素质教育的海量信息充分展示出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便捷的学习环境。

(二)推进专业教育改革,强化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培养

重视和加强实践环节,合理增加专业性实践环节。一方面,使学生直接接触工作,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另一方面,在实践内容方面,应通过毕业设计等环节,模拟生产生活的实际过程,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实践环节真正拉近与专业的距离。[3]再次,面向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内容;
科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将实用性强的项目引入专业能力培养中。最后,强化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教育。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思潮而生,现在被广泛应用,在这种大环境下,应以具有创新特点的教育为指导思想和改革目标,努力营造创新氛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素质。

(三)突出实践活动的地位,不断完善实践教育体系

首先,切实抓好实践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从思想上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观念。学校应以“提高大学生专业实践技能”为宗旨,以学生就业技能培养为依据,适当增加实践活动,合理安排时间,严格把握实践活动内容,在实践环节适当增加经费投入,改善实践基础设施,并且对实践相应考核体系进行逐步完善,对于流于形式的问题切不可出现在实践环节。

其次,开展校企合作,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大学生毕业后普遍选择就业,因此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以便及时把握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实践平台。将企业实践作为学生提高就业能力的拓展,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加强实践活动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育水平。在重视学历教育的高等院校,大批具有博硕士学位的高学历人才走近了大学校园,他们大多是从校园直接走向校园,缺乏实际实践技能,这将给他们的实践教学和未来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学校应给青年教师创造更多深入企业的机会,而不应该一味追求教师的工作量。

最后,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并加强学生实践活动评估体系建设。学校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中,应提高学生实践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使教师和学生从思想上加强对实践教学的充分重视。

(四)改革就业教育体系,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首先,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就业教育体系的实践性、前瞻性和综合性的特征意味着对教师的专业素质、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师资队伍的建设反映了就业指导的专业化程度,也体现了学校对该类教育体系的重视程度。

其次,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根据“对就业指导而言,学生希望采取的教育方式”的话题进行调查,发现学生最希望的教育方式是求职模拟,其次是企业参观,再次是讲授,最后是讲座和其他形式。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希望学校综合采用多种教育方式,灵活多样地开展,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不是一味地采用讲授的教育形式。

再次,完善就业指导内容。增加实践操作性知识在就业指导内容中的比例十分必要。同时,学校应为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为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质量,学校的就业指导类应从单纯的“就业技巧指导”转变为“职业生涯规划”,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

最后,建立健全评估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评估考核机制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建立对教师工作评估的考核制度。另一方面,采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抽测的方法来考核教师的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 公共事业毕业生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2年45期)2022-05-05新时代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水平的路径选择区域治理(2021年27期)2021-01-02伤心的毕业生英语文摘(2020年9期)2020-11-26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意林(2020年15期)2020-08-28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意林·全彩Color(2019年7期)2019-08-13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创新模式研究今日财富(2019年15期)2019-07-19公共事业管理体制转型的方法初探长江丛刊(2018年30期)2018-11-14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人间(2015年22期)2016-01-04最“叛逆”的毕业生创业家(2015年4期)2015-02-27

推荐访问:大学生就业 培养 能力

相关文章:

Top